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永陵,始称兴京陵,是清王室的祖陵,它与埋葬努尔哈赤的沈阳福陵(东陵)、埋葬皇太极的昭陵(北陵)合称盛京三陵。因永陵建筑年代远在清朝定都北京之前,且墓主人辈份又高,因此永陵为三陵之首,是清王朝关外第一陵。</p><p class="ql-block"> 清永陵建于明晚期。顺治十六年(1659年)改称永陵,寓意大清王朝“江山永固”之意。陵内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曾祖、祖父、父亲、伯父、叔父以及他们的福晋。</p><p class="ql-block"> 清朝皇帝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曾先后九次亲临永陵谒陵祭祖,彰显出清永陵在清代地位的显赫。</p><p class="ql-block"> 清永陵建筑吸收中原帝陵前设享殿、后为宝顶(埋葬努尔哈赤祖先的墓地),周以方垣、均衡对称的陵寝体制。同时,保持了清朝先世木栅为门的本色面貌,是满族文化最为浓郁的陵寝建筑群。清永陵处在启运山的环抱之中,其选址是中国风水理论运用的杰出代表之一。</p><p class="ql-block"> 清永陵的东配殿与西配殿、果房与膳房、肇祖碑亭与兴祖碑亭、东下马碑与西下马碑皆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排列,均衡布局,主次分明,彼此呼应。给人以平衡、稳定、庄重、圆满之感。总占地面积1.1万余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1963年清永陵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前清故里。</p> △历史名城。 △清永陵。 <p class="ql-block"> △参拜道与下马碑。清永陵“坐北朝南、神道贯穿、居中当阳,中轴不偏。”宝城(埋葬努尔哈赤祖先的墓地)选择在启运山南麓,背风朝阳,窝风藏气的龙脉正穴之前,营造宝鼎正殿。并由正穴向南修筑一条长约1公里的笔直通道,称"神路",这是陵寝的中轴线,也是陵寝的坐向线。享殿启运殿就建在中轴线北端,有"居中当阳"之意。启运门、正红门都在轴线上坐北朝南依次排开,即有层层拱护正殿的作用又有突出中心,强化皇权的寓意。两侧松柏、榆、柳等仪树林立,衬托出古陵的庄严肃穆。</p> △世界文化遗产--清永陵。 <p class="ql-block"> △清永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西下马碑。在参拜道南北两端的东西两侧原有下马木牌四座,乾隆四十八年(1783)改为下马石碑,碑通高5米,两面以满、蒙、汉、藏、回5种文字刻写“诸王以下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以示清朝“一统同文之盛”。<div><br></div> △西下马碑和东南公路。 △东下马碑。 △正红门西侧路上的下马碑。 <p class="ql-block"> △清永陵正红门,始建于1661年,面阔三楹。正红门采用木栅栏的形式,具有浓郁的满族特色。</p> △清永陵正红门。 △清永陵正红门。 △广场东房。 △清永陵客服中心。 △清永陵客服中心。 <p class="ql-block"> △清永陵的四座碑楼。前院的主体建筑,肇、兴、景、显四祖四后神功圣德碑亭按中大、左大次序成一字排列,这在中国帝王陵寝中绝无仅有。</p><p class="ql-block"> 左一是显祖碑楼,是努尔哈赤的父亲,即显祖宣皇帝塔克世的神功圣德碑楼;左二是兴祖碑楼,为努尔哈赤曾祖即兴祖直皇帝福满的神功圣德牌楼;左三是肇祖碑楼,为努尔哈赤的六世祖,即肇祖原皇帝孟特穆的神功圣德碑楼;左四是景祖碑楼,是努尔哈赤祖父即景祖翼皇帝觉昌安的神功圣德碑楼。四碑的碑文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p> <p class="ql-block"> △清永陵的四座碑楼。</p> <p class="ql-block"> △清永陵的碑楼。</p> <p class="ql-block"> △左一是显祖碑楼,是努尔哈赤的父亲,即显祖宣皇帝塔克世的神功圣德碑。碑文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p> △左二是兴祖碑楼,是努尔哈赤曾祖,即兴祖直皇帝福满的神功圣德碑。碑文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 △左三是肇祖碑楼,为努尔哈赤的六世祖,即肇祖原皇帝孟特穆的神功圣德碑。碑文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孟特穆的丰功伟绩。 △左四是景组碑楼,是努尔哈赤祖父即景祖翼皇帝觉昌安的神功圣德碑。是努尔哈赤祖父即景祖翼皇帝觉昌安的神功圣德碑。 △清代帝陵图片展。 △清代帝陵图片展。 △清代帝陵图片展。 △清永陵墓主人蜡像馆。 △清永陵墓主人蜡像馆。 <p class="ql-block"> △启运门和云龙袖壁。启运门中为神户门,皇帝谒陵走东便门,皇后走西便门,平时官员出入走东便门,平常司事人走西便门。启运门左右两侧是云龙袖壁。</p> △启运门。 △启运门、云龙袖壁。 △启运门、云龙袖壁。 △启运门。 <p class="ql-block"> △云龙袖壁,在启运门左右两侧,犹如衣服上的两只袖子。悬山式青砖瓦墙帽,袖壁为云海江崖升龙陶质青砖浮雕彩画,升龙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技艺精湛。虽历经了近400余年的历史风雨沧桑,但却无一点风化斑驳损坏,确是十分罕见的艺术珍品。</p> △云龙袖壁。 <p class="ql-block"> △启运门、云龙袖壁和老井。老井2014年6月6日在消防管道施工中发现,井口距地面1.5米,因常年处于水位以下、木色依然如新,没有丝毫腐烂。此后依照原样加以恢复,并依照古井样式恢复石井台、雕刻龙纹井栏。此井在清代一直使用,是陵寝守卫和祭祀人员制作祭品和日常生活使用的水井。</p> △老井。 △老井 <p class="ql-block"> △陵寝西配殿。启运殿修缮时,择吉期将四祖之兴、显二祖神牌恭拜于此殿供奉。土竣,事先择吉日,恭请神牌回启运殿奉安。</p> <p class="ql-block"> △陵寝东配殿。陵寝东配殿,启运殿修缮时,二人启运殿修缮时,择吉期将四祖之、景一祖神牌恭积于此殿供奉。工竣,事先择吉日,恭请神牌回启运殿奉安。</p> △陵寝东配殿。 △陵寝东配殿。 △陵寝东配殿的“龙亭”,为存放祭文的地方。 △陵寝东配殿的模拟乾隆皇帝拜谒永陵兴大飨礼照片。 <p class="ql-block"> △焚帛亭,为祭祀时焚烧褚泉之所用。</p> <p class="ql-block"> △启运殿,又称享殿。始建于明朝末年,殿内供奉努尔哈赤四祖:肇、兴、景、显,即四皇帝四皇后的身牌、神位牌。启运殿是陵寝中的主体建筑,是清朝皇帝谒陵举行诣陵大典和平时祭祀的殿堂。除皇帝谒陵和国有大典外,清时每年在此要举行大祭4次,小祭24次。</p><p class="ql-block"> </p> △启运殿。 <p class="ql-block"> △启运殿。殿内陈设肇、兴、景、显四祖四后大小暖阁宝床、龙凤宝座、神龛神位,供案、五供与金瓜斧钺等仪仗。</p> <p class="ql-block"> △宝城,是埋葬努尔哈赤祖先的墓地。共分两层,上层为四帝四后之墓,其中肇祖墓为衣冠冢。下层为努尔哈赤伯父、叔父之墓。兴祖墓为唯一原葬,墓前原生瑞榆一株,乾隆十九年东巡时御封,为“神树”。神树于同治二年被风刮倒,后糟朽无遗。</p> △清永陵围墙。 <p class="ql-block"> △2014年7月13日,清永陵祭祖现场:乾隆七世孙爱新觉罗·恒绍带领全国各地(包括宝岛台湾)的众多满族后裔在启运殿前举行祭祀大典,呼听有人惊呼“天空有龙!”。祭祀现场近千现众齐望天空,只见龙眼炯炯,龙嘴喷张,龙舌吐瑞,活龙活现,分明一条巨龙腾云驾雾,微视苍穹,此般景象,犹如预示祖国必将统一,满族儿女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和谐共融,同享盛世!</p> △启运山与清十二帝。 <p class="ql-block"> △启运山与清十二帝。</p> △进入启运园的门。 <p class="ql-block"> △启运园,由沈阳建筑大学专门负责设计规划,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栽植绿化树2000余株,种植草坪8000平,工程总投资90万元,2015年8月正式对游客开放。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花草池塘均分布其中,错落有致,可谓一步一景,空气的新鲜程度简直让人惊叹。</p> △启运园。 △启运园荷花池。 △启运园荷花池。 △启运园荷花池。 △启运园荷花池。 △启运园的花坛。 △启运园四角亭。 △启运园六角亭。 △启运园小桥。 △启运园小桥。 △启运园钟墙,在启运园的东北角。这五口老钟,年代不一,分别是嘉庆、道光、光绪年间的。由于时代久远,有的已经残破,凝望古钟,仿佛还能听到那悠远的钟声穿越在历史的长河中。<br> △启运园钟墙。 △启运园。 △启运园的小路。 △启运园的的树木和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