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溪村

玉峰

<p class="ql-block">浮溪村,位于黄山南麓的一道山谷之中,距汤口镇有六里左右山路。村前的小溪源自黄山三十六大峰之一的浮丘峰,称作浮溪,村庄也因此得名。浮丘峰峰顶双峰对峙形似剪刀,当地人又称作剪刀峰。站在进山公路的十字路口,可以清楚地看到远处张开的剪刀型的主峰,真要进了山,反倒看不见了。应了苏东坡的那个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传说上古时黄帝曾和浮丘公在黄山修炼四百八十年得道成仙,浮丘峰就是浮丘公当日修炼的所在。</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去浮溪村是2006年。浮溪村周围山上生活着黄山短尾猴野生种群,安徽大学生物系(后来的安大生命科学院)很早就在浮溪村设了观察点,学生们轮流驻点,常年观测记录猴群。2005年女儿在安大读研,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考察去了浮溪。回来后告诉我景色很美。第二年,我便和太太慕名一游,结果一发不可收,以后基本上一年一趟。 如果从合肥走,乘长途汽车沿205国道到达汤口镇,又坐小面包车到了寨西,这里是205国道和103省道交口,右边一条山路就通向浮溪村。路边又有一块牌子,写着“黄山野生猴谷”,其实就是一个地方。现在高速通了,更方便了,在汤口出口下就行了。当年女儿的同学小夏到谷口接我们,小夏健谈,我们相谈甚欢。他平日除了观察猴群,也写文章记日记,我看了写的不错,有才情。后来他硕士毕业读了博,博士毕业就留校当了老师,我们还有联系,算是忘年交了吧。</p> <p class="ql-block">浮溪村再往上就是黄山核心景区,里面没有其他村庄了。据村里的老人说,从前山里并没有这个村庄,抗战时为避战祸,几户人家躲了进来,慢慢的就成了村落。村民们依山而居,虽然贫穷,却也安乐。 山村景色很美,因为没有过度开发,一切都还保持着原生态。这几年村民盖了楼房,拆了一些老屋,有点遗憾。村前有浮溪流淌,屋后是竹林摇曳,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空气更是没说。晨起登楼顶,望见滴翠的山林和袅袅的炊烟,确有世外桃源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早饭后沿溪南上。水中有两块大石头,前后夹着两棵枫树,象一个巨型的盆景,巧夺天工。秋日,大石青青,枫叶红红,妙不可言。我称之为“木石姻缘”,后来又觉着太过直白,改称“兄弟姐妹”,觉得更为贴切。 上行百米处有两棵银杏,树龄应该在500年以上。枝干虬劲,绿叶披下来象两把大伞。秋天了,落了许多的果子。树下临水有两个石条,村民们常坐在此休息。山里人长寿,我曾在此拍过一张《古树和老人》的照片,那位老人当时90多了,身体依然强健。 再上行就到了洗澡池。大石头间夹着几潭清水,上下流淌着形成了小瀑布,流水在阳光下闪着光,水潭则随深浅呈现蓝绿不同。极想下水沐浴,但恐山泉清凉伤身,终是不敢。将来如果景区开发了,这处景观大概会被编个王母娘娘或者七仙女洗浴等等的故事的。 穿过一小片竹林,跨过小木桥,溪中有块象蟒蛇头一样的大石头,象极了山中一条大蛇入溪喝水,这个景观叫做“蟒蛇出洞”。至于潭瀑泉流,竹木花草,更是数不胜数,真是无处不景。</p> <p class="ql-block">路边和山坡上有不少的茶园。这里的茶叶很好,据村民说,浮溪才是黄山毛峰的原产地。50年代,轻工业部召开全国茶叶大会,当时的领导带着黄山最好的茶叶也去了,就是浮溪村的茶叶,被评作全国十大名茶,称作“黄山毛峰”。可是去开会的寨西大队干部是几十里地的富溪村人,就谎称茶叶产地是富溪。于是,“黄山毛峰”的原产地就定为富溪村了,后来什么谢裕大全是扯蛋了。想来,就是一桩冤案! 茶园在山的深处,我住的房东家有4块茶园,分别在4座山后。我曾分别去过3处,很远,都要爬几个小时才能到。村民到茶园劳作一般是早出晚归,中午在山上吃干粮喝泉水,也挺辛苦。茶园一年采摘两次,修枝一次。茶叶采回来后,晚上就用土法手工制作,要炒、揉、翻、烘等好几道工序,家门口几家共用一套制茶机器。我也跟着做茶,蛮有意思。由于山上土地贫瘠,茶叶产量低,茶叶大小不一致,又是手工制作,茶叶的品相不及山下的,所以茶叶的价格也卖不上去。但是山上茶山下茶也容易分辨,山上空气清新没有灰尘,泡出来没有浮沫;山下的茶树就在路边,人来车往灰尘大,虽然整齐好看,泡出来表面就有浮沫。浮溪的茶园海拔都在千米,茶叶是真正的高山野茶,甘淳味正,确实好喝,送人不好看,自己喝还是真不错。山里地少,不能种粮食,过去只能靠山吃山以竹、茶为生。现在也难了,毛竹卖不出去,只能挖点竹笋卖。种茶叶现在也难了,现在采茶季节请一个人,一天工钱三四百元,还要包接送包吃住,成本高了,茶叶如果卖不上价的话,留不下什么钱。山里人还有一项收入,各家在山上都有油茶树,平时不用管,秋后就去收油茶果,回来剝开晒干卖给油厂。榨出的茶油价格高,村民舍不得吃,换了菜油自己吃。</p> <p class="ql-block">现在,村民们有了新的活路。他们平时下山打工,还盖了楼房办农家乐,生活逐渐的好了起来。我刚来的时候,农家乐还少,现在几乎家家都有。2006年,一个人包吃包住一天25元左右,现在已经是80元了,周未100元,物价涨了也正常。住在农家乐,环境好,比住在寨西的宾馆里强。黄山管理局为了保护山林,曾动员村民下山定居,村民都不愿意。离了这个环境,农家乐就开不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啊。 这里生态好,动植物资源丰富,是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常有大学师生和国外研究人员前来采集标本和进行科学考察。浮溪中生活有珍贵的“黄山三石”,石鸡、石耳、石斑鱼。房东曾经为我们捉过几回石鸡,晚上拿着电筒,溯水而上,听到叫声,用电筒一照,石鸡便呆呆的不动了。后来,国家有规定不让捕捉,我们也知道了要保护野生动物,就不再吃石鸡了。山上还能采到猕猴桃。野生的猕猴桃只有鸽子蛋那么大,但营养丰富。猕猴桃有两种,一种是绿皮黄心,一种是黄皮绿心,后者口感更好。村民们家里常常养两只猪,到了腊月,杀了猪,将猪腿腌制后用烟薰,挂在屋檐下晾晒,这就是著名的黄山火腿。说来也怪,火腿挂在室外几年也不坏,而且越是陈年的越好吃。</p> <p class="ql-block">浮溪村周围山上生活着著名的“黄山短尾猴”,所以又被叫做“黄山野生猴谷”。黄山短尾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独有的物种,其野生种群就生活在浮溪村周边的山林峡谷。安徽大学从50年代开始,就在浮溪设立了观察点,学生换了多少届,猴群的野外观察一直没有断,哪怕在文革。学生们每天和猴群一起,记录它们的生活,采集粪便等标本。对于猴群,学生们非常熟悉,给每只猴子都起了名字。猴群白天下山觅食,晚上便爬上悬崖峭壁休息。后来为了观察也为了旅游,定时定点投喂,猴子们依时而来,呼啸而去。这里常有世界各国的动物研究人员和国际组织的人员光顾,我上次碰到的老外们在此观察研究,已经住了几个月了。小夏就是学的动物学,现在也是国内灵长类研究的专家了。 黄山短尾猴和我们通常在动物园见到的“日本猴”完全不一样。它们颜面宽阔,身体和四肢粗壮,尾巴很短,几乎看不见,不象猴子,倒象狗熊。虽然憨态可掬,却很厉害。常常瞪着眼睛,凶巴巴的看着人,眦牙裂嘴发出“丝丝”的声音,作出进攻的姿态,很吓人。小夏告诉我,看猴子切不可与其对视,否则会让猴子认为你有敌意而受到攻击。这点我想在人类社会也适用,碰到渣人,如果盯着看也会引起麻烦。小夏告诉我,吓唬猴子就捡起一块石头给猴子看,但万不可扔出去,扔出去了猴子就不怕了。我一想,倒是很有哲理。</p> <p class="ql-block">村民们相互交谈会说黄山土话,我一句也听不懂。后来看到一篇文章,说是日本语言学者研究的结果,黄山土话就是中国古人的语言。这话我有点相信,日本的文字、语言受中国文化影响很大,唐朝时就来了许多“遣唐使”。日本的文字里有很多是汉字或汉字的偏傍。古徽州有大山阻隔,远离中原,交通闭塞,少受战乱,古语音得以保存也是可能的。古人留下了很多文字,但没有留下录音。要想听听古人怎么说话,不妨来浮溪村。</p> <p class="ql-block">在浮溪,喝泉水、吃土菜、吸空气、听鸟鸣,很简单很平常。当你在浮溪边悠闲的散着步,想一想,北京人雾霾里无奈的戴着口罩,上海人灰尘中小跑着挣钱还贷,你不幸福吗?以后最紧缺的资源不是煤和石油,而是洁净如浮溪这样的一类水和一流的空气。当今社会,人们太浮躁,太急切,太贪婪。掠夺式开发毁了大自然也将毁了人类自己。 地球已有45亿年,恐龙曾存活一亿多年,而人类从非洲猿人算起还不到300万年。元谋人170万年,北京人70万年,山顶洞人不到10万年,文明史只有5千年。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太大了,特别是近几十年,看看世界都成了什么样子?继续这样下去,人类还能存在多少年呢?也许一万年,也许五千年,也许一场核战,顷刻之间! 《动物世界》曾播出过几期节目,劫后余生的地球会有很多生物,但绝不会有人类。保护大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最重要的事。为了世界也为了人类自己,请珍惜大自然,珍惜浮溪村。 玉峰写于2015年3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