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隐入尘烟》

小微文字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庄里静默期间,刷手机看到了很多人对《隐入尘烟》的转发。点开观看,起初觉得电影故事情节很慢。有些看不进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时我被封在叔叔婶婶家,每天我们就是吃饭、核酸、打麻将。无所事事的。但是人多烦乱,根本无法静下心来看这样的电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解封了,一个人回家安静下来,观看了这部电影。也看了一些影评,都和我的感觉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完整部电影,就是两个被各自家庭抛弃的人,组合在一起,努力生活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铁,家里行四。父母去世,跟三哥三嫂生活,鳏夫,就像家里的驴一样任劳任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贵英,是一个有残疾的人。遗尿,不能生育,左手不停的抖动。住在哥嫂家的窝棚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这样两个人,结婚后没有房子,寄居在邻居不住的房子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结婚后,有铁带着贵英去父母哥哥的坟上烧纸。告诉爹妈和两个哥哥他娶了妻,叫贵英。烧完纸他带着贵英在沙丘上看风景,给贵英一个苹果,还给她小麻花吃。贵英拿着苹果舍不得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贵英有病,有铁让她躺在床上,把刚刚蒸出大白馒头递到她手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铁借来鸡蛋,用纸箱当暖箱,插上灯泡孵小鸡。 孵鸡蛋的那个晚上。贵英惊奇的试图触摸那些暖黄色的光影,有铁故意摇晃灯泡,光影在土屋里流转,那是他们第一次在苦难生活中感受到了超脱苦难的浪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铁告诉贵英,用电灯孵出的小鸡没有妈妈,它们一出生看见谁,就把她当成妈妈。他让贵英好好养着这些小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了家,生活就有了奔头。有铁仿佛每天有使不完的劲儿。他走哪儿都带着贵英。犁地他让贵英给他压耙,拉东西让贵英坐在车辕上。他不嫌弃贵英尿裤子,一件件的给她洗衣服,买大衣给贵英遮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导演把他们在田间劳动的镜头拍得非常唯美。网上有人将电影中的一些场面截图与世界名画,自然主要是十八十九世纪的世界名画做了一一对比,从构图到色彩再到气氛,的确都是很像的。这很难说逐一都是导演和摄像比照那些名画做的设计,但也说明了人类在天人合一的农业社会状态里的生产生活之状,大致是相似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西方诞生那些名画的年代与这部电影所描述与诞生的年代已经相隔了一两百年,不知道导演是否受到了这些名画的影响,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审美倾向是相同的。因为美几乎是不变的,唯一变化的只是审美的个体而已。这其中既有电影画面所展示的自然美、人在自然中生产生活的天人合一的美,也更有爱情的美,人和人之间互相温暖的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导演能把原本不美的两个人在大西北那么贫瘠土地上的生活,拍出这样唯美的画面,是他向我们展现生活美好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电影中,几乎没有几句台词。有铁和贵英唯一的两段对话:一个是他们在雨中遮盖土坯,贵英说出第一次见到有铁,看见他心疼驴,就觉得他是一个好人,可以跟他过一辈子。另一次是他们干完活往家走,有铁说他上学时村里有一个疯子,整天说,麦子对土地、对镰刀、对磨等各种形态时说的啥?小时候不明白,现在明白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贵英也说他们村也有这样的一个疯子,也说这样的话。贵英给疯子东西吃,让哥嫂“美美的打了一顿”好几天走不了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疯子说的话,有铁是怎么理解的?贵英为什么说被打得好几天走不了路还是“美美的打了一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铁在河沟里抓鱼,让贵英捡干柴烤熟,给贵英吃鱼。没有几句话,有铁给贵英洗手,喂她吃鱼。贵英出了麦疹子,有铁让贵英下沟渠给她搓背。一切都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自然而然,看得让人充满浓浓的爱意。</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才是电影的魅力。不需要语言,不需要解说。有画面,有表演就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铁和贵英唯一一次吵架。为的是贵英没有劲儿把困好的麦捆插上车。有铁说她无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贵英很惭愧,又很自责。有铁觉得自己说过火了,下车给贵英讲好话,说上车去坐,我给你弄了个窝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两个人高高兴兴地把麦子拉回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晚上,两个人憧憬未来生活。有铁说卖了粮食,带贵英去城里大医院看病。贵英说她还没有去过城里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铁对贵英的爱是慢慢形成的。在有铁拉家具回来的那个晚上。对于有铁来说,有一个人站在他归家的路上,用体温暖着一壶热水,换了好几回,只为等他回来,这是他从未体会过的温柔。对于贵英来说,有一个人心里惦记着她,为她买了件大衣,想要帮她遮丑,这是她从未感受过的尊重。这场戏在我看来,是两个人的定情戏,在这个夜晚,贵英和有铁彼此都感受到了爱的滋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麦子熟了,在打麦场上,有铁用麦粒在贵英手上摆一个花,然后使劲儿压,把麦粒拿开,就有一朵花印在贵英的手上。有铁说,我给你烙上了花,你走到哪儿都能找得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铁说的话特别有哲理。他说,贵英的脚印在地上,就像种上了一样。会长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燕子在春天飞了回来,找到了自己的窝,贵英和有铁目睹了这一幕,而同时有铁的土砖也打好了,正在准备盖房子。那是一种对“我们有家了”的憧憬,也是因为有了爱情,他们开始对生活有了期待,甚至开始展望未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贵英走得很突然,在给有铁送饭的路上,头晕,掉到沟渠里淹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铁没有了生活的动力。后来怎么样了,电影没有交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不希望看到有铁去了,也不想他去城里和侄子生活在一起。我希望他能守着他们的新房子,跟他和贵英的驴、鸡、猪生活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部电影,是两个天涯沦落人最后人生阶段的爱与美的永恒画面的强烈对比。他们从陌生开始,淳朴的互助互帮的日常细节将两个人逐渐捆绑在了一起,那个用一根绳牵着彼此的细节既有实际的用途也更是两人关系的象征。而两人之间逐渐形成的相濡以沫、难舍难离的爱情,就源于这种细碎的彼此的帮助、彼此依靠和彼此关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像推荐这部电影的朋友说的:《隐入尘烟》,没说一个苦字,却苦出天际;没说一个痛字,却痛入骨髓;没说一个爱字,却爱到极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