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节》

鲍志强

<p class="ql-block">  今天,老家是个晴天。</p><p class="ql-block"> 早上,看到母亲在院子里跑进跑出,拉了个小轮车,在车兜里放了几只南瓜,又拎出几个小包裹,小轮车塞得满满的。院子里有只小公鸡正在啄食,只见母亲潜到鸡的身后,一伸手就把这只鸡抓住了,这是什么招数?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竟然还有这身手,我看着监控里的视频不禁笑出声来。母亲拿出绳子把鸡绑牢了,带上草帽高高兴兴的出了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看着母亲这么隆重的出门,我纳闷今天是个什么日子?过了一个时辰不放心,我还是给母亲打了个电话,电话里问她今天这么兴师动众出门去做么事?母亲在电话里笑着说去给舅舅舅妈送节去。想起来了,过几天就是中秋了。</p><p class="ql-block"> 送节是我们老家话,是指每逢几个传统节日(主要是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的时候,出嫁的女儿要给娘家的长辈(含父母、爷爷奶奶、叔伯等)送礼,一般是由女儿女婿本人亲自送去,以示礼数,如果女儿女婿确实没时间或者不在老家当地,则一般由女儿的公婆代送。记得小时候,女儿家给父母送礼的礼物因节日不同礼物也有所不同,春节一般是一两斤猪肉、一条鱼、一斤冰糖,元宵节一般是一斤冰糖、一斤酥糖,端午节一般是几只粽子、几只用面粉做的粑,中秋节一般是一斤月饼、几斤花生,当然根据各家的经济情况会有所不同,但在那些物资匮乏的年代各家不会差别太大,如果多一两斤时令水果,再多一两盒城里来的糕点,那足以证明女儿嫁了一个好人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说到送节,便又想起很多小时候的事情,小时候每逢重要节日母亲都会提前备好送节的礼物,现在想起来母亲是为了让外公外婆放心,为了让他们觉得母亲在自己家里过得不错,母亲总是费尽心思去准备,能买的买一些,没钱买的时候便自己动手做一点,哪怕自己去山上砍几根竹子回家编个篮子也可以当做一个送节的东西。外公是个很勤奋的人,也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是一个很开明的农民,经历过很多世事,自然懂得很多人间道理。外公偶尔也会来我家走走,来了会打开米缸看看米缸里的深浅,会看看我们家里仓中的虚实,不用母亲说其实外公也已清楚我们家里的境况,外公也知道母亲送节做得周到其实也是为了不让他担心。母亲每次带我去外公家送节,外公外婆都好生招待我们,让我饱餐一顿后还又送给我们多些东西,价值已大大超过母亲送节的礼物了,那时我老是在想外公怎么这么不会算账,老是做亏本生意,现在想想自己当时真是想得太多了。</p><p class="ql-block"> 九五年毕业出外谋生计,在宁波安定下来二十六七年了,母亲也跟着来宁波生活了二十年,期间因为不在老家,基本就没有再送过节了,外公外婆很多年前去世了,舅舅也已八十多了,去年母亲又回到老家生活,她还可以去舅舅家送节。现在想想,他年以后我去了老家哪里还有我送节的去处?</p><p class="ql-block"> 为了他日还有送节的去处,真的愿时光慢些,愿长者们长寿。</p><p class="ql-block"> 中秋了,是要送节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