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古代儒学重地,文庙是这座城市的文化中枢,是传播儒学精义、继承文化传承的重要场域。濮阳市南乐县文庙所隐含的场所精神与城市文脉,仍是今天南乐这座千年古城最为重要的文化财富。</p><p class="ql-block"> 南乐文庙 文化地标</p><p class="ql-block"> 欣闻南乐县文庙的维修工作已全面结束,正式对外开放,这座豫北小城的文化地标,再次掀起了一股探访热。前不久,笔者走近南乐县,拜谒孔子,朝圣文庙。</p><p class="ql-block"> 南乐县文庙,位于南乐县城关镇南街,坐北朝南,由三路院落构成。中路是文庙,西路、东路分别为学宫和文昌宫,为典型的庙学一体、左庙右学的布局形式。文庙是祭祀儒学创始人孔子的神圣场所;学宫是以明伦堂为中心的学署建筑群;文昌宫则用于供奉文昌帝君。据说,文昌帝君掌理考试命运、主宰士子的功名利禄,在某种程度上比孔子还受读书人的欢迎。作为南乐县的古建筑群,文庙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见证了这座古城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 南乐文庙即孔子庙,俗称“黉学”,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是当地兴学兴教、弘扬儒家文化的重要场所。南乐县文庙是豫北地区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祭孔庙堂。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因孔子被封为文宣王,孔子庙又称“文宣王庙”,元明以后简称“文庙”。</p><p class="ql-block"> 步入文庙广场,午后的文庙,宁静祥和。这是一座千年古城,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保留着一种独具特色的优雅与安静,从古至今,传承着与众不同的书香墨韵。</p><p class="ql-block"> 文庙从南至北依次为石牌坊、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启圣祠等中轴线建筑,两厢配有名宦祠、乡贤祠、东西庑等建筑,布局严谨,气势恢宏,为河南省唯一一座集儒学、孔庙、文昌宫于一体的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文庙的头道门称棂星门,庄严而神圣。步入此门,顿感文气袭人。“棂星”是天上主管文化礼仪的一个星宿,后世传说孔子是“棂星”下凡,到人间来传授文化,所以天下文庙前都有一座“棂星门”。</p><p class="ql-block"> 穿过棂星门便是泮池。泮池的形状是半圆形的,它代表了只是成功一半,还得虚心学习。泮池上建有泮桥,在古代,只有“秀才”以上学位的人才可以从桥上通过去大成殿祭拜孔子,其他人则只能绕行。泮桥又名“状元桥”,它象征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 第二道门称戟门。“戟”是一种兵器,古代以列戟来表示地位、等级。置身文庙,醇酽的文化氛围弥漫周身,映入眼帘,沁入心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过了戟门,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祭祀孔子的主殿一一大成殿,令人肃然起敬,继而仰视。大成殿,俗称大殿,平面呈长方形,四坡出檐歇山式建筑,黄色琉璃瓦覆顶,雄浑凝重,古朴庄严,乃南乐文庙建筑旋律的华彩乐章,对于研究明代建筑艺术具有重要价值。</p><p class="ql-block"> “大成”,本是古代音乐的用语。古乐一变为一成,九变而乐终,至九成完毕,称为大成。孟子始用大成赞颂孔子;宋哲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宋徽宗尊孔子“集先圣先贤之成”,赐殿名为“大成殿”,充分体现了孔子思想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p><p class="ql-block"> 大成殿中的孔子早已成了“圣人”,陪伴他的还有他的弟子们,这些人都是儒家文化的重量级人物。孔子在人类社会教育史上开创性的贡献、巨大的成就和持久的影响,使他成为全世界公认的伟大导师。</p><p class="ql-block"> 大殿两侧有名宦祠、乡贤祠及东西庑拱卫。名宦祠,供奉元至清代优秀地方官15人;乡贤祠供奉唐至清代南乐籍名人21人。东庑供奉孔子乌木雕像;西庑是“孔子故事墙”,展示孔子《周游列国》《孔子入卫》《郊迎孔子》《子见南子》《招摇过市》等故事,藉以了解孔子十年居卫的事迹。</p><p class="ql-block"> 大成殿后为启圣祠,即寝殿,旧称崇圣祠,为典型的民式、尖山式歇山建筑。正中悬挂“先师孔子行教像”,几案排列整齐有序,犹如古代学堂。</p><p class="ql-block"> 南乐文庙,历经数百年兴衰和沉浮,见证了古城南乐的辉煌与灿烂。古时它是南乐人展现文风高尚的标志,如今是豫东北地区唯一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成为濮阳人尊孔朝圣、崇文重教的文化殿堂。</p><p class="ql-block"> 文庙,开创了一种新的祭祀模式,是中国“尊师重教”传统的重要标志。在文化日渐多元的今天,我们走进文庙,不仅是祭祀孔子,更是一种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在这缤纷世界里,依旧能通过文庙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南乐文庙 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 文庙,是纪念和祭祀中国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孔子庙、孔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文庙,尤以文庙之名更为普遍。</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古代,文庙既是尊孔之地,又肩负着宣传礼教、传播文化、弘扬儒学之重任。每个府、州、县的文庙,既是本地的文化地标,也代表着主政者重儒崇儒的功绩。</p><p class="ql-block"> 《南乐县志》载:文庙坐北朝南,位于县城东南隅“一篑山”旁。东有文昌祠、史皇庙,西有儒学宫,北有射圃。明洪武三年(1370年)南乐县主薄叶伯瑾始建,建文三年(1401年)废。永乐五年(1407年),知县吴文质复建。正统四年(1439年)典史周郁扩建,东南两边至城墙脚下,西至大道,北至净土寺。万历六年(1578年)知县吴定建文昌祠。清顺治七年(1650年)建戟门、泮池、棂星门、启圣祠、明伦堂、聚奎楼。康熙十年(1671年),知县方元启重修东西两庑,名宦祠在戟门左,乡贤祠在戟门右,敬一亭在一篑山西,会馔堂在明伦堂后。儒学门西训导宅二,一在明伦堂东,一在明伦堂西。康熙十五年(1676年),方元启在学宫左右重建“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坊。民国时期,大部分建筑毁于兵燹,唯有大成殿(大殿)与崇圣祠(小殿)幸存。新中国成立后,文庙被当作国家粮库使用,因此逃过“文革”一劫。</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学宫明伦堂后有土山,知县柯挺因旧基筑,为三台之像,置亭于巅上。栽三槐九棘,下立石刊,一篑为山。如今,在当地还流传着“一篑为山”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明万历八年(1580年),明代福建海澄县三都(今厦门市海沧区东屿村)进士柯挺,授南乐令,“减徭役,剔奸蠧,法庭无留狱,盗不敢入境。”柯挺还非常重视儒学教育,亲自到文庙授课。为了让学生锻炼身体,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柯挺要求学生们每天晨课时,必须出城背一筐土堆到文庙里。当时的南乐县训导夏珂极为赞赏,南乐百姓也纷纷加入到背土行列,不久,竟然堆起了一座土山。柯挺欣然为土山题名“一篑为山”,鼓励学子发奋读书,勇于进取,切莫“为山九仞,功亏一篑”。</p> <p class="ql-block">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等6位督抚联衔奏请慈禧太后废科举,推广学堂,咸趋实学。清政府接纳了这个建议,命令自1906年始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至此,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寿终正寝。全国数十万在文庙中求学的秀才,纷纷扔下“四书五经”,走出明伦堂,寻找出路,文庙和孔子被他们彻底地抛在了身后。</p><p class="ql-block"> 不再被祭祀的孔子,曾被人们淡忘得十分彻底。事实上,孔子的伟大,不仅是创立了儒学,更重要的是在2500年前就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总结出一套对后世教育有普世意义的思想和理念。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文化一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和主流,从未中断。它不仅维系着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而且越来越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光荣和启迪。孔子不仅是中国“地标”式的文化名人,而且被全世界人民所深深爱戴。</p><p class="ql-block"> 文庙在建筑上推行“庙学合一”,既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又是祭祀孔子的建筑,更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身份的认同。辛亥革命以后战争纷乱,中原地区不少文庙毁于战火,而南乐文庙得以幸存,成为豫东北地区儒学文化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 2014年以来,南乐县政府在文庙原址,以明清古建筑为核心恢复文庙,契合古制,对大成殿、崇圣祠等进行修葺。如今,这里已成为开展研习国学文化、弘扬国学经典活动的重要场所,再次绽放出传统文化的绚丽光彩。</p><p class="ql-block"> 当初,文庙作为“阐明圣学,传授道统”的最高文化殿堂,是儒生们心灵的皈依之所。如今,文庙在历史的长河中淘洗了千百年,沉淀着文化艺术的精魂,演化成博物馆和文旅活动空间,在绮丽纷华的当代并蓄着儒家文化的璀璨遗产。</p><p class="ql-block"> 至圣先师 万世师表</p><p class="ql-block"> 曾经,他被尊为圣,华夏无处不立庙,一度他又被踩为泥,渐行渐远渐无声。蓦然回首,他的思想实是我们千年的精神家园,他的教诲成了我们历经风浪的道德底线, 他就是至圣先师一一孔子。</p><p class="ql-block">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2573年前的9月28日,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至圣先师”孔子,诞生于山东曲阜。自此,一个中国乃至世界标志性的人物,开始了他影响人类文明的旅程,并永远载入史册。“至圣”,中国民族理想人生之最高标准。“先师”,中国民族教育方针之最先启导。</p><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孔子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是“周游列国”。有意思的是,他“游”的范围其实并不大,基本上没出现在的河南省。而他“游”的时间最长的地方竟是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一一濮阳。</p><p class="ql-block"> 孔子周游列国14年,先后到过卫、曹、宋、郑、陈、蔡、楚等国,其中有10年是在卫国(濮阳)度过的,他先后5次进出濮阳,最后一次,在濮阳居住了5年之久,与濮阳结下了不解之缘。除山东曲阜外,河南濮阳是孔子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堪称第二故乡。</p> <p class="ql-block"> “孔子在濮阳居住10年,潜心于教学研究,是其思想完全走向成熟的10年。自古濮阳深受儒风浸润,南乐县更是大兴儒学之风。后来,孔子回到山东老家,开始整理古代文化典籍,修订“六经”。《论语》中有30多个段落直接与濮阳有关。”濮阳文化学者史国强老师说。</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479年,孔子离开濮阳回到曲阜的第5个年头,农历二月,病重。二月初四,孔子躺在病床上对学生说:“泰山要倒了,梁柱要断了,哲人要像草木一样枯烂了!”孔子的弟子们日夜守护在身边。二月十一日,一大早,孔子让弟子帮他仰卧躺正,坦然微笑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说完,闭上眼睛,驾鹤西去,享年73岁。或许,老夫子在弥留之际,一定会想起他游历河南的那些经历,也一定会想起濮阳。</p><p class="ql-block"> 孔子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被后世尊为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p><p class="ql-block"> 回望2000多年前那个风尘仆仆的背影,他依旧是我们民族精神上的导师,中国千年文化的思想和标杆。</p><p class="ql-block"> 精神家园 教化功能</p><p class="ql-block"> 据统计,明代,全国共有各级文庙约1600余座。至清代,文庙的建立几乎遍及全国各府、州、县,文庙的功能也远远超出了纪念性建筑的本身含义。它是儒学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见证,更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p><p class="ql-block"> 文庙的存在,体现了儒家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内圣外王”“仁义礼乐”,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统治阶级汲取儒家学说,是为了建立有序社会,实现治理社会的目的。《明史》载:“孔子以道设教,天下祀之,非祀其人,祀其教也,祀其道也。”道出了祭祀孔子的三大社会功用:崇德(崇儒家道德,崇尚文化教育)、报本(受恩思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教化(见贤思齐,培养爱国贤才)。所以,祭祀孔子的意义是对先师筚路蓝缕的教育事业的礼敬和感恩,是对大道的追求与体贴,而非所谓偶像崇拜。</p> <p class="ql-block"> 南乐县文庙属于学庙性质,是供奉、祭祀孔子和开展基础教育的场所。这座矗立在濮阳大地上的文庙,既是教育功能的需要,又是思想传播的阵地,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想当年,文庙前,无论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那是怎样一种虔诚朝圣!每年春秋两祭,千百南乐才俊,衣冠肃整,在大成殿前跪成一片,对孔子行三拜九叩大礼,祈求锦绣前程,保佑平步青云,那又是怎样一道胜景!蒙童入学前,由家长领着,先到文庙祭拜孔子,那又是怎样的一种思想渗透和精神传承。</p><p class="ql-block"> “庙学合一”的规制,确保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士子们在庙学中攻读孔子的至理名言,学习乡贤名宦榜样,不仅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人,而且使儒家学说在巩固封建统治、促进民族团结、确保国家统一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正因如此,千百年来,文庙才会建了毁,毁了又建,一直延续下来。</p> <p class="ql-block"> 现在,儒家学说在现代社会中,又被人们发掘出许多新的思想意蕴,正如《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宣言》中所说:“人类要想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从孔子那里吸取智慧。”</p><p class="ql-block"> 2000多年过去了,孔子并没有走远。尽管他的足迹到达过的地方的有限,但他的教化却无处不在。这一座座矗立在人们心头的文庙,向世界展现着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也正昭示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旺盛生命和神奇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