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进入2010年代,益智类节目已成强弩之末,答题获奖节目风光不在,我上电视的机会自然减少,记起的只有《一站到底》和《百万秒问答》两次。不过毕竟在电视上亮过相、混了个脸熟,所以仍被拉去上节目,主要是谈话类节目。这里总结一下这一段转战栏目的经历吧。</p> <p class="ql-block"> 2002年9月,我就参加过汪涵、马可主持的脱口秀节目《越策越开心》。那次是教师节专集,话题是我参加《超级英雄》答题赛获奖的事,以及汪涵在学校时的趣闻逸事。想不到9年后,我又参加这个节目,不过这次话题变了,变成谈我们在湖南博物馆当志愿者的事。</p> <p class="ql-block"> 汪涵正是凭《越策越开心》而被称为“策神”的。他学识渊博、兴趣广泛,文化品位高、求知欲望强。他是个文博迷,每当博物馆有新展,总要前来参观,而非附庸风雅。他还是省博的形象代言人、荣誉志愿者,策划过书法展览,为新闻采访提供线索,为马王堆汉墓陈列录过语音解说……</p> <p class="ql-block"> 一次他来馆里商谈“馆台共建”事宜,听刘小豹馆长说,我那天正在馆里服务,就邀我共进午餐。我谈起当志愿者的体会,他很来劲,说抽空也来听听,说听我讲是一种享受!他还当场要求也来当志愿者,我抢在刘馆长之前说:那不行!如果你来,观众就不是看文物,而是看汪涵了!</p> <p class="ql-block"> 汪涵一直关注博物馆、关注志愿者,早想利用《越策越开心》做点文章。经过一番策划准备,2011年11月13日,终于录制了这期节目。我被汪涵点了名,加上馆里推荐的赵同瑞、辛淑芬、王蓓贝、夏宇和王梓琪,代表不同的年龄、职业、小组。其他志愿者也来到现场当起观众。</p> <p class="ql-block"> 录制节目时,我当然受到特殊礼遇。一见面,汪涵就给我来了一个“熊抱”。记得9年前我第一次录制《越策越开心》时,两人还只是礼貌性地握握手,这次就改为拥抱了。我当然欣然接受,也很习惯了。因为只有在非常熟悉、亲近、平等的人之间,才能如此沟通,这是很给面子的。</p> <p class="ql-block"> 汪涵又介绍了我,说我是他的授业恩师,是许多电视人的老师,还是易中天的堂兄……后来他又说我是全省第一批文博志愿者,被排在第二号。而第一号志愿者,就是当年领导挖掘马王堆汉墓的侯良老馆长……他曾在多个场合讲过这个称呼的由来,以彰显其熟悉的程度。</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他让我展示讲解的风采。我就借用大屏幕上的照片,在现场表演我的“保留节目”:讲解马王堆汉墓的镇馆之宝——素纱襌衣。我介绍了这件衣服轻和透的特点,强调了它高超的价值。生动的细节、夸张的语调、风趣的表情,惹得汪涵和马可也哈哈大笑。</p> <p class="ql-block"> 汪涵还分别与其他志愿者交谈。他与赵同瑞老师交谈时,讲她如何克服长沙方言的影响,还列举了长沙民谚“奇珍阁的面,杨裕兴的鸭,德园的包子真好恰”。后来还让她唱了《青藏高原》。汪涵还与辛淑芬老师谈普通话的朗诵,与陈梓琦互飙英语,显示出他多方面的语言造诣。</p> <p class="ql-block"> 王蓓贝是武警女战士、中年志愿者的代表。她泼辣大方,机敏伶俐。在与汪涵的交谈中,她引用了古语“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又巧妙地改了一句:“众乐乐不如杨乐乐!”逗得大家大笑。原来杨乐乐是汪涵的夫人,王蓓贝这一改,弄得汪涵啼笑皆非、勉强一笑。这是那次最精彩的桥段!</p> <p class="ql-block"> 实话实说,我觉得这期节目策划得不很到位。照理说,既然是志愿者专集,就应该把主题放在宣传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上,或是宣传湖湘文化上。但实施过程中,除了与我谈话那一段之外,都与志愿者没多大关系。可能是觉得太没有笑料了,也可能是要套节目原有的比赛环节吧。</p> <p class="ql-block"> 节目的后半段是比赛“绕口令”。尽管我们普通话不算差,但到底不如播音员,更没准备,念起来磕磕巴巴,有时还念错了。以此来制造笑料,这个点子不敢恭维。而这期节目的最大价值,是宣传了博物馆,宣传了志愿者,知道我们这批老年人还在发挥余热,不计报酬地为社会服务!</p> <p class="ql-block"> 2008年湖南卫视推出了文化综艺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由汪涵率领的“天天兄弟”联合主持。它兼有脱口秀和综艺节目的优点,开播之后非常火爆。不过当时我已不关心电视,对它竟茫然无知。没想到2014年8月,我也被拉去上过一回节目,原因还是汪涵。</p> <p class="ql-block"> 那期的《天天向上》设计为教师节专集。想到中国乐坛有位传奇教师金铁霖,众多歌星都出其门下,就策划邀师生见面,让歌星谈恩师的培养,又以汇报为名表演节目,这个点子确实很妙!为了引出“老师”,作为铺垫,设计先从主持人的老师讲起,于是策划邀请汪涵的老师来到现场……</p> <p class="ql-block"> 8月23号下午,我来到广电中心某演播厅。导演说,先不见汪涵的面,也不告诉他嘉宾是谁,以便保持神秘感。正式录制时,汪涵等五位天天兄弟先上台,聊起教师节,回忆起自己的老师。后来汪涵被告知:这期节目特地邀请了他的两位老师,但先不见面,要他听声音猜:来者何人?</p> <p class="ql-block"> 女老师先用湘潭话喊汪涵,我也故意喊他在校时的名字“汪建刚“。费了一番神,汪涵还是猜出来了。我们这才上台,接受汪涵的热情拥抱。女老师是他在湘潭读中学时的音乐老师,说教唱过《英俊少年》,接着一起哼唱起了“小小少年,没有烦恼……”汪涵和天天兄弟也跟着哼起来。</p> <p class="ql-block"> 接着汪涵介绍我。他说,大家知道易老师有多么牛吗?告诉你,湖南许多著名的电视主持人都是他的弟子,比方说魏哲浩、YOYO(蔣宏杰)、仇晓、王燕、李好……每念一位主持人的名字,观众就“哇”地一声。而后期制作时,还加上他们的图像照片……</p> <p class="ql-block"> 后来他还扯到易中天,说你们知道厦门大学的易中天吧?就是在“百家讲坛”里《品三国》的那个教授,他是易老师的的堂兄……我连忙更正,说他比我小四岁,是我六叔的儿子,应该是堂弟。汪涵说,两位都是金牌老师,都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你就知道他们老易家有多么厉害了!</p> <p class="ql-block"> 钱枫问我:易老师,汪涵在学校里表现得怎么样?我故意说:很调皮,但是很聪明、很机灵!接着我回忆了一件事:1994年世界杯足球赛在美国举行时,他正准备参加那年高考。但他没去复习功课,而是天天去看球,还说什么,世界杯四年才有一次,而高考年年都有。结果是——</p> <p class="ql-block"> 欧弟感叹道:“可见我们都是伪球迷,涵哥才是真球迷呀!“汪涵也不否认这件事,反而大方地说:“正因为这样的人生际遇,我才来到湖南广播电视学校,我才与电视结了缘……“我则乘机发挥了一通:“从此中国少了一位大学生,但多了一位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p> <p class="ql-block"> 以上是引子,引出音乐老师的话题。我们两人完成任务后,就下台看节目。下面出场的才是主角: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和夫人马秋华教授。 先看了祝贺视频,是学生吕继宏、吕薇、宋祖英发来的。其次到场的学生次第上场,分别与恩师拥抱:王莹、王丽达、刘一祯、阿朵阿卓、祖海。</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由各位歌星分别谈从师学艺的体会,并演唱了代表歌曲。我则抓住各种空档,利用在后台、在化妆室的机会,分别找歌手合影留念。他们刚才也知道我的身份,都满足了我的要求。这是与自己很喜欢的歌星、湖南老乡王丽达合影。她彬彬有礼,平易近人,一点也不摆明星架子。</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利用转场的机会,到后台休息室找到敬爱的金老师一家,交谈合影。他的帅哥儿子也是歌唱家,刚才还上台演唱过。他说:父亲常说,要“高调唱歌,低调做人”。我听了很感动,儿子有这样好的条件,还能有如此清醒的认识,真是难得!我立马记住了这“八字箴言”。</p> <p class="ql-block"> 再与金老师交谈时,更觉得收获多多。他说当老师的,就是希望学生成功,学生成材是最好的回报。我说我也有这样的体会,但成绩没你那么大。他说,艺术类老师教的通常是个体学生,又是出头露面的明星,容易被人记住。而其他门类的老师也一样,也许更伟大,比如钱学森、华罗庚。</p> <p class="ql-block"> 节目录制完毕之后,汪涵也抽空前来送我。我则抓住机会,邀他同我们一家三代合影。汪涵从学校毕业20年了,见面只有十几次,还算是多的。而且多半是参加他主持的电视节目的录制,私下交谈的机会很少,这次也不例外。我当然非常感谢他,是他我才有了这次学习和开眼界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2015年10月,我还参加过电视答题赛《百万秒问答》,起因是易培。易培是我儿子,他也是老师,在同龄人中知识面较广。2002年我在《超级英雄》里出了风头,他也倍受鼓舞。几年内,他先后参加过《以一敌百》、《爸爸请回答》和《一战到底》等节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诞生于湖南卫视的“芒果TV”是一个全新的融媒体频道,2015年策划了《百万秒问答》节目。它安排在国庆前后连续七天七夜直播答题比赛,让两人PK,同时答选择题,四选一,答对者得一分,每轮时间500秒,得分高者胜出,成为擂主。新选手再来挑战,直到决出最后胜者。</p> <p class="ql-block"> 节目组设想,让我们父子俩一起来当场PK,是不是能碰出异样的火花呢?难得有这样的卖点呀!于是决定,邀请我俩同场参赛。</p><p class="ql-block"> 节目组首先联系到易培,对他进行了细致的考核。又通过他,邀我一同前往。我对此茫然不知,不过既然是儿子邀了同去,那就去捧捧场吧。</p> <p class="ql-block"> 10月6号,我和易培来到录制节目的长沙世界之窗剧场。导演先与选手谈话,交待比赛规则和注意事项。然后再单独考核易培,问了约100道题目。再安排他去参赛,挑战老擂主。利用这段时间,又对我私下考核!结果易培挑战成功,成为新擂主,这才轮到我上场。</p> <p class="ql-block"> 作为新选手,我上场时先作了自我介绍:我是这次活动中年龄最大的,72岁了。退休后我有四大爱好:两讲两游,即讲课、讲解,游泳、旅游。这以后又按套路,宣讲一个“冷知识“:1976年的今天,即10月6号,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答案是:粉碎四人帮!</p> <p class="ql-block"> 再接着,我走上赛场,见到了对面擂主位子上的儿子。主持人刘欣然要我先对他说点什么。我就说:易培呀,这次让我们父子两PK,我看没什么好客气的,都尽量发挥自己的潜能,至于输赢不必太在意。我最希望的结果是你取得胜利,因为青出于蓝,后浪一定要超过前浪!</p> <p class="ql-block"> 正式PK,一开始就出了问题:答选择题按键钮时,不是过轻就是过重无反应。等到键钮显示时又超时了。只好临时派人来帮我按!我笨手笨脚、反应迟钝,加之眼睛动过手术视力很差,所以一开始就落后两分。(6年后我参加央视《国宝大会》时,再次输在按键上,就知并非偶然。)</p> <p class="ql-block"> 再者我不懂英语,许多新术语闻所未闻,根本看不懂。所幸选择题可以瞎蒙,但成功率很低。如下面两题:“IPHONE自带浏览器SAFARI的红色指针在哪个方位?”“NASA曾招募志愿者研究微重力,躺在床上就能拿钱。但在70天的实验期内,不可以做什么事情?”</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些知识过于流行、新潮、娱乐化,我从来不关心,甚至鄙视之。下面几条就是。“今年获得26届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歌手的是谁?”“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中的八公是一只什么品种的狗狗?”“曾在2012、2013、2015年出任央视春晚总导演的哈文是谁的太太?”</p> <p class="ql-block"> 如此算来,我有三分之一的题看不懂,只能瞎蒙,一直落后于易培,最后他守擂成功。选手下场前要发表感言,我不敢说题目不好,只好讲几句空话、套话,并恭喜易培获胜。我下台后,易培继续守擂,又打败两位选手,在擂主位置上坐了五台,显示出不俗的实力,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p> <p class="ql-block"> 当然,作为难得的父子PK,我们俩也合影留念了。如果有人问,我是不是故意给儿子放水?那倒没有,真的没有。我求知求学,一辈子都很认真尽力,绝不会故意答错的。不过这次并没有取胜的信念,就听其自然吧。何况输给儿子也不丢脸,只能说明他已超过我了,这正是我期待的。</p> <p class="ql-block"> 长沙是电视湘军的大本营,广校是电视湘军的摇篮。利用这一优势,我多次到现场,观摩电视节目的录制,也多次以观众身份露脸,在屏幕上亮相。很可能是学生认识我,拍摄时把镜头对准我,后期制作时则手下留情。如《快乐大本营》、《以一敌百》(易培参赛)等。</p> <p class="ql-block"> 《背后的故事》是湖南卫视的名人访谈节目,由张丹丹主持。我有学生在该栏目工作,带我去现场观看节目录制。他特地安排我坐在右前排的加座位上,离嘉宾只有三米,非常醒目,还多次被拍到近景、特写镜头。我不得不维持“镜头前状态”:露出八颗牙齿,面带微笑,做出认真聆听状。</p> <p class="ql-block"> 那天的嘉宾是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我正是慕名而去的。一开始主持人问:今天来的都是金庸迷吧?大家答:是!主持人说:那请看过金庸先生小说的人举起手!全场观众都举了手,唯独一人没举,那就是我!尽管我知道他的14部武侠小说,但一部都没读过,改编的电视剧也没看过!</p> <p class="ql-block"> 后来学生问:你为什么不举手?我实话实说:没看过他的书,不能讲假话!学生生气了:你太书呆子气了,又不会考你!没办法,那个镜头太刺眼,只好剪掉。本来打算安排同他合影的,我怕出洋相,就婉言谢绝了。回想起录制《一战到底》时,也是在金庸小说上卡壳的,真是愧对先生啊!</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次,我在清水塘讲解结束后,一位女观众找到我。原来她是芒果卫视的导演,正在做《你好长沙》栏目,打算找101位长沙人,每人讲一条喜欢长沙的原因。她让我即兴讲一条,我就讲长沙的文化底蕴深厚,导至人才辈出。她很满意,就定下让我去录制,而且就讲这个观点。</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下午,我如约赶到坡子街西口的远华大厦,在大楼顶层录制了这段讲话。一台摄像机,只拍了一个固定机位的长镜头,大约两三分钟就OK了,说是每人只保留一分钟。后来我也没看过这个节目,但肯定播出了。因为那位女记者兑现了承诺,把镜头截屏和工作照寄到了清水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