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在收集《象屿村抗日军人名单》时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感动之余,怀着深深的敬意写下这篇短文。<br> ——游子<br> </h3> <h3> 一个伟大的民族骨子里有一种特质,在国难当头时总有一大批英雄儿女赴汤蹈火,前仆后继。因此历史上几次浩劫铸就了泱泱中华浴火重生,历久弥坚,赢得了今天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br>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是一场壮举;是一部史诗;是矗立于历史长河中一座不灭的灯塔;是耸立在华夏大地上一座不朽的丰碑!<br>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据我国东三省,强盗铁蹄践踏我中华锦绣河山,波澜壮阔的十四年抗战从此拉开了序幕。而后“卢沟桥事变”引爆了全民族团结抗战,正义与邪恶的激烈较量在神州大地上展开。<br> 山河破碎,华夏喋血,我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一时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迅速燃起了抗战怒火。位于闽江入海口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象屿村男女老少也投入到这场攸关民族存亡的抗战洪流之中。</h3> <h3> 象屿村聚居着元末名将陈友定后裔,虽然村里人以农耕和采石为生,然而作为将门之后秉承着英雄的骨血,在历次抵抗外敌入侵的战争中效命沙场,世代义胆,满门忠烈。这个村先辈们曾参加过马江海战和甲午海战。陈新田曾任北岸炮台台长,袁泰和曾任南岸炮台台长,他们率部南北夹击,与侵略者浴血奋战。<br> 在抗战这场旷日持久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中象屿人又怎能缺席?抗战初期全村不足一百户竟然有77人参军报国,平均每1 . 2户就有1人奔赴战场,这在全省乃至全国实属罕见。<br> 风萧萧兮闽水寒。这77名壮士为了民族尊严辞家报国。他们之中有的拜别年迈父母;有的离开新婚妻子;有的撇下不懂事的孩子。娘送儿,妻送夫,一柱清香,一缕牵挂,一声叮嘱:愿早日打败日寇,凯旋归来。在亲人们的送别中好儿郎踏上了征程。</h3> <h3> 由于象屿村地处江海交汇处,普遍识水性的象屿人多数应征参加海军,在马尾练兵营集训后即奔赴前线,有的被分配到军舰上,有的被编入布雷队。当时我国海军力量薄弱,面对强敌,只能以水雷封锁水域阻止日本海军进犯。<br> 象屿村这些“父子兵”在不同的岗位上与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令人感动的是,陈永禧、陈永富、陈乌官、陈连好、陈依银5兄弟齐赴战场,陈新田、陈新娇、陈依旺、陈仁珊祖孙三代前赴后继。1938年10月24日我“中山舰”在武昌金口镇长江水域与日军作战中,陈永孝为掩护舰长而壮烈殉国,时年25岁。陈长钊牺牲时仅21岁,陈学杯19岁就在战场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 这些英雄儿女为捍卫国家主权将宝贵的生命定格在最美好的年华,何其慷慨,何其壮烈!</h3> <h3> 大部分青壮年都上了战场,村里的妇女们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孩子和繁重的农活,并时刻牵挂着前方战事和亲人的安危。当亲人为国捐躯的噩耗传来,他们有过揪心,有过悲痛,但是为了民族大义他们无怨无悔。抗战胜利后,由于历史原因部分人员随军去了台湾,他们始终坚持祖国要统一,隔着海峡盼望着早日回家与亲人团聚。<br> 惨痛的历史给村里留下孤老、寡妇和永远失去父亲的孩子,也给这个村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爱国传承。象屿人纵使漂洋过海,在异国他邦为捍卫祖国荣誉和尊严作出了许多建树,赤子情怀,可歌可泣。</h3> <h3> 硝烟早已远去,让历史告诉未来。象屿村每一座山峰,每一条溪流,每一户人家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从南雁山炮台前滚滚东去的洪涛;从红帽山峭壁上飞过的大雁向世人诉说着尘封的记忆,往日的悲壮。这正是英雄的象屿人在历次卫国战争中用鲜血无愧地在这片壮美山川书写:英烈不朽,浩气长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