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上报春,年年知为谁开

十千芳华的文字与镜头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 1, 1);">文:十千芳华</i></p><p class="ql-block"><i>图:十千芳华 勐蚌社区</i></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听到他殉职的消息时,我反反复复追问确认,怎么也不愿相信。那样一个生龙活虎血气正胜的男子汉,那样一个有魄力有梦想的好干部,怎么一声不响说走就走了呢。似乎是积攒了许久的眼泪,在刹那间如洪水决堤般奔涌而出,为了这个曾经以赤诚之心打动我,而在生命中与我有三年交集的朋友,同志。</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21日22时,腾冲市中和镇勐蚌社区村委会党总支委员、村委会副主任陈本相在值班时突发疾病,倒在了他最热爱的基层工作的最前沿,享年50岁。8月8日,中共腾冲市中和镇委员会发文,追授他为“优秀共产党员”。9月23日,中共腾冲市委追授他为“腾冲市优秀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 一个强烈的想法驱使着我,我要去看看,我要去听听,去看看他撇下的妻儿,去听听他在岗位上我所不知道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大叔!公仆!优秀共产党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 走进村公所,熟悉的场院,熟悉的平房,而我们每次来时那个早早在大门等候的熟悉的身影,却再也不见。空气中隐隐有一股淡淡的禾香,大门外的稻田浓翠得像一块块纹理密实的绿色绸布,簇簇秧苗挺立着健壮的躯干,舒展着剑一般的叶片,正在阳光下拔节抽穗。</p><p class="ql-block"> 清茶一杯,茶烟袅袅,我与他曾经的同事们围坐一起,表情凝重,语调缓慢,不时哽咽。问答追忆间,他的形象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饱满,似乎他从没离开,活脱脱就站在我们面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他是有口皆碑的“大叔”。</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村上工作的七年间,他是镇政府的常客,开会,汇报,培训……。从镇领导到一般干部职工,从书记到普通村民,无论男女老少,都和这个来自勐蚌社区的“改相”(乳名)说得拢,处得来。他成了大家时常惦记的人,人们亲切地喊他“改相大叔”或者“大叔”。</p><p class="ql-block"> 个子矮小清瘦又不留胡子的他,却拥有了似乎与他外形不相称的专用称呼:“大叔”。但,这顶帽子戴在他头上,却再合适不过,散发着成熟稳重、洞悉世情、谦和包容、责任担当的光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他是与人民心贴心的公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他聪明好学,留心记笔记。去世后清理遗物,发现他在社区工作7年,笔记却足足记了13本,难怪他对村情了如指掌。晨曦中,暮光里,夜深时,总能在村子里看到他匆忙走过的身影。每一条巷子的青石板,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每一户人家的看门狗,见了他都亲热地摇尾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脱贫攻坚期间,道路铺设、危房改造、庭院硬化、厕所革命等,都由他去对接,都是他带着人一户户走访。群众的困难放在心上,记在脑里,写在笔记上,然后想方设法帮助解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解决群众纠纷,充分展现了他的威望以及应急处变能力。只要他出面调解,村民间的绝大部分矛盾,都能消弭于无形。他的处理方式很是特别,就如同大人为孩子梳理头发,条分缕析,耐心细致,不伤和气,双方皆大欢喜。公平公正的立场,为农户利益着想的角度,加上他连珠的妙语,以及随机应变的机敏,使他成了农户最尊敬和最信赖的“自家人”。</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笔记本上记的纠纷解决案有近百条,可以想象,苦口婆心地说理规劝,死了多少脑细胞,伤了多少精气神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产业振兴是整个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而村民要发展产业,常常受限于资金问题,这就需要向信用社贷款来解决。为了搞好产业,他总是在各方积极协调,一边说服村民搞产业,一边和信用社接洽贷款。遇到灾情的时候,他比农户还焦急,总是第一时间到现场查看,然后帮助受灾农户向信用社反映困难,请求根据政策适当减免利息。由于他为人诚实可靠,准备的材料周全准确,信用社上下都信任他,凡是他经手的基本都能做到安心发放贷款或减免利息。</p><p class="ql-block"> “由于今天下午镇长和许主任要到勐蚌视察工作,昨晚开完会后我接着整理汇报材料,直到凌晨三点半才睡觉。早上8点又开车去东平拉万寿菊苗。一路上带着睡意,我强迫自己清醒,小小心心行驶。12点多,终于安全回到村公所。下午汇报工作进行正常。”这是2020年5月15日他的日记。试种万寿菊,是当年社区动员村民发展的产业之一。从考察、动员、耕地,到拉苗、栽种、施肥、打药,再到采收、运输、交售,他都亲自参加劳动,认真组织工作,确保产业能创收。</p><p class="ql-block"> “我们村是个穷村,资金困难,为了节省开支,本来出钱能解决的事,只好我们自己做。”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郭明丽说,“正如他在2017年6月15日日记里写的:‘空壳村,办事难,难办事。由于没钱须做事,别村领导不用做的我们需亲自做。今天学校填土,只有支书、副支书和我三个,挖土填土,从早到晚,直到填好为止。这就等于省了8个小工,为村上省了800元的开支。’这样的事很多,而他,无疑是做得最多的那个。”</p><p class="ql-block"> 正是在以陈本相为代表的村干部的艰苦奋斗和全村人的不懈努力下,勐蚌的面貌焕然一新,正向着强村富民的新征程,一路奋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疫情防控期间,信息摸排、政策宣传,消杀,半夜三更钻家入户采核酸,组织村民去定点接种疫苗……。每一项工作,他都走在前列,干在实处,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政策措施,为群众固牢生命健康的安全防线。</p><p class="ql-block"> 他重视家乡的教育和人才培养。哪家孩子闹情绪不想上学了,他比家长还急,第一时间赶去说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哎,还真管用,只要他出马,孩子总会乖乖返校上课。看到有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学业难继,他愁到睡不着觉,多次上门做工作,拍胸脯保证学费他去想办法。尽管自己供两个孩子上大学欠着不少债务,但还是积极带头捐资,在社会上寻找爱心人士,先后分别协调解决了一名特困户、一名建档立卡户、一名孤儿上学资金困难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他是勇于担当的优秀共产党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遇到危险,他总是冲锋在最前面。2018年8月的一天,暴雨下了整整一夜,从山上冲滚下来的大石头,堵塞了进寨子的桥洞出口,浑浊的泥水淹没了石桥,顺着大路向寨子奔涌而来。车人无法通行不说,路下的人家眼看就要被大水浸淹。</p><p class="ql-block"> 他接到群众电话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二话不说,立马跳进涵洞里,用千斤撬将堵住出口的几块石头撬开。从桥面上溢泻而下的泥水,宛如一张巨大的水帘,哗哗哗地冲击着桥下的石头,也冲击着拼命撬石头的他。好几次,他因眼睛进水看不清要踩的石头,差点滑跌入奔腾的激流。</p><p class="ql-block"> 当最后一块大石头撬开,洪水汹涌泻出时,他拉住牵引的绳索鱼跃跳上河埂,让在旁边协助的老支书惊出一身冷汗。稍微不慎,他就可能被卷入滚滚洪涛,后果不堪设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就在他去世前一周,社区集中人力进行“大调研活动”,到每个自然村开户长会,摸清“家底”。由于村民白天要下地干活,开会讨论只能选择在晚上进行。每天会议结束回到社区,大都是夜里一两点了。连续奋战一个多星期,他是每会必到,同事劝他适当休息一下,却总被他以最熟悉村情为理由婉拒了。</p><p class="ql-block"> 他去世的当天,大调研活动才结束两天。早上,他一直在认真核对建档立卡户的信息和数据,由于勐蚌社区建档立卡户足有286户1311人,数据多业务量大,工作十分不易。下午,他又与其他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商量拍卖老村公所的事,定底价,拟标书,以及电话联系夺标人。四五点钟,工人来安装应急广播,平时广播工作也是他负责,所以他又带着工人到楼顶,一直忙碌到傍晚六点多。到了晚上,他和郭支书一起值班,他又在办公室里发夺标通知,写工作笔记。</p><p class="ql-block"> 他当天的日记清楚记录了这一天的工作:“今天就扶贫系统数据反馈修改,我也参加了就业帮扶、医疗帮扶的数据修改;畜牧局到勐蚌对现有马匹进行血清采样;和郭明丽制定老村公所拍卖的标书;应急广播安装。”结尾的几个字有些歪扭,似乎收笔很急。</p><p class="ql-block"> 这次笔记,画上了他此生笔记的句号,合上的笔记本,规规矩矩摆在桌子上。而他,却永远不能再度打开它,不能再续写他心爱的笔记了。喜欢健身被大家戏谑拥有“国防身体”的他,永远倒在了他热爱的岗位上,再也不能醒来……</p><p class="ql-block"> 他感人的故事实在太多太多,几天几夜都说不完,群众记在心里,党委政府看在眼里。连续5年“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证书,是对他奉献精神的最高评价和肯定。无论是“大叔”,还是“公仆”,亦或“优秀共产党员”,他都是当之无愧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主心骨!开心果!顶梁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复杂琐碎,但好像啥事都难不倒他,他天生就是块做基层工作的料。千头万绪,他一撸就顺;再大的困难,他一出手就能迎刃而解。他能力全面,方方面面他都能独当一面。“十个指头伸出来都是头”,群众如此评价他。</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他是社区的“主心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郭支书说,陈主任是整个社区的主心骨,也是她最佩服的人。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做起来才放心。他周全的考虑和预见性,就像给大家吃了定心丸。凡他认定的事,总能坚持到底、贯彻到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有一件事,至今还让大家津津乐道。去年3月,一外省老板来考察租赁社区的牛场,陈副主任抓住机会大献“殷勤”,为老板跑前跑后联系“货源”(羊仔、种羊和饲料),联系农户租地栽草。有一天,他气喘吁吁地集合大家开紧急会议,说老板问他去哪里可以做核酸检测,他感觉对方要打退堂鼓了,这一回去绝对不会再回来了。所以,大家赶紧把原来商量讨论的合同打印出来,今晚请老板吃顿饭,赶紧把合同签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事实证明,他的预见是对的。后来老板自己忍不住说出真话,综合多方面的考虑,他已经不准备租赁牛场。但他被社区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打动了,特别是被陈副主任的真诚、热情和耐心感动了,这才铁了心留下来,并将养牛计划调整为更为适合的养羊。</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尽管他能干事、敢干事还能干成事,但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诚心诚意为社区的发展提建议找方法。遇上难解决的事,他总是敢于担当,绝不推诿。在他的带动下,社区“两委”班子团结一心,相处融洽,成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和谐“大家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他是大家庭的“开心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幽默风趣,出口成章,各地方言啊,模仿他人动作啊,他学什么像什么,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每天的吃饭时间,是大家最盼望的开心时刻。他的故事啊笑话啊,犹如阿婆针线箩里的线团,拉出线来就源源不绝,常常让大家忍俊不禁,笑得歇碗筷擦眼泪。最让大家不可思议的是,大家笑到捧腹,他却能一直保持严肃谦和的常态,继续抖出一个个笑点,让人们笑到气岔喊停。工作的劳累,在阵阵笑声中烟消云散了。</p><p class="ql-block"> 他曾和大家说,他为勐蚌写了一首歌,等修改好后要请保山市文化馆馆长繆硕谱成曲,传唱成为“村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静静地听着,默默地记着,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个生动的细节,犹如一只深情的竹笛,吹奏出他平凡跌宕的生命之歌。我的心,随着曲调的昂扬低回而激荡起伏。</p><p class="ql-block"> 当我去拿摆在茶几上的相机,准备再上他家拜访时,我发现一只褐色的小蜜蜂,正一动不动地停在镜头盖上,似乎刚才一直在静静地听我们讲故事。我一起身,它便从敞开的窗子飞到外面去了。我恍然,莫非,他已经化身为一只蜜蜂,和他生前一样,“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他是家庭的“顶梁柱”。</span></p><p class="ql-block"> 走进他的家,还是那间低矮的瓦房,一正两厢的木结构房子,大门上方,“党员之家”的红色牌子,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只是,大门两边、堂屋廊上两边柱子上,多了副已经灰白的挽联。堂屋廊上的挽联是对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先建村后建家廉洁高尚,文有德武有功光明磊落。”</p><p class="ql-block"> 他的爱人,努力表现出坚强的样子,但还是忍不住抽噎抹泪。她说,改相是家里的顶梁柱。他走了,这个家今后不知咋办。我们只有用他们的儿子和女儿来安慰她,因为懂事的两个孩子,是为父母的他们此生最大的骄傲,此时也是最大的慰藉。儿子是老大,今年研究生毕业,已经在大理找到合适的工作;女儿今年大学毕业,正在准备岗位考试。两孩子是村里人见人夸的“别人家的孩子”,和他们的父亲一样,脸上总带着一种平静与谦和,透出让人信任的厚道和诚恳。</p><p class="ql-block"> 说起他们的父亲,都说在他们的印象中,父亲实在太忙太累了,一年365天,父亲几乎360天都在值班,他们假期回来也难见上父亲几面。但是,遇上父亲认为的大事,他一定会抽时间陪他们,和他们谈心交换看法。比如,一定要孩子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争取入党;一定要孩子在每个假期加入“大学生志愿群”,进行社会实践锻炼;是否支持孩子考研和恋爱;毕业后往哪个方向找工作,等等。在孩子心中,他是严厉的,也是慈祥的,他能与孩子平等对话,是孩子的老师也是孩子的朋友,他是平凡的爸爸,也是伟大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他们家,五口人有四个党员,是名副其实的“党员之家”。82岁的老母亲,是村里年龄最老和党龄最长的党员之一。</p><p class="ql-block"> 不知是否是巧合,当我们走出他家时,我又看到了一只褐色的小蜜蜂,从院子里他种植的虎头兰上,缓缓飞起,一声不嗡,越过院墙朝东边飞去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花海!彩虹!小蜜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次回到社区,一起看他的遗物。宿舍里仅一床、一桌、一椅而已,满满两抽屉,都是他的奖状和笔记本。 </p><p class="ql-block"> 我仔细翻看他的笔记,基本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内容大多是记录每天的工作情况,也有零星记录人亲来往和抒发心情的。字字句句,朴实得如同山间梯田里的一株抽穗扬花的水稻,山岭上的一株果实累累的红花油茶,高山草甸上的一株花时已过的报春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的儿女,希望我讲一讲我所知道的他们的父亲的故事,想从我这里更多地了解他们的父亲。我应允说,肯定要讲,你们的父亲是一本书,一本朴实厚重深邃的大书,值得你们细读深读,值得世人共读体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和他的认识,缘于勐蚌社区准备打造高山草甸花海旅游,请老年大学摄影班的师生前来采风和宣传。起初,我并没有把摄影班老师让我写宣传文章的建议当作一回事,只想着来看看新鲜瞧瞧热闹。</p><p class="ql-block"> 结果,我来了,就被藏在深闺人不识的紫色花海震撼了!迷醉了!就被他为人的实在和热情,被他一心为家乡着想的真诚和激情,感动了!鼓舞了!</p><p class="ql-block"> 2019年春天,他先后三次陪同我,第一次陪我们摄影班十几个学员,爬高山草甸看报春花盛开如海;第二次,与他联系好的打板箐的傈僳族朋友一起,陪我探访大歇场坡古道;第三次,陪我访勐蚌的古迹古建筑,听老人讲关于勐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三次交往,我从被邀请的角色,变成了和他有很多共同话题的熟人、朋友。三进勐蚌后,在他的协作下,我写成了《在腾冲勐蚌的高山草甸,有一场紫色的盛会等着你》一文,先后被腾冲文创、腾冲文旅、保山日报等媒体平台转发,我又整理成新闻报道,发表在保山新闻网、腾冲新闻网。</p><p class="ql-block"> 短短几个星期,“勐蚌高山草甸花海”成了闻名的网红打卡地。游客蜂拥而来,让社区领导有些始料未及,交通和餐饮遇到了很大的难题。特别是交通,由于从社区到打板箐的道路正在硬化保养期,须从山梁子的林区路绕道而走,山高路陡,路窄弯急,要越野车和车技好才能去。</p><p class="ql-block"> 那段时间,陈副主任几次给我打电话,让我们帮出主意,和我们交流他的想法,每次电话都是急急讲完匆匆挂断。他说他几乎每天都忙到顾不上吃饭,也睡不踏实觉,接待任务重,几乎动员了村里所有能开越野车的青壮力,每天负责接送游客上下山,还要千叮咛万嘱咐,不能出现任何安全意外。</p><p class="ql-block"> 在社区的努力下,截至2022年春天,共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交通餐饮为村民创收的同时,核桃、蜂蜜、草果、茶油等农产品,也打开了一定销路。他和社区的同志非常感谢我,亲切地称我为“勐蚌的宣传大使”。</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力所能及做的这点事,怎能冠以“大使”的殊荣?几年来他敢想敢做,雷厉风行,辛苦工作,默默付出,他,才是真正的梦的缔造者!他,才是真正的“勐蚌的宣传大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的梦,都是为勐蚌做的。</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次探访古道回来,当车子从勐蚌小街急急折转下陡坡进入村公所时,我忍不住说了思考很久的建议:为何不从花寨石桥旁,顺着河边直接拉一条笔直大道,这样才有利于社区今后的发展。他睁大眼睛看我,然后惊喜地拍了下大腿,激动地说:“你太了不起了。你的想法和我们不谋而和,我们正在做农户的工作,你知道很难做,但是不管多难,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做下来。”</p><p class="ql-block"> 2021年底的一天,他突然给我打电话,说他又发现了一处绝美景点,请我们过来拍拍看看。他描述美景时,几乎一直保持兴奋的语调和很快的语速。我被他的描述打动了!于是我们几个摄影师来了,他亲自开越野车送我们去看。</p><p class="ql-block"> 就在勐蚌社区东边的山岭上,有一座石山,岭上峭壁高耸,危崖倒悬,叫“老虎岭”;谷底溪水淙淙,清悦动听,名为“猢狲沟”。一树树红色的粉色的山樱花,散落其中,在山谷升腾起来的薄雾中,云蒸霞蔚,摇曳生姿,煞是迷人。他滔滔不绝地描述着他的“樱花谷”景区,一一指给我们看,是不是那里可以盖一个观景台,和山岭上的红花油茶连在一起,赏岭下红樱染溪,听岭上风吟鸟唱。他沉醉在他依托乡村旅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梦里了!我们也被他的梦熏染了,被他坚守初心的精神感动了。</p><p class="ql-block"> 我很幸运,这几年因为喜欢摄影,到过全市的所有乡镇,走过不少社区村寨,接触了不少社区的工作人员,深深理解他们在基层工作的不易,拿着很低的薪水,却扛着重如大山的担子,做着多如牛毛的琐事。没有不计报酬的辛苦付出和无私奉献,没有为社区谋发展的志向和远见,没有身体力行的实践和坚守,是无法做好基层工作的。</p><p class="ql-block"> 而在他身上,所有的优秀品质和精神,我都看到了,他是普通人中的英雄!他的故事,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百姓自己的故事,是平凡中的经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近傍晚,正要与他曾经战斗的地方以及他的战友、家人们告别时,东边的山岭上方,蓝得纯粹的天空中,突然现出一道彩虹,像一座七彩天桥,跨越猢狲沟,连接老虎岭和薄刀岭,很久很久没有消散。我惊异,莫非,他的梦化作了彩虹,还是彩虹里蓄着他的梦? </p><p class="ql-block"> 我的车驶离大门时,郭支书突然叫住我,让我等等,说差点忘了告诉我一个好消息,沿河路的项目已经下来,社区多年的愿望终于快要实现了。</p><p class="ql-block"> 我的眼镜不知咋的起雾了。我摘下眼镜,恍惚看到,一条新修的公路如白色的玉带,顺河翩然而至,铺展在社区大门口,很显眼,很醒目。</p><p class="ql-block"> 夕阳的余辉泼洒下来,给村前绵亘的山岭,村后巍峨的高山,镀上了金黄的光辉。可他却再也看不到这一切了……此去经年,高山草甸的紫色报春花,年年知为谁开?老虎岭下的山樱花,年年知为谁红?猢狲沟的淙淙清流,年年知为谁泣?我的心再度黯然。</p><p class="ql-block"> 嗡嗡嗡——,循声望去,路边的稻田里,无数只小蜜蜂正在稻花氤氲的香气中欢快忙碌,唱着庆丰年的古老歌谣。是啊,不是还有彩虹桥,不是还有小蜜蜂么?</p><p class="ql-block"> 想到这些,我踩了一脚油门,一口气冲出陡窄的曲巷,向着彩虹的方向,前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