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上扬州 博物馆里走一走

朱云福

<p class="ql-block">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是江苏省地级市,地处江苏省中部,南临滔滔的长江,东依静静的京杭大运河,历来就是风光秀美的风景城、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博大精深的博物城。</p><p class="ql-block"> 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平添了扬州这座古城名邑的无限风韵。</p> <h3>  </h3> <p class="ql-block">  2018年10月5日下午,我来到了扬州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扬州博物馆,又称扬州双博馆,位于扬州新城西区,由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新馆组成。扬州双博馆是扬州市最大的文物收藏中心、文博学术研究中心、市民文化休闲中心、青少年文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扬州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 扬州繁荣昌盛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她的子孙后代留下了大批宝贵的文物。扬州博物馆就依托这个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到春秋战国以来的金属器、陶瓷玉器、名人书画、各类雕刻艺术品,一直到近代以来的名家作品都有收藏。</p><p class="ql-block"> 双博馆大楼有三层,分为东西两区。东区为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西区为扬州博物馆新馆,中部共享大厅有机连接两馆,使整个建筑融为一体。</p><p class="ql-block"> 进入双博馆大门,迎面而来的即是双博馆的馆标——伏羲女娲像,立刻把我的思绪带到了远古时代。</p><p class="ql-block"> 西区一楼是博物馆的大型临展厅,二楼是国宝馆。</p> <p class="ql-block">  在国宝馆里,200多平方米的偌大展厅里只摆了一件陶瓷瓶。瓶子用一个方形玻璃罩着,四周用护栏隔开,参观者只能隔着很远的距离欣赏它,保护措施非常严密。</p><p class="ql-block"> 这件镇馆之宝叫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名字很长但不难懂,元,即指元代;霁蓝釉,是指这个瓶子的釉色,釉指覆盖在陶瓷品表面一层玻璃质感的薄层;白龙纹是指瓶子上的纹饰是一只白龙;梅瓶是汉族传统瓷器的一种,指口小、脖子短、肩膀宽的瓶子。</p><p class="ql-block"> 这件国宝在民间保存约有600年历史,竟然完好无损,可见其工艺之精湛,质地之上乘。它的命运也是非常传奇,梅瓶曾经的主人是扬州轻工机械厂的退休工人朱立恒先生,梅瓶原本是他家祖传的宝贝,此瓶传到他已经是第六代了。</p><p class="ql-block"> 1945年,曾有人想用18石米向他母亲收购梅瓶,18石米在当时已经是高价了,但是被他母亲拒绝了。文革时为保护梅瓶不被砸坏,母亲还用墨汁把瓶上的龙纹涂抹起来,用泥巴包住藏在床底下。1976年地震震情严峻,朱立恒担心梅瓶在地震中遭到破坏,于是瞒着妈妈,以18元的价格卖给了文物商店。</p><p class="ql-block"> 后来南京博物馆的一个专家偶然看到它,并鉴定出它是景德镇生产的元代蓝釉瓷器精品,是国宝级文物。之后几经周转,这只梅瓶最终被扬州博物馆收藏。香港一位收藏家曾开价3.4亿,巴黎一个收藏家甚至开出40亿人民币的天价。</p><p class="ql-block"> 一件瓷器、一个梅瓶,是镇馆之宝,价值连城,真是不可思议。</p> <p class="ql-block">  走出国宝馆,对面就是雕版印刷通史陈列厅,介绍中国雕版印刷工艺的起源、发展及各种表现形式等方面的情况。东区的二楼、三楼雕版印刷博物馆是走马观花,粗粗看了一下。</p> <p class="ql-block">  留下时间,为的是细细的看西区三楼的“广陵潮——扬州城市故事”,清晰地了解扬州25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两汉时期富庶,隋唐时代的空前繁荣以及明清时期日落之前的辉煌。</p> <h3>  春秋时期,今扬州市西北部一带为邗国。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蜀岗上筑邗城,并开凿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工运河——邗沟,沟通江淮水系,为扬州开发之始。<br>  公元前319年,楚怀王在邗城基础上筑广陵城,广陵之名始于此。秦统一中国后,设广陵县。 <br>  所以,博物馆里扬州城市故事以“广陵潮”为名。</h3> <p class="ql-block">  汉初,吴王刘濞受封广陵,建立吴国,借助近山临海之利,即山铸钱,煮海为盐,盐铁两大“官卖”业迅速发展;兴修水利,开盐河,种稻栽桑,进一步奠定了广陵水路交通运输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p> <h3>  扬州,是隋炀帝事业的起点和生命的终点。登帝位前他曾任10年扬州总管,在他做皇帝的14年中,先后三下扬州巡游,直至兵变死在扬州、葬在扬州。扬州,作为一个王朝的缩影,留下了隋炀帝很多故事。</h3><h3> </h3> <h3> 站在隋炀帝画像前,我思考了很多很多。隋炀帝,不管与历史上哪位有为的帝王相比,都不是尸位素餐者,当属于有大作为的皇帝之列,其文治武功,更是可圈可点。他统一了国家,首开科举,凿通南北大运河,开拓疆土,恢复丝路的畅通等,几千年来,士民无不受其惠。</h3><h3> 但如此有作为的皇帝却死于非命,草草安葬。犹如他一生所钟爱的琼花一样,生时硕大,绚烂无比,但在瞬间崩谢,委身泥土;就像繁盛的帝国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一般,着实令人唏嘘叹惋,思之深长。</h3> <h3>  唐朝时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以扬州、益州(成都)为两个中心。安史之乱以后,北方经济地位下降,长江流域地位上升。扬州、益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所以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当时谚语称“扬一益二”。 <br></h3> <h3>  故有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h3><h3> 有张诂《纵游淮南》的“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 禅智山光好墓田”。</h3><h3> 有杜牧《扬州三首》“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纤腰间长袖,王佩杂繁缨。格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h3><h3> 有徐凝《忆扬州》“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h3><h3> 点名道姓直接以扬州入诗入题,赞美扬州繁华美丽的名篇佳作,可谓不可胜数。</h3> <h3>  宋朝时的扬州依旧非常繁华,扬州的都市生活优雅多彩。</h3> <h3>  大文豪欧阳修,苏轼都担任过扬州的知州。可想而知,扬州的教育文化一定是名扬天下的。</h3> <h3>  1128年(建炎二年)十一月,南宋高宗赵构在扬州行宫举行继统后首次祀天大典,把扬州作为临时国都一年余。<br></h3> <h3> 康熙乾隆下江南,扬州是必到之地。据历史记载,康熙5次到扬州、乾隆6次下扬州巡游。</h3> <h3>  康乾时期,仅盐业经济一项,扬州就占全国财政税收的同1/4以上,动关国计,可见一斑;在商业贸易方面,扬州作为中国东南部的第一大都会和交通枢纽,当之无愧;在园林建筑方面集北雄南秀于一体,超过苏、杭,秀甲天下;在教育文化方面,扬州更是名扬天下,扬州学派、独树一帜,扬州八怪,名震遐迩……</h3><h3> </h3> <h3>  在扬州博物馆,我穿越时空,在历史的长河中徜徉,面对一件件精美的历史遗存,倾听来自远古的声音。</h3><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扬州的历史非常辉煌。</span>然而,随着“康乾盛世”的消逝,扬州在近代渐渐落伍了。不要说全国全世界,哪怕在江苏都落伍了,比南京、比苏州、无锡、常州、徐州都要差,现在的扬州是比较惨淡的。 </h3><h3> 历史早已过去,辉煌也罢,惨淡也好,“古今多少事,均付笑谈中”。</h3><h3> 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城市也罢,没有永远的辉煌,这是历史的定律。</h3><h3> 也许再过几百年,还会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