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姐的美篇

刘三姐

读好书,长智慧 <p class="ql-block">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宋)朱熹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亚里斯提拥有书籍就是教养的证据吗?果然如此,谁在教养上足与拥有满屋子书籍的书店主人抗衡。——路基亚诺斯读书就是力量,因为读书可以帮助工作,可以增加工作的力量。——拿破仑</p> 探月专家“嫦娥女儿” <p class="ql-block">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兴业路小学五(7)班黄秋果,读好书,长智慧,“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国强有我》,这本书反映的是,自旧社会我国的科学落后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一些科学家们,为了我国的科学发展忘我工作的精神,在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段最令我难忘的故事——《探月专家的“嫦娥女儿”》。“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工作上,回到家就是扎进书房里看书,查资料,饭做好了叫他吃,好的赖的都能吃,恨不得天天穿一件衣服。小孩的生日他永远记不住,只大概知道几岁。”对于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他的妻子邓筱兰这样形容。欧阳自远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记不住儿孙们的生日。但作为“嫦娥之父”,他都对每一颗“嫦娥号”绕月卫星成长历程都清清楚楚。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在西昌发射,要等它进入距月球200千米的使命轨道才算成功,而这个过程需要等待13天。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欧阳自远整晚整晚地辗转难眠,想着在茫茫太空里奔赴月球的嫦娥一号,他的手心里全是汗水。他怕它没抓住轨道,怕它出什么问题,就像一位父亲忧心着独自远行的孩子。13天后,嫦娥一号终于成功进入了轨道。欧阳自远激动地紧紧抱住孙家栋,两位70多岁的老人流着眼泪,久久说不出话来。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在一旁采访欧阳自远的感想,他愣了半天,像个孩子一样哭着说:“绕起来了!绕起来了!”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完成所有绕行任务,按照计划,它将撞向月球,永远地葬身太空。在欧阳自远和同事们的控制下,嫦娥一号这个让欧阳自远为之呕心沥血10年的“孩子”,飞行了1469千米,一刻钟后,重重地撞向丰富海,粉身碎骨。“它真的是一位英雄,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献身。”提起那最心痛的时刻,欧阳自远的声音里带了哽咽。在欧阳自远的努力下,嫦娥二号的命运比起悲壮惨烈的姐姐来说,要好了许多。在嫦娥二号完成自己的使命之后,他们给它找了个活儿干,指派它跑去“监视”一颗名为“战争之神”的小行星。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经过26天的长途跋涉,“嫦娥号”家族里的第四个女儿,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并通过“鹊桥”中断星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球背影图像,揭开了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月球背面成功实施软着陆的人类探测器。84岁的欧阳自远,终于听到了来自月球背面的回响。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它们之中,有两颗曾是备份卫星,但最终欧阳自远都给它们赋予了神圣而辉煌的使命,让它们在浩瀚的太空中绽放了属于它的光辉。把每一颗“嫦娥号”卫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倾注心血,来雕琢培养,来为它们铺好闪闪发光的前路,这是欧阳自远作为一名科学家的柔情,也是他对祖国最深沉的责任和使命感。“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够认真读一读《国强有我》这本书,并能有所收获。我是讲书人黄秋果,谢谢大家的陪伴与聆听,下期再会。</p>

嫦娥

自远

欧阳

月球

一号

国强

少年

年月日

卫星

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