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 乡明 <p class="ql-block">看新闻,得知新学年开学了,在课程的设置上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增加了劳动课。劳动课--作为我们这代人来看,是很正常的,并且也这样过来了。但是,劳动课从有到取消又要恢复,其重要性如何是不言而喻的,我不在此议论。倒是让我想起了我的学生时代所经历过的劳动课,有不吐不快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中学生时代是在东莞度过的。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在东莞县茶山初级中学上的中学。学校当年开设了一门课程,叫做《农业常识》课,授课老师是谢柏康,课程的内容以及参加农业生产实践,让我记忆了一辈子,也受益了一辈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习农业常识,首先要学习农业八字宪法,学习二十四节气,还要学习种瓜种豆种菜,瓜果授粉,果树嫁接、杀虫施肥等知识。“土、肥、水、种、物、保、管、工”的农业八字宪法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二暑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二十四节气歌,至今还朗朗上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农业常识上第一节课,我就感到很有意思,因为稻米蔬果,我们天天都在面对,因而对上这门课的兴趣倍增。农业理论知识在课堂上学习,实践活动就在学校的生产基地以及农村的广阔田野里进行。我们非农业户的学生,学了以后都觉得受益匪浅,能够学以致用,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校当年有两块菜地,后来做了灯光球场的地方,就是一大片菜地,还有在我们班的教室边上就有块两亩左右的菜地。菜地里种有各种当令瓜果蔬菜,收获的瓜果蔬菜足以供给学校食堂食用。我们种植的牛肶冬瓜,是经过改良的良种冬瓜,个头很大,一个个吊在瓜棚上很壮观,到了收获的时候,一个人还抱它不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菜地里种植的作物在谢老师的带动下,运用八字宪法知识进行管理,日常的管理,例如每天的浇水和施肥追肥、除草杀虫等,则是完全由学生自己进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事要放在现在,可能有人会问,这行吗?还确实行!因为我们是农村中学,老师虽是科班出身,但也是农村长大;说到学生,则大部分是农村的子女,这些个劳动,对他们来说早已习以为常;至于非农业的墟镇学生,俗话说,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满地跑。他们也经历一年两次农忙假到农村锻炼,已经掌握了一般农活的要领;而且,初中、高中学生年龄都在13-18岁之间,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这点儿劳动强度不在话下。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游庆堂同学,整个初中高中期间都是由他担任劳动委员,他是农业的一把好手,把班里的劳动管理安排得井井有条。毕业回到村里不久,他就担任了生产队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校还有一个生产基地,在土名“飞鹅岭”的山上。这里主要是种植甘蔗、木薯、红薯等作物,种植周期较长,一般一年一造收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候学校各班级每周都有一个下午的劳动课。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最早是由英国人提出来的,后来也成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通过劳动教育强化劳动意识与态度,磨砺意志品质,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每到劳动课的时候,同学们都扛着锄头,排着队,雄赳赳气昂昂的到飞鹅岭和菜地劳动。那时候同学们的劳动积极很高,没有人叫苦叫累的。相反,离开枯燥的课堂,同学们就如脱笼的小鸟一样,身心解放,反而高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积肥为例,植物对氮、磷、钾三种元素的肥料需要量是最多的。氮肥主要是促使作物枝木茂盛,增加叶绿素,加强营养生长;磷肥能使作物茎枝坚韧,促使花芽形成,花大色艳,果实早熟,并能使树木生长发育良好,多发新根,提高抗寒、抗旱能力;钾肥能使作物茎杆强健,提高抗病虫、抗寒、抗旱和抗倒伏的能力,促使根部发达,球根增大,并能促使果实膨大,色泽良好。每到劳动课,高年级的同学去挖坑、割草、加上一些牛粪猪粪沤肥,这样沤出来的肥料,是最好的农业肥、有机肥。低年级的同学到学校附近的居民、村民住地积肥,在大街小巷里,专门去寻找那些垃圾堆和沟渠,收集淤积的垃圾坭肥,有的同学甚至到公路上收集鸡屎牛粪。学校的劳动课,一举多得,既培养了同学们的劳动观念,又积了肥,还搞了卫生,受到了居民和村民的称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星期天(那时候只有星期天休息),或者寒暑假期间,则由各班墟镇的同学轮流给菜地浇水。淋菜的水源相隔比较远,要往返走上几百米到塘边村的鱼塘里挑水。我就是在那时候学会了用射桶挑水淋菜的。射桶淋菜是个技术活,挑着装满水的射桶,边走边往菜地浇水,讲究体力和技术的协调,待走到尽头了,水也正好浇完了最好,而水多水少,均匀与否,全凭自己的经验来掌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墟镇的同学最经受锻炼的时刻是在农忙假期,比较固定的是到南社、超朗龙头等村支援农业劳动,防洪抢险,抢收抢种。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中学生。几年下来,我们也学会了插秧、割禾等农活,以实际行动磨练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〇二一年二月二十日初稿</p><p class="ql-block"> 二〇二二年九月二日定稿</p> 当年我们种植的冬瓜和茄子有如这样的个头 <p class="ql-block">我们虽然不习惯吃辣椒,但在那少肉的年代,辣椒+豉油浸泡就是一道好味的菜。</p> 我们种植的包粟也很壮实 我们当年种的是台湾种甘蔗 当年我们的菜地没这漂亮 谢谢您到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