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固中学的前世今生

老玩童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inherit;">薛固中学的前世今生</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inherit;">程党会</b></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1、道教名庵</b></h1><p class="ql-block">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小村镇薛固社区(原薛固乡)下雷村,有一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就是道教名庵——烧台庵,又叫望仙宫或烧香台。他与周至的楼观台南北相望,俗称北楼观,这里是道教始祖太上老君的讲学之地,相传他曾在此地的一个台子上给汉武帝讲完经典,就化作一股仙气腾空而去,汉武帝凝神相望故曰望仙宫。</p> 烧台庵是本县文教名区之一,早在民国初期该乡的贤达绅士们,就集资在此建起了私立的启明高等小学,历经民国几十年,经久不衰,解放后被政府接管,更名为烧台庵完全小学,成为该乡的文教中心。附近各村的小学都只是个初级小学,这些小学的低年级学生升到高年级后都得来烧台庵小学就读。文革期间破四旧,加之学生逐渐增多,后来就把烧台庵内部的一些大殿也弄成了教室。烧台庵位于西宝高速之南、西宝高铁之北,南边距离渭河只有十里路左右,北边距离陇海铁路只有四五里路,1973年春季烧台庵小学停止办学。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薛中创建</b></h1> 1940年武功县创建了县立初级中学即县立一中(绿野中学),1954年创建了县立二中(普集中学),1956年普集中学开始招收高中学生,成为武功县第一个完全中学,普集中学也随即改名为陕西省武功中学;1956年武功县又创建了新的县立二中(杨陵中学)和县立三中(长宁中学),后来普集中学又更名为县立四中,1958年武功县又创办了县立五中(薛固中学)和县立六中(凤安中学),至此武功县就有了六所县立中学,只有普集中学设有高中班,其它五所都是纯初中。 <p class="ql-block">  1958年12月31日武功县和扶风县一起并入兴平县,组成了大的兴平县, 1959年绿野中学改称为兴平县第八中学,普集中学改称为兴平县第七中学等,薛固中学改称为兴平县第五中学。1961年10月大兴平县解体,又分家成了原来的三个小县,武功县得以复设,薛固中学也得以复名,武功县的县城也由武功镇迁到了交通更加便利的普集镇。薛固中学创建初期,没有设立校长,只派了一个兴平籍的郭老师担任负责人,后来才有了第一任校长宋涛老师,他是武功籍的,教导主任是杨陵籍的崔寿柏老师。</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3、初期规模</b></h1><p class="ql-block"> 武功县把新建的薛固中学规划为每个年级三个教学班,三个年级共九个班的办学规模。薛固中学就建在了望仙宫即烧台庵围墙外东侧的一片空地上,薛固中学主要招收附近的薛固、普集街两个公社的学生。学校建有九个教室、七个男生宿舍、一个女生宿舍及二十间教师宿舍,当时的薛固中学占地四十亩,坐北朝南,开的是南门,出门后沿南墙向东向西各有一条供师生们通行的小路,校门外是一片南北宽约三十米的农田,后来改成了薛固中学的大操场,农田南是一个二十米深的院坑,院坑的土背坐北朝南排列着十五孔十分简陋的土窑洞,这就是当时的薛固公社的办公场地,相当于现在的乡政府大院。</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1> <p class="ql-block">  1958年下半年招收第一届学生百余名,编为六一届甲班和六一届乙班;1959年暑假后招收第二届学生一百多名,编为六二届甲班和六二届乙班;1960年暑假后招收第三届学生180多名,编为六三届甲班、六三届乙班和六三届丙班,至此全校共有三个年级七个班,学生总数接近四百人,老师有二十多名。1960年暑假后校长换成了乾县籍的刘忠仁老师,崔寿柏老师被提升为副校长。</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4、初级中学</b></h1><p class="ql-block"> 1958-1963五年期间薛固中学一直是一所县办初级中学,1960年暑假后,全校每天下午只排一节课,其余时间参加劳动,三年级修围墙,二年级修路,一年级平地和铲草,奋战两个月才修好了围墙,安装了大门(薛固中学前两年是没有大门的),还在教室之间的空地上和校园内部的道路旁种植了不少的花草和树木,从而使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 1960年11月按照上级政策,县上把年龄超过17周岁的“超龄生”全部裁减回乡支援农业生产,不少被裁减回家的学生放声痛哭,十分无奈地卷着铺盖回家了,全校被裁减回乡的学生多达五十多人。</p> <p class="ql-block">  1961年是三年困难时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困难最为严重的一年,持续干旱、青黄不接、缺吃少穿,野菜树皮都被吃光,每天吃三顿饭也被迫改成了每天只吃两顿饭,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也有很多人员被精减回乡劳动,许多初中生没有毕业就都提前回了乡。六一届学生进校时一百余人,毕业时只剩下了四十多人,因为中专中师停止招生,所以这届学生中只有七人考上了高中,其余全都先后回乡了。</p> <p class="ql-block"> 1962年春季开学后,因为饥荒持续导致很多学生都不来报到,学校不得不把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的三个班都缩编成了两个班,六二届学生毕业时也只剩下了八十多人,只有九人考上了高中,其余也是先后回乡。1963年重新恢复了已经中断了两年的中专中师招生,所以六三届的学生毕业时有三人考上了中专中师,四人参了军,九人考上了高中。</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5、民办中学</b></h1><p class="ql-block"> 1960年入学的第三届学生即六三届学生于是1963年暑假前毕业,暑假后薛固中学和新建的贞元中学均因县财政方面的原因而被下放成了民办中学,简称薛固民中。原薛固中学下两级未毕业的学生,即1961、1962年所招收的六四届、六五届两届学生,分别被转到了长宁中学、普集中学去读完了初中。1963年8月上级委派薛固公社党委书记夏旭兼任武功县薛固民中的校长,任命耿耀亭老师为教导主任,教学经费和教师工资均由学生家长凑钱负担,当年招收学生120名,编为两个班。</p> <p class="ql-block">  民办中学投资少待遇差,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只有九人,其中两个人是公办,由政府发工资,七个人是民办老师,由收来的学费来发工资。但民中却把学生抓得紧。对学生要求严,教学风气还相当不错,先后为国家培养出了不少的杰出人才。1965年9月夏旭辞去薛固民中的校长职务,县文教局又委派崔河涛老师担任副校长,并主持薛固民中的日常工作。</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6、农业中学</b></h1><div> 1965年9月,薛固公社又在薛固中学院内筹建了“薛固公社农业中学”,简称薛固民中,民中由刘学海、康孝武几位老师具体负责,当年招收学生120名,编为两个班,有教职工五名,全为民办老师,其办学经费和教师工资均由薛固公社承担。这样以来在原薛固中学的校园内,就同时办了两所不同体制的学校,即薛固民中和薛固农中,其中民中占据校园的东半区,农中占据校园的西半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一夜之间校内正常的学习秩序荡然无存,学生也分成了两派闹革命,县内学生互相串联,并到县城参与游行和静坐等示威活动,甚至还参加了文攻武卫攻打县党校的活动,一时间校园内贴满了大字报,各色传单满天飞,崔河涛校长也被打成了走资派,有些家庭出身不好的老师也和崔校长一起被当做牛鬼蛇神,戴上三尺高的纸帽子(当时民间把这种帽子叫做高梢梢帽子),到处游街和批斗,这些老师的身心和尊严均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和践踏,之后学生们又陆续外出参加全国性的大串联,所有学校不得不被迫停课。</div> <p class="ql-block">  1967年下半年学生们陆续回到课堂,开始复课闹革命,虽然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但薛固地处偏远,干扰相对较少,比起其他学校来学习氛围还是比较好的,同学们依然能如饥似渴地在书山上攀登,期望自己将来能考上大学,老师们也尽其所能地教书育人,给了学生们无比的关爱。8月武功县革命委员会(相当于县政府)决定合并薛固民中和薛固农中,把学校更名为武功县薛固中学,先委派苏建文老师担任薛固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革委会主任(相当于校长),后增补李佩轩老师、成惠斌老师为校革委会委员,1968年2月到1989年9月李耀武老师一直担任总务主任。1970年学校规模扩大,又增派崔河涛老师为校革委会副主任(相当于副校长),直到1980年9月。1975年8月到1984年8月刘周勇老师一直担任教导主任,学校当时只有一个篮球场和一副乒乓球案子,文体器材非常稀少,音乐老师用手风琴给学生上课。</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7、完全中学</b></h1><p class="ql-block"> 为了响应毛主席“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五七指示精神,1971年全国的中小学都开始把原来的秋季招生变为了春季招生,学制也由原来的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十二年制逐步地缩短为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的九年制,1972春季薛固中学开始招收高中学生,薛固中学也从此成为一个既有初中部又有高中部的完全中学,更名为武功县薛固完全中学。从1972年一直到1986年,薛固中学一直都是一个既有初中部又有高中部的完全中学。 文革期间苏建文校长克服重重压力,大胆启用了王增荣、王莉娴、刘民生丶刘一輝丶蒋正荣丶张平汉丶任凌发等受家庭出身影响或受政治运动迫害的几位老师,被迫害前他们都是武功县几大中学中的教学名师,都是师大、西大毕业的高材生,这些人才的引入为薛固中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1978年校革委会取消,恢复了校长负责制,苏建文老师改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1973年烧台庵小学解散同时成立了下雷小学,原有的上王和金铁寨两所初级小学也升格为完全小学,原烧台庵小学的校址也并入了薛固中学的版图。1970-1976年间,薛固和普集街俩公社的社员群众,自愿为薛固中学捐工捐料,修建和翻修了校舍三十六间,1977年省市县三级政府又拨款20万元,学校自筹两万元,盖起了一座气势恢宏的教学楼。</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8、学工学农 </b></h1> 从1968年开始,为了响应毛主席“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不但要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评资产阶级”的指示精神,苏建文校长带领薛固中学师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工、学农运动。先是组织师生捡拾煤渣、给陇海线挖排水沟、创办校园养猪场,又动员师生打土坯、盘土炕、筑围墙、修门窗,约为国家节约资金一万五千多元。后又建起了校办工厂,以干代学,艰苦奋斗,经济效益日益攀升,1970年就在全校学生中实行了三不收政策,即不收学费、不收书费、不收医疗费。 <p class="ql-block">  1974年再接再厉,利用校园内的空地,扩建成了八亩地大的校园农场,供学生搞玉米授粉、培育良种等科学实验,实验小组成功研制出了“920”生长刺激素和“5406”菌肥,1976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又在渭河滩建起了一个占地二百亩的农场,并用勤工俭学的收入购买了拖拉机、脱粒机、水泵等器械,当年就为国家上交粮食四万斤,培育出的小麦良种也为当地的农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结合教学实践还建起了小小的校园气象站,为当地的夏秋两忙提供及时且较为准确的预报。</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9、校办工厂</b></h1><p class="ql-block"> 1969年薛固中学就建起了校办工厂,最初是从制造粉笔和蓝黑墨水起步,后来又修理电动机(马达)200多台、制作电焊机22台,仅此两项就创收资金两万多元。1972年又购置了三台机床,制造电夯、翻斗车;后又建立起锻工车间和铸造车间,研制改装压面机、制砖机和三通旋塞等,又与省市印染厂挂钩,为其翻砂制作部件,最后又增置一台高效能的“620”精密车床,直到1978年校办工厂共购置了车、铣、铇、钻共17台大型设备,工厂有专业工人22名,李文岐老师被认命为校办工厂的厂长,仅1974年这一年校办工厂的产值就高达八万多元。</p> <p class="ql-block">  校办工厂需要扩大,便利用了已经处于闲置状态的烧台庵小学的房屋和操场,当年薛固中学校办工厂办得有声有色,享誉省内外,1974年的《陕西日报》曾多次在头版头条做过有关薛固中学的报到,省市广播电台也进行过多次报道,经常会吸引来各地的兄弟学校组团前来学习和取经,有时一天内居然会有上千人来校参观,省市县的领导也常来视察和蹲点,并开现场经验推广会。校办工厂为乡镇企业培养出了一大批的能工巧匠和技术能手,有不少人最后都成了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校办工厂所获得的利润,都用在了购置图书仪器等教学设施上,1970-1977连续七八年的时间里全校学生都享受到了免学费、免书费、免医疗费的三免政策,惹得其他学校的学生羡慕嫉妒恨。</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10、重点中学</b></h1><p class="ql-block"> 1978年的高考中,薛固中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宝鸡市教育局为学校奖励了一千元,学校用这个钱购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为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带来了很大福音。那个年代能买得起电视机的单位很少,能买得起电视机的家庭更是寥寥无几。 1978年薛固中学晋升为宝鸡市三所重点中学之一(另外两所是宝鸡中学和凤翔中学)。1978年暑假前举行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中考,前面的学生都是通过推荐制而上的高中,全县初中毕业的尖子生中,除一部分急于跳出农门而上了初中专以外,其余的尖子生全都被招到了薛固中学的重点班。 </p> <p class="ql-block">  1978年8月调来了阎万堂老师担任教导处副主任,1978年12月份调来了吴效春老师担任校长兼书记,原来的苏建文老师调往县委宣传部当副部长去了。从1978年12月调来薛中到1980年8月离开薛中,吴效春老师堪称呕心沥血,为薛固中学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先后为学校建起来了办公楼、学生食堂及两栋教师宿舍楼,并把学校的大门由南门改成了看着更加大气、通行更加方便的北门,此时南门外土壕下的那排15孔窑洞已经由薛固乡政府办公用地变成了国家中药储备库了。</p> <p class="ql-block">  两年后的1980年高考(当时的高中只上两年)时重点班的学生几乎全都考上了大学或者中专,从而实现了跳出了农门的愿望,且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考上的都是重点大学。1980年8月吴效春老师调往长宁中学,苏建文老师二次担任薛固中学校长,不久他又兼任了武功县文教局副局长,先后又调来了颜俊英、刘彦春、杨慎书几位老师担任副校长。</p> <p class="ql-block">  1982年8月苏建文老师再次调走,前往县政协担任秘书长,1982年8月李佩轩老师担任薛固中学副书记,直到1987年8月。1983年10月武功县由宝鸡市转交给了咸阳地区管辖,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薛固中学市重点中学的招牌也被莫名其妙地终止了。</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11、高级中学</b></h1><p class="ql-block"> 1981年12月副校长颜俊英老师调往绿野中学,1982年8月到1984年8月,薛固中学未设校长,由副校长刘彦春老师主持工作,1984年8月刘彦春老师正式担任书记兼校长,王建国老师担任副校长。 1985年暑假后取消初中招生,1987年初中学生全部毕业,薛固中学彻底变成了一个纯高中,随即被正式更名为武功县薛固高级中学。 1987年8月调来余宽厚老师担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同时调来吴忠贤老师担任书记,田涛老师担任教导处副主任。1989年的高考中,薛固中学的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化学五科获得全县单科成绩第一名。</p> <p class="ql-block">  1989年8月调来了赵瑾老师担任书记兼校长,赵景玉老师担任教导主任,提拔李俊祥老师担任总务主任,1989年10月又调来了原文教局办公室主任朱廷汉老师担任副校长,1991年8月赵景玉老师升任副校长。随着领导班子的调整,薛固中学迎来了又一次辉煌,连续几年的高考中单科成绩有多科次获得过全县的第一名。1990年和1992年升学比例均为全县第一名,1991年是全县第二名。1990-1992连续三年的高考中薛固中学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县委县政府联合薛固乡和普集街乡在薛固中学举行了浓重的庆功大会,副县长张宗山、政协副主席班庆胜、文教局局长张明玉出席了大会。</p> <p class="ql-block">  1989年4月我从汉中中学调到了薛固中学,1990年暑假后我又从薛固中学调到了离家最近的长宁中学,所以我有幸见证了薛固中学的这段历史和这段辉煌。1991年学校被咸阳市委市政府评为社会主义劳动竟赛先进集体。咸阳市委市政府给学校发了先进集体铜牌。学校还被咸阳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校园。另外学校在1992年4月被咸阳市委市政府评为双拥模范单位。省軍区領导原咸阳市委副书记高仰秀曾到学校視察。县委书记刘喜文县長牛继鹏陪同視察。1992年8月校长赵瑾老师调往文教局当副局长,薛固中学由副校长赵景玉主持工作,1993年8月赵景玉老师正式担任薛固中学校长,1996年8月赵景玉又调往调往长宁中学担任校长,田涛老师接任薛固中学校长职务。</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12、综合高中</b></h1><p class="ql-block">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更多的艺术类人才,1998年2月,武功县政府把薛固中学更名为薛固综合高级中学,开始招收美术、音乐、体育等艺术类学生,从此实现了薛固中学的第一次华丽转身,十多年来先后为国家培养出了数以千计的艺术类人才,曾吸引来了西安、咸阳等地多个县区的不少艺术生前来学习。</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1> <p class="ql-block">  2014年武功县又对教学布局做了一轮新的调整,决定停办薛固中学,薛固中学的最后一批教师被分散到了本县的其它多所中学里,他们亲眼见证了薛固中学的停办过程,内心很不是个滋味,普遍觉得很失落、很不舍、很无奈。</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13、华丽转身</b></h1><p class="ql-block"> 薛固中学闲置两年后,2016年武功县委、县政府想精心打造一处创新型养生养老康复重点民生工程,身为薛固中学毕业生的西安海虹假肢矫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海红女士正好回乡探亲,听到这一消息后心中为之震撼,看到母校停办后一片荒凉的景象,心中顿时翻起了万顷波涛:如果能我在这里办一个养生养老苑,让老人们乐享晚年,岂不是对家乡父老的一种反哺报恩之举吗?这样,我钟爱的母校也就能重新绽放昔日的光彩了,随后她便与县政府签订了框架协议。</p> <p class="ql-block">  “后稷养老苑”的改造工程从2017年8月开始后,张总和她的工作团队,就一直坚守在工程第一线,经过一年又两个多月的苦心经营,西安海虹公司的全部家当全都投进去了,又斥资数百万元,到2018年10月,一所趋于现代化的养生养老院——后稷养老苑(全称为“武功县养生养老康复中心”)终于建成了,实现了薛固中学的第二次华丽转身,也填补了武功县无民办养老院的空白,2019年4月3日开业那天同时举办了首届武功孝养文化节。</p> <p class="ql-block">  “后稷养老苑”终于开业了,但终日栉风沐雨、奔波劳碌的张总却病倒了,“后稷养老苑”浸润了张总许多的心血和汗水,也蕴含了她对家乡父老的一片挚爱之情和反哺报恩之义!张总创办的“后稷养老苑”,是镶嵌在三秦大地上一颗闪亮的明珠,是献给老人们的一块风水宝地,也是老人们安度晚年的好地方。张总创办养老苑既是为了报答家乡人民的养育之恩,也是为了让曾经的母校不再受冷落荒凉之苦。</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4、薛中贡献</b></h1> 薛固中学从1958年办学到2014年停办,前后办学56载,先后经历了初级中学、民办中学、农业中学、完全中学、重点中学、高级中学、综合高中等多个不同的阶段,56年来薛固中学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学子,一届届的毕业生成了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成了天南海北各行各业的优秀建设者。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们中年长者已年逾古稀,年幼者也即将步入中年。薛固中学为武功县的教育事业,特别是艺术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薛固中学的历史功绩将永载史册。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15、历任校长</b></h1><p class="ql-block"> 近日我托朋友找来了一本《薛固中学校志》和两本不同时期的《武功县教育志》,根据这几本珍贵资料的记载,可以得知薛固中学先后经历了十多位主持工作的一把手领导,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叫法,文革时期叫校革委会主任,其余时期都叫校长,详情如下:(欢迎大家多提补充和修正意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8.8-?兴平籍的郭老师担任负责人</p><p class="ql-block">?-1960.8:宋涛担任校长</p><p class="ql-block">1960.8-1963.8:刘忠仁担任校长</p><p class="ql-block">1963.8-1965.2:夏旭担任校长</p><p class="ql-block">1965.3-1967.8:崔河涛副校长主持工作</p><p class="ql-block">1967.8-1978.11:苏建文担任书记校长</p><p class="ql-block">1978.6-1980.8:吴效春担任书记校长(吴效春曾被省政府命名为中学优秀校長)</p><p class="ql-block">1980.8-1982.8:苏建文担任书记校长</p><p class="ql-block">1982.8-1984.8:刘彦春副校长主持工作</p> <p class="ql-block">1984.8-1987.8:刘彦春担任校长</p><p class="ql-block">1987.8-1989.8:吴忠贤担任书记,</p><p class="ql-block"> 余宽厚担任副校长主持工作</p><p class="ql-block">1989.8-1992.8:赵瑾担任校长书记(1991年曾被咸阳市委市政府授抒中学优秀校长。1998年9月被国家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和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p><p class="ql-block">1992.10-1993.8:赵瑾调到教育局,</p><p class="ql-block"> 赵景玉副校长主持薛中工作</p><p class="ql-block">1993.8-1996.8:赵景玉担任校长书记</p><p class="ql-block">1996.8-1998.8:田涛担任校长书记</p><p class="ql-block">1998.8-2014.8:张建新担任校长书记</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特别说明</b></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1、由于手头资料有限,文中难免会有许多的不足和错误之处,欢迎各位校友多提修改意见,更欢迎校友们多提供薛固中学的一些老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2、特别感谢相关朋友为我提供的《薛固中学校志》《武功县教育志》,从而为这篇文章提供了详实的历史资料。</span></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作者简介</b></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程党会,武功县河道乡上河道村人,1963年出生,1984毕业于陕西师大化学系并获学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武功县作家协会会员和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陕西汉中中学、武功薛固中学、武功长宁高中、河南新欣学校、北京华诚中学、北京京华学校、西安航天中学、杨凌高新中学任教,现任教于西农附中。本人喜爱旅游和打乒乓,作品散见于多家文学平台,多数文章均可在网上查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电话 1306039487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微信 cdh1306039487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QQ 361033464</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