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隔两年,这一届的学生在翻看完新书目录之后,又一次选择了《故乡》作为他们九年上了第一课。这份突然的惊喜,让我霎那间仿佛把记忆又拨回了两年前的一班,但我眼前这一张张陌生的笑脸,却告诉我这是又一届的九年学生,我们又将碰触出怎样的火花呢?我心里开始有了期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月1号是星期四,开学的第一天,我们聊语文。9月2号是星期五,我把他们这学期需要背诵的篇目的朗读任务先解决。周末放假两天,今天5号我们正式上课——《故乡》。</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讲故乡人、故乡景、故乡情,我们也不讲杨二嫂、闰土和“我”,抛开教学这篇文章贯有的思路,我们先聊故乡。故乡是什么呢?故乡是一只清亮的笛,总在有月亮的夜晚响起;故乡是每个人中国人脱口而出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故乡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故乡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个问题勾起孩子们对故乡的回忆,那些有关故乡有关乡情的诗句,你一句我一句说的不亦乐乎!是啊,故乡不仅仅是一份情感的牵绊,它更是承载着一个家族的传承,珍藏一个人的童年回忆……不管你走的多远,这些回忆总会在某个瞬间被唤醒,漫上你的心扉,那些刻入骨髓的乡音乡情仿佛就在耳畔回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当一个别了故乡二十余年,远离故乡二千余里的游子,终于可以回到故乡时他该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回来呢?或者说他期待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回来呢?有同学说开心兴奋,有同学说衣锦还乡,还有一个男生大声喊道光宗耀祖…… 是啊,终于可以回故乡,我总希望我的故乡可以变得更好,我在渐近故乡时,我的心情是期待的、是兴奋的、是激动的,但是,也是不安的,更是悲凉的。因为我近乡情怯,因为我此番回来是要卖掉聚族而居的祖屋,带着母亲和宏儿到我谋生的异地去。</p><p class="ql-block"> “我这次是专为了别他而来的。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交屋的期限,只在本年,所以必须赶在正月初一以前,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我和孩子们一起认真研读了第五自然段,大家一起研读了里面的许多用词,比如“聚族而居”,比如“公同”,比如“别姓”,比如“永别”,比如“熟识”……当这些词语一个个被破解的时候,我们仿佛能够亲手触碰到我心中的那份无奈、那份悲凉!我,一个家底殷实、上过学堂、到外闯荡、见过世面的人,奔波了二十余年最终却只能卖掉聚族而居的老屋,带着家里的一老一小到我谋食的异地去。想到祖屋改为别姓,想到这一老一幼,要随着我奔波二十千余里,到人生地不熟的异地,可能语言不通、可能水土不服、可能寸步难行,我的内心该是何等的悲痛!一个家底殷实的名门大户竟落魄至此,解读到这儿,作者仿佛为我们撕开了一道口子,不仅让我们窥看到故乡的现在,还有未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谓的名门望族,都尚且过得如此艰难,那其他的人呢?这样的世道之下,他们又靠什么活着?他们又是如何活着?留下两个问题,孩子们今晚回去继续研读,我们明天课堂继续讨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