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有四、五年住在恭王府北墙外的师范大学宿舍,家门口对面就是恭王府那高高的灰墙。上的师大幼儿园也在恭王府西南角的一个院子里。但当时王府破落,没有修缮,又被好些单位占用,没有机会看到王府的真面貌。70年后的这个秋高气爽的上午,我和夫人走进了这座目前现存王府中规模最大、保护修缮最好的恭王府。 恭王府的前身原为清代乾隆朝权臣和珅的第宅,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以为其子丰绅殷德迎娶和孝公主的名义开始建造这座豪华府宅,工期耗时四年多。当时因是私宅,故没有具体府名。和珅这座宅第,无论从选址还是建筑材料的选用,都彰显出权贵的淫奢,甚至竟敢冒犯上的风险取紫禁城的建筑装饰样式,把内宅仿建成皇宫。可以想见当年和珅每天乘坐八抬大桥走出府门,沿紫禁城西墙御道到皇宫上朝的情景,别的大臣的轿子和乘马必须停在午门外,然后步行上朝,唯独和珅可以骑马到金銮殿前,那是何等的威武和张扬。乾隆皇帝去世后,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获罪,赐死抄家,没其宅赐嘉庆皇帝的弟弟庆王永璘,此后便成了庆王府。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庆王府的第五位主人奕劻承袭不久,即奉旨迁到府第西侧不远的庆王旧宅。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皇帝将这处原庆王旧第赐给了第六子庆亲王奕訢。此后奕訢长期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br> 清室覆亡后,府邸的产权曾一度归属辅仁大学,1986年国家开始对旧恭王府进行清腾、修复,1998年恭王府花园开始对外开放。 恭王府建筑布局规整、工艺精良、楼阁交错,既有中国江南园林风格,又有北方造园特色,充分体现了皇室辉煌富贵的风范和民间清致素雅的风韵。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占地面积约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花园占地28860平方米。府邸建筑分为“三路五纵”。“三路”是指府邸的整体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五纵”是指王府纵向共有五进院落,暗合风水五行。这个“三路五纵”的建筑格局体现了古代四合院式建筑在风水学中的三元思想及五行理念。 从南面的头宫门入府。宫门两侧各有一只石狮。左侧雄狮右前爪玩弄绣球,右侧雌狮左前爪抚摸右狮,符合中国人男左女右的习惯,石狮子头上的卷毛疙瘩。是很有讲究的。当时皇宫是13排,亲王府是12排。这个恭王府石狮子上的卷毛疙瘩就是12排。 向前便是二宫门。 二宫门正对的就是银安殿,俗呼银銮殿,是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筑。作为王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时方打开,起到礼仪的作用。民国初年,由于不慎失火,大殿连同东西配殿一并焚毁,复建后的这座银安殿还原了王府盛时的原貌,呈现出恢弘的气势。正殿采用歇山顶、五彩斗拱,绿色琉璃瓦衬托着屋脊上的吻兽;配殿用灰筒瓦,三彩斗拱;耳房为双卷勾连搭,一斗三升斗拱。 殿内是展示清代官制、和珅生平和恭王府历史的展览。 北面就是嘉乐堂。正殿上悬挂“嘉乐堂”匾额一方。该匾疑是乾隆帝赐给和珅的,但匾额无署款,无钤记,故无由证实,但和珅留有《嘉乐堂诗集》,说明是和珅之室名。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有祖先、诸神等的牌位,以萨满教仪式为主 。 向西进入府邸西路的葆光室,在和珅和庆王时期为客厅,在恭亲王时期是秘密客厅,用来接待王爷、至亲。 正殿门上至今尚悬挂咸丰皇帝御书“葆光室”匾额。“葆光”一词源于《庄子·齐物论》:“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咸丰皇帝之意是让奕䜣收敛其光,暗含告诫之意。奕䜣为此写了一篇《葆光室铭》,表示明白咸丰的意思。葆光室内保存完好的木天花,被专家学者所推崇。 葆光室也是恭王府唯一一个由连廊合围的院落。 穿过葆光室,紧接着就是进入天香庭院的大门。天香庭院的匾额是慎郡王允僖题写,笔锋苍劲流畅,后被和珅弄到这里。 <div> 天香庭院环境十分隐蔽而幽静,庭院中的太湖石引人注目,名曰“停云”,给人以丰富想象的空间。</div> 天香庭院即是西路最北的院落,正殿是锡晋斋,曾是和珅的住所。原名“庆宜堂”,俗称楠木房。金丝楠木的室内装潢,用料考究,耗资巨大。名贵的金丝楠木千年不腐,高超木作工艺精美绝伦,这样的奢华装饰与故宫宁寿宫类似。地面金砖是一种名贵的火山岩,经过打磨,呈现出金黄色花纹,配合金丝楠的精雕细琢,显得满目华丽。庆宜堂”据说缘起于乾隆所赐“庆颐良辅”匾额。锡晋斋名称,一说是恭亲王奕訢得到晋朝陆机的《平复帖》后所起;另一说是小恭王溥伟所起。 室内家具。 屋脊上的吻兽通常是置于古代大型建筑之上,用作避震、防火、辟邪、守护家宅平安之用。 绕到后面就是后罩楼了。该建筑位于府邸和花园的衔接处,长达156米,拥有108间房,俗称“99间半”,有“届满即盈”的说法,是其他王府所无法相比的。东部为“瞻霁楼”,西部为“宝约楼”。 瞻霁楼 宝约楼 后来奕訢将后罩楼第一层中间部分改成了祈福之地,取名为“佛楼”,在里面供奉有释迦摩尼和菩萨等佛像。 后罩楼中间开有府邸通往后花园的门,当年和珅把贪污回来的金银珠宝藏于后罩楼。它的墙壁有夹层,而夹层内就是藏宝处。据说和珅为了清楚记得珠宝摆放位置,在后罩楼后开了88扇窗,窗户形状各不相同,就是为了记下这间藏的是哪类珍宝。 最有名的是这扇“福庆有余”窗,上面是倒挂的蝙蝠,下面是双鱼。蝠、福和鱼、余皆为同音。 后罩楼后面就是恭王府的花园部分,又名“萃锦园”。来到这里最先看到的是一座西洋风格的汉白玉石拱门,为恭王府三绝之一,是整个花园中路的出入口,<br> 这座西洋门汉白玉雕门,位于整个府邸的中轴线上。不过此门是后来主人恭亲王奕訢仿圆明园中大法海园门所建,具有西洋建筑风格。 门额石刻上的“静含太古”和“秀挹恒春”中的静和秀是园主人希望达到的两个境界。 进西洋门,是高约5米的北太湖石之孤赏石,叫独乐峰,有点缀园林,不使园内美色尽览之功效。园林专家认为它可同时起到影壁和屏风的作用。取名“独乐”或许套用司马光“独乐园”之意。 抬头仰望,只见“乐峰”二字,而“独”字隐于石的顶端,这种方法耐人回味。“独乐峰”由于多年风化已经形成一种自然美,像软水漩涡,像淡云舒卷,古朴典雅而又富有诗情画意。正面像鱼,背面像送子观音。据说和珅得到此石后终随心愿,喜得独子,因此把这块石立于园中。 园中东西两侧各有一亭。<br> 东侧为沁秋亭,又名流杯亭,取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曲水流觞,修禊赏乐”之意。亭后假山中老井的水潺潺流入小亭内的沟渠,地上水渠东西看像流水的水字,南北看像长寿的寿字,取水常流寿长有的寓意,也叫长寿亭。想当年园主人邀客来此,饮酒作诗,是何等的惬意。<br>亭内彩绘有二十四孝、白蛇传等故事。亭后假山中老井的水潺潺流入小亭内的沟渠。园主人在初春、盛夏、深秋时节邀客来此,曲水流觞,饮酒作诗。亭内彩绘有二十四孝、白蛇传等故事。 西侧为妙香亭,其造型很奇特,为上圆下方的双层木结构莲花形平顶式。上层名为妙香亭,下层是般若庵。上圆下方的两层屋顶以建筑语言诠释了“天圆地方”的古老宇宙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精品。 向前走就到了蝠池。该池因为形似蝙蝠得名。“福”“蝠”同音,祈福之寓意。 围绕池边种了很多榆树(摇钱树),每年当榆树花(北京人叫榆树钱)掉落池内,池水上漂着榆树钱,寓意福财满池,吉祥富裕。 蝠池后面就是安善堂。安善堂是一座宏伟庄重的五开间厅堂,也是萃锦园中路最主要的建筑。这里原是主人游园时吟诗、作画的地方,也曾是恭亲王奕訢宴请重要宾客的处所。 连接蝠池和西侧的月河之间有座小石桥,叫渡鹤桥 。当年府中养了很多仙鹤。冬季鹤常常漫游园中,踱步桥上,故曰渡鹤桥。 月河连着方塘,在方塘东南角是棣华轩,因悬挂咸丰皇帝御书“棣华轩”匾额而得名。咸丰皇帝和奕訢幼年时曾自创枪法、刀法,道光皇帝赐枪法名曰:“棣华协力”,刀法名曰“宝锷宣威”,希望兄弟协力共扶大清。“棣华”由此而来。 方塘水榭是恭王府花园西路的主要景观,由面积约1800平方米的长方形池塘和水中央的湖心亭组成,山中凿泉引水,自池塘三个不同方位的石刻龙头流入池内。湖水映着湖心亭中的敞轩倒影,美不胜收。 敞轩共有三间,入口只有一个,入口也是由一艘停靠在那里的木船引导,如今这里是游客观光、休息的地方。微风徐徐吹来,慢慢欣赏眼前的美景,感受昔日王府花园的辉煌大气。 湖南山坡上有一座门楼式微型小庙,叫山神庙。早年府主人在此祭祀“四仙”,即四种动物:狐狸,蛇,刺猬,黄鼠狼。据说这四种动物自古就出没于花园里,府中历代主人都敬之如神,不敢冒犯。 湖西岸立有数根石柱,倒影投入水中,形成独特景观,称凌倒景。 湖北岸的建筑是澄怀撷秀,意为净化心胸,吸取日月精华。恭亲王奕訢之孙溥儒与夫人曾在这里举行书画作品展览,以画会友。堂前有海棠数株,每年深春海棠花开,主人带领全家到此赏花,故又名“海棠轩”。恭王府的海棠在京城十分有名,“花月玲珑”即指这里海棠花盛开时的景色。当时人们习惯地把蒙古阿拉善王府称为东府,把恭王府称为西府,“西府海棠”因而得名。可惜现在不是海棠花开花季节。 从此向东,沿廊子向北就到了花园中路的最后一座建筑蝠厅。因其形状像展翅飞翔的蝙蝠,故名“蝠厅”,也是出于祈福的用意。此厅自早至暮皆有日照。早先福厅的所有梁柱都是竹子做的。但因经不起岁月的摧残,损坏严重。在重修时,就采用了水泥做柱,外面用油漆彩绘斑竹。斑竹分成三种颜色,分别是嫩竹、新竹、老竹,寓意节节升高。该建筑的造型和彩画被誉为“古建筑中只此一例”。据说恭亲王奕訢常在此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臣谋划军国大事。 蝠厅南面就是由太湖石叠成的宝嵦--滴翠岩。其设计水平之高,砌作技术之精,为恭王府花园所独有。东西各有一条通向假山顶的曲径小道,小道顶端各卧有一个带孔的水缸。仆人把水蓄入缸内,夏、秋高温潮湿,石壁间便生出翠绿的苔藓,石黄苔绿,黄绿相间,苍翠欲滴,故名“滴翠岩”。岩下有一长方形小池,原与方塘之水相连,池中三组叠石,意 为蓬莱、方丈、瀛洲三个仙岛。 岩下有一个石洞,叫秘云洞,洞很窄,也不是很长。里面就藏着著名的福字碑。这也是恭王府三绝之一。相传,孝庄皇太后在六十大寿之前忽然生了重病。康熙帝效仿古人为祖母请福续寿,在沐浴斋戒了三天之后,一气呵成了这幅绝世的珍品,还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这是当今世上所留的唯一一个完整的康熙大义印章。意思是“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孝庄皇太后收到这份大礼后不久,就恢复了健康。她特意让工匠将这个福字刻为石碑,成了皇家的宝贝。而且康熙一生很少题字的,有“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所以这个福字被称为“天下第一福”。康熙御笔的这个“福”字,蕴含着无穷奥妙和无限祝福。其字形窄而狭长,民间称之“长瘦(寿)福”。此福字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成为现存历代墨宝中惟一把福、寿写在一起的福字,被民间称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更让人叫绝的是,此福与民间称作“衣禄全、一口田”的福字截然不同,其间包括了多个汉字。右上角的笔画像“多”,下边为“田”,左半边似“子”和“才”字,右半边又像“寿”字,整个福字可分解为“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的福字。其中的“田”字尚未封口,因此是鸿福无边、无边之福。还有一个就是这个“福”字少写了一笔,寓意福不求全。 至于福字碑是怎么来到恭王府的,至今仍是一桩悬案。秘云洞是恭王府花园的龙脉所在。据说当年嘉庆查抄和珅府时,想把这个福字移到皇宫,但是和珅设计巧妙,动福字就动龙脉,这是皇帝最忌讳的,大怒之下,下令将假山封死,从此,康熙墨宝福字就在史书中消失了。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恭王府视察时,发现滴翠岩的石岩造型酷似“二龙戏珠”,依据“遇龙必有皇家之物”的说法,让工作人员仔细查找并掘开被封堵200多年的秘云洞,使福字碑重见天日。 滴翠岩山顶有座邀月台,是全园最高点。平台上建有三开间房绿天小隐,是府主人休憩待客,纳凉赏月,品茗食点,听琴敲诗之处。 在山两侧的爬山斜廊最下方只有两磴石阶,再往上则斜坡平坦而无台阶,民间戏称此路为“平步青云路”,也俗称“升官发财路”。也寓意若得“才财”两运,须奋发图强,求真才实学,抓机遇转变,成命运大器。 下山后向东南,就到了大戏楼(怡神院)。这是恭亲王及其亲友看戏的场所。这是我国现存独一无二的全封闭式大戏楼。其建筑形式采用三卷勾连搭全封闭式结构,据说整个大戏楼虽为砖木结构建筑却没有用一根铁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戏楼的声音效果。大戏楼为了保证声音逼真,将戏台底下掏空后放置了若干口大缸,巧妙特殊的构造增大了共鸣混响空间,使观众身处戏楼里的任何位置,都能清晰地听到不借助任何传声工具的演员的演唱,堪比音乐厅的音色效果。戏台金碧辉煌,两侧的两根大柱、四壁与顶皆绘满了缠枝藤萝,一片绿叶森森、紫花盛开的景象,使人有在藤萝架下看戏的感觉。据说,当时连慈禧太后看戏都是坐在院子里。恭亲王担心逾制获罪,便在屋顶画满藤萝,意为这是藤萝架而非大堂,真是用心良苦。棚顶悬大宫灯20盏,地下青砖铺就,20张八仙桌配上太师椅,井然有序的放置着。戏楼后壁都是浅棕色的木棂,用暗蓝色丝布做底衬罩饰。厅内南边是高约一米的戏台,戏台上方,一块金字黑匾高悬,上书“赏心乐事”四个篆体字。南部后台为演员化妆室,前为舞台,北部为贵宾及女眷看戏和休息的地方。 再向南就到了垂花门。其名得来缘由两侧门檐下的短柱像倒垂的花蕾。门的形状似皇宫中的“毗庐帽”门样式。 进了垂花门就是竹子院。此院酷似《红楼梦》小说中林黛玉居住的“潇湘馆”。院东侧的雅舍名为“香雪坞”,是恭亲王的福晋、侧福晋们游园观戏的小憩之处。据说嫡福晋十分喜欢摇曳的翠竹,所以小院四角种的都是竹子。竹子院的北面就是牡丹园,种的都是牡丹。 香雪坞室内 往南通过花园东南叠石山坡之间的羊肠小径就可以出花园了。小径两侧叠石层垒,绿竹萌蔽,左弯右转,幽深僻静,被称作“曲径通幽”。 再往南就是府邸的东路了。最北是乐道堂。清代按照以东为尊的习俗,宅院里最主要的人物住在东路。这里曾是和珅的独子丰绅殷德的住地。恭亲王奕訢以此为起居处后,改名“乐道堂”,并自称“乐道堂主人”。奕訢为皇子时,道光帝曾赐“乐道堂”匾额一方,因此得名。 南院是多福轩。是奕訢会客处,因其内部悬挂许多“福寿”匾而得名。院内有古藤萝一架,据考已生长200多年,在北京是不多见的。因此这个院又被称为“藤萝院”。 多福轩正殿之中悬挂有“同德延釐”四字匾额,据说是慈禧太后所书,意思是让奕䜣和她同心同德,才能福安长久。厅内四面墙壁之上悬挂有福、寿等字样,顶棚之上彩绘有玉兰、海棠、芙蓉和桂花的花卉图案,并取名为“玉堂富贵”,在房梁之上还残留有乾隆时期的绘画图案,皆是当时最高等级的彩绘图案,一般也只有在于皇家有关系的建筑之中才可以看到。 顺着王府东墙往南就可到出口,结束了半天时光的游览。<br><br> 疫情期间,观众人不多,没有喧哗嘈杂的声音,没有太多攒动的人影,在蓝天白云下倾听历史的脚步,尽赏艺术的辉煌,一园、一院、一房,一石、一水、一木,仿佛身临其境,融在历史的长河中。<br> 后记:下图是我们的游览路线,大约需要三个多小时,推荐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