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写蟒瓜 别有感怀

芷岸横舟

处乡党、结邻里是老父亲生前对我的谆谆嘱咐,搞好邻里关系,和睦街邻族众更是义门家风的体现,日常生活中,我亦将之视为行为规范,有基于此,与邻里相处,关系十分融洽,亲如一家,农副产品上市、时新蔬菜成熟,多因乡亲们的关爱而使我成为坐收渔利之人。下文所述就是近日发生在我与邻居间围绕蟒瓜的趣事。<br>  时值秋日,天高气爽,瓜果飘香,隔邻家的蟒瓜(实为丝瓜,丝瓜,宿松方言称为“网瓜”,因其瓜瓤呈网状,故称网瓜,古无轻唇音,w声古读音m声,网,古音读蟒,读音一直保留至今,网瓜读成了蟒瓜)不知何时将藤蔓延伸,悄无声息地翻过院墙,居然攀爬到了我家的绿梅上,因肥沃的园土、充足的光照,丰沛的水分使得枝叶繁茂,花开簇簇,朵朵黄花,轻风摇曳,格外醒目,几天功夫,花开花谢,梅枝下悬挂的多是蟒瓜。随着蟒瓜数量的增多,眼看着新鲜的瓜果,心思着久违的美味,仿佛自己变成了一个饕餮之徒,理直气壮地高声呼喊邻居“菊香”:你家蟒瓜太不安分,竟然跑到我家来了,今以墙为界,内外分你我如何?女主人大概是被我的振振有词所征服,爽朗一笑,欣然应诺。于是,我也忘却了瓜田李下,索性来了一个顺手牵羊,得意之时,想到了传说中的“孟姜女”,孟姜两家亦是一墙之隔,孟家葫芦藤上结出的葫芦到了姜家,后来几十斤重的大葫芦里竟躺着一个女娇娃,葫芦成就了孟姜女,更成就了千古美谈,今日的蟒瓜可惜不是昔日的葫芦呢。<br> 对于蟒瓜,我地的吃法多是用来做汤,很少炒着吃,昨日午餐,妻子在蟒瓜汤里还放入了肉片,吮吸之间,鲜嫩甜酥,回味无穷,此情此景,不由我敞开思绪的闸门,遥想当年陪伴在老父亲身边所度过的难忘岁月……。<br> 记得当年的向阳岭名叫杨家坞,荒山秃岭,满目凄凉,一条砂石铺成的宿复线在旁边蜿蜒起伏,几所区直机关默默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能,电话是手摇的,电视要靠外接天线接收信号,没有自来水,更不谈网络,晚上,由区委会一台12匹柴油机发电,且限时熄灯,唯早晚的广播显得特别精神,高音喇叭传出的最强音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br>  青涩的少年,心中留下的往往是永恒,当年漫长的暑假,我多是来到向阳岭,陪伴在体弱多病的老父亲身边,除帮助老人家扫地打水、洗衣烧菜外,更多的是利用充裕的时间复习各门功课,每天的日记,晚上总少不了父亲的耳提面命、字斟句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俭朴成性的父亲,利用医院空地栽下的那一棵蟒瓜禾,夏秋之交,瓜禾茂盛地生长,所结的蟒瓜自是父子俩餐桌上的珍馐。<br> <p class="ql-block">  医院每天上午的门诊是看病的高峰,由于父亲精湛的医术和宽厚的仁心,慕名前来的求医者络绎不绝,为了节省时间,为了在医院食堂开饭前将菜烧好,父亲亲手教授我如何将蟒瓜去皮打汤:先将摘下的蟒瓜用刀刃轻轻剐去表皮,切除两端花蒂和瓜蒂,用清水洗净,放在砧板上切成两寸许的小段,再将小段切成小片,再将片切成小拇指粗细的丝状,待锅中水开,迅速将切好的蟒瓜丝放入,盖上锅盖,经水煮沸,再次将事先打碎搅绊均匀的鸡蛋(鸡蛋多是经治年老农妇用手帕包裹赠送,以示感恩)以圆周运动的方式缓缓倒入锅中,一阵猛火过后,香酥的鸡蛋花在蟒瓜丝上翻滚,放入食盐、猪油和谷胺酸,即是大功告成。在那个年代,还未曾听说过有味精一物,只知道将西药片剂的谷胺酸碾压成粉少许放入汤中增鲜,后来我知道谷胺酸主要用于治疗肝性昏迷,还用于改善儿童智力发育,它可作为一种能量物质在脑组织中,提高脑功能,虽然它不是人体必须的氨基酸,但作为碳氮营养参与机体代谢,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父亲当年在蟒瓜汤中放入谷胺酸,今天看来,也许是利用近水楼台的优势,针对我这早产儿的身体发育而精心准备吧!</p> <p class="ql-block">  最难忘的还有父亲当年所用的煤油炉子,今天随着电器和燃汽灶的普及,这种炊具应该销声匿迹了。小小煤油炉子,机关重重,底层用来贮蓄煤油,由十余根线纱组成的芯子将煤油吸送到上面的双层铁滤器中,滤器上的小孔使空气与煤油充分燃烧,吐耀着蓝色的环状火焰,炉子上有开关,控制着火力的大小。父亲从同事处利用资源还学得一套点燃煤油炉子的方法,先用一支两毫升注射器(那时只有玻璃制品)吸入大约一毫升汽油,再用大拇指向注射器抽芯轻轻用力,同时快速点燃针头,使之形成一条火焰,燃烧的汽油,凭借注射作用,深入煤油炉中,炉火瞬间点燃,操作简单,事半功倍,今天看来,此举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现时的意识与当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p> 鲜嫩的蟒瓜汤就这样烧好了,端上餐桌,与家中带来的腌菜及腐乳豆豉之类整齐摆放,只待食堂开饭钟声响起,只待忙碌一上午的老父亲下班归来。清贫的岁月,有白饭充饥,有汤菜下饭,更有如山的父爱,此等境遇,优渥于同龄人,我是何等幸福啊!<br>  悠悠往事,永驻心头,父亲远离我们迄今二十一年了,平凡而伟大的父亲,慈眉善目,温文尔雅,仁心仁术,造福一方,对社会是奉献,给家庭是付出,处处以儒家思想教育儿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化儿孙,与父亲共同生活,聆听的是教诲,是我终身的荣幸,老人家的遗训,受益终身,且受用无穷,时至今日,为人父为人祖的我,可以毫无顾忌地坦言,我没有哪一天不想到自己的父母,即使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勾起我无限的思念,我至今充分感受到古人“思亲百岁难忘”的真正内涵,正如这笔写蟒瓜,别有感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