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兰江畔育雏忙

孙忠利

<p class="ql-block">  一首精典老歌《红太阳照边疆》让吉林延边的海兰江红遍祖国大江南北。 海兰江起源于英额岭东部,流经和龙市,从龙井市区蜿蜒穿城而过后,依次汇入布尔哈通河、图们江,最后注入日本海。</p> <p class="ql-block">  海兰江龙井区段,北有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和万亩苹果梨园,南有千佛指山国家松茸保护区,是龙井市区的主要生态廊道核心景观骨架。</p> <p class="ql-block">  2021年龙井市海兰江城区段被确定为吉林省万里绿水长廊示范段首批试点,成为集休闲观光、运动康养、娱乐文化等功能为一体的滨江景观带和城市滨水空间。</p> <p class="ql-block">  具有延边朝鲜族民族风情的海兰江绿水长廊,大幅提升了边陲小城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吸引着众多野生鸟类来此栖息繁育后代。</p> <p class="ql-block">  200焦段以内的镜头,拍鸟最佳时节只能是繁育期,此时比较容易接近拍摄对像。除常见的喜鹊、燕子、麻雀外,笔者还有幸抓拍到以前较少见到的伯劳鸟、北红尾鸲等等。</p> <p class="ql-block">  本文重点介绍的这种鸟您知道叫什么吗?没错,这就是栖息在湖泊、水塘、河流等水域附近的香蒲芦苇丛中、鸣声响亮且持续数分钟不间断的水蒲苇莺。它的上体为淡褐色,头顶和背部呈褐色轴斑纹;腰和尾羽色为淡棕色,眉纹灰白色,宽阔而明显;贯眼纹黑褐色;两翅和尾褐色而沾灰,下体淡土黄白色,两胁较暗;腋羽白色有时稍沾土黄色;翅下覆羽淡银灰色;嘴角褐色,下嘴基部粉黄色;脚蓝灰色,脚底污黄色,爪黑褐色。</p> <p class="ql-block">  水蒲苇莺生性机警,多躲藏在草丛和灌丛中活动或觅食,平时只闻其声难见其影,笔者每次沿海兰江边"巡视",大多都无功而返。直到六月份繁殖期间,雄鸟多站在草丛的枝、茎顶端鸣叫,从早到晚不停歇,有时还进行求偶飞行炫耀:在突出的枝头上鸣唱一会儿后,突然斜飞向空中,急速地扇动翅膀再继续鸣唱一阵,然后将两翅折向背部,再滑翔到原来的栖木上。相比之下,雌鸟则低调许多,很少暴露自己。</p> <p class="ql-block">  7月14日,笔者沿海兰江堤遛弯巡查时,偶然发现因人们割芦苇而暴露在外的水蒲苇莺巢穴。该巢原本建在大片的芦苇丛中,以三根较粗壮的芦苇茎作支撑,在芦苇茎下部距离地面约50厘米,特别隐秘。如果不是人为因素,平时很难被人发现。</p> <p class="ql-block">  近前察看,只见巢内有三只刚出蛋壳未着寸缕的莺雏,还有一枚即将破壳而出的卵。为了详细记录水蒲苇莺育雏的整个过程,此后,笔者每天至少来水蒲苇莺的巢穴巡视一圈,近距离观察莺雏的成长过程。</p> <p class="ql-block">  水蒲苇莺雏鸟的主要食物是昆虫及其幼虫。莺妈具有高超的捕食技巧,它可以在飞翔追逐中一次捕捉多只猎物,每次回巢可喂遍所有幼雏。莺妈每次回巢喂食都特别小心谨慎。它从不直飞巢边,而是先落在密集的芦苇丛中,然后借助芦苇的掩护快速移至巢穴边,确认四周安全后再行喂食,慈爱地关注并与孩子交流。</p> <p class="ql-block">  水蒲苇莺特别注意巢穴周边的环境卫生。每次喂食后,莺妈都会及时将雏鸟的排泄物叼走。由此联想到与人类接触较为密切的燕子,如果这些小精灵也能做到爱护环境卫生就堪称完美了。相对燕子而言,水蒲苇莺育雏更为艰辛。燕子是把窝垒在人类的屋檐下,既可防风雨又能保证不被猛禽(诸如伯劳鸟)袭扰。而水蒲苇莺呈杯状的巢穴则仅靠几根芦苇作支撑,一阵轻风吹过,巢穴便会摇摆不定。看官不必太过担心,成年水蒲苇莺也不过只有20克重。</p> <p class="ql-block">  7月中旬的天气,晴雨不定,刚刚还艳阳高照,一会儿功夫,雨真的来了。刚出蛋壳赤裸的小生命如何应对这低温的雨天?顾不上其他,撑起雨伞直奔鸟巢而去。眼前的一幕,让人心生感动。但见这只原本柔弱的莺妈正展开双翼匍匐在鸟巢之上,用已被雨水打湿的羽毛将杯状的巢穴上方遮盖得严严实实,护佑着四只幼小的生命。目睹莺妈为子女奋不顾身的场面,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看来,“女本柔弱,为母则刚”的赞语同样适用于自然界的其他动物。</p> <p class="ql-block">  尽管有莺妈的精心照料,第六天再去查看时,巢内只剩下三只幼莺,另一只已不知去向。</p><p class="ql-block"> 第十一天了,幼莺生长迅速且羽翼渐丰。日渐显得狭小的莺巢将三只雏莺暴露无遗,经常吸引过往行人驻足观看,品头论足,我开始为三个小家伙的安危担心起来。</p><p class="ql-block"> 下午时分,天空又飘落起雨滴,或许莺妈误认为孩子已经长大,不再需要母亲的呵护,这次没有再为孩子遮风挡雨。由于莺妈的误判,导致两只雏莺不幸夭折。待雏莺面世十二天再来看时,巢内只剩下两只雏莺的尸体,幸存的那只已不知去向。</p> <p class="ql-block">  我为幸存者祈祷,愿它成功躲过一劫,健康快乐地成长!</p> <p class="ql-block">  在残酷的自然法则面前,生命竟然如此脆弱不堪,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来。水蒲苇莺雏鸟尚且如此,人类又何尝不是呢?珍惜当下!</p><p class="ql-block"> 2022年9月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