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记

小树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元节是我国传统的敬祖尽孝节,在孝乡文化浓厚的博山,这一天人们会带上祭品到逝去的亲人坟前祭拜,奉上丰收果实,祈求上祖神灵的庇佑。</p> <p class="ql-block">‌ 清晨醒来,窗外的天空雾沉沉的,显的特别宁静,头脑中百里外的小山村似乎在呼唤着游子们回家。蒙眬中我打开手机,查看实时的天气预报,‘10点之前阴,无雨’。立即翻身下床,急忙忙完成洗刷,吃了一点早饭,就匆匆出了家门,争取10点前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博山。在张店火车站换乘去博山直达车时,赶车的人排起了长龙,看着阴沉的天空,似乎大雨就要来临,着急的心情被那些拎着冥纸和贡品的孝子孝女们所感动,博山不愧是孝文化之乡。等了半个多小时,坐上了开往博山的公交车。</p> <p class="ql-block">  车在路上行驶,心却早已飞回了阔别已久的故乡。博山在历史上,不仅是一个文化重镇,还是矿产,手工业,机械加工业超前的文明小县城,煤炭、陶瓷、琉璃享有盛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是淄博市政府所在地,大量的人才汇集于此,人口密集,市街繁荣,博山的风俗人情吸引着着大量外地人来此从业安家,作为博山人也为之骄傲和光荣。随着矿产过度开采,以煤炭和陶瓷产业为主的工业开始由盛转衰,市政府外迁,大量人才外溢,成批青年人去外地务工,下乡,留居他乡。随着改革开放,民营企业的兴起,睿智的博山人探索着山城发展的优势和机遇,旅游和餐饮文化的不断开发,特色农业的种植,博山又开始兴盛繁荣。</p> <p class="ql-block">……车驶进了淄川,天空开始下雨,到达昆仑,雨越下越大,车在漫水路上行驶,雨水顺着车窗哗哗地流淌,这么大的雨怎能去上坟祭祖?当车驶进博山雨停了,天公被孝乡儿女的虔诚所感动。转乘11路公交车沿着孝妇河向南驶去,过了福门桥,刚下过雨的孝妇河,水面上泛起蒸腾缭绕的雾气,永济桥在雾中时隐时现,望着西岸的凤凰山骊,肃然起敬,山上行宫有我先祖的碑记,桥西北山坡曾有我张氏祖林,似乎先辈们从山头陶镇走来,跨过永济桥,到祖林祭祖,凤凰山下留下了他们一串串脚印。</p> <p class="ql-block">  永济桥向南就是孝妇河源头,凤凰泉,大洪泉,大庙里的泉水汇集神头桥下,浪花翻滚,浩浩荡荡,公路边上的泉眼也滋滋流淌,千年的孝妇河水滋养着博山这一风水宝地。</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车行至陶镇山头,下车购买了上坟祭祖用的贡品和纸钱,向着生我养我的黑山脚下的小山村走去,顺路向东,跨过铁路,就是通往山顶的一条小道,山顶上就是老家的宅院,这条几十年形成的小路,曾经是一条希望之路,不知有多少村里的孩子,踏着这条路求学,谋生,走向社会,如今这条路走路的人少了,路两旁杂草丛生,没了往年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  村里家家户户大多是铁将军把门,很少有人居住。自从老父亲去世后,我也很少回到这个小山村,去年中元节回家祭祖,打开家门,望着齐腰深的杂草,孤独凄凉的心情悠然而生,望着父母留下的庭院泪眼朦胧。而今年庭院在陶镇居住的三妹时常来打理一下,院子收拾的干净,还种上了方瓜和冬瓜,院子里和院墙上接满了方瓜和冬瓜,显得很有生气。家中老房子是过去的草屋,冬暖夏凉,走进去身感凉爽的多了,家具还是过去的摆设,门对面墙上挂着的是毛主席画像,方桌上还是三十年前母亲在时摆放的泰山奶奶的神像和一个香炉,父母在时,初一十五都要进香,我顺手点上一柱香稍休片刻。</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正午时分,太阳出来了,天气闷热,我拎上过去上坟用过的家什和祭品,沿着村南的共建路向黑山脚下的墓地走去,烈日当头,一路上,骑摩托车、电动车、步行的大多是祭祖人,一些找不到家族墓地的人,就在路两旁和道口摆上贡品祭拜祖先。虽然在这飞速发展的工业文明的今天,似乎这种祭祖的方式显得陈旧落后,但在孝乡博山,这种传统文化仍然在延续和传承。</p> <p class="ql-block">  祭祖结束后,我踏上了回程的公交车,车在公路上行驶,思绪仍在追忆已故的亲人和远去的时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儿时的光景一幕幕在脑海中显现。离别家乡是割舍不断的亲情和牵挂,故乡在车后渐渐远去。</p><p class="ql-block"> 中元节祭祖以抒情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