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递村

mn

<p class="ql-block">  西递村,安徽省黟县西递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地处黄山南麓、黟县盆地南侧,村域面积10.7平方千米。西递村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代初期。</p><p class="ql-block"> 西递村整体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串村而过。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是中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西递村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徽州三雕、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2000年,以西递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6月25日,西递村古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1月,西递村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1年5月5日,西递村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2012年12月17日,西递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2020年8月26日,西递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2021年12月,入选联合国首批“最佳旅游乡村”名单。</p><p class="ql-block"><br></p> <h1>  <b>这次徽州行圆了我们多年的梦。大家玩的很开心,尽享古城沧桑的浪漫……喜欢文学创作的兰根老弟一路都在小本子上写写画画,把一路的所见所闻跃然纸上。回来后,将行程用散文形式撰写成游记,在此一并附在美篇中,供大家欣赏吧!</b></h1> <h1>   <b>《搁浅在时光里的西递》 </b></h1><h1><b> 作者:张兰根</b></h1><h1><br></h1><h1><b> 由于在塔川挂了一角,车到西递七号停车场已是上午10点半钟,邢老板用摩托车接了我们的行李,我们跟随其后住进了名为"南山、舍得"的徽派民宿。厢房也是与宏村一样的"越层"样式,只是与厅堂各自独立,中间隔了座袖珍小院,小院里树木和盆景布置的温馨可人。是读书聊天的好地方。</b></h1><h1><b> 稍事休整,牟宁和大家商议去附近的"西递石林"景点一游。下午一点钟才返回西递村,我们首先要安抚肚子。因我们住的民宿不承餐,好容易找了附近一家宅子问餐得许。落座点了几个菜,年青的老板连说没有。王敏指着豆腐菜说"这个可以有"!老板说"这个真没有"!引的我们哈哈大笑。没办法,只好让老板敷衍了三菜一汤。下午两点回"越层"休息。</b></h1><h1><b> 下午四点,我们走进西递村的巷子里游览。西递古名西川,因古代此处设有传邮之驿站,故称西递。</b></h1><h1><b> 西递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整个村落状若船形。</b></h1><h1><b> 西递村是一处以胡姓宗族聚居的古村落。时至今日仍保存着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座,2000年西递与宏村一起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b></h1><h1><b> 西递村有三条主街,另有90余条小巷,游人都说西递村是一个迷宫。许多小巷苔苍径古,仅容一人,抬头观天只有一线。生人入内常常不辨东西,晕头转向。我们依然是听天由路,绕来拐去,一路行来拍了不少珍贵的照片,参观了重要的西递胡氏宗祠"敬爱堂"祠堂占地1900平方米,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其结构古朴威严,气势雄伟。</b></h1><h1><b> 敬爱堂后厅有一个斗大的孝字,它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书,字画一体,字中有画,画中有字,寓意深长。在西递徽派建筑的,木雕、砖雕、石雕的透窗比比皆是。我们边走边看"松石图""竹梅图"圆的,方的,扁形的,菱形的……百可园墙上的"叶落归根"形透窗,不仅造型精美,更寄托了主人的情怀。</b></h1><h1><b> 有时透窗外是一道风景,窗内又是一番婆娑世界</b></h1><h1><b>。但时光无一不是从透窗的棂格间漏过。如果你相信"时光有味"只须你对透窗的一暼间,便会滋生出一种眷恋。</b></h1><h1><b>  傍晚时分我们到达了村西边"西递牌楼"此牌楼也称为"胡文光刺史坊"胡是西递人,在外为官,卓有政绩。明万历六年,皇帝批准为胡文光建造功德牌坊。</b></h1><h1><b> 牌楼气势宏大,正楼扁的上方雕的是"荣恩"二字,花板上雕有鹿、鹤、虎、豹,两旁盘有浮雕的双龙……在村舍和西边池塘的拥衬下别有一番风光。是西递一个地标式的旅游标志。</b></h1><h1><b>  我们抓紧在天黑前拍了几张合影,王敏背对扇面形的喷泉,又玩了一把"孔雀开屏"。看着湖岸边写生的学生结队下课,在天黑之际我们也转身撤离。</b></h1><h1><b>  为了不在小巷里迷路,我们选择了沿着黟黄公路返回住地,半个小时我们历经两处岗亭,查验游客身份证后放行,终于在晚七点左右到达七号停车场,拐进一家民宿吃了一碗热乎乎的汤面,返回住处洗漱休息。</b></h1> <h1> <b>9月27日,我们早早就醒来。6:30我们一起走进了西递古老的街巷。清晨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整个村落沉浸在一片古朴、宁静、祥和的氛围里。,不时看到早起的村民在劳作,穿过一条小巷,扭头发现在一条横巷的尽头,有一女子在井边汲水,被逆光投映成一幅古韵优美的剪影。及至近旁,那剪影已消失在深巷里。</b></h1><h1><b>  一眼小井,井筒内壁,被井绳磨勒的凹痕清晰可见。井壁上长满了青苔。清幽的井水与井口的圆光,融幻成一幅天华如洗的月夜。我忽然悟道,那女子汲走的岂止是水,分明是一段岁月。</b></h1><h1><b>  有人说,在徽州你信步走进一个村落,就会翻动一页页历史,随处踩动一块石板,就会触动一个朝代。</b></h1><h1><b>  而乡井就是徽州游子们的乡愁,那些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徽商们体味最深。</b></h1><h1><b>  那一片片徽派民居,一幢幢祠堂,一处处灿烂的徽派文化遗迹,都是一代代徽商异乡打拼,荣归故里打下的基业。徽派文化传承至今,历史上的徽商是功不可没的。</b></h1><h1><b>  当我们面对徽派文化,褪去浮躁,洗去铅华后,即便是面对一处荒草满地,残墙断瓦的老宅,也会刺痛我们的乡愁。</b></h1><h1><b> 地域的徽派文化之与我们也许仅仅是一种守望。</b></h1><h1><b>  看过作家白落梅的乡愁,"昨夜梦里又回到了旧村落,在深长的青石老巷行走,两侧是一排排层叠有序的马头墙,在湿润的烟雨中看不到尽头,黛瓦青砖的老屋,已是人去楼空,雕花的门窗依旧,似被风尘打理,沧桑入骨"。读来令人感动。</b></h1><h1><b>  这次皖南之旅,虽然行程只走了一半,但我们的所闻所见给了我们无尽的思索。根植于血脉的文化因子一再被激发。除了认同还有感动。文化江南的徽州,永远是收藏灵魂的地方。当一个人打起行囊,只为来看一场江南的烟雨,我们也并不觉得矫情。</b></h1><h1><b> 我们这次自由行除了"诗与远方的黄山"之外与我们扑面际遇的,大都是徽州文化。行万里路要有一个好胃口,我们这里自有美食家王敏代言。我们同时也想有一个宏村的"牛胃",不是用来觊觎美食,而是用作饕餮徽派文化的盛宴,而后再错峰反刍。这也成了我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好方法。</b></h1><h1><b>  当我们边走边拍,历经约一个小时才沿着村落的南边小路,又一次走到了"大牌楼"前。早晨的阳光明亮柔和,山川和池塘氤氲在一片薄薄的雾气里,写生的学子们早就占满了池塘南面的阵地。此时,在他们的画笔下将要勾勒出"桃花园里人家"最美的画面。</b></h1><h1><b>  阳光下的牌坊倒映在池塘里,与青山房舍一起构成了一幅纯净明亮的水乡画卷。忙的牟宁和我们拍个不停。</b></h1><h1><b> 当美食家喊饿了的时候,我们才注意到已经早上八点了。</b></h1><h1><b>  我们在"大牌楼"旁的路口选了一家正规的餐馆,大家点了馄饨、炒面、汤面、炒年糕,还有四碗米酒荷包蛋,摆满了整个桌子,我们被自己的杰作逗的嘻嘻哈哈,聊的都是吃的话题。热乎乎的安慰了肚子,九点我们按原路返回了民宿。</b></h1><h1><b>  今天上午我们将离开西递,赴歙县途中将呈坎、唐模、潜口、棠樾四处五A及四A级景点一网打尽。</b></h1><h1><b>  与邢老板商议的结果是,他找一人看民宿,用他自己的车拉我们完成计划之旅。上午10点多出发,我们挥手告别了西递。</b></h1><h1><b> </b></h1> <h1><b>2019年9月26日牟宁摄于黟县西递(人物照由同行伙伴互相拍摄)</b></h1><h1><b>2022年9月2日津门疫情期间宅家重新筛选整理。</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