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惊悉作家马行健突发病,医治无效西去,自感痛惜,消息源于昨天(8月23日),本地一家自媒体。上个月见他骑个电动车,急急火火的擦肩而过。我招手示意,他看清是我,匆匆停车,不亦乐乎,寒喧中面带笑容拱手告別,谁知这是他和我的决别……</p><p>认识老马有二十多年了,我在电视台当记者,经常有写作稿件往来,有时在一些报道中相互合作,我给他拍过片子,曾在省台报道过,他是个低调知识分子,不显张扬,我的稿子他看后,认真地改了又改,说:不要过奖,人会笑话的,文章发表了,他又请我吃饭,从此,就熟悉了。</p><p>我认识他时,感觉他病病疡疡的,又瘦又黑,他说他患食道癌,当时我吃惊,怎么会?他不以为然,该说笑就笑,该吃吃,牙忍着病痛,吃力地一夜一夜的在纸上飞舞,天明时稿纸散了一地,手里的笔捏的紧紧的合衣而睡。时儿在笑,时而又在哭,妻子说你“伙计”疯了,其实他在与时间赛跑,要把胸中的积蓄的爱与恨,情与仇、生与死、万物相依相克、天地宇庙之间的能量想要爆发出来,用道德或良心把红色的,黑色的,灰色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倾尽在白纸上,让世人知道什么是事与非……</p><p>他的散文随笔集《拒绝死亡》的主题就有几十人,有大作家冰心,以平民百姓为主,有我熟悉的公安局长贾民洲,出生入死打击犯罪,为民除害的感人事迹。“黑虎灵官”杨培基,他是公安局一名民警,“这人咬字很重,干脆,像炒豆子般崩出来的,又像是石錾子敲在大理石上冒起的火星,而极为珍贵””我说不行,生熟人都一个原则,你可以走了!”寥寥几言,入木三分,对人物的刻画到了极致。</p><p>他写作家殷世江《稼穑居随笔》:“人不亲行亲,所以随笔一词自有几分亲近感。楷体的书名坚排着。黑色中透著一般庄严,一幅素笺上压只黑色圆珠笔的彩照,又显文人的艰辛……”书由谁读。这是缘分,书店的书无数,偶然就有一本向你拥抱。</p><p>他笔下的杨素珍创办城关产院:“由无名到成名,几多艰辛,酸甜苦辣尽在其中。她普通而伟大如同我普通而又不知疲倦的母亲一样,她向社会奉献了一颗善良的慈母心”圣母心的描述是人性的光辉。</p><p>杨少民大荔县汉村人,和老马是乡党,一九九二年荣获巴塞罗纳残奥运动会冠军,获金牌奖,杨少民回来后我约他同去采访,我为杨少民拍摄新闻照片,发到《陕西日报》很快刊发,以大幅图片在报纸报道。</p><p>老马在他的散文集中描述:独臂亦风流,爬墙草依附着高大的墙壁,不该出名的也出名了,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能干的妻子贡献与输出,妻子杨瑞玲默默承受着各种委屈如压力,杨瑞玲有一个世界冠军的丈夫,这就是一个农家妇女的荣光和幸福。杨少民的荣誉和辉煌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夫妻俩都给按排了工作,杨少民现供职县体委。</p><p>老马的笔下人物个个鲜活灵动,生命中闪烁着本性的光芒,每一个劳动者,为生存,在默默地奋斗着。大荔有一道名菜《水磨丝》。厨师白兆龙,把一片猪耳朵能切的细入丝线,可以穿针也一点不夸张。“把24片猪耳朵迭在一起,每片不到半毫米,贴在手心。那掌纹清晰地映透着。亦如绘在掌上的小幅山河图,令人叫绝不已!白兆龙出了名,成了媒体的热们人物,大茘的名吃《水磨丝》至今名声大震有席必上的名菜,白兆龙成了”新长征青年突击手”录招到县饮食公司工作。</p><p>老马一生写的人物太多太多了,不论是那个阶层:官员、平民,他峰芒神笔至此:旧城改造的王焕友,把一个“清朝的房,民国的路”建设成现代人的“同州广场”.每天广场老年人“歌舞升平”唱盛世。</p><p>他笔下采访对象,细腻而不失清新,有张力而不轻浮,描述的作家、画家、记者,摄影家,医生,农民工、企业家,社会学家,个性鲜明,形态各异,心境、人物特征,各有不同风格,独特魅力,光芒四射,讲故事求证,透过现象看本质。</p><p>房龙山,为他的《躁动的黎明》提供多方的支持和帮助,终于事易愿为,出版成书。王杰山、王兆民、雷志锋、王春阳、孙云锋、聂郝礼.、刘西锋、王青锋、李亲丽等等人物,都在他笔下生辉。他的“狐朋狗友”都是世面上的人,孙国植、马健涛,张凡、李春全、夏春晓、刘宽礼,辛建社、张建升,仇滿屯等,也是他创作的“合伙人”,这些精英人物也他生活中的挚友。为他出书出过力,流过汗,甚至给予赞助支持。</p><p>直得颂赞的《躁动的黎明》一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描述解放初“朝邑起义”的共产党人,革命英雄为了新中国黎明前艰苦卓越的感人情景,人物鲜活,故事生动,对了解大荔人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对青少年进行红色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p><p>他的一生,是追求自我,在痛中苦苦挣扎的一生,中年丧偶,从农村走出家门,上 了大学,接受过高等教育,专业是水利工程,而又偏执文学,可能是文学创作让他失去了仕途,为了创作他也曾多次想“跳槽”,他以个性追求自由、独立思考而不畏艰难曲折。执着地走自己的路,书写了几十部作品,记录了社会变革,记录了一代人生百态,他和社会一样,时而起浮,时而失落。“世长势短,算世而势,人多仁少,择仁而人”这是我的朋友,著名书法家,西安音乐学院教授雷长安以刀为笔写给我的作品,“墨透纸背”,含意是鲁讯“笔是刀,可以杀人”这句话确实是真理。</p><p>马行健的名著是《拒绝死亡》,但他没有抗争过死,他把生和死看清了,因为有死,他才找出了一个活的出口,这个出口就是抗争,拼博精神,是他与癌症斗争了几十年,写下了几十部书稿,字字声声是泪、是血也是他生命的细胞核。他走了,走前写到:人生在世,升官发财,悲凄痛苦,喜怒哀乐,什么样的遭遇不曾体验过,唯独死亡只一次。</p><p>就这一次是每个人别无选择。</p><p>送马行健的追悼会上,各地各界人士来了不少,有的是作家,也有不是作家想当作家的,该来的不一定都来,不该来的而来了很多。该走的沒走,不该走的都走了……</p><p>哀乐声,儿女们撕心裂肺的哭丧声,悲痛致极、鞭炮声,司仪有气无力的咙叫声,把裹有他瘦小身躯的棺材,安放在生他养他的故乡:汉村坡头上黄土地里,花圈,挽帐,人马纸扎,被火烧点燃,熊熊大火之后,一股清烟直上九霄.老马就这样轰轰烈烈地走了!</p><p>马行健先生:您一路走好。</p><p>陪伴你在病榻上半生、爱你和你爱的妻子在天堂等你等的太久了……</p><p>文/图李洪元</p><p>2021.8.28于同州·南苑</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李洪元,国家资职新闻记者</p><p>中记协会员,中摄协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