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纪行

新右卫萌

<p class="ql-block">  壬寅七月末,暑热流火。趁疫情平稳,区政协郭主任组织赴山西考察移民、方言、晋商文史,以完成年初制定的工作议题。建军节那天,与文旅局大龙、北京张书画家、诗人五根、国画研究生景源、小赵七人,一大早出发了。</p> <p class="ql-block"> 榆次常家初震撼</p><p class="ql-block"> 晋中榆次常家庄园,本不在行程内。出发前一天,恰巧常氏儒商研究会的秘书长常孝东先生,微信说他要来,带宗亲们来看常家商业帝国的隆兴之地——张家口。前年,在“张库大道高峰论坛”上,结识了常忠武会长和他的侄儿孝东,一同探访了万全第八滩村常氏另一重要支脉——九世常万旺的后代。后来,我考证撰写了《晋商常氏一脉在万全》,被其会刊《晋商文化研究》采用。常哥要亲自陪我们去看庄园。</p> <p class="ql-block">  对这座从乾隆年间、常家发达就开始营建的庄园,早有耳闻,但还是被震撼到了。此行的震撼,才刚刚开始!</p> 庄园入口城楼的规制,是州县城池才应有的规模,黑黢黢古色沉郁。城楼虽是新建,但参照“修旧如旧”原则,做法专业。这让其它地方彩绘浓烈,光艳照人,“一眼新”的修复与开发汗颜。光这一条,就够我们学的。 <p class="ql-block">  “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真不是浪得虚名。庄园占地十二万平米,仅为当年的四分之一,常家占了车辋村的一半。北常东后街上,静园、大德玉、郡伯第、武德第、大夫第的高门楼一字排开,顿有帝侯将相府第的即视感,儒雅书香的王者气度扑面而来。每院格局类似,细节却各有不同。常氏宗祠是常万达开创的北常祠堂,为光绪年原物。前后四进院的规模,巧夺天工的牌匾、砖、木、石雕,毫无疑问的使其成为,中国北方最大最强的祠堂建筑群。戏台院内,一株子孙槐,枝繁叶茂,这是十二世常恰,1882年从俄国带回、当时少有的蟠龙槐。还有后面看到的“银冬瓜”,重一千两,外涂桐油,瓜重油滑,商途遇匪也“没奈何”,拿不走。这都是常家世代旅蒙俄贸易驰骋的见证,考察第一站,就见到了晋商远走万里荼道的重要实物。</p> <p class="ql-block">  酷暑日烈,晋中闷热,常哥滔滔讲述,汗流直下。我们嘀咕,他和二百六七十年前,九世常万达、十世常怀玠的画像很有几分神似。</p> <p class="ql-block">  在“门神院”养和堂,他细心地闭合上了大门,好让我们给那对威武传神的巨大门神拍照。知我研究常家历史,送上《常燕生诗词集》一本。</p> <p class="ql-block">  常家庄园的砖雕、木雕、石雕和彩绘,以祠堂院、贵和堂、雍和堂为领,图案万变,刀法细腻,为清代雕刻精品。静园中名花古木,曲廊斋坊,水溪池潭,无不雅致清俊。照壁中呼之欲出的雄狮、百年巨梓下的福禄寿三星、斑驳沧桑的千年古枣、石芸轩书院的四大法帖,南下武夷山,北出恰克图,茶布领军,票号跟进,因商兴而儒鸿的常氏家族,终将南国园林的“灵秀”与北方建筑的“浑豪”熔于一炉,让人叹为观止。想个把小时看个够,听个全,真难。唯有拍照、购书,回去慢慢品酌!</p> <p class="ql-block">  “能读书,败而不亡”,常家十三世常立仁的这句话,似乎道出了“中国儒商第一家”的先见之明。</p> <p class="ql-block">  晋商的商业帝国,最终在俄国革命、外蒙独立、中东铁路的修建、清王朝崩溃、军阀混战摊派、西方经济入侵、商业经营落伍等众多因素的合围下,集体败落了。唯有常家,商业虽败,事业不亡。常家“尊儒重教、商兴儒鸿”的宗族观,使九至十二世的常家子弟,为经商致富而勤学。十三世后,外贸世家奠基,开始为书香门第、齐家兴国而苦读。从各堂私塾,到开办“笃初学堂”、“知耻女子学堂”、“凤鸣书院”、“韡华诗社”,世代积淀,厚积薄发,清代考中功名者达一百七十六人。十四世常麟书,常家唯一的进士、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学者;常赞春,举人、教育家、学者、三晋书画家;常旭春,举人、三晋书法家、诗人、反帝保矿运动先驱。十五世常风,书评家、“新月派”重要作家。十六世常燕生,中国民盟组建者之一、社会活动家、诗人;常乃志,新中国外交战线的巾帼英雄。十七世常进,国家级翻译。五百年来,常家杰出人才济济,出国深造、专家学者众多,煌煌三四千人丁,确为家兴业旺、誉声载道、遍布海外的名门望族。成功实现了商业巨擘向文化世家的转型,在晋商历史上独树一帜。</p> <p class="ql-block">  “富而仁爱”儒家思想熏陶下,常家子孙为国分忧,善举不断,倍受政府褒奖与乡里爱戴。“泽被桑梓”、“好行其德”、“艺舟攸济”的匾额,广见于庄园厅堂。</p> 无商不富,唯文能久,富而仁爱。在这庄园里,上了深刻的一课。 花园中的观稼阁,原是常家瞭望看护庄稼的简易木楼,耿彦波任榆次区委书记开发庄园时,修成了今天雄壮高大的楼阁,一处三百四十个方篆家训影壁也是从邻村移来。旅游开发,在尊重原物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优化与拓展,既是保护之策,又是发展之道,值得借鉴。 常忠武会长曾说,修复常家庄园时,耿彦波经常挽着裤腿,满鞋灰土,守在现场指挥。从灵石的王家大院,榆次的常家庄园,再到大同古城,太原的晋阳古城,他一路走来一路修,山西应感谢此公! <p class="ql-block"> 临汾青铜比菜多</p><p class="ql-block"> 第一晚,霍州住下。去外地多早起,漫步街头公园,可访更多的风土人情,郭哥也如此。</p> <p class="ql-block">  转过街角,偶见一处未成景区的祝圣寺,零星殿宇与曾作粮站的现代建筑杂居着。大雄宝殿顶,琉璃翠艳,平扁如翼,与地藏殿梁柱斗拱,皆粗壮古拙,预感不俗。查《图像 中国 建筑史》发现,1934年夏,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与费正清夫妇曾结伴同游过临汾一带。翌年,由林徽因执笔,发表了《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对当时霍州七处古建评价最高的,正是祝圣寺。梁认为该寺建筑,多是元代遗存,一些构件和散物能追溯到唐代或北魏。</p> <p class="ql-block">  无名的小巷,混杂的建筑,竟藏如此身价的古刹。地上文物看山西,名不虚传!以至街心,红台绿璃、可与宣化镇朔楼相媲美的明代鼓楼,也黯然失色不少。券洞下,飘着山羊胡的算命先生,天还早,没有生意,吹着啤酒,倒是怡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  祝圣寺边的小巷,大锅海煮的饸烙面早点,正热气腾腾。来山西就吃面食,女老板好客,还让品尝了凉面,比热面更爽口清香。她操一口地道的霍州方言,正合我们来意,大龙抓紧对比两地的异同。一番交流,老板店员均称,万全话和山西阳泉、昔阳一带的话相似。</p> <p class="ql-block">  日上三竿,到达临汾博物馆。斗笠碗外观,有恢弘感。果然,藏品丰硕,器物精美,布展先进,国家一级馆,让人大呼过瘾!</p> <p class="ql-block">  入馆便进二层。展厅门口,一群着黄马甲的小学生志愿者问,“你们需要讲解吗?”好一帮伶牙俐齿的孩子,将我们导入了临汾的悠悠远古。我问了数个问题,都没难倒她们。暑期志愿服务,增长知识,锻炼口才,小地方的孩子很难有此机会,人还得往高处走。</p> 临汾史称平阳,《尚书》载“尧都平阳”。司马迁《史记》云“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足见华夏文明自尧始,平阳临汾为发祥地。 崇山脚下的陶寺村,发现了四千多年前的宫殿和城市。二号展厅门口,陶寺遗址早期王级大墓,出土的一件灰陶彩绘龙盘,用红色表现龙头和盘曲的龙身,是华夏民族“龙的传人”的代表,为镇馆之宝。 小学生的讲解,让我注目一尊朱书扁壶良久。1984年陶寺遗址出土了有朱书文字的陶扁壶,引起学界关注。被专家释为“文尧”二字的扁壶,超大型城址、世界最古老的观象台、大规模墓葬群,让学者们把陶寺遗址的可能,指向了尧的都城。 晋,是周的重要诸侯国,晋文公成就霸业,立国六百载,文化璀璨,临汾为核心。我们来临汾考察,源于此。 霸国墓地出土的铜鸟盉,眼前一亮。铜鸟胸前斜伸一管状长流,尾下腹底有一象首足,象鼻外卷。通体布满精美纹饰,盖内有铭文。有说是温酒器,也有说是礼仪倒水洗手用。与山西省博物院藏、临汾曲沃县第一代晋侯墓出土的晋侯鸟尊,一脉相承,同为镇馆之宝。两器物的出土地,相距仅二三十公里,鸟形如此相像,不禁要问,是否为同一工匠或作坊所雕铸? 铜鸟盉的出现,还引发了一个错误:晋侯鸟尊在发掘时尾巴已断,上海博物院将尾巴修复为朝里卷。铜鸟盉发现时完整,清晰地表明,鸟尾朝外卷。我太原的姨姐,知我喜好文史,之前就给我发过晋侯鸟尊的资料,正好可以对比。 <p class="ql-block">  春秋四铺首衔环铜鉴,侧面的铺首,大嘴扁张、牙齿整齐、夸张外露的神态,西周双兽耳铜山簋上,粗壮、突出、像突然被斩断的犄角,四川三星堆青铜器的特殊造型,脑中一跃而出。器物形态相似,商末春秋也前后连接,两者到底有怎样的联系,还有待专家进一步研究解密。</p> <p class="ql-block">  庞杜出土的铜方簋、隰县出土的铜莲瓣壶、翼城出土的凤鸟纹铜尊,一尊尊,一排排,个个都堪称镇馆大杀器。乱花渐欲迷人眼,戈、爵、鼎、壶、锛、簋、鬲、编钟、石磬,层出不穷,更有那难于辨识的器形文字甗(yǎn,蒸煮器具)、 “瓿”(bù,小瓮)、“卣”(yǒu,酒器)、“罍”(léi,酒器)、“斝”(jiǎ,酒器),分外烧脑。让我们这来自蒙古高原坝下、塞外苦寒之地的口里人,纷纷咂舌。“人家的青铜器像白菜一样多!”同样发展文旅产业,我们更难。</p> 博物馆的洪洞广胜寺《赵城金藏》和曾出土三次的唐代铁牛,没顾上看。倒是尧庙中的四棵“柏抱楸”、“柏抱槐”、“鸣鹿柏”、“夜笑柏”,遒劲而沧桑,呼应着尧庙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些许弥补了遗憾。 <p class="ql-block">  张书画家边考察,边快手直播。一名隰县的书画铁粉得知后,驱车一百多公里赶到洪洞县。夫妻携两女上阵,中午隆重安排了特色宴“重八席”接待我们,恍若在洪洞寻到了老亲。把酒言欢,情绪点燃,郭哥要为张家长女赠诗作词,书画家自然要书写成作品,大龙刻章一枚,景源也表示作画一幅。诗书画印配齐,我也激动了,敬酒一勺。</p> <p class="ql-block">  饭后,去大槐树寻根祭祖园。这个园子,是此行最人头攒动、导游如云的一处景点。除了民国三年,景大启等人立下了的“大槐树下”碑与亭,均为新建。可见在哪里,凑热闹的,都是多数。</p> 大明新立,“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洪武初年到永乐十五年,从人口稠密的山西大量往外省移民是史实。但若说全国众多省份的人都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下”(万全的说法,来自“山西大柳树下”),就有疑问了,洪洞一个县不可能有那么多人口。于是,在山东做小官吏的景大启,就找出了在大槐树下,集中泽、潞、沁、汾和平阳的百姓,迁往外地的说法。把路途不近的民众集中到洪洞再分散移民,既不高效,也不经济,经不起推敲。据调查,在雁北大同附近,有完整移民家谱的家族,也没有找到从洪洞县迁来的痕迹。再说“山西洪洞县来的移民,最小的那个脚趾甲都是两瓣的”,也难以成立。用现代医学解释,这是一种由摩擦生成的茧子。实际上瓣状甲是一个常染色体显性性状,不能作为一个族群的特定标志。我观察周围见到的成年人,都有两瓣甲,而儿童却没有,印证了现代医学解释的正确。 那么为什么,又会有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的说法呢?有研究说,这是清代反清复明人士,巧借移民史实,用来联络民众的一句暗语。洪洞的“洪”和红同音,红即朱,故用洪洞县借指朱元璋开创的明朝。明末清初,山西博艺多才的鸿儒傅山,是保持民族气节的典范,号朱衣道人,常穿红袍,在饱学之士戴廷栻建的“丹枫阁”,讲经布道,反清复明。山西有浓厚的反清复明群众基础,产生这样的暗语有其合理性。后清朝残酷镇压反清运动,这句暗语也逐渐演变为“明恋故乡,暗怀故国”、后世人不明就里的寄语。 <p class="ql-block">  景大启对广为流传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的移民说法,深以为傲,在找不到大槐树的民初,就回乡立下了碑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是中国近代发展文旅产业的先驱。今天,洪洞县的寻根祭祖旅游事业兴旺发达,两者都值得借鉴。</p> <p class="ql-block">  书画家的铁粉,超级热情,还为我们安排了参观霍山南麓的广胜寺。</p> 最早听说广胜寺,源于那部曲折离奇的《赵城金藏》。创建于东汉的广胜寺,闻名于世,也得于此。元代,这里就供养有一部大藏经,它刻于金,原藏赵城镇,故称《赵城金藏》。1942年,被日寇盯上,僧人与八路军冲破重重包围,将其安全护送至解放区。稀世孤本,故事传奇,久久难忘。 <p class="ql-block">  如今,铁粉友人是邀我们来看明代飞虹塔的。1986版《西游记》,唐僧扫塔那一集,正是在此拍摄。书画家正好和当年扫塔唐僧的扮演者迟重瑞,是书画朋友,亲游此塔,意义更加不同寻常。</p> 飞虹塔位于半山的上寺,有十三层,呈八角形,外部镶嵌七彩琉璃烧制的仿木构件,檐下佛像、菩萨、金刚精巧逼真,至今彩绘鲜丽如新。 午后烈日下,散发着耀眼夺目的流光溢彩,似道道彩虹佛光普照。从未见过如此瑰丽凌峰高峙的宝塔,不愧为全国最美、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远近左右,不同角度,我反复端详拍照。 <p class="ql-block">  塔内中央,繁复的彩龛内,坐有小木佛。沿木梯攀登而上,到二层,木栅锁闭。穿过木档,昏暗的半空,金刚壁立,徐徐欲飘。据说塔下地宫内,保存着释迦牟尼佛祖真身舍利。</p> <p class="ql-block">  向后的弥陀殿,是一座结构独到的元代建筑,殿顶平缓外展,斗拱梁柱粗壮威严。殿内主奉弥陀大坐像,工艺甚佳。两侧观音、大势至菩萨,雍容慈华,身姿丰腴,前倾而立,扶风若飘。梁思成、林徽因在《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中赞之,“宋风十足”。金代大藏经,原存于此。</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前,左右两棵唐柏,皮灰耸翠,蛮拧苍劲,也是这里的一奇。后院,毗卢殿前,一株白皮松的亮色,从满院的古旧肃穆中跳出。毗卢殿两山施大爬梁,是元代建筑艺术的奇特结构。没人讲解,是看不懂其中门道的。</p> <p class="ql-block">  “山门的立柱顶端向内倾,是明前建筑的特征”大龙是个激奋多能的通才,什么都能讲上两句。</p> <p class="ql-block">  听说下寺大佛殿,还曾有过珍稀的元代彩墨佛教壁画《药师经变》。1928年,被寺僧贞达,经与乡绅官员相商,卖给了外国文物贩子,得一千六百银元,修了寺院。壁画几经流转,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国之贫弱,民多卑贱。每闻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就痛心阵阵,扼腕不已!</p> 二日晚,住祁县。 <p class="ql-block"> 昭馀古城再震撼</p><p class="ql-block"> 继续早起,和郭哥五根晨走。</p><p class="ql-block"> 祁县新区,林立的高楼,一直延伸到玻璃文化广场。可见,当年晋商云集的祁县,如今发展的也不慢。昨日,美国众议长佩络西窜访了台湾,引发了我们对时局的思考和发展的讨论。</p> 千焱文化公司的经理康宏玉,是大龙的网友,小伙子精明能干,在祁县图书馆为我们组织了文史座谈会。来的人真不少,晋商、方言、移民、文旅各路方家学士齐聚。贺树刚先生方言研究业绩斐然,他说祁县话,近半听不懂。随着午餐相邻深入探讨,还是了解了不少词语的共同之处。如:抠切(琢磨、研究)、干宁(不喝水干吃食物)、倒歇(聊天)、质背(背部)、质切(指甲)、揭克(口吃)、结壁质(邻居)、哈喉气短(气喘咳痰)等等。贺先生既专业又热忱,从微信上,又给我发了不少方言文章。早晨在玻璃广场,还听到健身者说“洋柿子(西红柿)”,这个万全土话中有,但也讲得越来越少的方言。同样这个词,在榆次话中却叫做“西番柿”。不管是西番还是洋,都和学名番茄一样,说明西红柿是外来植物,它原产南美洲。 <p class="ql-block">  贺先生还讲道,他的曾祖父、祖父都曾在张家口“世义成”钱庄供职,还留有民国二十六年(1937)元旦,全体同仁的合影。曾祖父的四弟,还在张家口娶了俄国媳妇,带回过祁县温曲村,金发碧眼,好不招摇。</p> 祁县中学校报总编李光年老师讲,他祖上也曾在宣化开磨坊、造纸厂,鼓楼东北面,全是他家的买卖。铺子有十九家,并以此为中转基地,辐射吉林、黑龙江等省。他父亲早年还去宣化收过房租。当年,祁县各个村镇,几乎都有外出归绥、包头、张家口、东北或大或小的买卖家。小商号、小商家也是晋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研究上空白不少,再不抢救就会湮没消失。 从事古建的畅显明老师文献资料多。祁县、太谷、平遥三县旧县志,都有万全右卫军户移民和老家联系的记载。明朝万全移民(包括张家口),祁县、太谷、平遥三县去的人多,其中祁县有二千多人。他说我们来到祁县,就是回了老家。李光年据研究说,祁县的移民,主要还去了内蒙丰镇、乌兰察布一带。 山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郭宗平先生,敦厚谦和,老家万全,来晋中二十余年,妻子是平遥人,对两地方言的异同有更深切的体会。他讲平遥方言中,把叔叔叫做“老老”,而姥姥却称为“伯伯”,这种大对调,很是费解。或许,万全方言把叔叔、伯伯统称为“老辈子”,和这有异曲同工之处。郭院长还认为,万全方言和盂县话几乎一样,冯建武老师持同样观点。看来,万全方言和盂县、昔阳一带的方言很像,是共识。 盂县位于山西东部与河北平山交界,这里的晋语自然受河北冀鲁官话的影响。位于河北西北角的万全,方言属晋语系张呼片,但也受河北方言影响。照此来说,两地方言虽像,但也不能说明明朝万全移民,就直接来源于盂县一带。可能共同受河北冀鲁官话的影响,从而听起来很像。也可能来源于别处,比如晋中祁县、太谷、平遥三县一带,事实如何,还有待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盂县、昔阳、平定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一直都属于晋中地区。从口音、移民、晋商和史料多方面看,万全方言总体上源于山西晋中,是成立的。此行在方言考证上有了重大收获。 会上,又见到了晋商研究所所长田建老师。前年,山西晚报重走万里茶道,来张家口采访,我俩一起陪同讲解。北大历史系在读博士赵凯欣,祁县人,讲了卫所军户和原籍军户的军地联络、私下贸易在大移民中的促进作用。<br>  我们考察组一行也做了发言,我讲的是《走进祁县,谈东口晋商》。 <p class="ql-block">  综合来看,明初的政治、军事强制移民是源头,被移民的军户、民户与家乡的人脉联系,明“开中法”、清“官荒放垦”政策的导向,促进了晋人、晋商北上走西口(归绥、包头)、跑东口(张家口),引发了经济移民,最终形成了横跨数百年,山西人海量外出谋生、创业的浩瀚移民史。广泛的移民,自然也使得晋语方言,在山西周边省份广泛覆盖融合。</p> “走西口”,出杀虎口的有生意人,但不少是以山西偏关、河曲、保德往内蒙逃荒为主的穷苦农人,他们基础差,发展慢。河曲保德州有“女人啃(白读作kǒng)苦菜,男人走口外”的说法。而“跑东口”,是以晋中及周边精明商人为主,外出张家口,远至库伦、俄罗斯的经商群体,这些人,实力强,擅领跑。故可将这一农商移民发展现象,区别概括为“走西口,跑东口”。走西口,大众参与,规模化,知之甚广。跑东口,小众经营,精英化,鲜为人知。<br>  那么,我们到底是军户、民户、农人、商人中,哪一个的后代呢? <p class="ql-block">  午餐,两地人士,欢聚一堂,吃饭也不放过探讨。方言异同交流之余,一道菜品也引起了我的揣度。席间上了一盆汤多面少,叫做“灌餦”(祁县话读作灌渣)的菜。荞麦做的面条,筷头粗细,二三寸长,细润筋道,是用面糊倒入碟中上笼屉蒸熟,再切成细条凉拌。微酸的汤,像幽深的湖水,怀拥乳白色的面岛。仿佛这色形味,都能给知了激昂高歌、暑热闷湿中的晋中人,带来一丝解脱。</p> <p class="ql-block">  与这道菜类似的,万全叫“拌荞粉”。把荞糁子浸湿,揉成糊状,上锅煼(chǎo,万全话白读作出)熟,碱多则红,入碗定型,吃时切成长条大块,粉多而汤少。同样的菜,祁县的做法精细婉约,反映出中原农耕商业文化的进步与讲究,而塞外万全的制作要粗犷豪放得多,显然受到草原游牧文化的影响。张家口蔚县,临近山西,这里的凉粉,则是用浅碗定型,切成细条。从碟到浅碗、碗的变化,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地域文化的过渡。</p> 下午,参观了位于县城中心的昭馀古城。昭馀语出“昭馀祁泽薮”,昭馀祁是古代九大湖泊之一,《礼记》有载。祁县古城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北魏。古城在法国开发署贷款的支持下,正在进行全面基础设施提升和保护修复。主街挖开,供暖供电各类管线,全部入地,施工如火如荼。已不接待普通游客,我们作为业务交流被获准入内。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被康经理领到了渠家大院,还请了位名导游。虽早有耳闻,仍眼界大开。</p><p class="ql-block">  乾隆年始建的渠家院落,错落有致,屋顶形态各异,雕刻纷繁,构思精巧,几乎无砖不雕,是山西乃至中国砖雕的代表。古琴旁雕白菜,寓意“一清二白”,石鼓上香瓜和书本的组合,取“书香门第”之意。院落之间隔有牌楼、过厅、明楼、统楼,形成院套院、门连门的奇妙过渡空间。山西干旱多风,单坡屋顶的设计,对外防御,对内阻风挡沙,四水归堂,收敛内聚。</p> <p class="ql-block">  一进东门,西侧是石雕栏杆院。正房檐前悬挂一整块楠木雕成的荷叶形牌匾,上刻“若虚斋”,为同治帝师、四朝重臣、寿阳人祁寯藻所书。</p> <p class="ql-block">  东侧,是民居中少见的五进院。长约百米,庭院深深。奇的是,五进每个院门看似直对,却不在同一中轴线,依次向东略偏,从街外根本就看不到第五进院。既防煞冲内,又幽隐或现,层次分明。三院与四院的东厢房为闷房,檐上有二十八点五米长,花纹繁复、错落有致的一组砖雕,是渠家大院砖雕艺术的集大成者,甚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  牌楼院为全院的中心。院门楣挂“载籍之光"匾额,为清代山西巡抚曾国荃,表彰院主人渠源潮善举而赠。前后两院间的十一踩牌楼,设计精巧,别具特色。正房门柱楹联书“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尽显主人商业运筹气魄。</p> <p class="ql-block">  牌楼院南面,是戏台院。据说有戏台的民宅在山西仅渠氏一家。面阔五间的戏台,正中写有“升平乐”三字。万全籍的山西梆子大师侯俊山,清末在宫内为慈禧、光绪唱戏时,任职的戏曲机构就叫“升平署”。导游小伙知识多,讲得好,我将这个关联点,告诉了他。</p> <p class="ql-block">  统楼院门上醒目的“三晋源”商号牌匾,不禁渠家“长裕川”茶店、“百川通”票号在张家口的买卖,脑中萦绕,还有渠家那位清末民初政商两届的当家人——渠本翘。进士、留学、外交官、大学校长的经历,让他一改渠家“走遍天下不住店”自我发展的家族观念,兴办教育设立中学堂、蒙养学堂,保矿运动创办民族工商企业保晋矿务公司、双福火柴公司,走上了教育实业兴国、维护民族大义的爱国道路。</p> <p class="ql-block">  正房楼顶日寇的水泥炮楼,立在如此古朴雅致的宅院之上,凌厉而刺眼,顿生不畅。有国才有家,国强才能民安业兴,此言不虚。</p> <p class="ql-block">  了解研究晋商,相比生意买卖和大院古建,晋商的创业发家兴国精神和商业经营蕴含的文化价值更大。</p> <p class="ql-block">  另一处已辟为万里茶道博物馆的渠家宅院里,正楼挂有“长裕川”匾额。右侧门上建于1925年、二尺多厚、十五米高的巨幅青石浮雕,虽历运动浩劫,损伤不少,但仍繁复宏大,叹为观止,堪称“山西民居浮雕之最”。如此青石雕刻,亦少见,导游又一番大讲特讲。</p> 渠家与常家庄园的弘阔广袤相比,更精巧浓缩,纷繁富丽而具烟火气。晋商大院确为中华传统民居的瑰宝!大的恢弘,小的精致,足以代表山西晋商大院的精华与魅力,其它大院不去,亦不为憾! 踩着施工的尘土,我们穿过了古城的十字大街。街道两边错落分布着上百家,保留有明清时代建筑风格的商业店铺旧址和民居宅院,高阁低楼,斗拱彩绘,争奇斗艳,歇山、悬山、硬山、卷棚顶比比皆是。最难能可贵的是,几乎原滋原味地保持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确为晋商业盖天下的历史见证。 <p class="ql-block">  李光年老师的讲解史料滔滔,带我走进了边街小巷。新道街、高园圪道、段家巷等处,大多是渠氏宅院,最多时达四十处,人称“渠半城”。在路过的羊市坡、东仓道、权圪道、姑姑庵等小巷,古宅大院鳞次栉比,曾经构筑起祁县总部经济的三十二家茶票号总部,不时从韩大门、何大门等宅院中闪过。在旧中学,矗立着一处金代初建的文庙,松柏满院,大成殿掩映巍峨。他还说,文庙边上这一大片,过去全是世代官宦戴家的产业,临街的五间古建是其家庙遗存。何大门的原址上,三百年前曾建有“丹枫阁”。原来,赫赫有名的丹枫阁深藏于此,意外收获。</p> 戴廷栻是明清两朝之交、山西著名的饱学之士,与莫逆好友鸿儒傅山等人一道,保持气节,不事清廷,建三间四层丹枫阁,藏书布道,反清复明。清初三大儒之一,反清名士顾炎武,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志,也来此联络活动。康熙帝曾评“南有水绘园,北有丹枫阁”,为之后丹枫阁因火消失做了背书。 <p class="ql-block">  据说,他们对晋商的发展也给予深切关注,是晋商理论的“相与”和精神领袖。傅山现在还留有《丹枫阁记》墨宝存世。照此说来,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这句暗语,莫非就出至此阁诸君之口?</p><p class="ql-block">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果然实至名归,再次被震撼!</p> <p class="ql-block"> 忻州朔州晋北走</p><p class="ql-block"> 三日晚,住到了忻州古城边。</p><p class="ql-block"> 九点多了,安顿好宾馆,出去吃饭。面馆窗外,就是灯火璀璨的忻州古城。此城为近年新建,角楼飞阁流丹,耸入云霄,城墙蜿蜒逶迤,据地势抬高,扬扬欲飞。灯光照明先进,巍巍城墙,若火龙神游。</p> 从广亮的双门洞进去,穿过一片建筑,展阔的广场上,人头攒动,扇状激光灯柱利剑般直指苍穹。古城大集,是条清末民初建筑特点的风情街。仿古的建筑,做着现代营生,霓虹闪烁,光影流动,弥漫着青春的荷尔蒙。奇装异服、浓妆艳抹的年青人和四处张望拍照的游客,人潮涌动。 忻州古城,是以老城为概念,创新复建,成功运营的典范。据说壬寅年元宵节的游客量,破天荒的超过了平遥古城。文物古迹不丰厚的地方,搞历史文化旅游开发,很值得借鉴。 <p class="ql-block">  四日晨,我和郭哥又早起。本想去看看白日里的古城。城墙下,郭哥却教我练起了站桩。他已研习了二十余载,得到过武国忠老师的亲授。浑元养生桩站姿,初学可按照“手指若夹烟,双臂像抱钟,颌下能放蛋,腋下可塞馒,两膝如卡缸”的要求去做,郭哥尽可能讲得简单易学。洪洞广胜寺主佛旁的胁侍菩萨,纤体前倾而立,不知和站桩要求的身体前倾,是否同理相禅,同缘而修?</p><p class="ql-block"> 我坚持站了一二十分钟后,收势双手贴后腰,此时掌心发热,可温阳补肾。一弯腰,昨天的疲劳腰痛竟然消失了。有效,要坚持练下去。</p> <p class="ql-block">  夜逛古城已风貌尽收,决定天明直奔宁武。</p><p class="ql-block"> 从原平市边上路过,隔窗遥拍,被树木庄稼遮挡的城市。五根不解的问,玉米地有什么好拍的?我太原的姨姐夫就是原平人。姨姐与我同庚,月份大。儿时接触多,如今聊得来。姐夫聪慧,性格超好。此次,随团来晋,日程紧,不便单独行动,未进城探望姨姨、姊妹们,我纠结了良久,甚为遗憾。可能拍照发去,也能“见地如面”吧!</p> <p class="ql-block">  宁武,位于吕梁山脉北支芦芽山和云中山交会的谷口,三面环山。我们溯源而上、养育了山西百分之四十乡亲的母亲河——汾河,就发源于宁武的管涔山。山区难于发展,是此行见到经济最差些的县城。如此地理,在谷口设关,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掠,成了历代王朝的不二选择。</p><p class="ql-block">  战国时,赵武灵王在此置楼烦关,以防匈奴,秦汉又置。明宪宗,建宁武关。宁武关的创设,将偏头、雁门、宁武内长城外三关连为一线,强化了明朝北部边防。</p> <p class="ql-block">  1644年初,李自成取道山西北伐,攻打宁武关。血战七昼夜,代价惨重,遂火烧宁武关。以致如今,宁武城基本全毁,只剩城中一鼓楼。此楼下座砖砌券拱十字穿心洞,楼为三层三檐木结构歇山顶建筑,三十多米高,气势宏伟。</p> 来看宁武关,只见一鼓楼。众人不甘心,又远远瞭见了一处古建。爬坡上去,是一处清代的延庆禅寺。规模不小,但复建的较新,少了些沧桑浓郁的味道,有些粗糙。可能,和宁武县的财力有关吧!倒是展牌上,抗战时期的主持仁柱法师,率二十多名爱国僧人,命丧日寇,守护真金塑佛的故事,让人动容! <p class="ql-block">  路人告,县城西边,还有一处万佛寺,比这个要好!</p><p class="ql-block">  果然,寺很小,明清的,却朱墙碧瓦,古风扑面。细看,寺名竟是赵朴初先生的题字,会不会庙小有大文章呢?</p> <p class="ql-block">  寺里的毗卢殿,为后院正殿,也不高大,殿前卷棚抱厦,拱券门窗明黄,门边立嵌两条方形石柱,石刻群阳字“湛智海之澄波虚含万象 皎性空之满月顿落百川”。从这澄澈之心,观照宇宙自然本真的偈语,可一窥《大方广佛华严经》之佛家心性。过眼众多古建楹联,不知为甚,我对这幅有感。</p> 文旅局的女管理员朴实向善,给我们打开了殿门。<br>  这是一座砖石混砌,窑洞式的无梁殿。正殿内主佛后壁悬塑万余尊小佛,除少数鎏金光鲜者外,均为原物,又是第一次见。正面三尊释迦牟尼、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周身金碧辉煌,古朴生动,边立关公,鲜艳如初。尤以药师佛为最,是全国现存明代雕塑中的珍品。 <p class="ql-block">  大龙焚香三枝,跪地膜拜。在这欠发达县城,偶遇的小庙里,没有了神佛的居高临下,金刚的怒目狰狞,一片宁静而平和。我也动容了,悄悄双手合十,为儿子、家人、亲友们默念祈祷。临出殿门,生平第一次,捐了一点功德。不是信徒,我竟也这样,庙门香火日盛的背后,是不是浮躁焦虑在推动着虔诚奔跑呢?</p> <p class="ql-block">  午餐,找了家面食小馆。</p><p class="ql-block">  书画家手提早餐的韭菜大包子。他在京多年,探求书画技艺,说这包子,让他找到了小时候妈妈做的味道。说到家乡万全,他又想起了夏经天避暑消渴的凉粉“圪抖抖”。见菜谱图片中有,就为画家点了,不过名字叫“抿面”。端上来却不是我们想象的玉米面凉粉,是白面加豆面做成的主食,无意间我们却点上宁武的特色小吃。大龙的抿面吃了半天,还有半碗,可能口味不适。就像祁县的虾酱豆腐,也是当地名吃,略臭的味道,让我们都不太敢下筷。</p> <p class="ql-block">  面馆的女老板,给我们上了当地产的毛建茶。茶叶棕黑,茶汤黄亮,口感清爽,略带药香,都觉不错。书画家买了一大袋分给大家品尝。</p> 下午,循着尘土飞扬大修中的国道,赶往朔州。一路向北,植被景致,荒凉暗淡了不少。<br>  入住朔州市政府宾馆,此行房价最低,还带早点。市府边没有警车值守,后面倒是有一处开放式公园,晨练的百姓不少。<br>  郭哥少小曾在朔州生活,抽空去看望这里的亲戚。我们下午继续考察。马邑博物馆在朔州老城内,土城墙还保存着不少,不像忻州那样,大规模的开发重建。朔州城旅游热度不高,更具生活气息。 <p class="ql-block">  朔州,西汉时称马邑县,后为北魏、辽金少数民族政权统治区域,这些时期的文史定会有收获。博物馆,分造像、陶瓷、青铜、石刻、字画等展厅,文物众多,布展普通,光线昏暗,观瞻效果不佳,人很少。可见货好,也得包装到位,博物馆建设上,布展是个讲究活儿。</p><p class="ql-block">  造像厅内,北魏曹天度千佛石塔塔刹,为该馆重宝。塔刹残蚀严重,雕刻线条仍精细如丝。据说,石塔本有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塔身有佛像1382尊。1937年,遭到日寇掳掠,塔身今存台北历史博物馆。一组辽金石雕彩绘十六尊者坐像,造像写实,神情生动,弥足珍贵。陶瓷厅的金代白釉印花碟、金代瓷地雷、唐三彩尽显朔州地域特点,均为国家一级文物。明代四件法华器,塑像生动,为之少见,此种特殊陶艺始于明代晋南一带,颇具代表性。石刻厅展品林立,尉迟敬德及其夫人苏氏墓志铭拓片、清代“云汉为章”巨型石额,尤为引目。另有两辽代经幢,完整如初,文字清晰,全国为之少见。</p> 青铜厅里,一尊西汉彩绘铜雁鱼灯(复制品,真品藏国家历史博物馆),足有半米高,1985年出土于朔县。灯体遍施彩色纹饰,灯盘灯罩可转,能挡风调光。鱼身、雁颈可吸烟入肚,设计精巧,为国宝级文物。宋子三孔布币,战国时赵国钱币,孤品,我爱收藏,倍觉珍贵。其它青铜器,没有临汾博物馆的多,也逊色不少。晋北,是不能和晋国中心腹地的晋南相比。 不觉就五点,天变,飘起了小雨。书画厅没进,我向路北的崇福寺奔去。<br>  崇福寺,由唐代大将军、朔州人尉迟敬德奉旨建造。金熙宗时,扩建寺庙,海陵王完颜亮题额“崇福禅寺”。<br>  弥陀殿是崇福寺主殿,是寺内最大的殿堂,通高二十一米,宽阔的台基,衬托得殿宇雄伟宏大,瑰丽壮观。 它始建于金代熙宗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殿顶绿色琉璃剪边,殿内前檐隔扇、窗棂花典雅精美,镂刻透心图案纹样达十五种之多,是中国现存辽金时代三大佛殿之一,另两座在大同和辽宁义县。弥陀殿的匾额、塑像背光、壁画、雕花门窗、脊饰琉璃被誉为“金代五绝”。檐下“弥陀殿”竖匾,为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的原物,笔法纯熟,字体遒劲。 <p class="ql-block">  殿身面阔七间,当心五间,中柱减去,前槽四根金柱仅留两根,并移至次间中线上,增大了佛坛与礼佛场地的空间,这种减柱与移柱的做法,是辽金时期载入史册的大胆创新。</p> 殿内佛坛,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仪态雍容华贵,面部端庄恬静,气度超凡脱俗。两侧胁侍菩萨,表情恭谦,护法金刚,怒目狰狞。主佛背光为藤条编制,镂空泥塑,彩绘而成,高十四米,为全国最大最精致的辽金佛像背光。塑像虽经明代重装,但仍保持金代原塑风骨,是难得的金代塑像珍品。殿壁上,大面积壁画也为金代原物。 <p class="ql-block">  殿内正有讲解员,给上海交大建筑系主任刘杰一行讲述,让我也旁听了不少知识。</p><p class="ql-block">  跨出殿门,雨在变大。一保安狂放地叫嚣,驱赶游人出寺,他好避雨,早点下班。我走出寺门,还不到五点半闭门时间。近在咫尺,仅次于弥陀殿的金代建筑观音殿,因为保安,没有看到。</p><p class="ql-block">  几天下来,看了不少辽金时代的建筑。辽、金与宋大致处于同一时代。宋代建筑屋顶坡度、柱身比唐代有所增高,使得面阔和斗拱的比例相对减小,外观与沉稳雄浑的唐朝建筑有了显著的差别。辽金建筑则师承唐风——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硕大,立柱粗壮,整体庄重朴实,浑厚刚劲挺拔。辽代出现的减柱造、移柱造在金代建筑中大量运用,斜拱更加复杂。</p><p class="ql-block">  八月四日是阴历七夕,是爱人的生日。真巧,也是书画家的生日。晚餐,为他点了长寿面祝贺。他边走边直播,朔州的朋友,发现他来了,买了蛋糕,饭后又邀,同去老城中心文昌阁下,阿青龙虾馆继续庆贺。</p> <p class="ql-block"> 代蔚长歌展新威</p><p class="ql-block"> 五日,大同有了疫情关联,改变行程。杀虎口去不了,返程顺路可以进河北蔚县的蔚州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临近中午十一点多,才到蔚州博物馆。十二点就要闭馆,书画家下午还要动车返京。此馆精品众多,久仰大名,怎能看完?人有时能急中生智。我突然想到了和此馆的李新威馆长,都是张家口历史文化研究会的会员,同在一个工作群里。和门口馆员,说明了情况,答应可以多看一会儿。</p> 蔚县,殷商周,称代国,秦称代郡。北朝东魏永安中,置蔚州。康熙三十二年,置蔚县。北周隋唐辽金元明清,蔚县地域,与今山西范围内相邻州县,互有领属。明朝抵御蒙古,沿山西偏关、宁武、朔县、蔚县,直抵延庆,还建了内边长城。蔚县历史悠久,行政建制等级高,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山西长期关联密切,造就了今天古堡古建林立,博物馆的藏品,蔚为大观! <p class="ql-block">  二层四个展厅的主题展览《代蔚长歌》,从这里二百万年人类的起源开始。蔚县盆地的沃土和贯穿全境的壶流河,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蔚县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星罗棋布,仰韶、红山、龙山不同文化类型的文物出土众多,是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所称的中华文化的“三岔口”。一件蔚县琵琶嘴出土的红陶泥质,深曲腹彩陶盆,绘有玫瑰花卉纹图案,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产物。这不是历史教科书般的重器吗?一进馆,就看到了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三关遗址出土的三足灰陶鬲,使我对万全洗马林西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考查到的鬲足残腿,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器型巨大的陶罐、瓮、壶、盂、豆、簋、甗……层出不穷,也有多如白菜之感!</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475年,赵襄子诱杀代王,代地成为赵的属下封国,蔚县进入了战国赵的代国、代郡时期,也进入了青铜发达的时代。南留庄出土了燕明刀币。我也给儿子收藏了一柄带“行”字的燕明刀,寓意“你行”,鼓励其成长。平首方足、尖足布币,没想到蔚县都有。杨庄窠西汉铸钱遗址出土的钱范、范芯和未经修整的五铢钱,让搞钱币收藏的人看着眼热。</p> <p class="ql-block">  咱没有青铜编钟,争气的蔚县出土了小巧的编铃,又给扳回一局。</p><p class="ql-block">  众多青铜灯、剑、奁、镜、盏拱围的厅中央,有一熟悉的大型青铜器出现。这不是西汉彩绘雁鱼灯?</p><p class="ql-block">  昨天下午刚刚在朔州马邑博物馆看过,这也太神奇了!人生前四十七年,从未见过如此重器,这次竟隔夜连双灯,朔州蔚州争相见!</p> <p class="ql-block">  蔚州博物馆投资1.5亿建设,展柜恒温恒湿,感应灯光,设计先进,匠心独用。马邑博物馆的雁鱼灯是复制品,光线又差,这回要好好瞅瞅。鸿雁回首呈衔鱼伫立状,体态宽肥,颈修长,羽翼清晰,掌蹼逼真,栩栩如生。这件国宝级文物,2012年才出土蔚县杨庄窠乡。要不去国家历史博物馆定居的,可能就是她了!</p> <p class="ql-block">  “快闭馆了,快看看烤羊肉串的,那可是一级文物!”一名保安提醒我重点看、大厅中央安放的,汉彩绘侍女烤肉串图陶灶。灶由泥质灰陶烧制而成,长方形,台面有三口小锅,灶台右、后面高出灶台。背面彩绘,黑色木棍上,勾吊着五块肉,中间侍女切肉,左侧侍女拿三只肉串在烤,右侧的在整理食盒,神态各异。马邑博物馆也有相似的三锅陶灶,但没有彩绘。</p> <p class="ql-block">  按汉人 “视死如视生” 的殡葬习惯,这个陶灶就是墓主人生前“缩小版”的生活用品,形象生动地揭示了1800年前,游牧民族文化对中原农耕民族生活习俗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这图,要是让热衷“撸串”的吃货们看到了,那可是找到了胡吃海塞的傲骄证据!</p> <p class="ql-block">  代王城镇出土的北魏千佛塔石造像,竟与朔州马邑博物馆缺失的曹天度造九层千佛塔,如出一辙。相同的彩绘雁鱼灯、 北魏千佛塔、三锅陶灶,有力地说明了蔚州与朔州、蔚州与山西历史文化的同源性、关联性。现在的蔚县和万全等其它县区同属张家口,为什么单独这里的文化遗存五彩斑斓、一枝独香,似乎有了答案。</p> <p class="ql-block">  “走遍十三县,能不过蔚县人”、“蔚县人是张家口的犹太人”,在张家口广为流传。蔚县的方言,却不属于晋语系,在张家口片区独一个。这应该和代蔚历史的强大、山川地理的封闭、族群的多慧自信均有关。方言的与众不同和文物的星河灿烂,让蔚县更添几分神秘况味。</p><p class="ql-block"> 蔚县唐墓不少,盛唐绿釉细泥红陶器,历千年而晶莹不失,宛若一众如云的侍女,雍容而立,占据了整面展墙。贴花塔形莲座陶罐,凤首陶壶,一个个造型婀娜,曲线流畅,皆具典型西域文化特征,是中西不同民族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的典型实物例证。</p> 这个博物馆的经典之处,还体现在布展上还原了不少文物的原生环境。如杨庄窠辽代壁画墓,几乎实现了完整搬迁。南安寺塔地宫复制的恢弘磅礴,中央静静安放着那座有名的,须弥莲座重檐金舍利塔。这座辽代金塔, 2011年因被盗,出土于蔚县南安寺塔地宫。 <p class="ql-block">  该塔六角形须弥座上,镶嵌一金瓶。塔身一层刻四大天王,其上两层塔檐。更奇的是,塔刹到两重檐,还有珍珠宝石链相连,富丽奢华,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这个地宫,共出土了金塔、银塔、木塔、铜器等百余件珍贵佛教文物,是继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后,我国成系列佛教文物出土的又一大发现,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p> 北魏朱业微石造像、明代道教石雕像,康熙御笔亲书台省箴、古堡村落、各色剪纸……这里的美物重器,目不暇接,让文史研究者,有大快朵颐、酣畅淋漓之感。 <p class="ql-block">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保单位最多的县,河北最大最好的县级博物馆。蔚县历史文化的利害,我大概是领教了!蔚州博物馆,一个离历史最近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蔚县文物的繁多,得益于代国、蔚州的灿烂历史,蔚州博物馆的品高位重,得感谢一个人。他就是四十一年扎根蔚县,醉心文保事业的馆长——李新威。我爱文史,此君一定要拜访,就像蔚州博物馆一定会再来细看!</p> <p class="ql-block"> 尾 声</p><p class="ql-block"> 从河北到山西,华夏寻根路,为发展来考察,越往南,历史文化随气候物产渐丰。由晋南向雁北,先祖移民道,为谋生去闯荡,愈向北,走西口跑东口晋商基业日盛。</p> <p class="ql-block">  五天,晓行夜宿,驰骋不疲。在古宅名刹驻足,在展馆座谈中流连,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此行见识与情谊并收。山西历史的久远,文化的璀璨,文物的浩繁,一年半载未必能穷尽。五天,饮不够三晋水,看不尽长安花。</p><p class="ql-block">  山西好风光, 再约,定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