<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 9 . 11 ”,是美国人永远难以忘却的梦魇。2001年9月11日这天,两座象征纽约、象征美国富庶昌盛的摩天大厦一一一世界贸易中心,在恐怖袭击中轰然倒塌,变成一片废墟;2979人因困身于火海和大厦倒塌的瓦砾掩埋而罹难。</span></p> <p class="ql-block"> 美国人选择这样一种郑重而肃穆的方式来铭记这份悲痛:以导弹攻击目标和核装置爆炸点的“归零地”一词来命名被袭地点,成为世贸中心双子座这片废墟的代称,并且在原世贸中心大厦的废墟上建了一座 “9.11” 国家纪念馆,来纪念这场震惊全球的大灾难。</p> <p class="ql-block"> 这是纽约世贸中心大厦被袭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世贸大厦被袭的几幅照片。</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世贸中心大厦被袭击并倒塌的GlF图片。</p> <p class="ql-block"> 恐怖袭击发生后,联合国曾发表报告称,此次事件对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当年生产总值的2%,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害甚至达到1万亿美元左右。9月12日以后的几天里,美国股民开始恐慌性地抛售股票,导致股市暴跌。一周内,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指数分别下降14.3%、16.1% 和11.6%,股票缩水估值1.4万亿美元。</p> <p class="ql-block"> “ 9.11 ” 恐袭事件之后,纽约政府组织了一次旷日持久的废墟清理。至2002年5月,参与清理施工的工作人员用了8个多月的时间,总计在世贸废墟清理出180万吨残骸,而寻找相关线索、档案资料和遇难者遗物的工作仍在继续。</p> <p class="ql-block"> 由于纽约曼哈顿岛是跨国金融公司的云集之处,在世贸中心已知的4000多名失踪者中,绝大多数是金融公司的职员,而且不乏高级管理人员。其中,坎托.菲兹杰拉德投资公司1000名职员中就有650人遇难,马什保险公司也有300名职员失踪。办公室设在世贸大厦楼内的公司,大量经营数据丢失损毁,业务几近瘫痪。</p> <p class="ql-block"> 2001年9月13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本.拉登被锁定为制造 “ 9.11” 恐怖袭击的头号嫌犯。2001年10月7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对阿富汗塔利班军事目标和伊斯兰极端主义份子拉登的卡达训练营进行军事打击。据美国国会研究所统计,这场因9.11事件而引发的反恐战争,美军出动了20多万的兵力和几千架战机,总计支出了1.4万亿美元军费。且由于美国背负着大量外债,仅利息这一块还将面临上千亿美元的支出。</p> <p class="ql-block"> 2019年7月29日,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签暑《 9.11 受害者赔偿基金法 》,将2020年到期的“ 9.11 ”受害者赔偿基金,延长70年至2090年。这将使政府未来10年增加支付102亿美元的赔偿金。但该基金会负责人表示,因资金短缺,未来赔偿金额可能会减少50%至70% 。</p> <p class="ql-block"> 恐怖袭击事件除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外,对美国民众造成的心理影响也极为深远。民众在经济以及政治方面的安全感被严重削弱。2006年,“ 9.11”事件将届5周年之际,《纽约时报》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联合进行民意调查,仍然有超过2/3、69% 的纽约人“非常担心”当地还会发生恐怖袭击,显示恐怖攻击的阴影并未真正散去。</p> <p class="ql-block"> 在清理世贸大厦废墟的同时,美国政府集合了众多的建筑精英,拿出了难以计数的设计方案,经反复遴选与审核论证后,才于2006年开始动工复建新的世贸中心大厦。由于工程进展缓慢、费用一再超标,完工日期被一次次拖延至2015年,整个工程项目的开销,也增加到180亿美元。</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幅图片是正在复建的新世界贸易中心大厦的工地。</p> <p class="ql-block"> 2016年春季,我们在美国纽约旅游时,恰逢曼哈顿新世贸中心修建工程于不久前竣工。旅友们都惦记着想看一看,15年前那个灾难地现在是什么样子,新的世贸中心与以往的双子座大厦有什么不同。于是,大家便向地接导游建议,临时增加一个计划外的项目,到传说中的 “归零地” 游览一番。</p> <p class="ql-block"> 4月22日,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我们结束了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航空母舰博物馆的参观,旋即离开42街边的哈德逊河,利用晚餐前的一点剩余时间,来到原世贸中心双子座大厦所在地、 9.11 恐袭遗址 “ 归零地 ”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 纪念地修筑了一个巨大的下沉式方型水池,中央是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仿佛要将世间万物统统吸入,给人造成一种将要失去一切的恐惧。不管你带着什么样的情绪来到这里,离开时,心情总是沉重的。现场环境的耳濡目染,必定使你对恐怖袭击的暴力事件、对和平、对生命都会有更深切的体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下面这幅图片即是 “ 9.11” 恐袭遗址“归零地”巨大的方型水池。</span></p> <p class="ql-block"> 从空中俯瞰世贸中心遗址的纪念瀑布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归零地”方型水池的坡面池壁上,镌刻着2979名罹难者的名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这是“9.11”恐袭之后复建的新世贸中心1号楼一一一“自由塔”,但复建并未恢复双子座格局,只建了这一幢高楼,其余二至七号楼均为半高以下建筑。“自由塔”高1776英尺(约541米),象征着美国独立建国的年份。新大厦比原世贸中心北塔高出124米,是目前整个北美地区的最高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告别“归零地”,内心是沉甸甸的。除了对恐怖分子的憎恶,对罹难者的同情与悼念,还有对和平的深深忧虑。当今世界,各种矛盾交织,战乱此起彼伏。如何在一个多元世界建立起良好的国际秩序,确保和平与发展,是需要全世界人都来思考和探索的课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9.11”恐怖袭击,有它的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在我看来,掩藏在背后的深层次根源,其实是两种文化的冲突与碰撞。美利坚文明,经过200余年的发展演变,全世界都公认是符合美国社会实际和自身的历史发展规律的,是相对发达的、先进的。但由于其国家制度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它在内政、外交这两个方面,存在明显的、相互背离的二重性:对内,宣示标榜民主;对外,却极力推行霸权。只要有悖于美利坚国家利益的,就不遗余力地对其它国家进行制裁、扰乱、破坏,并且到处兜售输出自己的所谓“普世价值”,不择手段地搞垮对手,不惜到处埋下积仇积怨的种子。这其实也是美国遭受恐怖袭击的文化根源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93年2月26日,原世贸中心1号楼一一北塔,曾经遭受过恐怖袭击,伊斯兰极端分子在地下室放置的炸弹爆炸,导致6人死亡,近1000人受伤。世贸中心地下室被炸出一个约30米的大洞,顶楼餐厅价值200万美元的上等葡萄酒被炸碎。后来这些恐怖分子在美国被判处240年的徒刑。事隔8年,恐怖活动不但没有停止,悲剧在世贸中心双子座重演,酿成了更为惨烈的灾难。前后这些案例都说明,矛盾冲突的两方,绝对弱势者如无能力再进行正面对抗,又不能摆脱压迫,一定会选择其它方式进行反击,这是“社会力学”的世事规律,必然如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我不否认反恐的必要性。对待恐怖主义和恐怖势力,必须坚决反对和打击。但从文化角度审视美国处理对外关系的政策与方略,美国人是狭隘的,缺乏儒家有容乃大、互尊互惠、共荣共生的理念、胸怀与策略。当然,这也是高度发达的资本社会产生的一种文化驱动使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在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世界里,哪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不同的道路、制度、文化百花齐放、百舸争流才是目前国际社会应有的正常状态。什么时候各地区的经济、科技都高度发达了,各国的社会生活进一步趋同,再经过若干个世纪不同种族间的充分交流和文化融合,才会形成相近的世界观,找到更多的普世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然而,美国目前在经贸、军事、外交上处处推行自利政策,用強权的方式处理国家关系,不断地寻找对手,不断地失去朋友;对待恐怖势力,也采取一种唯我所用的态度,先狎昵、后惩杀,因此,它在世界上时常处于被暗敌窥视的境地,也就不足为怪了。对于这一点,不知美国朋友和那些飞扬跋扈的美国政客是否也有类似的反省呢?</span></p> <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80年代,为了对抗苏联,美国开始在阿富汗境内培植反苏势力。而后来美国倾力绞杀的塔利班,恰恰是当初曾经得到美国全力资助的反政府武装。</p> <p class="ql-block"> 二十年后的2009年,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说了一句大实话,她公开宣称:“我们不要忘了,现在这群与我们为敌的武装分子,正是20年前我们所资助的对象。”</p> <p class="ql-block"> 也许希拉里的这番坦白,就是对美国在国际上推行霸权政治、双重标准、极端自利政策的另一种自我诠释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抑扬 2022年9月10日结稿于辽宁大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