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及区教育局的部署安排,把持续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学校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把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预防为主、妥善处置”的方针,科学统筹、全时监管、群防群治、严防死守,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完善突发疫情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应对和处置突发疫情事件的能力及水平,为全体师生提供一个安全、有序、放心的学习环境。 同时为做好开学后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完善细化应对突发情况工作流程,落实工作责任,为迎接教职工返岗、学生返校提供保障,按照《2022年秋季学期开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我校决定于2022年9月3日组织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活动。 活动过程中,围绕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比如“学生在进校测温通道上出现体温异常,如何处理?”“学生在教室突发发热、干咳等情况怎么办?”等问题。我校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演练,在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各环节中扮演不同角色,师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中,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紧密配合、有序衔接、措施到位,严格按照规定规范操作,准确高效地完成演练,我校特别模拟了两种场景。 第一个场景<br>每日校门晨检演练——发现1名学生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具体安排如下: 1.参与晨检的值班管理人员和学校安保人员做好每日学生入校前消毒和体温检测等准备工作。 2.学校设置2个入校通道,学生(佩戴口罩)到达校门口,在规定的通道按1米以上间距有序入校。 3.值班管理人员和安保人员对到校的学生进行健康询问和体温检测,体温测量正常的学生迅速按照指定通道进入班级复测。 4.入校过程中,发现一名学生体温检测高于37.3°,值班管理人员或安保人员需安排学生到指定位置观察并通知校医,校医着防护服将疑似学生带至隔离室。 5.校医在隔离室对发热学生测量体温,了解近期旅居史、接触史、病史等,做好《隔离室学生情况统计表》登记,经留观多次测量体温正常后,该生可返回班级;如多次测量仍高于37.3°,需与值班领导联系并上报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第二个场景<br>课堂教学演练——发现1名学生出现咳嗽等疑似症状。具体安排如下: 1.教室课桌尽量单排分散摆放,保持安全距离。参演教师请于指定时间前到达指定教室。 2.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发现1名学生精神萎靡,并伴有咳嗽等疑似症状,随即对该生进行体温测量,显示37.5°C。 3.课任教师立刻与班主任取得联系,班主任回到班级再次测量,如正常班级听课,如仍然异常,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流程。班主任联系校医,校医着防护服将发热学生带至隔离室。如校医已在隔离室,需联系值班领导着防护服,由其移送至隔离室。 4.班主任因授课无法到场的,联系科任老师代课。<br>5.课任教师组织班级其他学生保持原位,开窗通风,注意安抚学生,避免造成慌乱。发热患病学生所在班级其他学生停止校内常态活动,对该班级教室进行消毒。 6.在隔离室,校医用设备进行二次检测,如仍高于37.3以上,由班主任联系家长,并依次上报学校,由家长接学生就医。如家长不能及时赶到就拨打120,班主任陪同前往定点医院发热门诊。 7.立即排查发热学生的活动轨迹、上学所乘交通工具、入校体温检测以及就餐过程等周围人员,确定密切接触者;同时对患病学生所在班级老师和学生进行体温测量、记录。 8.如果学生经定点医院诊断为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及时将感染情况和排查情况上报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报送至区教育局和区疾控中心。 9.如果学生经定点医院诊断为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立即对隔离观察区、疫情学生活动区域进行应急消毒。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本次演练检验了我校开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常态下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更加科学、规范、细致,进一步提高教职员工应急处理意识及能力,我校将根据疫情防控最新要求,不断完善预案,全面提升疫情防控工作水平,保障师生安全,更好地迎接新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