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130年《国家地理》经典影像大展”

影视过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超越130年 《国家地理》经典影像大展”在“锦创书城”四楼专厅展出。 8大主题版块,172幅巨幅佳作。人们通过探索秘境、自然、人文、科技视野,全景360度作品区震撼,享受视觉上带来的强大冲击力… ​</span></p> <h3>  《国家地理》经典影像大展,一场跨越130年的时空对话,引领我们发现镜头背后的精彩故事和动人瞬间,感受画面背后深刻的思想和信仰,打开我们的思维和视野,重新认识我们所在的世界。《国家地理》摄影记者和摄影师们以主题摄影记录现场瞬间与现实全方位对话。​ (影集~图片展厅翻拍)</h3> <h3>中国丹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最佳世界遗产。 这一地区壮观的红色悬崖和高耸的天然石柱是由不同颜色的砂岩和矿物质在数百万年的挤压下形成的。</h3> <h3>加勒比海红鹳羽毛颜色变迁史 要不是加勒比海行红鹳有那么红艳艳的的优雅羽毛,它那长长的脖子和大嘴肯定会很滑稽。羽毛出生时是白色的,然后变成灰色,之后又变成红色。变色是因为食用了像盐田虾等的红色食物。加勒比海的红鹳群正在照顾灰色的幼崽。</h3> <h3>上图 局部放大画面</h3> <h3>托儿所里托管的小帝企鹅们 帝企鹅父母们去南极韦德尔海狩猎时,小帝企鹅们就在“托儿所”里度过一天。狩猎归来的帝企鹅父母会放声呼喊着来寻找自己的幼崽。每只帝企鹅的鸣叫声音都不一样,因此才使其行之有效。帝企鹅通过群体内侧与外侧的个体不断交换位置以维持体温的“聚集抱团”行为非著名。</h3> <h3>上图 局部放大画面</h3> <h3>明清两代的皇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最佳世界遗产 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从明朝到清末,几个世纪以来,紫禁城一直是中国的皇宫。</h3> <h3>桂林的芦笛岩洞穴 芦笛岩内蓝色光泽闪烁。1959年发现的芦笛岩是中国桂林最大的钟乳岩洞。这里是一个可以领略喀斯特地貌精髓的美丽洞窟,钟乳石的奇观令人着迷。这里也被选为“死前一定要去的100个旅游地”之一。</h3> <h3>巨大的佛像 1937年6月,中国云冈石窟,埃尔西·格罗夫纳凝视着石雕大佛。站在相机后面的是她的丈夫吉尔伯持·格罗夫纳,他是《国家地理杂志》的首任编辑。</h3> <h3>为了饮水而来到奥卡万戈三角洲的动物们 三角洲的一座莲池边,黎明时分以红色的天空为背景,前来饮水的大象,翔羊、鸽子等动物呈现出黑色的剪影轮廓。这张照片是与《国家地理》有过多次合作的野生动物摄影家拍摄。他经常赶在破晓之前来到这个自己最喜爱的池塘边,“把自己融入这片风景”,等待动物们的出现。</h3> <h3>世界上最大的恒孙洞洞穴 越南邦那克国家公园的恒孙洞洞穴是世界上最大的洞穴。这个洞穴内有一条宽90米、高240米的通道长1公里以上,足以容纳纽约市一个由40层大楼组成的街区。这个洞大得看不到边,甚至还有可以称为丛林的树林。据说“洞穴天花板附近连朦胧的云彩也在盘旋”。</h3> <h3>中国白鲟 中国白鲟属于白鲟的一个古老谱系,已经存在了至少1亿年。2020年初,一项研究得出结论,该物种最近已经灭绝,主要是因为过度捕捞和大坝建设。 中国白鲟最后一次被发现是2003年,科学家们在2020年得出结论,它们已经灭绝了。由于它们的稀缺性和随后的灭绝,已经很少有这一物种的照片。</h3> <h3>青城山和都江堰灌溉系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最佳世界遗产。 作为道教的发源地,青城山拥有一系列寺庙和灌溉系统,这一史诗般的工程壮举最初建于公元前256年,至今仍在使用。</h3> <h3>油田开发的代价·陷进油汚的鹈鹕 2010年墨西哥湾发生油井爆炸原油泄漏事件后,海岸公务员正在救助鹈鹕。小家伙掉进油污里一动不动的眨着双眼。</h3> <h3>维龙加国家公园里被杀害的银背大猩猩 2007年7月4日,木炭走私贩子为了暗算管制他们的警备队长,使这只银背大猩猩成了替罪羊。恰好摄影记者为《国家地理》取材去了维龙加国家公园,并拍摄了这张照片。 包括《国家地理》在内的诸多世界知名媒体都刊载了这张照片。全世界为之愤怒。</h3> <h3>猪笼草的致命诱惑 这样长达60厘米的猪笼草里,散发出一种令人无可抗拒的甜美香气。当然,这对虫子来说是致命的香气。</h3> <h3>犹他州克利尔沿岸的岩壁 它也是一堵美丽的岩墙,但是,如果红色和白色警戒非常明显的美国犹他州克利尔溪河边的这一风景,能够说明在水中长久的回忆该有多好?</h3> <h3>同心协力建筑家园的黄猄蚁 几只7~8毫米大小的黄猄蚁合力拽着树叶来建筑蚁巢。在群体协作能力上,蚂蚁远远超过人类。</h3> <h3>北极熊的尖叫 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北斯拉普地区,一只北极熊正在吃着死于原居民之手中的北极露脊鲸的情景,现在已经成为回忆。人类对石油和天然气的贪婪正在进入尚未开发地方。</h3> <h3>在月球第一轨道所看见到地球 “阿波罗8号”是第一艘观测到地球整体外部形态的载人飞船。乘坐阿波罗8号飞船的3名宇航员的任务原本不是观测地球,而是记录月球表面信息。然而,1968年12月24日,当宇航员们看到生机勃勃的地球从荒凉的月球的地平线上缓缓升起时,他们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这张照片就是“阿波罗8导”在地球以外的地方拍摄到的“地球升起”的模样。</h3> <h3>邂逅好奇的北极熊 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一只充满好奇心的雌性北极熊正在窥探摄影师所居住的圆木屋内部。记者也是高兴地按下了快门,但事实上,这小家伙可能一直在寻找着有没有什么可以吃的东西。</h3> <h3>引领文明黎明的“被焚之城” 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被焚之城是位于与阿富汗接壤的伊朗东南部赫尔曼德河流域的古城。这里是伊朗高原唯一一个展现从田园生活转变为城市生活的城市,同时也是第一个出现的复杂社会。这体现了在青铜器时代,在贫瘠的沙漠气候环境中,人们是如何适应并创造了文明的黎明。</h3> <h3>首位女宇航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 “我就是海鸥,心情超级棒!”世界首位女性宇航员这样描述了飞向太空的感动。1963年6月16日,“东方~6”航天发射,飞行员26岁的女性。她曾说:“就算再也回不来了,我也想去火星看看。”</h3> <h3>嫦娥三号 2013年,作为“嫦娥三号”登月任何一部分,中国成功发射了机器人着陆器,并部署了第一辆月球车。</h3> <h3>神秘紫色的希利尔湖 图为位于澳大利亚西海岸的希利尔湖的航拍俯瞰景色。湖神秘奥兰,仿佛把极光关进湖中一般。与不同时期变换颜色的其他湖泊不同,希利尔湖长久保持紫色的原因尚未揭晓。有推测说,这是因为栖息在湖水中的植物及浮游生物在散发能量的过程中,形成红色色素所导致。</h3> <h3>黄昏的卡利尼西巨石 卡利尼西巨石是与巨石阵在同一时期建立的中石器时代的环形巨石。如果说巨石阵位于观测太阳的纬度,那么卡利西尼位于观测月球的纬度。 原石是由估计有30亿年历史的路易斯岛的片麻岩,据说是英国最古的岩石。</h3> <h3>保护区内的紧密拥抱的孤儿黑猩猩们 这是在比赛可爱吗?在刚果的黑猩猩保护区,一对刚刚成为朋友的孤儿黑猩猩肩并肩对视。黑猩猩因基因图谱与人类保持98%以上一致而广为人知。</h3> <h3>打破北极寂静的浮冰上的北极狼 一只雄性的北极狼正在打破北极茫茫的寂静。小家伙正在加拿大北端的埃尔斯米尔岛的浮冰上,寻找给6只饥饿的幼崽的食物。这幅杰作也因此闻名。 摄影师吉姆·布兰登伯格因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贡献获得联合国颁发的奖项,他也是《国家地理》野生动物摄影的巨匠。</h3> <h3>孟加拉虎闪耀的眼睛 老虎是猫科动物中体型最大、力量最强的动物。当你看到它那黑色条纹下闪闪发光的犀利眼神时,仿佛它只用目光就能使猎物魂飞魄散。</h3> <h3>美国威斯康星州动物园的长颈鹿和科学家 “长预鹿的脖子为什么会那么长?”这是研究长颈鹿的科学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一只长颈鹿正把脖子靠在研究它们的科学家的头上,就像是在透露“长脖子”的秘密。</h3> <h3>蓝色光柱般的“翠鸟” 看似是一束青光柱的它,是一只以每小时超过40公里的速度插入水中的翠鸟。翠鸟可以轻松地捕捉到在水深0.5米处游动的鱼。</h3> <h3>美洲浣熊母亲和孩子 浣熊属于浣熊科浣熊属的一种哺乳动物。它与狸猫形态相似,美洲浣熊身高60~110厘米,体重5~26公斤。美洲浣熊的雄性比雌性体型大。</h3> <h3>瓦普斯克国家公园里的北极熊母子 在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的瓦普斯克国家公园,北极熊母亲正在帮助幼崽爬上雪坡。 雌性北极熊通常会产下两只幼崽,幼崽在母熊身边待两年以上。如果失去了母亲,幼崽很快就会被饿死或冻死。</h3> <h3>冰川融化 是什么造就了这条大河?格陵兰冰原常年结冰,现在已经解冻,在冰源间急速流淌。 当这些水流入基岩层时,冰盖会更快的滑入海洋。</h3> <h3>奇丽的雷雨云――超晶胞 难道是外星人的宇宙飞船出现了吗?可惜并不是。演绎这场奇妙又美丽景色的是巨大的雷雨云――超晶胞。 超晶胞经常出现在美国中西部地区。</h3> <h3>觊觎轻木花蜜的绵毛负鼠 制造蜜浆的不是蜜蜂,而是花朵。绵毛负鼠非常清楚这一事实。在巴拿马运河巴罗科洛拉多岛,一棵轻木一夜间能盛开50~60朵花,酿造出约30毫升的花蜜。</h3> <h3>五台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最佳世界遗产。 这里有41座寺庙,佛光寺的东大殿是唐代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还有真人大小的泥塑,令人难以置信。</h3> <h3>海兔的华丽姿态 海兔栖息在地球海洋里的各个地方,它的华丽色彩中隐蔽着可怕的毒素。虽说海兔是幻想世界中的动物也不为过,但6厘米长的五彩缤纷的海兔与外表不同,具有威胁性的毒素。</h3> <h3>赤狐的粗尾的美丽密码 赤狐的粗壮尾巴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的用途吗?为了能够一下子抓住雪地里的猎物,跳起来的赤狐用粗壮的尾巴来保持平衡。小家伙们的尾巴在寒冷的天气里可以包裹身体来保暖,还可以充当与伙伴们沟通时信号器。</h3> <h3>三趾树懒 三趾村懒的雌性在呼叫雄性时会发出“啊咿啊咿”的叫声,据说和人叫喊声差不多。它广泛分布于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云雾林、阔叶林和山地等地区。三趾树懒被指定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h3> <h3>棕熊的鲑鱼狩猎 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卡特迈国家公园,一只不甘于守株待兔的棕熊,正在捕猎红鲑。</h3> <h3>白鲸的空气烟圈游戏 一条白鲸正在玩着一个空气烟圈。小家伙用呼吸孔喷出大块大块的气团来制造出这个银色圆环。圆环做好后,它或把鼻子塞进环里,或到处弹玩。据说,白鲸们是“有意”制造这个银色圈环来当作玩具的。</h3> <h3>一只将企鹅送给攝影师的花斑海豹 摄影师表示:我们认为这只海豹试图进行物种间沟通。</h3> <h3>可爱又威风的博茨瓦纳小狮子 公园里的一只小狮子正奋力不让自己从树枝上掉下来,非常可爱。它看向记者的威风的眼神,作为百兽之王毫不逊色。</h3> <h3>比天空颜色更蓝的阿富汗女性 穿戴着蓝色罩袍的两名女性正在如她们的生活一般荒凉的山脊上。虽然他们看起来像是难得地外出游玩,但实际上她们是羊水刚破的孕妇和这位孕妇的母亲。由于汽车出了故障,他们被困于此,幸好正在为《国家地理》取材的摄影师经过这里,把他们带去了医院。</h3> <h3>浅绿色眼眸的阿富汗少女 这是1985年刊登在《国家地理》6月号封面的照片,少女在拍摄时(1984年)为12岁,她的模样向全世界告知了阿富汗难民的现实状况,这张照片作出了巨大贡献。她之后被称为“阿富汗少女”或是“阿富汗的蒙娜丽莎”。时隔17年,在2002年1月国家地埋团队终于找到她,得知她的名字叫莎芭·古拉。</h3> <h3>已是3个孩子母亲的她 少女在八十年代后期结婚,1992年又回到阿富汗,2002年那时她已经成为3个孩子的母亲。但她那令人印象深刻的眼神,是时间无法改变的。</h3> <h3>采集燕窝的马来族渔夫 此图为泰国皮皮岛的一名马来渔夫正顺着竹架爬上位于海岸断崖的洞穴入口。这是为了采集在中国传统饮食中被视为珍味的食物――燕窝。</h3> <h3>青铜器时代的塞浦路斯之瓶 潜水员正在勘察青铜器时代的遇难船只。潜水员拿着的是公元前14世纪的塞浦路斯的瓶子。沉船上的划时代资料验证了青铜器时代有东至地中海的长距离贸易的事实,因此备受世界瞩目。</h3> <h3>双彩虹下的摩艾石像 摩艾石像建造是为了纪念那些被视为神之子孙的已故部落首领。摩艾石像从大约公元1000年前就开始被建造出来,并持续了六百多年,但是因为战争和疾病,以及环境破坏等因素,导致复活节岛文明消失,而摩艾则成为了绝海孤岛的异乡人。</h3> <h3>上升至22,065米高度的平流层上的气球 1935年11日11日,热气球探险者Il号在美国南达科他州的停机坪准备启航。26层楼高的巨大气球装满氮气,搭载着2名飞行员,成功升到了22,065米高的平流层。这气球创造的记录在此后21年里没有被打破。</h3> <h3>北大西洋深海的超豪华邮轮――泰坦尼克号 这是沉没的大型邮轮泰坦尼克锈迹斑斑的船头栏杆照片。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沉没,造成1517人丧生。1985年,美法共同组织在海里发现了泰坦尼克号的残骸。目前,仍未完全解开沉没原因及过程的谜团。</h3> <h3>在与妈妈开玩笑的小狮子 抚养幼崽的责任通常是多名母亲共同承担,但此刻是这对母子享受单独相处的时光。</h3> <h3>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 这个望远镜的球面天线直径305米,在聚光能力方面是世界最大的。 1992年10月,科学家利用射电望远镜将地球文明的信息转码为电波信号,发送太空,向外星生命体宣告地球人的存在。这是通过电波寻找能动性的地球外智慧生命的首个事例。</h3> <h3>100米高的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红杉 高达100多米的红杉形成茂密的森林。红木森林为广大动植物提供了家园,净化了水和空气。</h3> <h3>严寒霜冻的明尼苏达州的池塘 风景使观景者与“真正的自我”相遇,这池塘里降下了严霜,它似乎未被人涉足过。 这张照片是一次随意又固执的拍摄旅行的成果。进行单人拍摄,90天内每天只拍摄一张照片,他说:我想以耐心重新审视大自然</h3> <h3>世界上最大的土坯遗址 世界文化遗产巴姆要塞是世界上最大的土坯城堡,据推测是在2千年前建立的圆形。内有开凿水渠证明了在巴姆帝国的许多地区有系统的高质量的生活,因此该地区被称为沙漠绿宝石。经过长时间的战争和地震,两千年的城池最终变成了废墟。</h3> <h3>座头鲸和海鸥的进食时间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斯特尔威根海岸国家海洋保护区,座头鲸大张着嘴巴,一群海鸥则为了从它嘴里叼出一条小鱼展开争夺。座头鲸的上颚上有密密实实长着鲸须板,能过滤进入嘴里的食物。</h3> <h3>洛基山大角羊用于战斗的羊角 洛基山脉的雄性大角羊有着弯曲的大角。这些角是雄性大角羊为争取交配机会而展开恶战的最大武器。它们在面对竞争对手时,后腿站立起来,以每小时32公里的速度用角冲撞上去,直到一方投降。幸好这些小家伙们有着坚硬而厚实的头骨,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h3> <h3>半翅目昆虫若虫的伪装术 仿生工程不仅仅是人类的专利,半翅目昆虫的一种若虫会拟态成蚂蚁。它们为了模仿更凶猛的蚂蚁,喷出毒素,甚至会成群结队发起攻击,从捕食者那里得到自身安全的保障。但是这些家伙的战略只有在被蚂蚁识破之前才有效。</h3> <h3>成功实现热气球无着陆环绕世界一周 百年灵轨道飞行器3号首次成功实现无着陆环绕飞行的热气球。图为1993年3月1日,飞行器3号从瑞士代堡起飞后,越过阿尔卑斯山脉时的情景。</h3> <h3>撒哈拉沙漠阿歇绿洲的骆驼群 骆驼在气温超过50℃的沙漠环境中也能坚持数周以上不喝水,因为它们可以分解保管在驼峰里的36公斤左右的水脂肪,从而补充水分和能量。一旦开始喝水,就象海绵一样吸水,他们可以在太约13分钟内喝下高达135升的水。</h3> <h3>印加时代的阶梯式盐田 以马丘比丘而闻名于世的秘鲁地区,仍在使用古印加时代的阶梯式盐滩取盐。人们使富含矿物质的水流通过并填满阶梯式盐田后,使水分蒸发获取岩盐。</h3> <h3>日全食中出现的钻石环 钻石环是日全食中出现的现象之一,它在日全食阶段开始前出现,在日全食即将结束时出现,这个现象持续的时间是5~10秒,最早出现的光区让感觉特别明亮。色球层和日冕人们很容易看到。</h3> <h3>傍晚的鲁卜哈利沙漠 傍晚的阳光在沙地上照射出骆驼比自身更长的影子。</h3> <h3>丽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最佳世界遗产。 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坐落在高山上,有一个至今仍在使用的,用复杂的、古老的供水系统供给的运河和渠道。</h3> <h3>登封的纪念碑 嵩山被认为是神圣的,是著名建筑的所在地,包括三个汉阙门――中国最古老的宗教建筑的遗迹,还有寺庙,周公测景台登封观星台。</h3> <h3>中国的兵马俑 一号坑是秦始皇陵中最大的陵墓。1974年被发现以来,在前面的人物被修复,而后面被推翻的人物则等待轮到他们。到目前为止,这个庞大的墓葬群只有一小部分被挖掘出来,研究人员相信还有许多其他未被挖掘的坑。</h3> <h3>福建传统客家民居 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是客家人,他们来自中国北方的河南省,13世纪后定居在中国南方。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福建的一个客家人聚居地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共有46座土楼(圆形或方形),可以容纳数百人。</h3> <h3>开凿山脊 如果用地图描绘人类的贪欲,会是这样吗?杂乱的道路和梯田把曾经是动植物宝库的婆罗洲沙拉瓦州的雨林,变成了被虫蛀食过的叶子的形状。</h3> <h3>千年的建造――史前巨石柱群 古代不列颠人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历经千年岁月建造而成。在没有特殊工具的情况下,是如何把近50吨的石头从30公里以外的地方运输和切割,至今仍然是一个谜。</h3> <h3>埋在雪里的雪橇犬 6名英勇无畏的探险家,历史上首次借助3辆40条狗拉着的雪橇作横穿南极的探险。从1989年7月27日到1990年3月3日,在约7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横穿被冰封的6020公里土地后,与40条雪橇狗中的二只一同平安返回。 图为南极某处,被雪埋至下巴的雪橇犬萨姆的不完整肖像图,是从极具历史性的极地雪橇旅行中“存活下来”的两只狗之一。</h3> <h3>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旁的驼峰旅行者 1930年代,骑着骆驼的三个旅行者在埃及吉萨的巨大的三角锥形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前经过。</h3> <h3>红眼树蛙母子 红眼树蛙会利用它们红色的眼珠和橙色的脚趾,吓跑它们的捕食者鸟类和蛇。 小家伙脚上有能分泌粘液的吸盘,因此在光滑的植茎上也能轻易贴附。</h3> <h3>俾格米人对诺娃贝尔多基的森林的敬畏之心 刚果“袖珍民族”俾格米族的人们对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怀有深深的敬畏之心。人们望向摄影师爬上这片森林的树顶,目光里充满了惊恐。他们认为“摄影师马上就要死了”,对大自然心存敬畏的他们,对自然不会有傲慢的态度。</h3> <h3>亨吉瀑布的水流 冰岛的亨吉瀑布上,清澈的水从密不透风的柱状节理流淌下来。尽管已经被人们破坏了不少,但冰岛仍有不少火山和冰川交融的美丽景色。</h3> <h3>船底座星云:恒星诞生处 在距离地球7500光年的船底座星云中,有小星星在闪闪发光。这张被气体和灰尘笼罩的船底座星云照片是2009年春天拍摄的。高性能空间望远镜提高使科学家们观测到之前无法观察到的宇宙的各个角落。</h3> <h3>  “超越130年 《国家地理》经典影像大展 完整版” ,在“锦创书城”4楼展厅展出。 站在一幅幅超大幅图片前,是在享受舒适超群的视觉大餐,跳脱视觉局限和角度障碍,从更为宏观和全面的角度,零距离享受视觉上带来的强大冲击力。​ 图片“后期”时的联想:那时是胶片时代,照片是黑.白.灰 为主的纸质照片世界,反转片属于专门专用;那时照片追求光感、层次、质感;那时照相机只能单张凝固瞬间,每按一次快门必须测光准确,非常认真使用每张胶片!75%↑暗房技术决定照片质素或作品。那时ISO400度胶片纯粹属媒体专业特供。拍摄电影非常注重胶片的控制使用!那时照相基本功是手持15分1秒。那时照相及后期过程属于“神秘魔术”领域…… ;那时的摄影发烧友投入较大并持续。 </h3> <h3>纳奇兹小道公路 骑马的男子在苔藓覆盖的纳奇兹小道公路上旅行。小道公路19世纪初期修建,主要是贸易商人使用,全长约为800公里。</h3> <h3>土星环的秘密 1981年10月,飞临土星的“旅行者2号”传送了清晰的影像,可以从中了解到土星大气和行星环的变化。宇宙飞船在行星环内部和附近发现许多卫星。土星的行星环至少有10米厚,可能由大小悬殊不等的碎冰块颗粒组成。</h3> <h3>沉没的俄罗斯军舰和潜水员 加勒比海的珊瑚岛开曼布拉克岛,一名潜水员正跪在因撞上人工暗礁而沉没的俄罗斯356号驱逐舰的船头下。或许是想抚慰牺牲者的灵魂? 这里是现下非常受潜水爱好者喜爱的潜点之一。</h3> <h3>世界上最高的沙漠沙丘 这条精致弯曲的背线是纳米比亚沙漠中的一个沙丘。这座沙丘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之一,由卡拉哈里沙漠的东风和大西洋的西南风形成。</h3> <h3>神秘的蓝洞 潜水员在蓝洞中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进行勘探,在充满生命威胁的环境中保护自己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不破坏洞穴中珍贵的地形构造。 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水下洞穴将潜水员引向更深处。</h3> <h3>冰岛高原上的海弗斯瀑布和峡谷全景 海弗斯是位于冰岛南部赫克拉火山附近的瀑布,从122米的高度落下。这是岛上的第四高瀑布。 从中世纪因赫克拉火山爆发而被摧毁并重建的历史悠久的农场吉维尓廸斯布莱因斯通出发,可以沿着佛萨(5~6小时往返)徒步前往瀑布。</h3> <h3>冰岛神秘泻湖全景图 这个地方到处都是冰川和冰山,周围群山环抱,海岸线多岩石,崎岖不平。</h3> <h3>博茨瓦纳的红驴羚全景 红驴羚是生长在湿原上的金褐色非洲羚羊,属于牛科水羚属,是濒临灭绝的物种。主要栖息于沼泽地区等的红驴羚在湿地流而上。</h3> <h3>过河的非洲草原象家族全景 非洲草原象是属于长鼻目象科大象的一种,属于非洲象属中体型较大的一种,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过去被认为与非洲森林象是同一物种,现在被分类为单独物种。</h3> <h3>美国阿拉斯加州南中部的秋日景色全景 这地区的冰川以景色优美如画而闻名。 1968年这座冰川被列入美国国家自然地标。和其他冰川一样,它在过去的150年里也在不断融化。</h3> <h3>三趾鸥飞越冰崖的全景 三趾鸥在北纬50度至北冰洋地区的岩石海岸进行繁殖。 它们在岛屿海岸或悬崖峭壁上收集干草和海草,筑起碟形巢穴,成群繁殖。</h3> <h3>烟囱岩,西部拓荒者的向导 这是城堡?是塔?还是烟囱? 这个巨大的石柱矗立在开阔的平原上,被称为“烟囱岩”,实际是一座砂岩悬崖。 那又是什么样的力量,使这只竖直的“烟囱”巍然屹立在天地之间呢?</h3> <h3>展厅一角(图片不均的光照与装饰的环境色)</h3> <h3>展厅一角</h3> <h3>展厅一角(一天展览即将结束,才可拍摄到空旷的环境)</h3> <h3>展览厅一角</h3> <h3>国家地理摄影师说: “我从未去过那里,而且现实情况,出现了根本无法想象的情景。 对我来说,探险是巨大的幻想世界。 世界充滿了无限的可能性,而我们正在探索。 看照片,就是观看世界,所以很兴奋。 能够梦想,就能实现。 决不、决不、决不放弃!”</h3> <h3>展览导视牌</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超越130年《国家地理》经典图片大展”,7月28日首次参观欣赏并翻拍。 展出图片尺幅较大及超长,翻拍空间受限(部分放弃)、图片光照度不均、光源色温不一、环境装饰色影响,8月2日重临展厅欣赏,补拍。 照片有后期。每幅翻拍的杰作反复“加厚、减薄”,调正、装饰、“爬格子”,终整出影集,随时翻看方便了。(说明:一“美篇”容纳100张图片。)</span></p><p class="ql-block">  现场零距离观赏《国家地理》,视觉冲击力强,带入感更强!</p>

照片

国家

地理

世界

摄影师

帝企鹅

拍摄

北极熊

洞穴

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