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龙师岁月

信丰陈氏文化研究会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陈斌 男 1963年生,1982年毕业于龙南师范普师专业,83年带职进修英语,94年毕业于江西师大英语专业。担任初、高中英语等教学41年,在英语报刊上发表78篇文章。历任大塘中学学少委员、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信丰四中教务副主任、政教副主任、教务主任。2014年起,担任体育、音乐和生物教学以及信丰老年大学英语班的教学。获赣州市优秀教师称号、赣州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中学英语高级教师。</p> <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兔年,花甲之年,我退休啦!</p><p class="ql-block"> 1982年8月,十九岁的我走上工作岗位,41年教书生涯,弹指一挥间:信丰金盆山共大(1年),大塘中学(13年)、小江中学(3年)、同益中学(4年)、信丰四中(21年),说漫长又短暂,历经岁岁月月,所有的记忆历历在目,但最难忘的还是龙师的两年学习生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80年9月1日,我带着一只父亲从南雄花13.5元买来的包铜角大樟板箱,由信丰县大塘公社新街上老汽车站乘坐早班车,踏进了江西省赣州师范龙南分部的校门。当初龙师是一所中等师范学校,面向信丰县,三南(龙南县,定南县,全南县),安远县等五县招收高中毕业生和民办教师就读。当年我们80级,录取高中毕业的只有两个班、学制二年,录取民办教师的三个班、在校就读一年,实习一年。专业普师,学历中师。80(1)班46位,2位女生;80(2)班47位,3位女生。当时龙师是一所正处级单位,校长是个个子高高的袁石福,教政治;教务主任廖光泽,教教育学;教务副主任是个子矮小、戴眼镜的徐显彩,教数学。还听说有何太丰、廖光彩等老师是从我母校大塘中学调往龙师的。</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乡出远门,况且来自于农村的穷苦家庭,那时我还向高中同学胡太平父亲借了16元钱(相当如今2000元)缴书费。时年十七岁的我,高考成绩296分(录取线280.5),并没有填报龙南师范学校,成绩好的都录取在龙南师范了。尽管是师范学校,但进入此所学校,我也很满足,因为这意味着能跳出农门,可以吃“商品粮”了、工作还包分配。</p><p class="ql-block"> 1981年,江西省赣州师范龙南分部更名为江西省龙南师范学校。当初还是用柏油慢慢浇上去的。</p><p class="ql-block"> 赣州师范龙南分部,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破旧古老,三排(栋),都是两层楼的瓦房。据说创办者是民国时期的蒋经国先生。沿着红旗大街进入校园,老校门是堵围墙,中间是扇唯一能进出的木头大门,东边是运动场,它与校园有一条古城墙相隔,城墙很高,估计有十多米高,城墙上还有一层房子,居住着三十来个单身教职员工,东北城墙的一头是木板厕所,厕所很干净,我班就是负责打扫这间厕所的。每次去厕所时,都要路过班主任黄日财老师的房间,时不时地还要探望一下,看看他在不在房间。城墙的最南头是一间音乐教室,它的下面就是出城的东门,它的屋顶是瓦片,教室里几根圆形大柱子撑住房顶,讲台右边摆着一架钢琴,我的音乐启蒙老师是后来当上副校长的胡宏胜老师,信丰崇仙人,谢谢他教会了我识谱和弹琴。</p><p class="ql-block"> 我爱龙南师范,更热爱师范的两年生活。</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们学生都住一楼教室,二楼上课,音体美有专门的教室。</p><p class="ql-block"> 一日三餐,出来老校门右边的一楼食堂用膳。我们每个月是32斤大米和13.6元伙食费标准,由国家免费发放。米要自己去打,一个像风车样的木车,中间有三两和四两的拉箱,你要吃三两或者四两可以选择。打好米要自己去洗。我们吃饱了就进入教室,开始看书、练小字、毛笔字、粉笔字或者练琴、识谱、唱歌、画画,冇一人歇着。那时心中只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练好基本功,人生才成功”!</p><p class="ql-block"> 一年级,我的语文基础知识才考24分,任课老师是上海知青、后来是赣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市政协副主席满瑾老师,她耐心地对我说:汉语拼音不可怕,怕的是你的信心。后来汉语拼音毕业考试,我考了68分,终于过关。不过有一次,满瑾老师骂了我,那是一天下午同学们在操场上打篮球,满瑾老师提着四壶开水瓶路过,同学们在操场上打球,朱忠东发球,发偏了,球打在满瑾老师左手上,其中的一把开水壶掉地破了,我跑去球场边捡球,她以为是我发球打的,四个眼睛盯着我:陈斌你怎么打球的?</p><p class="ql-block"> 另一个语文老师是龙南杨村的钟老师,带眼镜,每次我回老家信丰大塘,都要我带烟皮给他抽,他说大塘的烟皮好抽,他还告诉我如何鉴别烟皮。好一个烟鬼老师!</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一年级的政治老师,是留校任用、后来是宁都县委书记、市政协主席的李慰老师,他上课带来一部台式录音机,上课就播放让我们听。</p><p class="ql-block"> 进入二年级,班主任换成了全南人钟光锦老师,他是一个非常严格、严肃、严谨的人。不像一年级班主任黄日财老师那么随和亲近。</p><p class="ql-block"> 物理老师王文杰,从没见过他笑过,他的课同学们不太喜欢。这个老师有点自恋,每当他的课,课前都要吹牛十分钟,有一次为了引起同学们的重视,他对同学们说,他是一个绝缘体的人,电流可以通过他的身体而不会触电被烧。他做了示范,左手拿零线,右手拿火线,真的!电流通过了他的身体,而他安然无恙!然后他说哪个同学按照他的做法来试试?吕荣生很快跑去讲台,左手捏着零线,右手去捏火线,猜!怎么着?吕荣生浑身发抖,他触电了。原来王文杰老师手指戴了绝缘的橡皮套。大家不认真观察就是。</p> <p class="ql-block">  一年级时,我在学校文工团舞蹈队,学习儿童舞蹈的基本功。靓丽的音乐老师廖少敏很有耐心地教每个动作。我家穷,买不起好的鞋子,我只有穿平底的硬塑料底布鞋,所以跳舞时常常摔跤。</p><p class="ql-block"> 进入二年级,我在乐团指挥,所谓的学校文工团团长,由我组织一周两次的乐曲训练。郑文香的笛子、张克县的大提琴、刘传春的小提琴、……还有我一个人负责的锣鼓钹铜锣等。</p><p class="ql-block"> 但我又在体育队训练,参加了长跑、武术等项目,体育老师袁大智就住在我们教室的楼下出运动场的大门口。所以他随时要组织训练很方便。这样和音乐老师胡宏胜的乐队训练发生冲突。我去了体育训练,那乐队训练就不能进行,胡宏胜就住在礼堂主席台楼上,训练前他就在楼上等待我们的到来。我参加体育训练就不能进行乐队训练了,其他乐队的同学也不能进行。因此,我挨了胡宏胜老师不少的骂,说我拉帮结派,我有苦难言。</p> <p class="ql-block">  二年级最后一学期,我在学校体育训练队,国家发放的32斤大米,远远不够我吃。我要深深地感谢部分女同学,尤其是我们下一级81(1)班的那位大吉山叫杨冬梅的、也在训练队的女同学,每天帮我打饭,还把自己的三分之一饭让给我。除此外,我每个月还要拿着家里寄来的全国通用粮票,周末时间去五里亭粮管所再买五斤米才够吃。感谢各方面帮助过我的所有同学。</p> <p class="ql-block">  1982年2月25日8时39分,龙南县境,东经114.8°,北纬24.7°发生一次5.1级地震。当时我们正在上数学课,个子矮小、戴着眼镜的教务主任徐显彩老师讲课津津有味,我们也被他的激情和思路所吸引。此时,对面二楼的瓦啦啦作响,我们教室二楼的楼板也咚咚响,只听徐老师说一声:哪个工人在楼下干嘛,搞得我们不要上课啊?</p><p class="ql-block"> 过了一会儿,对面二楼的瓦啦啦得更响,徐老师跑出去看,突然一个人跑去下楼,我们望着他不知所措。徐老师在楼梯转弯处又跑回来教室,对我们说:地震!快跑啊!我们一听,坐在走廊第一组的同学拼命打开窗户往外跳,第四组的往东边跳。我和温建明同学坐在第三组倒数第三排,跑不动、跳不了,只好慢慢从后面移步出去。待大家全部下楼后,我俩才慢条斯理地走下去,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p><p class="ql-block"> 地震持续了一周,学校要求所有人不能睡在寝室里,所以同学们都睡在外面操场上或者城墙走廊上,我和温建明两个人,晚上睡在双杆下,双杆上用一块塑料布挂着。下面用两只长凳铺开,上面放一块床板,就这样睡了三个晚上。但地震伴随着大雨,外面湿冷,许多同学感冒咳嗦,故晚上同学们又按要求回到宿舍睡觉,但不能睡上铺,全部睡下铺,两个人共一床。张燕辉从上铺下来,和我共一床。</p><p class="ql-block"> 地震期间,地理黄老师通过广播给全体师生进行专题讲座。讲述地震的一些常识:什么蓝光之后有强震,地震前会有摇晃等。所以,晚上我们睡觉前都要求把一个酒瓶子放在宿舍中间的箱柜上。一当地震,酒瓶子会先摇晃,从箱子上掉下来发出响声,这样就等于发出警报,同学们逃离宿舍。</p><p class="ql-block"> 曾经有一个晚上,同学们起床十多次冲出寝室,原因是有人起来方便,把寝室门踢得太响;师范附小那边有人晚上电焊发出蓝光;酒瓶子有点风自然倒下等。还有吕荣生晚上打呼噜,有个男生把棉花塞住他的鼻子,他哼哼作响,……</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珍藏43年的80年高考招生登记表。当年是大专和中专分开报名参加考试。语文老师陈明淦对我说,你家穷,最好报考中专,“酒安里的田鸡”——稳!</p> <p class="ql-block"> 1981年9月,《赣州师范龙南分部》改名为《江西省龙南师范学校》。从此,袁善英同学的“赣州师范龙南分部广播站”再也听不到了,变成了“龙南师范广播站,欢迎来稿!”</p> <p class="ql-block"> 走入新建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小假山,山脚绕水,假山坐落在池中。小巧精致,非常雅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几个老家大塘公社的相聚于此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假山后面左边是图书馆,右边是美术教室,教室上面住着刚从赣南师专毕业参加工作的音乐老师廖少敏,她端庄秀丽,气质非凡,说话声音甜美。</p><p class="ql-block"> 教室中间是大礼堂,我们时常跟着廖少敏老师学儿童舞蹈的基本功动作。后来2002年我去龙师时,侧边还有一个溜冰场,可见当初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光功能馆就个个井然有序。</p> <p class="ql-block">龙南师范校园东门出运动场。</p> <p class="ql-block">1980年10月,赣州师范龙南分部第七届团代会胜利召开。我是团代表成员之一。</p> <p class="ql-block">1982年,在音乐老师廖少敏的教导下,学会了拉小提琴。那时,她是我心中的女神和偶像。</p> <p class="ql-block">同时也学会拉手风琴。</p><p class="ql-block">音乐毕业考试:1.抽唱一首歌。2.听琴辩音。3.谱写简单的曲子。4.弹奏一曲。5.识谱。</p> <p class="ql-block"> 每天早晚各一小时的训练模式:操场上先跑十圈、城墙门口跳马十次、徒手爬竹竿倒立数次、然后进行双杆技能训练、单杠引体向上训练,当时一口气做50次、还有摆臂换手等技能运动,最后举重,120斤的杠铃。</p><p class="ql-block"> 这一切,造就我在中学教书生涯中,除了英语教学外,在音乐、体育教学方面得心应手!感谢你们———袁大智老师、胡宏胜老师、廖少敏老师!</p> <p class="ql-block">  1982年端午节,我作为龙南师范代表队成员,参加龙南县龙舟比赛,获奖归来,开心至极。</p><p class="ql-block"> 队员有王世源 、张朝福 、陈斌 、801的里仁人、还有下一级八一(2)的邱际平等。</p><p class="ql-block"> 手捧奖励的是每组龙舟队裁判。</p> <p class="ql-block"> 祖籍安远的化学黄炳山老师,他教会我照相和配药水洗黑白相片。</p> <p class="ql-block">大提琴手张克县,小提琴手杨定仪。</p> <p class="ql-block"> 802班理发小组成员:杨定仪、刘传春、王学林、刘胜林、陈斌、陈杰俊等六人,常常利用午休或者周末时间为同学们免费理发。</p> <p class="ql-block"> 1982年6月30日,我们毕业啦。出来参加工作时,月工资34.5元,每月伙食费4—5元,经过一年见习期,转正工资41元。85年工改,月工资56元。</p> <p class="ql-block">和老家大塘公社来的81级同学相聚</p> <p class="ql-block">信丰大塘公社就读龙师的79级、80级同学相聚留影。</p> <p class="ql-block">80(2)班班干部和两位班主任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班主任:一年级 黄日财 二年级 钟光锦</p><p class="ql-block">团支部书记:张勇 班长:廖志成</p><p class="ql-block">体育委员:陈斌 文艺委员:张克县</p><p class="ql-block">学习委员:薛玉文 劳动委员:朱忠东</p><p class="ql-block">宣传委员:蔡元添 生活委员:廖成房</p><p class="ql-block">纪律委员:赖金旺 林湖东是学生会主席。</p> <p class="ql-block">体育委员的我、音乐委员张克县、班长兼美术委员廖志成,三委员合影。美术考试有素描、水彩画。实习安排在龙南师范附小。我担任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和体育实习任务。</p> <p class="ql-block">  周末经常出去游玩,这是团支部组织的五一游活动,走马观花玉石岩。</p><p class="ql-block"> 龙南师范有个农场,位于马齐塘,学校的做法还有点像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五七作风,每周必须劳动一个下午。上半年要求我们出城走路到三公里外的农场劳动,莳田。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对我来说,这是轻而易举的活。</p><p class="ql-block"> 81年冬天来了,学校安排我班去农场挖马蹄。每个人挖了一粪箕的马蹄,边挖边吃是不可能的,泥土太多,脏。但在回城里过桥时,胆大的同学就把马蹄倒入河中洗干净,边吃边洗,还装入口袋,佯装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p><p class="ql-block"> 印象最深的是:周末去地理廖老师家帮助做房子,中午地理老师拿出米酒来招待。龙南人习惯用小杯喝米酒(信丰叫水酒),一杯一两不到。这对于我这个大碗一口闷的信丰人来说,根本无法喝,十杯才五两啊!还有一次,数学徐显彩老师叫我去他家挑泥做围墙大门,拿出夜来香白酒来,那时就知道了龙南的夜来香高度白酒好喝。</p><p class="ql-block"> 周六晚基本在团委会议室看黑白电视连续剧、美国电影《加里森敢死队》。</p> <p class="ql-block">802班部分同学照片(一)</p> <p class="ql-block">802(班)部分同学照片(二)</p><p class="ql-block">全班47位同学</p><p class="ql-block">大吉山同学:王学林(转萍乡)</p><p class="ql-block">安远县同学:薛玉文 陈达饶 陈达英 叶文峰 </p><p class="ql-block"> 钟国安 谢培进 郭荣美 魏兴贵</p><p class="ql-block">龙南县同学:张勇 罗胜峰 刘胜林 廖成房</p><p class="ql-block"> 廖志成 赖金旺 叶井奎 蔡元添</p><p class="ql-block">定南县同学:李恢伟 赖桂莲 李九发 郭培英</p><p class="ql-block"> 钟思平</p><p class="ql-block">全南县同学:陈杰俊 袁善财 曹诗春</p><p class="ql-block">信丰县同学:刘传春 刘传泉 张克县 温建明</p><p class="ql-block"> 钟瑛 王勋生 林湖东 张年生</p><p class="ql-block"> 王世源 郑文香 杨长辉 刘小清</p><p class="ql-block"> 袁善英 梁荣 敖福林 郭宗森</p><p class="ql-block"> 陈斌 张名信 杨定仪 朱忠东</p><p class="ql-block"> 张燕辉 吕荣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86年五一假期,我受龙师数学老师徐维中的邀请,前往龙南师范探望我的学生。重温师范经常游泳的渡江河、新建设的红旗电影院。</p><p class="ql-block"> 印象最深的是:我从龙南街上买来两角一斤的核桃,晚上在城墙上徐维中老师房间和庄春东老师(后来任信丰教育局副局长)一起喝龙南的夜来香白酒。一瓶白酒三人喝完,当时是核桃伴酒,越喝越有(信丰话——花生米伴酒,越恰越有)。</p> <p class="ql-block">  2002年毕业20周年聚会,相聚龙南师范。</p> <p class="ql-block"> 2022年暑假爬小武当山回来,随同几个我的学生,想带他们去看看我师范学校,可是,让我遗憾的是,我们一处处找,一处处看,……教室不在了,寝室不在了,食堂不在了,城墙也不在了,校内的篮球场也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高楼建筑,这是新时代的发展。记得88年看过新加坡的电影《变迁》,中国现在正向亚洲四小龙看齐。而我,也从一个普师生,成为了41年的专职English teacher!</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学生提议:找个地方照相留着纪念一下,也留住青春,留着往来,留住美好。</p><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梭,师范变了,我也老了,就让青春留在记忆里吧!</p><p class="ql-block"> 龙师!你是我走向生活的第一个驿站!</p> <p class="ql-block"> 这正是《如水年华》</p> <p class="ql-block">  后记:</p><p class="ql-block"> 感谢《龙师校友港》编辑转载鄙人之瑕作。</p><p class="ql-block"> 感谢校友们的建议和指正。</p><p class="ql-block">我的格言:</p><p class="ql-block"> 教书育人是人生中的一种享受,上班是人生中最大的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