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水墨是最难的一种艺术样式,而写意水墨的静物,更是难中之难。难就难在“静”而往往流于呆板、单薄和孤独,缺乏画面丰富性,“留白”部分,给人空洞无物之感。同时,由于观者审视的目光只能聚焦在静止物象的具体细微之中,难免要求更为苛刻,其求“真”心理亦更为强烈。相比之下,油画静物更能刻画物象质感,以其细腻至真打动人心。而水墨在表现器皿等物件上相对不及油彩。换言之,油画静物只要具有装饰性即可满足了,而写意静物则担当装饰与象征兼有任务,做起来十分困难。</p><p class="ql-block"> 我足可兴奋地说,家鲁的两幅彩墨静物是十分成功的精品佳作。</p><p class="ql-block"> 首先得解决一个常识性问题。人们常将女子形容为“黑牡丹”。可惜在牡丹王国中没有真正黑色牡丹花,甚至在自然界中也从来没有任何纯粹黑色花卉。之所以称黑牡丹,也只是牡丹中的名贵极品在花期经历由殷红至紫红再由紫红发展到深紫而已。</p><p class="ql-block"> 再看这幅图中的“黑牡丹”,不才以为,其实应属于如上所说的牡丹极品。创作者以其娴熟的墨法积、破、蘸等,几乎将墨色的焦、重、浓、淡、清全部没骨方式融入其中互为映衬,不仅使花姿楚楚可人,更使观者在视觉反应过程中幻化出缤纷色彩。国画水墨在五色相融中蜕化出五彩缤纷,本来就是中国画水墨的基本原理,也是观赏者应有的常识。好比围棋云子,在对弈中呈现在棋枰上的黑白是奇光异彩的。不敢肯定五彩缤纷中的“五彩”是否出自五种墨色。但是,五种墨色在一朵花中集结而大放异彩,使人见之心花怒放。“红花配绿叶”,图中的叶子,勾勒得片片鲜嫩而肥实,又在其上轻轻抹上褚色,褚色在叶子上意料之外的大胆使用,简直跳出了色谱的窠臼,使得叶面产生明暗透视效果,且富有白色显现的光亮。花的黑与叶的白,形成强烈反衬关系。“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素以为绚兮。”画面满满的素静雅致,足令你美目流盼了。</p><p class="ql-block"> 这里还应该特别关注水仙花根球。为避免倚置于瓷坛一侧的水仙花根球轮廓线条弧形与瓷坛“撞衫”,画家巧妙地将根球夸张到有棱有角的变形程度,使两者产生“和而不同”的君子之交关系,可谓匠心独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可以看到两幅静物图在物象的安排上大体同样以一左一右方式并列于画面,这是静物布局的基本要求,安之则静,阅之怡然。</p><p class="ql-block"> 在审视图二中,我们仍然需要解决另一个常识性问题,即瓷器与陶器的区别。两者制成的粘土材料不同、烧制的温度不同(陶器800至1000度,瓷器在1200度以上不等)等以外,瓷器薄而透光度好、上釉而表面富有光泽,而陶器厚而不透光、表面哑光。画家精准把握了瓷陶在视觉上经画面可以显露的区别,除了染色不同,将“酒坛”通过明暗对比展示出陶器属性。在结构比例上几乎成了我们家乡方言“酒埕”的拓片。不得不说那“酒埕”右边的一笔枯墨勾勒,干脆利落,如飞流直下,“酒坛子”侧面边线质感凸起,画家驾驭笔墨功夫令人叫绝。三只困绑的大闸蟹,螯足强悍粗壮、足爪尖细如针,可以想象一经解绑即会是张牙舞爪的令人穀觫。水墨写意,仍不能违背物象的固有形态。甫一注意到大闸蟹的肚脐,经查证,图中的蟹与实际蟹的肚脐一致,正好由五节组成。从而可见画家观察生活的细致和艺术创作的严谨态度。</p><p class="ql-block"> 图一的题画诗自右至左一气呵成,诗意与墨韵齐飞,牡丹共文字一色,书卷气浓溢着阵阵馨香,给人满满的艺术享受,精神食粮大快朵颐。</p><p class="ql-block"> “静生定,定生慧,慧至从容”是二幅静物图之所以画得细致、精巧的精神支撑。《周易.坤.文言》有言:“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坤代表极为柔顺,但行动起来也会变得极为刚强;外在的表观仪为宁静,而内在美德却极为方正。这便是家鲁长期修为在画面中隐含的心得,也是其品性的展示。</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二幅静物画完成了装饰与象征两大任务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9月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