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大美太行之 鲁班豁与鲁班文化

淇上田园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鲁班豁•鲁班文化•工匠之乡</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 巍巍太行山,绵延八百里。最雄浑最险峻最壮观的一段,要数河南林州境内的百里画屏--林虑山了。林虑山是横亘绵延上百里的绝壁悬崖,犹如刀劈斧砍,鬼斧神功,形成了矗立在河南、山西两省间的天然屏障,阻隔了广袤无垠的华北平原通往黄土高原的去路。</p><p class="ql-block"> 相传,春秋时期(公元前507年-444年),鲁国工匠鲁班爬山涉水一路向西路过林虑山,被眼前的百里悬崖绝壁挡住去路,其险峻陡峭绝难跨越,遂轮起手中板斧,在林虑山上猛然劈开一个高约百丈宽约八十丈的巨大豁口,造就了人们西去翻越太行的关隘便道。后来,人们为感恩这位鲁国工匠,将这个豁口称为鲁班豁。</p><p class="ql-block"> 从此,鲁班与鲁班豁成为林州民间文化的一部分,从古到今,世世代代传唱不绝,至今仍深刻影响着林州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林州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史上险山恶水,土薄石厚,穷乡僻壤,交通避塞,封闭落后。由于天时地利诸多不利,把人们逼上了外出逃难的绝路。清末民初时期,旧林县成群结队迁徙山西,逃荒逃命,络绎不绝;逃亡中,客死他乡的人不在少数。在与逃亡的命运顽强抗争、殊死搏斗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将鲁班精神、鲁班文化、鲁班手艺进行发掘整理,学习运用,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自生自养了一批批建设工匠,包括木匠、石匠、铁匠、窑匠、泥瓦匠、小儿匠等能够养家糊口的本领。后来,林县人外出,完全靠气力靠手艺靠诚实劳动吃饭,涵养成就了“逃荒不要饭”的铮铮骨气!</p><p class="ql-block"> 先人们把鲁班豁的故事和鲁班精神完美融合起来,赋予了其历史的现实的古代的当代的时代蕴含,不断演义出具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化色彩的鲜活的时代故事,将鲁班视为林县本土工匠手艺的祖师爷,祖祖辈辈供奉着、学习着、践行着、传颂着,逐渐形成了极具林县特色的地域文化,即工匠文化。工匠文化、工匠精神,为这个不沿边、不沿海、不沿交通输纽、三省交界山区县稳稳崛起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半个多世纪“重新安排林县河山”艰苦卓绝的奋斗,谱写出林州发展史上 “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 的当代发展四部曲。在这伟大的奋斗篇章里,篇篇都蕴含着鲁班文化和工匠精神,曲曲都飞扬着鲁班智慧和谐律动的音符。</p><p class="ql-block"><b> 战太行</b>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视面对十年久旱,水贵如油,严重缺水的难题,不畏惧不逃避,迎难而上,“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苦干十年,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1250个山头,架设152个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引漳入林”引水工程--人工天河红旗渠,将滔滔漳河水通过红旗渠引入林县,使60万亩干旱土地变成了水浇田。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那一座座渡槽,一孔孔隧洞,一条条渠线,一块块渠石,无不渗透着鲁班智慧的结晶,这是鲁班文化、智慧、技艺集大成的宏大水利工程。</p><p class="ql-block"><b> 出太行</b>是经过红旗渠工程建设的十年,培养造就了一批批各怀技艺的建筑工匠,为后来的建筑产业发展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奠定了基础,为“十万大军出太行”在思想上、组织上、技术上和物质上做好了充分准备。从七十年代后期开始,修建过红旗渠的工匠们除一部分被国营建筑公司招用外,大批大批的建筑工匠逐渐奔赴全国各地参与各类工程建设,县级、公社、大队陆续组建起了外出建筑管理机构,县里和公社开始组织建筑公司,有组织成建制地走出大山,到大中城市承包工程,出现了“十万大军出太行”史诗般的宏大阵势。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总承包特级、一级、二级企业总数已经达到100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以上,建安产值突破1000亿元。建筑产业已经成为支撑林州发展的主导产业,建筑产业产值在经济总量中约占70%,建筑产业税收约占财政收入的70%,成为林州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p><p class="ql-block"><b> 富太行</b>是说林州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林州各级财政和人民群众带来巨额财富,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林州财政收入约70%来自建筑业;社会就业有70%的劳动力在建筑企业就业;银行资金储蓄的70%来自建筑业。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李长春赞扬林州建筑业发展是“五子登科”:即外出建了房子,挣了票子,饱了肚子,换了脑子,找到了发展经济的新路子。靠建筑业实现原始积累的林州人,在上世纪八十年就开始以发展社队企业起步,大力发展工业企业和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园区,经过四十多年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约化发展,逐步形成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863科技园区等国家层级的开发开放、创新发展的高地,使林州经济发展全面驶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数度进入全省十强和全国百强行列。</p><p class="ql-block"><b> 美太行</b>是林州市委市政府带领人民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国家生态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抓手,全面推进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将林州市建设得更加干净,更加文明,更加幸福,更加美丽。</p><p class="ql-block"> 林州人民为了感念鲁班大师的恩泽,上世纪九十年在市区的龙头山上建设了气势恢宏的鲁班庙,二O一七年又在“建筑之乡”釆桑镇建设了古香古色的鲁班街、雕塑了全国最大的鲁班像,成为林州地域文化的象征和地标,成为成千上万建筑工匠、建筑企业崇尚拜谒的精神家园。</p><p class="ql-block"> 在过去的七十多年里,林州经济社会得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林州人民“自力更生,难苦创出,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红旗渠精神,也离不开林州人民长期禀承的“鲁班精神”“工匠精神”。红旗渠精神、鲁班精神、工匠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一起构成了林州地域文化的灵魂,始终滋养驱动着人民为了美好的明天奋斗不止,永不停步!</p><p class="ql-block"> 2022年8月20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巍巍太行山百里绝壁悬崖上鲁班豁</b></p> <p class="ql-block"><b>盘绕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的人工天河--</b><b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旗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林州市鲁班文化博物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