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英雄情

西藏故事人

“疫情”英雄情<br> 杨年华<div><br>始于不平凡的公元2022年,<br>这个赋予了生命不同意义秋收季节,<br>孕育跋涉助长了一个夏季后,<br>新冠状病毒终于与西藏不期而遇,<br>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袭击,<br>仿佛就犹如晴天霹雳的一声惊雷,<br>炸响锦绣山河的每一个角落,<br>让各种皮肤的世人猝不及防得惊慌,<br>患难地冷暖着你我的安危和忧患。</div> 病毒的肆意蔓延就是上前线的命令,<br>神秘的不速之客看似有些远在前方,<br>却又生生不息地缠绕在眼前,<br>手挽手成了胸中家国情怀的真挚,<br>众志成城得人们唯有携手抗击,<br>同舟共济得心连心地共克疫情,<br>只能用双肩担起的道义去书写故事了,<br>绿色军衣承载着白衣天使,<br>瞬间筑起了一道万里长城般钢铁的信念。 就在党旗飘扬在喇叭响起的时刻,<br>人们心中装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嘱托,<br>穿戴上防护衣与大口罩志愿者,<br>把生死置之度外地挺身而出,<br>顾不上身体透支的疲惫和休息,<br>全副武装成只留一双敏锐的眼睛,<br>用行动诠释表白着英雄儿女的心声,<br>犹如一群天空中翱翔的圣洁白鸽,<br>一头扎进急救室没有硝烟的战役。 一次卫生间要废掉一套口罩手套和防护衣,<br>每一位医护人员只能减少饮食地格外珍惜,<br>全身被防护服捂成一道道爱的汗渍印记,<br>让用情装满天地的一身豪气一路同行,<br>坚守着简单而又高尚的人间之爱,<br>让坎坷化作成爱恋的长歌来告诉山河,<br>升华成一个个走巷串户与隔离病房的身影,<br>撰写着救死扶伤不惧危险的不朽篇章,<br>共筑同一个充满生机的春色染绿大地之梦。 华灯初上到夜幕降临的星光灿烂,<br>阴风森森成了24小时值班的劝返点,<br>警惕地盯着进出车辆和人员流动,<br>轮流坚守也成了疫情无情人有情的习惯,<br>让人性光芒成素不相识的阿妈送来热水,<br>把一沓登记表惊艳成最美的姿势,<br>即便疫情如何的横行与霸道,<br>但终将要尘埃落地般结束,<br>健康和光明必将重启而大放光彩。 英雄们就像钢铁战士一般在生死间穿行,<br>和病魔抗争与搏击是为了谁?<br>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妙手回春,<br>成就了一个个幸福快乐的家庭,<br>用血与泪书写成舍小家顾大家的人间真情,<br>感概成大爱无疆的忠诚灵魂,<br>高高站立在了珠穆朗玛的顶端,<br>把抗疫在民族的骨子里发酵成伟大英雄脊梁,<br>高奏成响彻高原上的优秀华夏儿女凯歌。 杨年华简介<br> 杨年华,男、白族、党员,硕士研究生,1967年10月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1986年在西藏拉萨某部队服役,1992年毕业于西藏大学,退出现役。创办《阿里报》、任副主编。曾任中共西藏阿里团地委办公室副主任、阿里地区文广局党组成员、地区群众艺术馆馆长,阿里地委信息督查科科长,中共西藏阿里地委宣传部副部长,西藏阿里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阿里地区作家文艺家协会主席、阿里地区美术书法摄影家协会主席。现任西藏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西藏书协会员、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理事、世界书画家协会华北协会理事(研究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研究员)等职。<br> 出版作品:《神奇的阿里文化》、《雪域之魂》、《生命在世界屋脊之巅》、《圣土的诱惑》(英汉文)、《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汇编》、《崛起的噶尔县》、《踏着孔繁森的足迹》、《踏尘香巴拉》、《古格天梦》、《苍洱春秋》、《西藏阿里文化源流》、《国旗阿妈啦》、《系在金沙江畔的魂》、《家是玉麦 国是中国》等;摄影作品集《八宿神韵》;记录片《国旗阿妈啦》、《索桥上村落》;电影《雪域丹青》、《卓玛美朵》等。文学、美术、书法、摄影、影视作品在国际国内获“世界华人艺术大奖金奖”、伊朗国际电影节“特殊银幕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山花奖、金鹰奖、金鸡百花奖等各种大奖百余次,辞条入编《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世界名人录》、《世界人物辞海》等五十余部典籍中,并在各种报刊杂志、网站上发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