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明/城/市/你/我/做/起</p><p class="ql-block"><b>文明城市 你我共建</b></p><p class="ql-block">让城市更文明 让生活更美好</p> <h3>家长朋友们:</h3></br><h3> 您好!</h3></br><h3> 随着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犯罪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接触式犯罪持续下降,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犯罪持续高发,为深刻揭露诈骗分子的犯罪手法手段和伎俩花样,提高群众防骗意识和能力,保护您的财产安全,请认真阅读此信。</h3></br> <h3><strong>一、针对学生家长的诈骗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类:</strong></h3></br> <h3><strong> 1 “补课费”诈骗</strong></h3></br><h3> 骗术揭秘:骗子冒充孩子给家长发诈骗信息,谎称手机掉水里拿去维修不能联系,但急着要交补课费,只能用同学手机联系,要家长立刻转账。一旦家长相信,转账后,立刻消失。</h3></br><h3> <strong>2 “孩子被绑架了”诈骗</strong></h3></br><h3> 骗术揭秘:骗子冒充绑匪给孩子不在身边的家长发诈骗信息,谎称孩子被绑架,索要高额赎金,家长往往救人心切,容易上当。类似的还有“你的孩子突发疾病,正在医院抢救,请速付手术费”。</h3></br><h3><strong> 3 “这是你孩子的成绩单”诈骗</strong></h3></br><h3> 骗术揭秘:骗子群发带有木马病毒链接的短信给家长,以孩子成绩为由诱骗家长点击链接。一旦点击,木马病毒就会盗取手机内通讯录、照片、网银账号、密码等重要信息。</h3></br><h3><strong> 4 “学托”诈骗</strong></h3></br><h3> 骗术揭秘:骗子寻找、搭识急需为孩子入“名校”的家长,谎称有门路,认识教育局、学校的领导,可以帮忙解决孩子入学问题,并借此向家长索要高额的入学费、活动费后便不知所踪。</h3></br><h3><strong> 5“冒充班主任”诈骗</strong></h3></br><h3> 骗术揭秘:家长在收到任何需要缴费的消息时,一定要先与班主任或校方核实真伪,避免在家长群或其他公开网络平台,提及孩子姓名、班级等详细信息,新添加的好友务必核实对方身份再添加。</h3></br> <h3><strong>二、谨记“十个凡是”一定是诈骗:</strong></h3></br> <h3> 1.凡是让你刷单、刷信誉赚钱的;</h3></br><h3> 2.凡是为你办理贷款、提升额度,但让你先交手续费、保证金、解冻费或刷流水的;</h3></br><h3> 3.凡是“好友”在微信、QQ上称自己或他人遇到困难向你借钱,又不和你直接通话的;</h3></br><h3> 4.凡是网络上自称你老板或上级要你转账汇款,却不和你通话的;</h3></br><h3> 5.凡是在网络上先与你交友恋爱,后带你投资理财的;</h3></br><h3> 6.凡是说你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或包裹丢失,要为你退款理赔的;</h3></br><h3> 7.凡是自称网购平台客服说将你设置成VIP会员,要为你取消会员的;</h3></br><h3> 8.凡是自称公检法、或社保等单位工作人员,说你涉嫌犯罪,要求把钱转到另外一个账户或需要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的;</h3></br><h3> 9.凡是以军人、消防人员身份联系你,提出购买物资需求,并告知你此类物品供货商电话的;</h3></br><h3> 10.凡是以老师或学生身份通过网络发来信息,让家长缴纳补课、资料等费用的一定要进行核实。</h3></br> <h3><strong>三、提高防骗能力经验分享:</strong></h3></br> <h3> 1.接到陌生人电话、收到信息及上网浏览时,一旦说到钱的问题,务必保持清醒头脑,亲自反复确认,要做到“不听、不看、不信、不转账”。</h3></br><h3> 2.做好个人和家庭信息资料的保密工作,不要随便泄露自己和家人的身份信息和电话号码。</h3></br><h3> 3.不管任何原因、理由要求为家人、亲友寄钱、寄物的短信或电话,一定要提高警惕,通过各种途径调查证实是否属实,以防受骗。</h3></br><h3> 4.不贪,要坚信:“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这样无论诱惑多大,都不会为其所动。 </h3></br><h3> 5.监管好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妥善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手机卡、微信号等,出售、出借、出租“两卡”(电话卡、银行卡)是违法犯罪行为,防止社会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人身份信息或证件进行洗钱、网络诈骗,坚决杜绝网贷、“校园贷”等诈骗行为。</h3></br><h3> 6.不要幻想“一夜暴富”,被人诱惑以出境、出国务工高薪为名,前往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走上电信诈骗、跨境赌博和贩毒等违法犯罪道路。</h3></br><h3> 7.如遇诈骗嫌疑的情况或电话,及时拨打110或到就近的派出所报案;及时保存好聊天记录,诈骗分子的电话、微信、QQ等相关信息;及时准确记录好诈骗分子的账号、转账时间、转账次数;及时到公安机关接受询问,提供相关证据材料。</h3></br><h3> 8.争做反诈宣传员,请您多看、多听、多转发反诈文章和视频;主动帮助家人及亲朋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了解反诈防诈知识,避免上当受骗。</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