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LQ🌸

各位同志,根据支部整体安排,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六章:<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b> 2022年7月26日至2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在北京举行,<b>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b>。认真学习本章后,我们也将了解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iv><b>一、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b><br></div><div> 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即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b><br></b></div> 总书记强调,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有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主要体现在<b>一是</b>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惠及14亿多人。<b>二是</b>追求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b>三是</b>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b>四是</b>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b>五是</b>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中国过去没有、今后也绝不会像很多西方国家那样,通过侵略战争、殖民统治等罪恶手段实现现代化。 因此,中国的现代化是靠自己双手干出来的,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也给其他国家带来发展机遇。 <b>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b><div>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是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问题,积极拓展发展新空间”。<b><br></b></div><div><b>第一,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系统性。</b></div><div> 我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总书记强调,推动解决这些问题,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既积极有为又持之以恒努力;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坚持系统观念,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br></div> <h3><i>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产销量和保有量位居世界前列。2022年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27.9万辆和319.4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i></h3><div><b>第二,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针对性。</b><br>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面对这些新特点,总书记指出,“有很多需求过去并不是紧迫的问题,现在人民群众要求高了,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工作水平也要相应提高,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i><br></i></div> <b>第三,深刻认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信心。</b><br> 我国经济面临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叠加、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外部冲击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碰头等多重影响,困难前所未有。面对重重困难。习近平总书记从“根本保证”和“根本依托”两个方面作出深刻阐述,即:“党的坚强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的根本保证”;“我国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丰富人力资源、完整产业体系、强大科技实力,以及我国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市场,是我们推动经济发展和抵御外部风险的根本依托”。 <b>三、个人体会</b><div>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更加深刻认识到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我们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要想把握战略机遇、战胜风险挑战,就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迎难而上,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接续奋斗。立足本职岗位,我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员,意识到技术的创新对管理降本增效的重要意义,今后更应以服务公司战略,促进业务发展为核心,以实际行动勇挑重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百年建设目标作出贡献。<b><br></b></div>

现代化

社会主义

发展

总书记

强国

问题

全面

建设

习近平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