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最能致远是书香,读书是一种最自然的生命状态,也是一种高贵至美的人生境界。作为一名教师,既要传道授业解惑,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是一个读书人。</p><p class="ql-block">愉快的暑假开始了,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不能忘了及时充电。暑期学习了《倾听幼儿.马赛克方法》一书</p> <p class="ql-block">作者克拉克总结了作为马赛克方法之基础的倾听儿童的框架,包括方法多元化、参与性、反思性、适应性、 聚焦于儿童的鲜活经验以及扎根于实践。在这一 总结基础上, 结合马赛克方法的实际构成,笔者认为,其在应用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交流模式的多元化和反思主体的多样化。</p> <p class="ql-block">听到这一个标题,我有着两个感受。对于倾听幼儿,我自认为是熟悉的;然对于马赛克方法,我是陌生的。它是个全新的概念,至少在这之前,我没有接触到或者了解过这个方法。也正是因为这种陌生,使得我想尽快与它见面。当我拿到书本,首先阅读了译者序,从刘博士的笔触中,初步地知道了这个方法的来源概念,但较多的感受依然是模糊不洁。他在“关于马赛克方法的再想象”段落中提到,“马赛克方法与此类似,它运用多于方法来获得儿童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并通过每种方法获得的细节构.成儿童及其整个生活的一个片段。”</p> <p class="ql-block">全书中,作者没有给马赛克方法做一个完整的定义,而是通过呈现实践案例逐渐丰富它的具体方法内涵。把其中的核心理念和要素做一个整合:</p><p class="ql-block">首先,根据克拉克的阐述,马赛克方法建立在一种积极的、全纳的儿童观的基础上,在倾听儿童、尊重儿童的氛围中,来探索和倾听幼儿对他们自己生活的看法和经验,目的是帮助我们更详尽地了解幼儿对于“置身此地是怎样的”客观看法,以便于开展实践反思和改造。</p><p class="ql-block">其次从操作层面,它是一个融合了多元方法、多种声音的研究方式,是多种研究方法的框架,主要结合了传统的观察法和儿童访谈法。其中访谈法特别强调参与式的工具,主要形式有儿童会议、儿童拍照和图书制作、幼儿园之旅、地图制作、角色扮演游戏等等,同时,家长和其他从业者的意见也是马赛克方法的重要内容。</p><p class="ql-block">从我们实践者来说,最好奇的部分应该是操作上面提到的多种参与式工具,书中也在第24页如下:</p> <p class="ql-block">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来,这些参与式研究工具都有一个共同的作用,就是“促使幼儿创作一幅关于他们自己生活的‘生动画卷’”,当然,作者一直强调这是一个开放的、探索性的方法,根据研究的内容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那些不经意装点过你我童年的记忆,</p><p class="ql-block">像打了马赛克的图片,块状的绚烂。</p><p class="ql-block">在学前教育历史的画卷里,</p><p class="ql-block">我们终将形成一个共同体。</p><p class="ql-block">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幼儿、家长</p><p class="ql-block">都贡献出自己的一片马赛克,</p><p class="ql-block">共同勾画更为完整、绚烂的完整图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