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期待已久的人物专项课于9月3号开课了。授课老师叫慕洵,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国画专业,擅长中国人物画。是一个很秀气很认真的女生。课上内容讲解的很详细,反复演示绘画方法,生怕我们学不会,哈哈,跟小学老师似的。</p><p class="ql-block">第一节课笔记整理:</p><p class="ql-block">1、这是一幅写意人物小品,整体画面是横构图。画面的视觉中心放在了右下侧的孩童身上。尤其晚归孩童读书的表情和神态需细细把握。</p><p class="ql-block">2、利用几何图形观察法,根据九宫格辅助线找外轮廓形落在辅助线上的交点,用淡墨或者铅笔连线,定出人物基本形,可概括化不必拘泥小节,注意人物大小控制。起笔时先从孩童头部外轮廓入手,用铅笔定出人物头部大小,脸颊处需刻画的圆润一些,产生婴儿肥的效果,中墨为主,中锋行笔,略微提笔,水分略干,行笔需略快一些,在刻画脸部时,线条需要纤细一点。人物神情需刻画的颇有趣味性。面部含蓄又不失天真的笑容。儿童的双手拿着书本,盘坐在地上。注重衣纹的线条和肌肤的线条有明显区分,简练线条概括出,注意画牛的时候避开人物的型,用笔时要注意有一些提按转折的变化。</p><p class="ql-block">3、把握牛整体结构形,用写意的线条简练概括出即可。画牛的时候注意从头开始入笔,重墨为主,侧峰行笔,注意转折提按变化,注意让墨色发生变化显示出层次,牛的身体注意墨色对比,不可对比过于生硬。</p><p class="ql-block">4、染色时人物的肤色用硃砂加三绿加藤黄加钛白,染底色,面颊和嘴唇和眼皮处和指尖略点硃砂,增加人物血色,注意浓淡的变化。孩童衣服的颜色用藤黄加钛白来染,书本用花青点涂,背后的草帽用赭石来染。注意笔头到笔根的颜色变化,切忌平涂,注意笔触大小及叠压关系。牛角也用赭石来染,可适当根据画面情况略施重色点染,增加牛角层次变化。</p> <p class="ql-block">这节课大家画的都很开心,课后好多同学都把作业发到群里了,虽然同一题材同一个老师教学,但是我们画出来的牧童,牛,可真是千姿百态啊!哈哈!!</p> <p class="ql-block">点评作业的老师肯定了我的画也指出了不足之处,牧童的眼睛👀有点儿小了,裤子墨色缺少变化。嗯嗯说的很对啊。所谓“三庭五眼”,成人和孩童的比例是有区别的。课上慕洵老师教的很明白。是我自己没把握好。</p> <p class="ql-block">第二课:芭蕉得雨更欣然~写意孩童</p><p class="ql-block">第二节课笔记整理:1、整个画面在构图的时候要注意人物的安排,人物的身高安排在稍靠下的位置,头顶留出来的位置相对多一些,给背景右侧的芭蕉留出空间。人物的头身比算上头部大约占到了四个半头的大小。女孩的身体动态比较生动,要抓整体身形的扭动趋势。画人物时先从头部起笔,脸颊比较饱满,中锋运笔用中淡墨色画出人脸的外轮廓线条以及鼻子嘴巴的线条,再用稍重一些的墨画人物眼睛和头发,头发注意层次变化。2、画头发时注意线条的虚实变化,用写意的笔法画出发丝的质感和分组。头发的用笔不是把线条画碎,而是要追求一笔一笔摆在画面上的感觉。画人物肩膀时注意不可画的太宽,注意身体倾斜的变化趋势以及人物手拿野菊花站着倚靠在石头上的感觉。用中锋表现衣纹,用笔不要太紧,注意线条变化,干笔中度墨色皴染石头和裤子。3、小菊花在表现的时候用中锋行笔,先用硃磦色点花心确定花束的位置,再用笔肚调藤黄加硃磦,笔尖点硃磦色由外往里画菊花花头,淡墨色勾花枝,藤黄加三青点画叶片。4、染色时,人物肤色稍淡一些,肤色在钛白基础上加硃砂和三绿调底色罩染,在湿润的状态下再加淡硃砂调出血色,点染脸颊、笔尖、下巴等处,增加颜色的层次。嘴唇处略点硃砂,注意浓淡的变化。上衣用三青和硃磦点染花纹,山石用赭石加入淡墨调和成淡雅的颜色,染出山石的虚实变化。裤子直接用淡墨色平涂,铺色时注意侧用笔大笔触一笔一笔放在画面中。背景的芭蕉叶用三绿加藤黄和酞箐蓝配合大提斗笔进行绘制,尽量不要反复勾勒,避免拖泥带水,注意芭蕉的大轮廓型。</p> <p class="ql-block">老师说小孩子的身高大约是4个半头长。可是我怎么觉得5个头长更合适。</p> <p class="ql-block">画完这幅画让我想起了一首歌,“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哈哈!点评老师说我的画,眼睛👀有点小,这与第一课的问题一样啊。嗯。是有一点点小吧。不过长得挺干净挺可爱。自我感觉,眼睛大小还可以,倒是手画的含糊不清。😓</p> <p class="ql-block">八月十五快到了,跟着唯远老师上了三节技法提升课。内容是花鸟画,花好月圆鸟成双,比较应景儿。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花鸟画,所以听的很认真,画的也很用心,关键是唯远老师讲得非常好,特别是第三课时的作业点评,精准全面,让人听后豁然开朗,收益颇深。感谢!感谢!🙏🏼🙏🏼</p> <p class="ql-block">第三课:魁星点斗纳福回~钟馗</p><p class="ql-block">第三节课笔记整理:1,整个画面在构图的时候要注意人物的安排,头顶和脚下都要流出一块空白的区域。在画面的左右安排上,人物基本位于中间位置,整体注意画出钟馗的威武气势。2,画人物时先从头部开始进行起笔,肤色部分用偏重墨色画出。人物头部有些倾斜呈现微侧脸,要注意好脸部透视变化。把握住他的五官的一个神态。眉头紧皱,眉尾上扬,双目圆睁右上角看,是一个饱含怒气威严的形象。表现胡须和毛发的时候要注意用笔不要太过于绵软。要把毛发的刚硬质感表现出来,用稍浓的墨色渴笔画出,笔中的水分万不可太多,否则会洇成一片,毛发的边缘轮廓不要太过于齐整。手部要把握好它的整体外轮廓型,注意和剑的前后关系,袖口比较宽松,线条之间的衔接要略微紧密一点,注意墨色区别。注意用笔时的提按转折。臂弯处用由紧到松的线条来概括表示,线条之间的长短变化要富有节奏感。3,美女无肩,武将无颈,人物的脖颈会人为处理的短促一些。肩线的高度一定要注意,不可太高。为了夸张人物上半身的魁梧,腰带的位置基本在人物1/2的地方靠下一点的位置,用简练的线条概括出。衣服腰带用有提按变化线条概括出即可,虚起虚收的线条表示出衣物的褶皱。脚部一只凸显,另一只隐于袍中,鞋底向上翻起,用笔顿挫有力。4,再于人物右侧中部意笔勾勒出宝剑,墨色不需太浓。染色时,人物肤色比常人稍重,肤色用朱砂加三绿略加淡墨调底色,花青加朱砂点染结构,最后调朱砂加染血色。帽翅用硃砂色点染,腰带用花青色表示,整体外袍用硃砂加曙红调厚重的大红色,腰扣和帽扣都用三绿色表示,剑柄用赭石表现出来即可。5、值得注意的是,本图人物并未严格按照站姿的七头身来把握人物比例,用艺术性的夸张手法,略微缩短,本图约为六个半头身,从而烘托出人物的威武之气。</p> <p class="ql-block">画画是晚上进行的,灯光比较暗,画的时候没看到原来定的位置,结果构图偏上了,只得想办法补救一下,在钟馗脚下加画了两个小鬼儿,感觉还可以吧。可是朋友看后说,为啥不画些云☁️呢?腾云驾雾,仗剑天涯,那多威武惬意啊。嗯,主意不错,只是我现在有点懒,不想重画。等以后想画时再试试吧。哈哈!</p> <p class="ql-block"> 中秋节过了,教师节也过了,可是疫情还没有过。一点节日的气氛都没有。封城,静态管理半个多月了,闷在家里感觉时间突然变的漫长,寂静又难过,幸好有网络,幸好有大鹏教育,不然可能会抑郁了。人物专项课进行到第四课了:《笑开天下古今愁》~弥勒佛,真希望弥勒大佛的大肚子能把人世间的病痛苦难都装下消化掉。哈哈!😃😃</p><p class="ql-block">第四节课笔记整理:1、弥勒佛是以布袋和尚为原型塑造。画面要注意构图和整体布局。右面的布袋可以隐在画面之外。弥勒佛作为画面的主体,要安排在画面的中心,整体的造型是一个盘坐在地上的,它的头身比例大约为三头半。身体略微向右侧倾斜,呈现的是依靠在后方布袋的放松姿势。2、弥勒佛的两条腿一只踏在地面上,一只向上倾斜。人物的头部略微抬起,有一个倾斜的角度,所以在画的时候要注意五官透视的变化,两只手一只托举元宝,一只隐藏在宽袍大袖中。3、弥勒佛的特点就是袒胸露腹,大腹便便,此在佛教中表示大肚能容,量大福大,容天下难容之事,提醒世人学习包容。所以我们在画的时候一定要把它的腹部特点凸显出。4、人物的表情也是我们刻画的重点,我们在画开怀大笑喜悦,正向的情绪表情的时候,他的眉毛自然的放松,向两边舒展开。眼睛会因为笑意眯起来,呈现下弯的弧度。鼻子两侧的法令纹会因为嘴巴向上翘起牵扯起来的弧度,向外的角度更大一些。耳垂会因为这个人物形象的特质给他进行夸大。5、在画他的脚的时候脚的姿态是腿部的姿势决定的,所以直立的腿一只脚脚掌紧贴地面,另一只横卧在身前的腿,脚掌侧放。勾勒脚趾时,注意脚趾之间的大小区分,和透视变化。6、衣褶在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笔的提案变化,线条和线条之间相互衔接,不可化的太过于松散。要随着衣物的结构变化,进行线条之间的穿插7、人物后方的袋子用中等偏淡的墨色来进行勾勒。要刻画出袋口的紧束感,再由带口由内向外用实起虚收的线条表现出布褶。人物的肤色用钛白加少量硃砂进行调和,再调制肤色时要注意少量多次往钛白中添加颜色。点染结构处,例如眼眶,眼尾,鼻底,嘴角等地方。朱砂加曙红点染血色,嘴唇用硃砂来染,指甲略带一点点。8、上衣用墨色渲染,渲染时注意根据布纹的起伏去进行铺色,要画出墨色的浓淡变化。肚子间的衣带用酞青蓝去染色,注意颜色不可过深。身后的布袋用藤黄加少许钛白去染,染的时候注意前实后虚的关系,越靠近人物颜色越浓,越远颜色越淡。</p> <p class="ql-block">因为晚上又碰课了,是付清泉老师的杨氏85式太极拳作业点评直播课,且没有回放。所以我只能先放下大鹏教育的国画课了,不过我还是提前跟着大鹏教育平台的录播回放画了一下墨稿图。心里惦记着付清泉老师的直播课,画时就很难集中精力,比如竟然把脚趾多画了一个,哈哈!阿弥陀佛!弥勒大佛啊,我不是故意的,您是大肚佛能容天下之事,不会生气的吧。🙏🏻🙏🏻</p> <p class="ql-block"> 再画弥勒佛,是很认真的,自己感觉还是不错的。点评老师说我画的很漂亮,肤色很自然,墨色浓淡变化丰富,结构把握很舒服准确,特别是手的表现,面部神态很有感染力……问题是身体画的有一点点大,勾线时要注意墨色再淡一点儿。嗯嗯,点评的很好跟我的看法差不多。勾线墨色有点重了,脑袋有点小了,还有左手有点儿细了。哈哈看来自己的欣赏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提高了。很高兴啊!😁😁</p> <p class="ql-block">第五课:娥眉一笑塞尘清~王昭君</p><p class="ql-block">第五节课笔记整理:本课为人物专项第五节课,自古以来,中国画就把线作为造型的基本手段。从远古时期到唐宋以后,线条从简单稚拙逐渐走向成熟。千年之前,谢赫提出的“六法论”中,“骨法用笔”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指的就是笔法和线条。初学者对线条做一番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品质设计师在线教育31、白描就是在稿子打成后,用墨线勾勒成的独立而完整的中国画作品。白描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相传始于唐代的吴道子,当时叫“白画”。2、线条本身具有非常丰富、强大的表现力,中国画运用线条的长短、粗细、刚柔、强弱、疾徐、干湿、浓淡、抑扬、顿挫的变化,能恰到好处地表现物体的轮廓、转折、虚实、阴阳、动静、节奏等艺术形象和艺术效果,或粗糙、细腻、轻软、厚重等不同物体的质感,从而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目的。3、在勾勒王昭君时,可先画脸和手,注意脸部和手的勾线要圆润细腻,接着在勾勒衣服和配件,注意勾衣褶时,要使铁线描的特点尽量表现出来。4、高古游丝描(注意):以平稳移动为主,粗细如一,如“春蚕吐丝”,连绵蜿曲,不用折线,也没有粗细的突变,含蓄、飘忽,使人在舒缓平静的联想中感到虽静犹动。因其极细的尖笔线条,故用尖笔时要圆匀、细致,东晋画家顾恺之常用此法。5、在运笔时利用笔尖,用力均匀,达到线条较细,但又不失劲力。其行笔细劲的特点,一般适宜于衣纹飞舞的表现,和勾勒人物时,表现人脸、手、皮肤、纤细的发丝。6、钉头鼠尾描(注意):钉头鼠尾苗此法首创于北宋的武洞清,用笔坚挺借兰叶之法,起笔按下产生的点如钉头收笔渐细,形如鼠尾,故此得名。钉头鼠尾描,关键是起笔钉头和落笔鼠尾这一特征,运笔顿挫有力。宋代的李唐所做的炙艾图,衣纹线条用中锋劲利笔法,线形前肥后锐,出锋不可削薄。钉头鼠尾描其线条起笔及收尾形似钉头与鼠尾部得名,是传统人物画的重要技法之一,它的特点在起笔时需要顿笔收笔时渐提渐收。7、铁线描(重点):方直挺进,行笔凝重,衣纹有沉重之感,用中锋行笔凝重圆劲,无丝毫柔弱之迹。适合于较为庄重的题材,其特点是粗细大致均匀,像铁丝一样坚韧有力。8、行云流水描:行云流水描其状如云舒卷,白如似水,转折不滞,连绵不断,线条比较长,所以运气时要长而连贯,避免产生断笔滞笔,注意线条的特征是圆滑流畅。9、柳叶描:因柳叶描似柳叶迎风,故得此名。忌讳浮滑轻薄。其特点行笔雄浑圆厚,描绘衣纹飘举,很有动感。10、琴弦描:笔法沉着稳健,线条流畅犀利,有一股张力,注意利用中锋悬腕,笔法沉着,心手相应不乱。相对于高古游丝描显得略粗一些,运笔时强调气要足,全神贯注,笔笔到位。11、曹衣描:勾线稠密重叠,衣服紧窄,故后人称为“曹衣出水”,一般都用直线来表现,且衣贴形体,好似出水之态。注意画的衣服紧贴在人物的身体上。12、折芦描:折卢描用笔由圆转方,方中含圆,笔尖细长,如写隶书之法。减笔描:简笔虽线条概括简练,但笔简意远,非常耐看,要切记抓住形体,以最简略的笔触写出。马远梁楷常用此法。注意线条的起落笔及抑扬顿挫都要清楚可辨且墨线长而富有变化。14、蚯蚓描:柔而有骨,有骨而不弱。笔力内含,用笔圆润,可用隶书圆笔为之。注意线条的细长匀称,柔中有刚这一特点。15、战笔水纹描:它是粗大的简笔,形虽颤颤,可用笔要留而不滑,停而不滞,似水纹流畅之感,线条的特点是节奏感强。</p> <p class="ql-block">有个朋友属猪,他问我,你能不能画幅猪🐷的画呢,我说可以啊,但是得等我想画时再画。😃😃!今天突然想画了,手边就一支笔,一点儿墨,一小方纸,想画时是忍不住的,临摹一幅吧。虽然与范画有很大差别,但是画完还是很开心的。</p> <p class="ql-block">第六第七课:素香淡影照暮春~传统人物画</p><p class="ql-block">第六节课笔记整理:本课为人物专项第六、七节课,总的来说,我国清代以前的中国画,并没有工笔画和意笔画的区别,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绘画形式和技法上区别的需要,便产生了工笔画和意笔画的分科,但是就本质而言,中国画不论是工笔还是意笔,都要求具有写意精神。在技法相对成熟的这个概念上,工笔早于意笔。</p><p class="ql-block">1、纵观人类历史,从远古时代的岩画和彩陶纹样上,我们已能看到粗笔型的以线作画的方式的运用,原始人类在蛮荒时代已经学会用线去记下自己的生活,是中华民族早期朦胧的审美情趣。原始社会的图形和商周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时期的绘画,从表现方式上来看,更多的是带有粗放自由的写意因素的。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人物画,是长沙出土的战国楚墓中的《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图》,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也是我国最早的绘画之一。画中用挺秀流畅的线描造型,笔触圆转自如,形象优美生动,说明我国的线描技巧在战国时就已经很成熟了。从晋代以后,人物画开始并逐渐一种理性式的严谨工整的画风去代替以前的感性式的粗放而自由的画风。从隋唐至五代,经过一代又一代画家们的努力,经历工笔型绘画逐步形成并成熟的洗礼,将这种工整式的绘画,即工笔画推向艺术表现上的高峰。形成了我国绘画史上一个工笔型绘画的灿烂时期。在唐代以前的人物画是工笔重彩的世界,直到五代两宋以后水墨画开始兴起,意笔人物画才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工笔画在中国画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它特有的艺术形式和完整的表现技法。</p><p class="ql-block">2、在画女性的时候表现五官时,线条可以细长清秀一些,突出阴柔之美。女性的头部线条要柔和流畅,突出其阴柔优美的一面,女性的发髻种类很多,本案例选用的是结椎式。在画仕女的手部时要注意抓住纤细柔软优美的特点。手的姿势配在身上要自然协调恰到好处,切忌生搬硬套,牵强附会,手指要优美动人。要认识到手的重要性,其不亚于脸部的刻画,也是能够反映出人的内心世界的。</p><p class="ql-block">3、本课多用,高古游丝描,钉头鼠尾描。</p><p class="ql-block">第7节课笔记整理:</p><p class="ql-block">1、工笔人物画的色彩,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也就是说中国画色彩是根据物体的固有色来进行赋色的。即是说要要求简洁明快,不要太过于追求影响色,否则将会达不到洁净明快的目的,这是有区别于西画的地方。但并不意味着工笔人物画仅仅是自然主义的模仿或不讲究色调。自古以来就意识到一幅画面需要有统一的色调,我们把它称作“和”。色彩的“和”是统一的意思,也就是色调的统一,但过于统一就会产生单调乏味的问题,所以在注意色彩统一的同时,也要有恰当的对比。这里需要运用的一个原则就是“大色块统一协调,小色块的对比。”比如说近代顾恺之的画,常以暖色调来表现,永乐宫壁画便是冷色调。但这个概念也和西方绘画有所区分,中国画中的色调是要求“彩绘有泽”,要求明快洁净。这是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所决定的。但是为了画面色彩更合理也要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一些调整。</p><p class="ql-block">2、在工笔画之中要重视墨色的作用,墨色在工笔画中也是具有独特的地位的。中国自古有墨分五彩、以墨代色的说法,墨色本身是一种既丰富又高贵的色彩,在工笔画中常常能够起到骨干作用和协调作用。要画出丰富的墨色变化。在中国画中,笔与墨是不能分割的,墨一方面作为一种重要的色彩,另一方面也是作为一种表现手法与用笔相关联。只有在笔墨的支持下,色彩才有依附的根据。给大家分享,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中的话:“学做人物。最忌早欲调脂抹粉,盖画以骨格为主,骨格只需以笔墨写出。笔墨有神,则未设色之前天然有一种应得之色,隐现于衣裳环佩之间,因而附之,自然深浅得宜,神采焕发。若入手使讲设色,势为分心于涂抹,以务炫耀。”这也说明了以笔墨为基础框架施以色彩的道理。</p><p class="ql-block">3、中国画工笔的色彩,在处理的时候,在讲究装饰性的同时,要考虑到中国画本身的抒情性与写意性。工笔人物画按照作品内容和作者的设想或追求金碧辉煌的富丽感,或者是追求质朴淡雅的抒情意味,或者创造深沉幽远的意境,或表现明快、清亮的境界。在表现的时候,既可以采用比较单纯的色彩关系,也可以用繁褥的色彩关系,但基本上都是平面的表现。我们所运用的渲染手法,仅仅使物体产生凹凸感,不要求物体有三度空间,也不要求有受光背光高光反光之差别,更不要求有环境影响色。正是这种平面性,使每块颜色都显得单纯而又明确,色块的大小和色相都要有对比,有协调,有区别,有呼应,从而产生一定的节奏和韵律。</p><p class="ql-block">4、设色的技法,中国人物画的设色一般都是在勾线以后进行的。不论色彩清淡或者是浓重,都必须受线的节制和约束,不能够夺取线的位置。要做到“色不碍墨,墨不碍色”。</p><p class="ql-block">上色的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p><p class="ql-block">一、分染</p><p class="ql-block">也叫渲染法,分染在工笔人物中是最基本的方法了,不管是画咱们的衣服,肌肤,须发都要用。在画的时候手里要拿着两支笔,一支色笔,一支水笔,要画出物象比如说衣纹的阴阳立体感,就要先用色笔顺着线的一侧来进行涂色(那么也要注意笔上的颜料要蘸的适量,多少以画面来确定),接着再用水笔进行分染,也就是说晕开,水笔要保持干净,只让笔尖部分接触颜色,让该色顺着水分逐渐由浓而淡的消失在水分之中。需要注意的是水笔的水分含量也要适当一些,太多了清水会冲入颜色,太少了会分染不开颜色,都达不到自然晕开的目的。画的时候尽量做到一次完成,不要反复往来的拖染。为了表现出画面的层次,肯定是需要多次分染,要注意染完一遍后,第二遍是要等前一遍完全干透后再进行,不能够急躁,否则就会出现色渍或者说纸张起毛的情况。</p><p class="ql-block">二、罩染</p><p class="ql-block">分染之后,在这块染好的颜色上用恰当的颜色,平平的涂染,我们称之为罩染。分染实际上就是将物体用色彩先塑造一番,使形象有一定的厚度和色彩的底子,真正的色彩效果要罩染之后才能够完全显示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分染时要使用水色,不可使用石色的颜料,否则罩色时会使石色粉质底色泛起。</p><p class="ql-block">分染和罩染的两种颜色可以使用顺颜色也可以使用逆色,</p><p class="ql-block">顺色就是分染和罩染的两个颜色色相是相近色,或者说是相同的颜色。比如说蓝衣服用花青色分染之后,照样是仍然用花青或者是相近的其他青蓝颜色罩染,或者画红色衣服时用赭石打底或者是用胭脂曙红之类的分染,罩染时再用同一色或者其他红色如朱磦朱砂等罩色。</p><p class="ql-block">所谓逆色就是分染或者打底的颜色与罩染的颜色可以是对比色,就比如说画石青衣服可以用胭脂色打底,这样画出来的效果可以使这块颜色更加的丰富厚实。</p><p class="ql-block">罩染所用的颜色就是你所需要的取得最终效果的颜色。需要注意几个点,</p><p class="ql-block">第一:颜色要一次调足,宁可有余不可不足,注意颜色的浓度,要以不盖沒线和分染的底色为度。</p><p class="ql-block">第二:罩染时应尽可能的每次一片罩好,不要反复来回的拖刷,来回拖刷非但罩不匀净,而且反而会破坏底色。</p><p class="ql-block">第三:罩染要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一笔接一笔进行,笔上的颜色要充足,不要出现干燥的飞白但也不能水分太多到积水的情况。罩染可以有多次,每次颜色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其深度或者是色彩的倾向。直到物象达到我们想要的理想效果为止。和分染一样,每次罩完都必须等待干透之后才能够再罩第二次,否则前一次的颜色将会泛起,或者因干湿不均匀而出现花斑。</p><p class="ql-block">第四:作为拓展,罩染的颜色,如果是石色,由于颜色不透明,把底色盖住了,就要在罩色上再加分染,在反复敷色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出现底色泛起的现象。就要先用胶矾水将以上的颜色固定之后才能再加染,为了使这块颜色取得理想的效果,用如此分染罩染再上胶矾反复进行,有时需要多遍才能完成,所以古人有三矾九染之说。当然在具体的绘制过程中染几遍或者是要不要上胶矾,都要视实际的情况来决定。不可刻板教条的套用。</p><p class="ql-block">三、复勾</p><p class="ql-block">在罩色之后,往往需要按照原来的线条复勾一遍,复勾的目的是使轮廓更加的明确,形象更加的鲜明生动,复勾时的用笔仍然要轻松自如,不要怕与原来的线有距离而不敢下笔。</p><p class="ql-block">四、接染</p><p class="ql-block">接染是因为同一个物体上有两种不同的颜色,为了达到自然过度衔接而采用的方法,在沒骨画中也会使用这个技法,这个画法是用两支着色的笔蘸上不同的颜料,自物象的两头向中间衔接处由深到浅的去染,中间要间隔一定的距离,然后用一支干净的湿笔(水分不要太多)在两块颜色之间拖染,使之自然的过度融合。</p><p class="ql-block">五、烘托</p><p class="ql-block">烘托是在人物或背景画完之后,如果留有大块的空白背景,或者是背景的物体的衬托感上显不足,为了使人物与背景之间有个比较好的过度,或者说使人物更加的突出,往往在人物的背景上染上一定的颜色,这个颜色可以根据整个色调和气氛的需要而定,画的时候可以是平涂,也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灵活的处理。比如说有的画法会沿着人物的轮廓线向外染出,略微的有些变化。</p><p class="ql-block">画面中使用过的颜料:整体墨色分染凹凸感,脸部除外。外衫曙红分染底色,内衫赭石加花青加较少藤黄(色相偏赭)分染底色,花瓶用花青分染,腰带用赭石加花青(偏赭,比内衫重)分染,也可用赭墨色(赭石加淡墨),根据画面效果选择。肤色用朱砂、赭石、三绿、钛白来调。环佩的璎珞、头绳、发带用胭脂分染。</p><p class="ql-block">罩染时,外衫用硃磦加朱砂(硃磦为主),次数根据画面效果来定。白纱先留白再和外衫统一罩染最后提白。内衫用赭石加花青加藤黄(内衫颜色偏浅,调色不可浓),最后提白。瓶子罩一层花青,再罩三青,再提白。腰带罩染赭石加藤黄,次数视画面效果,外衫纹饰赭石藤黄。发带、环佩的璎珞胭脂罩染,再曙红加朱砂罩染。面部用曙红加朱砂分染红晕,唇色,三白法提白(额头、鼻子、下巴),头花三青和钛白逆向分染。</p> <p class="ql-block">工笔人物画,画起来真的很累人,肩颈,腰,眼睛……哪哪都不舒服,但是画完了还是真的好看呢!</p> <p class="ql-block">第九课:把酒邀月畅胸臆~李白</p><p class="ql-block">第九节课笔记整理:本课为人物专项第9节课,属于一节高士题材的课程1、首先在画面的构图上,在定位人物的时候,注意不要画在正中间,安置在偏右侧的位置。作为画面的主体人物,头顶和脚底都要留有空间,头顶稍大一些,给明月和云朵留有余地。人物的整体是一个站姿,身体微侧,头部扬起,一手举杯向上抬起,一手蜷于身侧。2、人物的头身比例为正常的七头身,注意人物整体姿态的把握,上身呈扬起倾斜式,下身略向右下倾斜。画面从人物的头部开始起笔,正侧面的头部,依旧符合三庭五眼的五官定位规律,依旧可以把头部纵向平分为三等份,据此找到眉毛、鼻底的位置,从而找到眼睛和嘴巴的位置。侧面的脸部,鼻梁的高度高于眼睛,所以眼睛的位置不可在轮廓最边缘处。3、腰带的位置是在人物的腰腹部,一般都是在头身长度的二分之一偏上的位置。以此区分出上下两个半身,手臂蜷于身侧。在勾勒衣纹时,要注意区分出里外线条疏密的变化。注意衣物结构线条之间的穿插衔接。在处理线形时,要注意用笔有提按的变化,通过粗细的对比,表现出物象结构和转折的变化。4、在刻画腰带的时候,要注意腰带和衣服之间层次的区分,最开始刻画的是腰带,再画两边垂落的系带。5、再一点就是需要注意墨色的变化,首先要明确画面中的视觉中心在哪里,是人物的上半身以及我们的头面部,那么在墨色上体现就是要有所变化,人物的下身的衣服衣褶及轮廓,我们要把墨色处理的稍淡一些。区分出画面中的墨色的层次。6、染色时人物的肤色用朱砂加三绿加钛白调底色,再用朱砂加三绿调重肤色区分阴阳关系。朱砂点染唇部、淡色晕染面颊处红润的气色。衣服用淡墨皴染衣纹穿插处,腰带加染硃砂色,上衣坎肩部分用三青和胭脂表现。地面用淡墨点染即可,明月用藤黄淡淡的晕染光晕,周围云雾先打湿纸面再用淡墨和藤黄晕染。</p> <p class="ql-block">第十课:惊鸿瞥过游龙去~洛神</p><p class="ql-block">第10节课笔记:本课为人物专项第10节课,属于一节仕女题材。1、首先在构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物是在画面的中间偏左一点的位置,而且头部向右侧,两手弯起轻拿扇柄。中国画的创作方法是在感受客观世界的基础上,以客观对象为依据,根据作者的理解,经过提炼、概括,线条流畅柔美,人物面颊饱满红润,体态腰肢削瘦。2、再是人物的姿态人物立于水波之上,衣袂轻盈飘举之态要刻画出,表现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轻盈身姿。衣袖有遮挡关系,线条在处理的时候要注意墨色浓淡变化。用笔时要注意中锋行笔,线条圆劲有力。衣物的层次比较多,要搞清楚线条之间的来龙去脉。用笔时要注意虚实的变化。3、具体到绘画过程时,我们先定出头身的大体的长度,然后依照头身比例是7头身的规律。定出头部大体的大小,然后再细分出五官的位置。人物头部右侧,头颈肩关系要注意一下,两手都弯起来,手臂被遮挡一部分,要把手腕和手掌姿态处理准确些。人物的手指要刻画的纤细柔美一些。衣物大体定出几个大的层次,比如说宽袖的一个高度和外袍的一个底端的位置,以及最下面的内衫的长度。先以大块面来概括。再来进行细分,飘带梳理好进出的位置关系以及翻转面的关系,线条不要太粗。4、头发注意轮廓,仕女肤色钛白加朱砂加三绿加藤黄去调底色,趁半湿朱砂点染唇色,曙红略微晕染红晕。上身飘带用藤黄加赭石涂出变化,外袍朱磦加藤黄涂边,前袂硃砂加藤黄,酞青蓝加三青画裙边。底下裙子用朱膘画出渐变,飘带用三青涂出变化,扇子用酞青蓝加三青,水纹云气主要用淡花青,略染藤黄。</p> <p class="ql-block">这节课的内容感觉很难啊,怎么都画不好。我画了个大长胳膊,大长腿的洛神,哈哈!</p> <p class="ql-block">主要问题:身体比例不太协调,身高应该在六个半到七个头长,嗯嗯超过7个头长了,大臂不能超过一个半头长。云纹,飘带水波纹不过流畅不够润。受教了,谢谢点评老师。</p> <p class="ql-block">第十一课: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少数民族黎族少女</p><p class="ql-block">第六节课笔记整理:1、这是一幅偏传统一些的写意人物小品画,画面的视觉中心放在了少女身上。尤其少女的头颈肩关系和神态需细细把握。</p><p class="ql-block">2、纵观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史,会发现古代哲学思想与文学的影响下,中国传统绘画关于形神的研究探讨始终是理论研究的核心话题,正是这种理论研究出使我们的绘画意向造型向高层次发展。</p><p class="ql-block">3、早在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的理论之前,中国早期的绘画理论和实践,就已经对形和神的问题很重视了。到了西汉时期,《淮南子》一书中就已经很明确地提出了“君形”的理论,强调传神的重性,“画者,谨毛而失貌,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悦。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提出了当画家在反映客观现象的时候,不仅要反映所描绘对象的形貌更应该神似,这才是绘画的根本。再如东汉时期王延寿所著的《鲁灵光殿赋》评价壁画时认为神是形的主宰。那这些重形似,重传神,重抒情的主张,在经过两汉和魏晋时期之后,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和迁想妙得的理论。这些关于绘画的核心问题,得到了融汇的发展。</p><p class="ql-block">4、顾恺之在《历代名画记》中认为画家要把所表现的经典人物放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认为人物内在的精神表现是以人物形象的经典特征为依据的,还提出画家要充分发挥主观的艺术想象力,才能够把主观的情思迁移到绘画的形象中,达到物我交融,主观客观统一的妙得。迁想妙得,就是写形传神的形和神,就是画家感受到的所要表达的形和神。在作画的过程中,画家手中的笔,与心中的神仪和画家眼中的对象应该协调一致。</p><p class="ql-block">5、在绘画写意人物时,在追求传神的同时,要兼顾造型的结构准确,形是神的载体。今天的写意少数民族少女头部是偏正面的,但是身体是向左方来倾侧。少女的面部一定要刻画的细致一些。五官的结构要把握准确。依照老师之前讲的三庭五眼的五官定位方法,可以把面部纵向分为三等份。再画特定的年龄时期,会根据它的特质的不同进行细微的调整。少女不像成年人那样成熟,也不是小孩子那样稚嫩,所以在画时要做出相应的调整。</p><p class="ql-block">6、在绘画时先打出头部大体的块面,定出帽饰的大体位置。定出肩膀,手部轮廓与位置。</p><p class="ql-block">7、用笔时又有提按的变化产生线条的粗细对比,墨色要有浓淡虚实的变化,干湿的对比,营造出画面的层次。然后身后的背景是点叶法大笔画出枝叶,注意枝条处理的有章法一些。</p><p class="ql-block">8、染色时肤色朱砂加藤黄加三绿,趁湿用朱砂加曙红淡淡的染出脸颊血色,稍浓一些染唇色,可以注意唇色的虚实。上眼皮褶皱,发际线部分以及结构处染淡赭石加花青,衣服帽子红色部分朱砂加曙红,三绿染边。背景叶子用三青,藤黄,曙红画出一点冷暖变化,木编椅子赭石,藤黄加花青。</p> <p class="ql-block">人物画真的好难啊,画废了好几张纸,才画成现在这个样子。鼻子鼻孔大,鼻翼小了,眉毛高了,两只手差别很大,像是两个人的手似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朋友画的铅笔稿,重来没学过画画,第一次画居然画的这么好,感觉自己被刺激到了,白学了😟,方云儿加油吧!</p> <p class="ql-block">国庆节放假,计划趁着假期挑战一下人物写生。断续画了两天,第一次画只画了墨稿,很丑,手大头大比例失调,作废了。第二次画的墨稿还可以,但上色时先上肤色后上衣服色,结果洇的一塌糊涂,又废了。第三次再画时有了先前的经验,小心翼翼的,不太合适的尽量调整,改动了一下上色顺序,先上衣服和头发的颜色,等彻底干了,再上肤色。哈哈这次没有洇开,可以说这幅画画了三遍,每一遍都有用心琢磨,怎样画才能表现的更好些,也不管朋友和家人懂不懂,反复征求他们的意见,终于完成人物写生。我给自己打了80分,哈哈!还可以吧。</p> <p class="ql-block">第十二课: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p><p class="ql-block">第12节课笔记整理:1、纵观中国绘画时,可以看出中国人物画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起来的,几千年来已经形成了具有独特语言体系和中华民族审美观念的特征。中国的人物画,既讲究继承传统,又注重创新与发展,比如可以从绘画材料、工具、绘画的多种表现技巧,也可以从画面的总体结构布局以及画面的墨色、线条的虚实、粗细,整体的设色和渲染,作品内容的表现手法等方面得到表达和体现。2、中国人物画要求所表现的人物形象,从形似到神似,最终达到形神兼备的完美结合,是符合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演变过程的。这种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演变过程,可以从中国绘画的历史演变中清晰的看出来。形和神的关系,“形”作为“神”的载体,是我们现阶段需要认真去对待的。岳飞形象的案例以小写意的形式呈现的,用笔和造型相对严谨,和之前线描课程线形笔法相结合,工意线条具有共通性。3、本幅案例画面是一个竖构图,首先是人物的位置要考虑到空间的关系,人物安排在画面中间偏左,背景为概括化的江水。4、本图要着重表现出人物的气势和动势。从整体大的方面来看,在刻画时,把皮肤的肤色以及衣服的颜色拉开关系,要有浓淡的变化。在线条上也要有粗细的对比,单个线条要有提案的变化,表现出物体的转折和衣纹的变化。5、在画时先是找出头部的一个大小,然后再根据头部大小向下来推身体。尤其注意头部和手部的位置关系以及比例关系,头部微微抬起,手部紧握佩剑,染色时朱砂加三绿来染肤色,再用朱砂加少许花青点染人物面部结构,朱砂色点染血色及嘴唇,头盔璎珞用淡墨色勾勒,硃砂色点染。用着赭石加藤黄,来染头部盔甲和衣物上的金属部分,披风胭脂加赭石,注意颜色不要纯度太高,三青和三绿来染盔甲剩余部分以区分层次。背景用淡墨色勾勒水纹,淡朱砂平涂,注意留出水花处。落款满江红,于画面右上角。</p> <p class="ql-block">课图稿感觉画的还可以,钉头鼠尾笔法用的不错。自己给自己点个赞,哈哈!</p> <p class="ql-block">老师的岳飞眼睛👀平视,我画的岳飞是向下看的,姑且想象是藐视敌人,“放马过来吧,我定让你们有来无回”</p> <p class="ql-block">第十三,十四课:谁解慈悲意</p><p class="ql-block">第13、14节课笔记整理</p><p class="ql-block">1、从整个画面的构图来看,人物的主体安排在画面的中间位置,观音站立在莲花上,头部微微低垂,体态端庄,慈眉善目,神情娴淑恬淡,沉稳慈祥,俊美动人。头纱随着人物的结构动势变化附着其上。头纱的位置注意要随着头部的动势走,注意与衣褶的线条区分开来。结构之间相互穿插,不能搞乱。线条以圆滑流畅为主。</p><p class="ql-block">2、在绘画时要先打出人物的一个主要的形体位置,可以从头部开始定,先定出头部的大体轮廓大小再去依次向下来,把整个身体的长度定下,根据之前学过的站7坐5盘3半的身体比例知识,可以通过七个头定出人物身体的一个长度,头部上方有盘起来的发髻和头纱的厚度不算头长,后期再加上。以大块面概括的形式分割出身体的大体的动势,再去往里面寻找细节。</p><p class="ql-block">3、在勾勒时,肤色和衣物的墨色需要进行一个区分。肤色可以用偏淡的墨色来进行勾勒,笔尖提的尖细一些。衣物的墨色衔接时变化不可太突兀。勾勒时线条保持中锋行笔的状态,线条要圆滑流畅,要吻合衣物的结构穿插。</p><p class="ql-block">4、云雾和水纹勾勒时,运用行云流水描法,要将水和云雾的流畅质感体现出来,墨色上要与人物衣纹的墨色有一个浓淡的变化和对比。底下水纹的刻画注意刻画密集一些,与上面的线条形成疏密的视觉对比。莲花的刻画注意花瓣的线条穿插。</p><p class="ql-block">5、在染色时依旧是按照之前讲过的中国画的色彩方法,大面积的和谐统一,小块面的对比。人物作为画面的主体,特别是根据菩萨本身的一些形象特征,给他的衣服大部分处理成留白的形式。肤色,以赭石加三绿加钛白来调。再用朱砂加三绿调出重肤色,略微点染结构。再用朱砂色来体现人物红润的气色和唇色,在画面稍干之后,在以稍浓的朱砂色点眉心。耳饰首饰用三绿、藤黄、朱砂色分别进行渲染。头饰染藤黄加少量朱砂、藤黄和三绿分染耳饰部分。项链部分用三绿、藤黄、朱砂分染。莲花染色注意用大笔,曙红色彩的渐变效果要体现出来。水纹用花青加淡墨渲染暗部凸显浪头。菩萨头部光晕使用藤黄加赭石,淡淡的渲染一遍即可。背景处的祥云色彩用藤黄加赭石湿画处理,切记笔触要淡化,体现出主次的区分,不要画的太散了。</p> <p class="ql-block">我感觉自己好的鼻子有点小了,不过整体看起来比老师画的耐看,看着心里踏实,平静,愉悦。哈哈!</p> <p class="ql-block">第十五,十六课:蓦然回首阑珊处</p><p class="ql-block">第15、16节课笔记:</p><p class="ql-block">1、从整个画面的构图来看,人物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而且并不是完整的呈现在画面之中的,所以要求大家能够在画面之外想象出人物的轮廓,这样能够较准确的把握住留在画面中的形体结构。</p><p class="ql-block">2、在打型时,先以大块面概括出人物轮廓。人物的头部在画面的二分之一以上,头身朝向保持一致,整体的感觉是仿佛对着画者微笑一样。头部向身体一方歪侧,头发分成两部分是很完整的呈现在画面当中,我们依旧可以分出三庭五眼,本幅案例的人物面部基本上是一个正面微侧的视角,要注意面部的方向变化对五官的影响,</p><p class="ql-block">3、今天画的这个案例的人物,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头面的尺寸已经接近咱们真实人体头部的一个大小了,所以我们在刻画的时候,相对于之前所画的人物,我们要更加的细腻的表现。那么具体到结构上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它的一些细节化的更加的丰富,就比如说咱们特别给大家强调一下眼部的结构。我们的上眼睑它会有一个厚度,我们要用线条给它表现出,要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体现出它的结构。在画时可以先以偏淡的墨色入手,这样我们还有调整的余地。兼工带写的画面,人物的面部我们一定要有耐心。身体下方的衣物还有它的头发可以以相对写意的手法表现出。</p><p class="ql-block">4、在染色时,大家要学会用颜色去塑造人体的方法。比我们平时用的染色方法更加细腻一些。以西方的观察方法设色方法融汇到咱们传统的表现方式里,使人物的写真性更强。具体的方法一定要来听课。</p><p class="ql-block">5、之前简单介绍过,五代两宋时期梁楷等人强化了中国绘画以形写神的特色,进一步进行了以意写形的探求,他们的作品追求高度的形神兼备的境界,使人物画更多的摆脱了客观物象的束缚,进而调整主观与客观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大胆的以更多主观的人文式情趣、情感和意愿,去提炼、取舍、夸张、想象、改造和强化所描绘的对象。经过他们的探索,在最初的粗笔型基础上又开拓了写意型中国人物画表现上的一个新的审美时期,使中国人物画开始了一个意笔与工笔并行发展的新阶段。元代一笔人物画坛中没有出类拔萃,如梁楷那样富有创造性的画家,但也吸收和继承了宋代画家的部分成就。到了明代时期。比元代有了较大的发展,而且明代的许多人物画家尝试山水花鸟画家。虽然有的在人物画上创造性不多,但由于其绘画上的全面成就,在历史上的地位仍然是比较高的。就比如说,唐寅,仇英,周臣,沈周,徐渭,陈洪绶等等,因为这些画家大多修养全面,所以其他的画种功底也比较深厚,因此作品意境深远,人景交融,能浑然而成一体。到了清代,人数颇多,其中有创造性较大的扬州画派,以及清末大画家任伯年。扬州画派大都是诗书画印,人物山水花鸟全面发展的多面手。其中以人物为主的画家有罗聘,黄慎,高其佩,闵贞。</p><p class="ql-block">6、纵观我国古代意笔人物画的历史的话,中唐以前是粗笔型为主的状态,形成壁画,绢画最初的繁盛期,那么再从唐宋到清历时千年,头和尾是高峰。中间的元代不如明代多彩,如果从意笔人物画发展的贡献而言,个人认为应当首推梁楷和任伯年,梁楷具有启示和开拓意义。任伯年是中国绘画史上写着能力最强的画家之一,为当代中国意笔人物画时代性的演进奠定了重要基础,到如今何家英先生的人物作品也是具有时代意义的。</p> <p class="ql-block">老师点评:头倾斜度多了点,脸有点小,中庭有一点点长,肤色可以再用淡朱砂罩染一下会更好。嗯嗯受教了谢谢!老师。</p> <p class="ql-block">第十七,十八课:春风拂槛露华浓</p><p class="ql-block">第17、18节课笔记整理:</p><p class="ql-block">1、从画面的整个构图来看,人物基本位于中间的位置,头顶留有余地。身体自然站立,手的姿态比较丰富,头部微侧。要把大的人物的动势把握住。</p><p class="ql-block">2、在打型时,我们先去定位人物的头部以及脚部的一个位置,再去给它一大块面去概括形体。要考虑到人物头部的头发的厚度,找出它本身的头部轮廓,分好组块,慢慢填充,再往上附着头饰。处理身体的部分时,她的衣服是比较宽松的长袍。可以先大致的划分出腰带,外袍,内衫的位置。再去找出两个手部的高度,大体概括出衣袖的块面。然后再去细分出飘带位置。</p><p class="ql-block">3、饰品繁多,结构复杂的画面在处理时,以整体的眼光去看待,便不会眼花缭乱,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由简到繁还要注意唐代特有的发型,服饰和妆容。</p><p class="ql-block">4、在刻画细节时,特别是头部还有小的饰品,要稍微的细致一点,表现的精致一些。衣物之间层层叠叠,我们要注意好衣服和衣服之间的前后遮挡关系。衣服的外轮廓线要整一些,而且墨色稍重要和内部的一些结构有所区分。衣服褶皱去刻画的时候注意先看整体的走势再把里面的褶皱画出。水分不要太大,防止洇散。衣物在处理的时候,分出外袍和内袍的区别,在染色时人物的面部以朱砂加三绿加藤黄加钛白进行打底。在用赭石和曙红加朱砂,对面部的妆容进行渲染,点染在人物结构处增加体积和面部红润气色,额前的花钿和唇色可以用曙红,再点面部花钿。衣服外袍的颜色以朱砂加钛白调和,里面的衣服用藤黄点染,外加曙红烘染,飘带可以用三青加三绿色调和,背景太湖石用花青加三青和淡墨色点染。</p> <p class="ql-block">画这幅画时有点心浮气躁,勉强完成作业。上肤色时,眼睛的墨色洇开了,美丽的杨玉环成了大熊猫🐼眼。不得不重画😞</p> <p class="ql-block">我画的杨玉环好丑!😛</p> <p class="ql-block">小侄女看到我给小外甥画的画像,非要我给她也画一幅画像,哈哈,虽然画得不怎么样,但有人喜欢,自己还是很开心的。</p> <p class="ql-block">墨稿完成后,一直不敢上色,特别是画背景时,不知道怎么取舍,不知道如何表现,生怕画废了,虽然有通过班主任诗诗老师征求过慕洵老师的意见,“荷叶的处理手法可以不要画的太过写实,背景处的叶片可以直接铺,背景色不用那么具象。”还是不太敢动笔啊,琢磨了好几天,唉!不动笔画永远不知道自己会画成啥样子。昨晚有时间画吧,大不了画废了再重画。完工自我感觉还可以。😃😃</p> <p class="ql-block">第二十一课二十二节课 :妙舞袅娜动四方</p><p class="ql-block">第21、22节笔记整理:</p><p class="ql-block">1、从整个画面的构图来看,整个画面是竖构图,人物安排在其中,头顶和脚底要留有余地,人物的姿态,富有动势,在画时需要把握住四肢的动势,较准确的掌握住人体的结构。</p><p class="ql-block">2、在打型时可以先从人物的头部开始找起,并大致圈画出头部的一个大体轮廓。人物的两条腿是不同的动态,一只脚在后,一只脚在前且脚尖点地,膝盖弯折。</p><p class="ql-block">3、我们借以这样的人物形象去学习人体结构,人物的服饰样式服务于教学。在画时可以尝试先找到人体的基本的形态,再在其上去添加附着衣物。所有的衣物都是紧合着人体的结构的,把握住这点,所画的人物服饰之下才是有骨肉的。</p><p class="ql-block">4、那么关于唐代女性的胡服,在沈从文先生所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中写到:唐代女性的胡服特征为高髻,带尖锥形混脱花帽,穿翻领小袖长袍,领袖肩用锦绣缘饰,钿镂带,条纹毛织物小口裤。软棉透空靴,眉间有黄星靥子。面颊间加月牙儿点装。唐代妇女的高耸发髻一般多作向上腾举之势,因此文人形容或可称“离鸾惊鹄之髻”,事实上或即为回鹘髻。</p><p class="ql-block">5、在染色时需要注意的是整个颜色的色调有一个统一。采用了一个偏暖的色调,那么在表现不同的衣物层次的时候,颜色也要有一些浓淡和色彩倾向的区别。上半身的以曙红加朱砂去调和,也可适量添加一些朱磦,腰带也是一样,颜色上可稍微分下浓淡。身后的飘带使用三青加曙红,偏向于冷紫色,使颜色对比强烈。肤色使用朱砂加藤黄加三绿,唇色及面部的气色使用朱砂加曙红色去点染,手镯以及胸前的金属饰品以及下坠飞扬的坠饰,使用赭石加藤黄去调。下半身衣物采用留白的形式给它体现出本白的颜色,可适当以赭石加三青淡染去衬染一下结构。</p> <p class="ql-block">这节课上完了,墨稿还没有画完,大鹏国画教育学院内部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把我们0903期班的学员并到了1010期班了,1010期班的人物课程刚进行到第十一课,我们只能跟着他们的进度一起学习。虽然老师还是慕洵老师,但是这些内容已经学过了,我是不想重复学习了,自己看直播回放梦毓老师的课,把胡姬舞女的画画完,只有这样我感觉自己才能画别的画。最近有点儿累正好休息调整一下,想画时就画几笔。等1010期班的课进行到二十一课时再一起跟班上课吧。</p> <p class="ql-block">这是慕洵老师画的案例</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画的胡姬舞女,自我感觉很美,就是腿有点粗,脚大了点儿,不过五官很精致。没有老师指导也没有老师点评作业了,自我点评吧!😃😃</p> <p class="ql-block">因为大鹏并班上课,我们0903班的进度比较快些,我不想重复听课。兔年快到了,正好利用这段时间,画一波儿挂历吧,送给亲朋好友。</p> <p class="ql-block">大鹏国画线上教育真的折翼坠入深渊了,领导卷款跑路,员工工资无着落,撂挑子各奔东西,学习群里炸锅了,学员们像被遗弃的孩童,刚开始慌乱,抱怨,投诉,无奈,然后不得不三五成群自寻出路……我的心情不好不坏,因为五合一的课程我学完了一半儿,剩下的课程可以看回放,另外大鹏教育有关负责人把他们八大院校的课程内容都开放了,我选了好多自己喜欢的课程下载保存了下来,这是这多时间最幸运的事情。画画本来就是自己的事情,有了资料慢慢学吧。</p> <p class="ql-block">从2022年1月12日——2022年10月28日,我的大鹏国画学习结束了,短短9个月的时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国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认识了好多老师,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这段时间是充实的快乐的。幸与不幸都要感谢大鹏国画教育。以后的国画之路只能自己去走了,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走的远一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