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盲道是盲人的眼睛,盲人的拐杖。它本应该是为盲人提供方便的安全之道,也是盲人出门满足基本生活的保障之道,但很多地方的盲道却成了盲人的陷阱、碰壁之处,反而成了正常人停车、摆摊、违建的黄金地段。我不知道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有多少注意过盲道,也不知道有多少盲人在使用盲道,更不知道有多少盲道坑过盲人,但偶尔的一次机会,准确的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遭遇”。 我有个习惯,每次下雨天,如果是步行出门,我总爱走在盲道上,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出于本能,怕雨水湿了鞋,而盲道的特有的特性,竖条状的盲道砖铺设成的盲道不容易积水,走在上面可以不让鞋湿的那么透,当然在银川这座缺雨的城市,这样的机会也是不多。但今年的夏末秋初,银川的雨水格外的多。有次下班回家,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也是觉得银川的秋雨难得,便没有拒绝,心里默念着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自作聪明的走在盲道上,又为了让天天看手机的眼睛放松一下,将眼镜装了起来,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可好景不长,由于天色变暗,又没戴眼镜,加上盲道戈然而止,我直接撞在了一个配电柜上,虽然有惊无险,但也是撞醒了我对盲道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有了被撞的经历,下雨天走在盲道上的浪漫也是荡然无存。我最初的反映是发个朋友圈自我嘲笑一番,若来各位朋友的点赞取乐,但当我深入了解盲道时,我的这种俗人思想开始转变,我开始了解盲道了。盲道有两种,一种的表面是竖条样,意为前进,另一种是点状的,意为前面有障碍,提示使用者前方上下坡或是需要转弯。而盲道的起源,是一个叫三宅精一的日本人发明的,这个用搜狗输用法打了好久的日本人发明了一种“触感铺路砖”,之后发展成盲道。而我们中国的第一条盲道是在1991年铺设成的,当时是为了解决北京橡五金胶厂200 多位盲人职工出行问题。</p> <p class="ql-block">了解了这些,我又觉得每个城市花费这么多财力修建盲道,意义何在,因为我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十几年,没有见过一个盲人使用过盲道。不过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又让数据和报道打了我的脸,不是没有,而是自己的经历限制了对社会的认知,就像最近让大家开始思考人生的《隐入尘烟》,不是没有那样的人和生活,而是我们没有经历和遇到而已。</p> <p class="ql-block">人生的《隐入尘烟》,不是没有那样的人和生活,而是我们没有经历和遇到而已。</p><p class="ql-block"> 那么,盲道上的盲人去哪了呢?可能有人认为盲人都是什么看不见的人,其实不然,他们准确的应该叫视力障碍者。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已经突破了十四亿,在人口如此庞大的国内,残疾人总数占到了百分之十,而在众多的残疾人当中,盲人的数量超过了1,730万,他们不愿出门,一部分是智能手机等科技的出现,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但大多数人是因为自己是盲人,失去与外界建立联系的能力,而将自己封闭起来。这是内因,而外因呢? 我觉得就是恶劣的环境——凶险的盲道设计、胡乱码放的共享单车、缺乏无障碍设施的城市基础建设,都大大局限了视力障碍者的活动空间。再者,导盲犬又不被大多数公共场所接纳,导致一部盲人不愿出门。</p> <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我写这些东西能起到什么作用,安慰自己或者是提醒他人。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政府的关注,盲人的生活水平和待遇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也让他们有了就业岗位,有了为社会贡献力量的机会。但还是希望,大家在马路上看到盲人按摩的时候,不要只去想按摩,更应该去想想盲人,想想他们的生活和世界。我也希望每一个城市的盲道不要成为一条区别于正常道路的颜色线,不希望盲道的安全系数还不如沿着马路牙子行走的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