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一位老党员,也是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教三十多年,荣誉贴满墙、桃李满天下。上,孝敬父母,老祖母瘫痪十多年,父亲十年如一日尽其孝心,祖母享年92才离开。下,爱护晚辈,族中任何一位晚辈,都尽其所能照顾,退休后据守家中,任何外出人员回来都热情招待,谁人有困难都尽心相助。家中大家尊称“老大”,如一棵大树为大家遮风避雨,我们一大家族团结互爱、积极向上。9月3日晚,亲爱的父亲离我们而去,心中万分悲痛,只能把您“老大”精神传承,以慰您在天之灵。</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我父亲自传《七十抒怀》的节选——我的教学生涯</p> <p class="ql-block"> 我的教学生涯</p><p class="ql-block"> 1967年,大队推荐我担任农村小学民办教师,月工资18元,虽然待遇低,但比起农村干活来说也是个美差,凭着自己肯吃苦的精神和民办老师不比公办老师差的较量。我在教学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71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我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如组织学生排练节目,并到各村表演。我们去了唐泥坑、五湖、华丰鹊坪村去文艺演出,干得有声有色。1985年秋,通过择优录取,我终于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公办老师。1986年秋,上级要我任龙川小学校长,这对于我刚转正的我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因为学历上不如师范毕业的其他老师,原则我还参加中师函授,但这个我挺住了,怀着有压力就有动力的热忱毅然接受了这个挑战。我上任的第一次教务会上,我就向教师们提出了:“龙川是抚市的边远山区,学校的教学质量一直处于下游的状态,被上级主管部门和兄弟学校冷眼看待,为了改变我校的落后面貌。我们一定要振着精神,甩掉后进帽子,为龙村小学师生争口气,为龙川人民争光。”学校的教学质量奖励要达到学区中上游以上前提,老师纷纷表示一定要争气。从此高年级学生实行早晚休,教师下班辅导,有些教师平时懒散惯了,在家午睡经常睡过头,下午来不及上课,就这个问题,我就对这位老师说,今天下午迟到一节课,下午放学你就给我补上课回去,这位老师很尴尬地答应了。通过这一举动,其他懒散惯了的老师再也不敢了。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跃居于学区前四名,小学直接考入永定一中的也终于有龙川小学的份了。此后,学校的教育质量一直保持在学区中游以上,兄弟学校对我们刮目相看,龙川小学师生的腰板直了,龙川群众对老师更是尊重,村里人凡是有人办喜事,老师都有请帖。每年春节,家长们争着请老师喝酒吃饭,一直到正月底。</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80年代,干部群众有订阅报刊的习惯,信件也多,但由于龙川村属边远山区。信报不能及时送到收件人的手中而有失事的情况,学校组织了“少先队义务送报站”,要求乡邮递员把信送到学校,再由学校发到学生手中,于当天中午就能收到应有的信报。荣获了“少先队先进送报站”的荣誉。由我撰写的《一支活跃在山区的义务送报站》的文章在福建日报第三版大幅刊登并附有我们学生送报员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90年代初期,农民要忙于农活,无暇顾及庭院卫生,学校就组织了学生进行庭院清洁的工作,并组织学生每周五下午放学后进行卫生大检查,分别用“清洁、最清洁、不清洁”的告示牌贴一个庭院的显眼处,当然。谁的庭院愿意贴上不清洁呢?这样促进了学生与家长的互动,大人们看到自己的庭院不干净,马上就打扫了。全村各庭院的整洁卫生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p><p class="ql-block"> 在开展“两基”。(基本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活动中,前一个基本还较容易,但要做到基本实现扫除青壮年文盲不容易,我们就想出了一个绝招,集中办农民夜校,每周一到五组织青壮年到夜校学习。夜校教师由全日制老师、村团支部书记、妇代会主任、农技员等人组成开设语文数学音乐农技等课程,并有的放矢地组织文艺节目排练。既丰富了农村的业余生活,又学到了文化知识,通过考核、验收,农村的农民夜校获得了县成人教育先进单位的荣誉。本人也获得了县级成人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的殊荣。自我从教36年来,特别是担任农村小学校长以来,由于本人工作积极肯干,抓实教育教学质量,曾先后获得县级八次乡镇级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殊荣,当然也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和鞭策。</p><p class="ql-block"> 2001年秋,我从校长岗位退下来。仍一如既往地认真履行一个人民教师的职责,那年的农历12月,父亲与世长辞,送父亲上山的第二天,我又默默地回到了讲台。如今可以说我是桃李满天下,到现在凡是我教过的学生,及当地群众都还亲切地叫我老师,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