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少年抑郁症》

文丽

<p class="ql-block">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一共13个案例,每个案例都看的很辛苦,看完都要平静一段时间,避免自己代入的太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读后感:压抑、痛惜。</p><p class="ql-block"> 一方面难受于这群孩子和这些家庭都经历了什么?尤其是这些孩子,在病症被确诊之前都是怎么侥幸活着的?确诊之后又是怎样熬过来的?直到见到曙光。</p><p class="ql-block"> 另一方面痛惜于心理咨询的职业化和正规化是2001年,但人们对心理疾病(抑郁症、躁郁症等)认知不足,更谈不上接受度。书中好些案例都提到因为种种局限,孩子们和家庭都受了不少苦。</p> <p class="ql-block">十三个故事 相同的底色</p><p class="ql-block"> 抑郁的孩子家庭一定出问题了!父母关系紧张、个人焦虑、角色缺失、家庭暴力、遗传因素......总之孩子失去本该享受的照顾,极度缺乏安全感,对自我价值和存在感的扭曲认知,却又求助无门......抑郁反而是最直接的释放,也是必然的趋势。悲哀的是再在疾病中不被父母接受,直到游走在死亡边缘才将父母唤醒。无奈的是求助医生时受限于认知和技术的匮乏,误诊导致轻视病症、错失良机、用错药物等,阻碍了少年求生。</p><p class="ql-block"> 不同的家庭背景,底色基本相同。有些因为经济压力,有些受限于父母文化水平,还有很多是父母望子成才心切,最终都因为错误的家庭模式扭曲了孩子的认知。故事中的孩子无一例外都认定自己是包袱、缠累、无用,如蝼蚁般低微。他们都很努力,<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迎合父母、家人的需求,不惜牺牲自我,</span>用能想到的办法坚持活成别人的要的样子,为博取父母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幸好都遇见了救赎</p><p class="ql-block"> 能看登上书的故事都是幸运的,少年长大后都遇到了各自的救赎,对的医生、对的伴侣、父母的觉醒转变,甚至有走上咨询职业的。他们说,黑狗虽然还在,但他们已经找到和黑狗和平共处的信心和方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