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伯父是村医,上过平凉卫校,当时是村上文化水平最高的人,除了给附近几个村的人看病,也参加田间劳动,和村里人最大的区别是雨天、农闲、夜晚伯父喜欢读书。有四处行医的便利,伯父会借来好多的书,《西游记》连环画,《百花》,《读者文摘》,《今古传奇》,《故事会》,还有武侠小说《神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伯父读完后,这些书会以父亲之名借来,或直接从药房伯父枕头底下偷来,看完了再悄悄放回去,伯父知道也绝不也责怪我们弟兄几个。由此,我小时读了很多书,涉猎也很杂。书给我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我知道世界很大,历史很长,人可以有更精彩的生活,而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动,为吃饱肚子,为挣化肥钱、孩子的学费、家里的零花钱而辛苦劳作。四岁时和堂弟三个人两次尝试终于爬上老家那笔直的高高的楞杆梁,小心翼翼地站上山顶,看到一层一层绵延不绝的群山,童稚的心被震撼到了,我就知道,我要走出去,这里的小山村不是我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卖了那头我陪伴了三年的黄牛,终于在八岁那年走进了学校的大门。和同村上的同龄人相比,显然我更适合读书,虽然没哥哥那么努力,六年级之前得的奖状也极少,但成绩总是班里前边的,在留级很普遍有些学生小学读八九年的时期,我一年一级,因为学习好,在老师那里我是被重视宠爱的,也因此,虽个子小却没成为被欺负的对象。六年级时,带数学的樊老师当众说我即使考不上大学考个师范没问题。那句话在以后的几年一直是我心里隐隐约约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以离老师期望很远的全乡27名的成绩升入初中。中学离家有十五六里路,是要住宿的。初中三年我是在校外农户家里租房子,因为各种原因先后换过五家。离开父母,需要自己做饭。刚上初一,借东家的厨房,用柴火做饭,每隔两三周父亲就把两大捆胡麻杆用自行车送到租住的地方。一个学期下来,父亲吃不消,家里的柴火告急,第二学期父亲买来了煤油炉,这以后,每周日下午村里上初中孩子每人一根小扁担,一头一瓶清油半笼切好的面条几颗洋芋,另一头一瓶煤油一个锅盔外加几根葱或一小把韭菜。饭基本是固定的,洋芋面条,那时心思兴趣根本不在吃上,吃饱就好。每当中午和下午放学,院子里弥漫着煤油燃烧的味道混合着饭的香味。晚饭后就提着桶子拿着担子打打闹闹去山泉抬水。冬天房子不生火,也没电热毯,我们却没觉得冷,即使在1992年元旦前后那奇冷的一个星期,中午回去桶子里的水全结冰了,我们把桶子包在被子里化了才做饭,也没觉得苦或者冷。一个院子住着十个左右个不同年级的学生,打闹,吹牛,讨论老师、女生,学校的各种新闻,偶尔逃学去山上转悠,日子充满了快乐,但大家都不谈学习,其实很多人是混日子等长大等毕业,对未来,都是迷茫的。女房东当着我们的面说这里面没一个能念成书。</p><p class="ql-block"> 初中的老师管的松,加之考上师范中专和高中的学生很少,学习的氛围也不浓;离开父母的监管,我们都放飞了自我,没放弃学习,却也不再用功;英语老师没缘由的对我充满偏见,每节英语课开始的固定节目是批评我的作业,开始以为是我做的真差,后来翻看同桌的作业,他做错的题可比我多了好多,但英语老师从不批评他,对英语老师的抵触也影响了我对学习的兴趣。初一和初二第一学期,看着同学领奖,我心里是漠然的。每学期期末考试,父亲只问一句:考了第几名?我就随便编,班里二十名,全级二十名,班里第十名,总之在进步。唯一的收获是,因为有大把的时间,我成了图书馆的常客,读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世界在我心里大了许多。幸运的是,初二第二学期,孙喜迎老师做了我的英语老师兼班主任。他宽厚,对我也看的起,中期考试我破天荒考了班里第七名,孙老师特意将全班学生的成绩名次用毛笔书写了贴在教室墙上,所有老师对我的态度都发生了变化,我也对自己燃起了希望。十五周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十六周全省统考历史、地理、生物,三门不优秀不让考师范,我们的中学每年也就有一两个学生能考上师范,我虽进步不少,但离考师范的水平还差了很远,但想起樊老师的话,我还是想努力一下。那以后,每天放学后,大家都回宿舍回家吃饭,我会留下来在教师宿舍后面读书,那里安静没人打扰。天黑下来,才去住处吃饭。吃了饭赶回学校上晚自习,学校九点半熄灯,我和几个同学点着煤油灯,继续学习到十一点左右,在学校要关门的时候回住处。早上六点左右又会赶到学校,天黑就点灯,上操之前再学习一个小时。一周课外挤出来的时间,我把初一初二四个学期的三门课程所有的课本内容记忆得很熟练,统考也以历史98、地理93、生物91的成绩跃上了全级第一,内心的喜悦激动难以言表。突然冒出一个第一名,我也成了学校的名人。虚荣心和成绩带来的成就感,让我对学习增添了许多信心,也对学习投入了更多的热情和精力。这是上初中以来真正用功学习的一学期,孙喜迎老师看在眼里,给了我很多无声的鼓励和关心。一学期的努力,换来期末考试年级第一的成绩。之后的暑假,放驴的时候,我都带着书,保持着每天不间断的学习。初三开学典礼我领到了上中学的第一张奖状——优秀学生(学校有不成文的规定,全科合格叫合格学生,全科合格且各科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叫优秀学生,全科在80分以上叫三好学生)。</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学习状态延续到了初三第一学期。中期考试我以三好学生的标准成了全级第一(我们学校有个奇特的现象,每年三个年级总会有且只会有一名三好学生。)整个初三的学习还是比较轻松的,老师也做了好多资料习题,我却很少去做,有同学问题,我才会边思考边讲,顺便做了题。因为成绩的原因,老师们也不理会我是不是做资料。除了学习,我最大的兴趣是的读书,图书馆的书都读完了,我就找老师借,语文老师刘旭峰,不曾给我带课的杨大军、王坚老师处,我都厚着脸皮去借,可能是学习好的原因,老师们都很和气的让我书架上自己拿。读书带来的精神愉悦,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我的心满足而充实。学习,读书,初三的生活惬意也忙碌。毕业,也如樊老师之言,我顺利考上了师范,也是村上第一个考上师范的,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在村里风光了好一段时间。</p><p class="ql-block"> 书是远远的灯,照亮农村少年平凡却不甘平庸的心,向往远方,也走了很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