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乡风民俗二三四的来历记实……</p><p class="ql-block">文/耕耘</p><p class="ql-block"> 一、与人打招呼不喊“忙着哩”</p><p class="ql-block"> “ 一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这是人们通常说的俗语。在我们老家河南的陈州(今淮阳区),就有着不成文的乡风民俗。</p><p class="ql-block"> 陈州城南十二里,有个王店镇。本区人里外进城到此,都称“12王店”。这里就流传着一个不喊“忙着哩”的俗语。这还得从解放初期,五.六十年代说起。由于那时物质匮乏,土地改革后,人民公社刚成立不久。一大家子人只能分得一个院落,当地的风俗,有的同在一个屋里居住。劳力分工,小辈们干主要家务,田间劳动等重体力活;年纪大的老人们只管照看晚辈的小孩子。那时农村没有专厕卫生间,小孩子拉屎洒尿时,就拉在自家的当院里。此地家家也都养着狗,给孩子不用擦包(擦屁股),喊狗狗来把屎吃掉,舔舔小孩子的屁股就算完事。</p><p class="ql-block"> 这不,有王家院就传出了个新闻。当时传遍整个县城百里成为了笑谈。王家爷爷在看孩子时,小孙子拉屎了,他就急忙喊在院里做针线活的儿媳妇,让她把自家的狗狗唤来吃屎。儿媳妇听到老公爹喊她叫狗,就连忙站起出院找狗去。这时,她刚出院门,就看到自家的母狗与别家的公狗叫着走窝子(公母狗交配),不好意思的红着脸退回院子里。这时老公爹只听到院外面狗叫声,不见狗来吃屎,就嗔怪儿媳道:“叫你唤狗哩,你怎不去?”问的急了,儿媳妇只好塘塞着说:“狗在忙着哩。”老公爹不懂其意,就放下小孙子,自己去唤狗。他刚一出门,就看到狗狗们在叫着交配,已练到一起了,所以叫声特别大。他也急忙退回院内,红着脸抱起孙子直朝院内屋里去了。他儿媳妇看到,低头做针线活暗笑不止。这一幕恰巧让同村的做针线活的妇女来家串门看个真切。</p><p class="ql-block">后经一传十,十传百,当成笑话传遍陈州方圆百里。</p><p class="ql-block"> 当人们在地里做农活时,人与人见面打招呼的时候,称呼“你忙着哩”,成为戏语,人们互谑大笑不止。自此,当地人在路上遇到熟人在地头干农活时,从不喊“你忙着哩”!只问你“吃饭没?”来打招呼。</p> <p class="ql-block">二.太昊陵庙会看戏及年龄不说四十五岁</p><p class="ql-block"> 这个俗语得从陈州的千年古会说起。陈州的万亩龙湖之一的西柳湖北岸,三百亩广场后有十门相照的“太昊伏羲陵。”</p><p class="ql-block">午朝门上方有原总理朱镕基的题字“羲皇故都”匾额。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的陵墓史称“天下中华第一陵”。五门后的“人祖大殿”供奉着伏羲人祖爷的神塑。大殿后的人祖陵墓曾有宋朝才女苏小妹用手巾题写的碑文“太昊伏羲人祖之莫”已成典故。(传说才女苏小妹来人祖坟祭祖,见墓前石碑刚立,还没题字。众人皆知小妹才气,让其题草。小妹来时并没准备笔宝,见现有墨笔不随其意,随拿自身手绢,沾墨题曰:太昊伏羲人祖之莫。八个大字。旁有人提醒,后字墓写错了,少土。苏小妹不言,手指坟地,意借贵土。众人皆惊,赞小妹才气过人。后传佳话。)</p><p class="ql-block"> 人祖陵墓高矗入云,是中国十八大名陵之一。太昊陵占地875亩,毗邻风景秀丽的万亩龙湖,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太昊陵历史上有52位皇帝前往祭拜。伏羲和女娲补天丶造人的故事代代相传。有着“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六千年看淮阳”之说。这里是,六千年来牵动中华数个朝代、周围多省市的民众前来朝拜的地方。解放后,经过国家政府重点打造,旅游景点遍布陈州各地。国外的陈氏家族及文人墨客也前来寻根问祖、八方朝圣。每年的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会期一月之久,常年香火燎绕,游人络绎不绝。也同时给陈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夯实了丰厚的坚固基础。</p><p class="ql-block"> 古会期间,为丰富中原文化,省内八方的豫剧、越调、曲剧、道情、二加弦等戏班子及各种杂技几十家,也都汇集来此搭班,筑台,唱起了大戏和杂耍。做生意的商家、摊位丶及各种名吃也都来租地经营,一派繁华景象。来赶会进香的民众朝拜人祖后,品着名吃,赏着古玩,买齐心意之物,围场听戏,好不热闹畅快!人们到听完戏,吃了饭,天也快黑了,也才恋恋不舍地离开龙湖人祖之地。</p><p class="ql-block"> 最有意思的是听古装大戏。当时人们耳熟能详的最多的大戏有“老包下陈州”、“穆桂英掛帅”、“杨家将”、“花木兰参军”、“樊梨花征西”、“王华买爹”(回龙传)、“罗通扫北”(隋唐演义)、“孙二娘开店”(武松打虎、十字坡)、“秦香莲告状”(铡美案)、“豆娥冤”、“桃花庵“……等先朝故事。四面八方的游人们赶会回去,在同人聚会时,会不由自主地讲说起看戏的剧情来。讲道起兴处,就会把戏中的红脸、黑头、花旦的唱腔,模仿着唱起戏文来……“花木兰羞嗒嗒施礼拜上,尊一声贺元帅细听端祥。阵前的花木梨本是末将,我原名花木兰是个女郎……</p><p class="ql-block">”。好不惬意!</p><p class="ql-block"> 当人们讲道“老包下陈州”的故事时,都不由说起,包文正铡四国舅,扮“王八</p><p class="ql-block">”进城时,恰好是“45”岁。包拯下陈州私访,为体察民情,访四国舅贪赃枉法、谋财害命、二米掺沙、欺男霸女等无恶不作的罪证时,扮着“王八头</p><p class="ql-block">”(妓院掌柜),由妓院婆子牵驴骑着才进得城去;才查清了国舅的犯法事实。后来才有为民除害,铡国舅的戏文……</p><p class="ql-block">在当地人们见面问年龄时,有45岁的都说是“骂年</p><p class="ql-block">”,或者自称46岁,问的人也都心知肚明,这已成当地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三、 不许戴高帽(歪头叔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清朝末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因他母亲病逝,欲回河南项城行殡事。事上给他管理外柜的先生牛月孟,事后应邀同他一起进京。因为有表亲,到京城后,袁世凯按排表弟牛月孟进高等学堂进行深造,学习中国现代文学知识。牛月孟不辜负表兄所望,用心苦读,曾习得多门外语,并博文广记,才华显露。经袁世凯举荐,得到了清政府慈禧太后的重用,即委任外务大臣之职。(后清朝覆灭,继任袁世凯的陆军参谋等职,这是后话。)牛月孟接任官位后,即带随从人员回乡夸官亮职,一显光宗耀祖之事。</p><p class="ql-block">牛月孟一行人马到家,牛氏家族好不热闹。大摆宴席、祭拜祖先、招待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本家爷辈们欢天喜地,请来名家戏班子,筑起高台,唱大戏四天五歇晌。欢庆之余难以言表,其乐融融不在话下。</p><p class="ql-block">喜庆期间,也就闹出了一个不雅的故事来,叫着乐极生悲吧。</p><p class="ql-block">这一天,上午开宴过后,牛氏本家的一个后生,喝酒稍醉,兴奋之余。他看到牛月孟的虎服官帽曾在屋内寄放,跑到屋里随手拿起戴在自己的头上,又跑出屋外对人显耀。这时有戏谑者看到,口称“牛大人”、又表欲拜之状。等牛月孟看到,急忙止之说:“侄儿使不得!”但也为时已晚。等后生脱去官帽之后,已发现头偏一边,却直不起来了。再往后,后生的头却没好起来。本村的人们也都喊他歪头二叔。几个戏谑喊“牛大人</p><p class="ql-block">”的人,之后也都得了“结巴疯”,说话言语也都不清楚了。从那之后,方圆数里传扬开去,众说纷云。后也形成了一个规矩…人与人见面必以实言相告,并以礼相待,再也不敢高攀胡称,以防后患。</p><p class="ql-block">牛氏再后续族谱时,又重命祖训“孝忠信义”四个大字立以碑文,以正家风。经年相安无事。</p> <p class="ql-block">四、王华买爹(回龙传)</p><p class="ql-block">《回龙传》这出大戏又称《赵乾隆私访》、《王华买爹》。在河南豫东的陈州地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部大戏,所以传扬的比较广泛。每逢二月二的人祖大会,戏班子都出演这部戏,深受百姓们的赞誉和喜爱。而戏中的其中因由也不外是杜撰的。</p><p class="ql-block">这个故事讲说的是北宋年间,宋王驾崩时选的接班人、就是传位给贤王赵德芳。但贤王忠厚仁义,他却让位给侄儿赵祯。</p><p class="ql-block">赵德芳在朝中人称八贤王,名号赵乾隆。传说八贤王有一子,早年婴幼遗失不知去向。贤王后来看到宋仁宗赵祯昏庸无能,忠奸不分,恐大宋江山葬送他手,决心私下访贤、到民间寻找他失散的儿子来继位登基的事。他打扮成算命先生,这一天来到陈州地,在大街上摆摊算命,作以护身。</p><p class="ql-block">他这算命也罢,而他却对来算命的人说,他要自卖自身,问有买爹的没有。人人都觉得奇怪,四处传得沸沸扬扬。说来也巧,十八年前,陈州的王老汉以打渔为业。这天他在陈州龙湖打鱼撒网,打到一个肉包,回家弄开一看,里边藏着一个婴儿。王老汉喜出望外,他老两口膝下无子,盼后生无门,这下好了,天赐一子。老两口烧高香,千恩万谢老天爷赐与她们的传家宝贝。随讨奶照料无微不至。并起名王华视如己出。等孩子长到12岁,也不大会说话,连爹娘都不叫一声。这一天,王老汉吃过早饭,把儿子叫到跟前说:“华啦,我与你娘含辛茹苦,把你养大成人,你已12岁了,也不叫声爹娘,是何道理?今天,你给我跪下拜个爹娘吧?</p><p class="ql-block">王华听说爹娘让他下跪参拜,也算听话,随及作揖磕头,跪倒在地,喊爹娘万福,受孩儿一拜!这不当紧,只见王老汉两口目瞪口呆,瘫倒在地,双双离世。吓的王华不知所措,并与村人讲说前后因由。有村中老会叔与其操办丧事后,按排他与人打招呼,不许高称呼。之后,王华接过爹娘的家业,也以打鱼过营生,一切安稳。</p> <p class="ql-block">这不,6年后,时置会期,有传说城里有卖爹之怪事。有好事人找到王华,让他进城买爹,看看称呼一声怎样、是否灵验!话说当天,王华来到陈州大街上,看到一先生还在街上摆摊算卦,就走上前去问明来由,说他要买爹,能称呼不?贤王说:“你要买爹,得应允我三个条件:①认我为父,应三拜九叩,行参拜大礼;</p><p class="ql-block">②买后得背着我回家,照顾吃喝,一天三宴;</p><p class="ql-block">③凡事一切听从我使唤,不得反悔。”王华心想,你在街上想点骂人,我叫你一声爹你就活不成了,还讲什么几个条件,随口也都一一答应下来。贤王听他一一应允,又观此人:天庭饱滿、地阁方圆,隐形九龙盘冠。心中也就明白十分,暗谢苍天圣恩。也就让他跪下施礼参拜。王华随后行了跪拜大礼,喊爹数声,贤王应着坐如盘龙、安然无恙。众人见此大惊。王华也只好按规矩条件,背爹回家奉养,早晚一日三餐伺候。在后,大司马刘文进的女儿招亲抛彩球,正巧打中观看的王华,与刘凤英结为夫妻。小两口伺奉贤王,一日三宴,不敢怠慢。等到贤王把王华一家吃穷,刘凤英又卖亲生儿女行孝,八贤王又让儿媳拿“帐单”去娘家要“帐”,到大司马接圣旨搬兵救贤王归京;再到王华登基称龙位,救民除奸,一出大戏完毕。</p><p class="ql-block">赵乾隆私访的故事,传到后来清朝,有清朝乾隆命年号。</p><p class="ql-block"> 以宋时“清明上河图”的繁华为例,效仿前贤圣名,才有清朝乾隆再现盛世。因此,“清明上河图”流传至今万民赞颂。</p><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便宜一一让王华给占了。成为了当地的风俗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待续)</p><p class="ql-block">2022/09/02于青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