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风雨沧桑六十年》有感

花间独酌

<p class="ql-block">  读完李富生老师的回忆录《风雨沧桑六十年》,我被书中叙述的故事深深感动。我的祖籍也是河南,父亲是河南滑县人。我的父辈也是在那个年代来到大宁。同为河南人,相似的经历,共同的命运,使我读起这本书更加感同身受。其书中提到的有些人就是我的邻居,有些事,就隐隐约约发生在我的童年。</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河南人为了能够填饱肚子背井离乡,一路讨吃要饭,四处漂流。这些人一穷二白,很多人甚至连个铺盖卷都没有。因为贫穷,他们倍受歧视。</p><p class="ql-block">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是那时河南人在异乡的见面模式,因为同病相怜,所以就有了这句流传了很久的不是成语的成语。</p> <p class="ql-block">  好在生活无论有多难多苦,这些河南人都不曾放弃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渴望。为了能有一处立足之地,能有一口饭吃,能活一条命,他们选择了忍辱负重,想尽一切办法融入本地,有的躲进人烟稀少的深山开荒种地,有的凭借一技之长给人打工干活,有的凭借灵活的头脑去做小生意。面对生活的磨难,他们没有怨天尤人,他们凭借超人的吃苦耐劳精神,用他们的勤奋和聪明才智在异乡摸爬滚打,硬是闯出了一片天地,他们不仅顽强地活了下来,而且活出了尊严。</p> <p class="ql-block">  记得李玉山老师写过一篇《探访盘龙山》的散文,其中写到盘龙山村党支部书记宋士勤的故事。他也是六十年代来到大宁的河南人,三十年来他带领乡民团结一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他们修路引水,植树造林。架设电路,集资办学,培养出十六个大学生,其中博士三名,硕士五名。</p> <p class="ql-block">  李富生老师的创业故事在《风雨沧桑六十年》这本书中大家都有体会,他取得的成就更是大宁人有目共睹。他们都是河南人中出类拔萃的代表人物,更是河南人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  《风雨沧桑六十年》,全篇用平实的语言记录了作者本人以及整个家族在历史大背景下的悲欢离合,荣辱兴衰,其中有对父母的孝敬,有对朋友相帮的感恩,有对家庭的温情,有对创业艰辛的感叹,有对社会的无私奉献,有对成功的喜悦,更有对普罗大众的悲悯。这是一部苦难史,也是一部奋斗史,既催人泪下,也催人奋进。</p> <p class="ql-block">  在书中,李富生老师讲到他几度离开大宁,又几度回到大宁的经历,作为老乡,我想套用网上最近流行的一句话来表达李老师和我对大宁这片土地的眷恋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我生活在大宁这片土地,我原以为我看够了荒凉,可当我离开大宁,我逢人便说起大宁的好,我才发现,我爱这贫瘠的土地,爱得深沉……</p> <p class="ql-block">  在此致敬生活在大宁的河南人,致敬我们的父辈,致敬我的河南老乡,致敬李富生老师!</p> <p class="ql-block">作者 张新生 自由撰稿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