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在大山里的歌——侗族大歌

启航

侗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其中以贵州省黔东南居住人口最为密集。侗族是个有着强烈艺术创造欲的民族。<br> 常说侗族有三宝——鼓楼,风雨桥,大歌。饭养身,歌养心,这是侗家常说的一句话。<br> 到侗乡,不能不寻找和聆听那种原生态的侗族大歌。这即是文人墨客们的一种追求,也是摄影人需要在镜头中反应的一种题材。 侗族大歌在侗语中俗称“嘎老”,“嘎”即是歌,“老”为宏大和古老之意;合在一起意即为参加演唱人数众多,来源十分久远的民间合唱音乐。 这些年来,侗族大歌多次出国,四上春晚。在国人中越来越受喜爱。侗族大歌声调婉转悠扬,旋律优美动听。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侗族大歌有三绝、无伴奏,无指挥,和声。侗族大歌是大山里的歌。在大歌声中人们会听到鸟叫,蝉鸣,听到小溪流水,听到春风拂柳。那优美的合声令人陶醉。 侗家小孩也受到这种氛围的影响,从小就会唱大歌 大歌一般由三人以上进行演唱。侗家人好像人人都是歌手。在侗乡,不论你在那个侗寨,随便找几个人组合,就能唱出优美的合声。那种配合好像是以身俱来的。 1986年,贵州省黔东南州政府组织侗族合唱团,首次出国赴法国巴黎演唱,震惊巴黎,仅谢幕就达37次。从此扭转了国际上关于中国没有复调音乐(复调音乐:即若干旋律同时进行而组成有机整体的一种音乐形式)的说法。 侗族大歌有着2000多年历史悠久的传承,2006年进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侗家特有的牛腿琴,琴声悠扬,动听。 侗族是一个喜歌的民族。至今还流传着行歌坐月的古风。除了大歌以外,他们喜爱的音乐形式还有侗戏,琵琶歌,河边歌、以及踩歌堂等。 琵琶琴主要流行在黎平尚重、榕江郎洞一带。侗族同胞把由琵琶伴奏的歌曲叫作“琵琶歌”。琵琶歌是侗族文化的瑰宝,据说它的曲调在百种以上。 河边歌主要流行在从江西山镇、翠里乡、斗里镇,是南部乡镇侗歌的品牌。河边歌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河边情歌浓郁,抒情优美,歌声流淌,优美婉转独特,是侗族艺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踩歌堂”是贵州侗族的一种歌舞形式。在侗族的语言中把它叫做“多耶”。这样一种歌舞结合的形式,主要流行于南部侗族地区,即黎平、从江、榕江一带。其中以从江顶洞村千人踩歌堂最为出名。踩歌堂时男女分队,列成圆圈,女队手牵手,男队手攀肩,边唱边舞。 每逢侗家的民俗节庆,在侗寨的鼓楼里,风雨桥上,小溪边,榕树下,都会看到和听到侗家的姑娘和小伙唱歌的身影和优美的歌声。 侗家处处唱大歌,这是拦门对歌。客人们进寨,首先要对歌,喝了酒,才能进寨。 侗族大歌以从江小黄、黎平三龙、銅关、榕江宰荡等较为出名。每年小黄的传歌节、三龙歌会,銅关的十八罗汉歌会,都会有成百上千人唱大歌。 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侗家文化的直接体现,也是贵州民族文化的隗宝。听侗族大歌可以身心愉悦,使人陶醉在原生态的大自然之中。<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