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录

清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排名不分先后,以提供资料时间排序</b></p> <p class="ql-block">铁岭地区文工团于1971年建团,因同一地区还有京剧团,文工团团员年龄普遍偏小,又俗称“小班”,后改制为曲艺团。</p><p class="ql-block"> 《芳华录》收入的图片与花名册主要集中在建团初期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正是芳华正茂的青葱年代。</p><p class="ql-block"> 当时文工团分为戏剧队、舞蹈队、乐队、创作组与舞美队、后勤。</p><p class="ql-block"> 文工团以歌舞为主,小型多样,经常去农村、工厂演出,曾多次参加省和全国调演,创作出“插秧歌”等许多优秀获奖节目,七十年代末还排演了《洪湖赤卫队》等大型歌剧。</p><p class="ql-block"> 文工团人员流动性较大,先后入团离团的有数百人之多。不少团员后来转战各条战线,出了不少知名、优秀人才,有的活跃在影视、舞台,有的斩获了国际、国内大奖,还有的成为学者、专家和各级领导干部。</p><p class="ql-block"> 为了留住芳华年代的倩影和青春的记忆,特制作了《芳华录》美篇专辑,致敬青春,致敬那个火红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待换)</p> <p class="ql-block">舞蹈《插秧歌》剧照(胡克文提供)</p> <p class="ql-block">歌剧《小二黑结婚》剧照(王祥提供)</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田野。</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芳华。</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乐队。</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青春。</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编导。</p> <p class="ql-block">文工团当年下基层合影。</p> <p class="ql-block">文工团在东北局剧场演出后合影(1975年9月)</p> <p class="ql-block">2018年7月8日,铁岭地区文工团的团友久别重逢、济济一堂,拍摄了一张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b> 跋</b></p><p class="ql-block"><b> □清风</b></p><p class="ql-block"> 9月17日,一个知青共情的纪念日,由城市户口转换成知青,开始了一段不寻常的青春之旅。</p><p class="ql-block"> 带着知青的身份,我走进文工团,这是我新生活的起点,也是人生旅途的一个拐点。在这里结识了那么多青春靓丽的团友,在那炫酷的舞台上挥洒着青春的活力与火花。也是从这里出发,通过高考彻底改变了人生的走向。</p><p class="ql-block"> 短暂的两年,忘不了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容,忘不了一幕幕幕后的舞台人生、人生舞台。老教堂盛载着一箩筐老故事,小二楼储存了多少乡音与乡愁,那盘旋而上的石阶印着青春的足迹,最高的瞭望塔让我们看到了未来!</p><p class="ql-block"> 半个世纪如白驹过隙,从文工团走出来的人或者成了大腕,或者成了显贵,苟富贵,勿相忘,脑海里依旧闪回的是青春的倩影、萌萌的旧事,一直有个想法,用什么载体什么方式再现那个芳华年代,找回青葱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就像大家现在看到的样子,我们穿越时空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男的个个帅气,女的人人漂亮,青春年少、英气逼人。什么官职、什么名气、什么资历,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年轻过、那个时代我们曾经来过。</p><p class="ql-block"> 美篇选在这个日子隆重推出了,可能并不完美,有缺陷才是真正的人生,正如我抱着残躯、力不从心地编写青春的故事。岁月留不住,我们的心依然年轻;年轻的我们真好、真帅、真美,我们向青春致敬!这就是《芳华录》的初衷。</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团友感言】</span></p><p class="ql-block"> 中秋月圆,共忆华年,笑脸依旧,青春无还,遥想当年,感慨万千!龙山脚下,柴河水畔,青年才俊希望点燃,一班(小班)三队(戏队舞队乐队)共济一团 ,辽北文艺,春花璀璨 ,地区礼堂,辽北六县,广阔天地,才华大展 ,首战本溪,手绢飞旋 ,东北礼堂 ,中华剧场,首都舞台 广播电视,辽北歌声 载誉飞传。岁月如流,光阴荏苒 ,铁团未散,星光满天,兄弟姐妹 ,捷报频传 ,不同战线,皆为骨干 ,一流人品,能力非凡,铁团精神,终身相伴。感恩师长 ,甘霖浇灌 ,先行同伴,活在心间 ,每当想起,热泪涌泉。岁月流逝本自然,往事并不如烟 。感谢文刚刘颖文忠 精心编纂《芳华录》,让我们的心儿重新团聚 ,重睹伙伴芳容 ,当赞晚霞映天。值此中秋佳节,祝福花好月圆。(崔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纪念铁岭地区文工团建团五十周年美好的回忆,艰难的岁月。铁岭地区文工团是一九七一年正式筹备成立的。团规不大,人员不多。主要来自城市,乡村,学校,知青。他们身上有着那个时代最深刻的烙印。每天在演革命戏,做革命人的熏陶中,开启一轮又一轮的人生轨迹。练功,彩排,演出,劳动,开会,走街串巷,上山下乡,工厂矿山,城市舞台。在当时的铁岭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那时,男潇洒,女漂亮。形成了铁岭一条亮丽的风景线。虽然现在他们分赴全国各地,但有文工团这碗酒垫底,他们都成为了各行各业的精英。值此(五十)周年,祝铁团的老师,战友永远年轻康建,用饱满的激情去迎接建团六十周年。(刘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谢文刚和刘颖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重大贡献!祝亲们身心健康!双节快乐!老兄滴策划、实施,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深受亲们的欢迎!感谢你和颖的贡献。(丁文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刚才我把《芳华录》认真地看了一遍,心里充满了回忆和感动!虽然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了,但是那段火热的生活在我心中留下的烙印太深了!感谢文刚大哥和刘颖妹妹多少天来呕心沥血为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编辑出这样一本格外珍贵的《芳华录》!谢谢你们!在此祝愿所有文工团的老战友身体健康,晚年幸福!(杨杰)</p><p class="ql-block"> 岁岁中秋,今又中秋。举杯赏月忆龙首,遥赞《芳华录》情如酒…才潜在加拿大微祝铁团各位老战友们中秋佳节快乐吉祥,幸福团圆!(才潜)</p><p class="ql-block"> 岁月在手指间流淌,两鬓悄悄染上了白霜,眼前忽然出现了幻觉,又回到了我魂牵梦绕的铁岭歌舞连,我的第二故乡!几排平房围绕着高大的天主教堂,门口的大柳树黄了又绿,绿了又黄,它见证着一群少年们在茁壮成长!每天的伙食是越吃越香,鸡鸭鱼肉管饱吃,管够尝,宠坏了这群少年郎。晨光初现,万籁俱寂,排练厅里已是练功的地方,踢腿下腰跑圆场,汗流浃背满面红光。功夫不负有心人,老板舞,插秧歌从此登上了大雅之堂。夕阳西下,夜幕降临,院落里又响起了吹拉弹唱。洪湖水浪打浪,狂风吹不落太阳。洪湖赤卫队誉满铁岭城乡。我们有过辉煌,也有过惆怅。但是龙首山的雄伟,让我们挺起了脊梁。老师们的教诲语重心长。我将永远记住那块地方,记住曾经陪伴我的那群少年儿郎!(刘金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看了美篇很激动,似乎又回到了我们共同生活、工作的时光。多谢!多谢!文刚老师和你对我们这个群体的爱戴。祝愿文刚老师早日康复!(高爱玲)</p><p class="ql-block"> 赏《芳华录》有感 </p><p class="ql-block"> 《芳华录》做的太好了!一张张照片,一个个场景,从灵魂深处被唤醒……蓦然回首,耳畔隐约传来悠扬的琴声、笛声和嘹亮的歌声。哦,仿佛又看见了那曼妙的舞姿,翩然摆动的裙裾,还有那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喜剧小品…… </p><p class="ql-block">记忆深处,总有一方圣地美若仙境,那就是铁岭地区歌舞连。它诞生于一九七一年的春季,筹建于地区第二招待所,落址于龙山脚下,柴河水岸,一座由大块青砖砌就的,落满岁月风尘,宏伟壮观的“天主教堂"。从那一天起,这座落寞的庭院,忽然有了生机和活力。 </p><p class="ql-block">大院内,松柏滴翠,桃李流芳。一群美若仙子的少男少女从各地纷至沓来,在这里共筑同一个梦想。 啊,姑娘们长发飘飘,笑声朗朗, 啊,小伙子们目光炯炯,神采飞扬! 老师们传授技艺施爱心;创作员妙笔生花绣新篇;戏队、舞队、乐队齐上阵,挥汗如雨练功忙。 </p><p class="ql-block">精雕细刻之后是千锤百炼,一台台精彩的节目终于闪亮登场!天南地北传捷报,歌声笑声掌声,响彻祖国的四面八方! </p><p class="ql-block">这些纯真勤恳,意志坚毅的年轻人啊,用青春、热血和汗水,把时代的音符奏响,谱写着祖国华美的乐章! </p><p class="ql-block">多少年过去,歌舞连几度更名,歌舞连、歌舞团、文工团、曲艺团。长江后浪推前浪,当年的靓女帅男,有的坚守田园,有的已从这里起飞,奔向新的战场。可是,无论怎么改,即使少年青丝变白发,我们心中的信仰永不变。那就是热爱祖国,勇于奉献!(谨以此稿感谢文刚、刘颖、文忠三位老师精心编撰制作,辛苦了!谢谢!(肖淑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感谢文刚,您用一张张年轻的照片记录了我们青春的容颜,难忘的年华,难忘的团友情!谢谢您!(王娟)</p><p class="ql-block"> 崔凯大哥说的太好了,谢谢文刚大哥的芳华录,也感谢刘颖及文工团的老朋友老同事们,愿我们都平安健康幸福快乐!(曹玉敏/王秀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文刚 你好。刘颖你好。不好意思这么迟迟没给你们回信。我到文工团的时间很短,没给文工团做出什么贡献,有些不好意思录入“芳华录”。但文工团是我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我艺术生命的起点,是我终生铭记的地方。载入“芳华录”是我的光荣,也是我的荣幸。谢谢你们辛勤劳动,回顾历史,铭记铁岭地区文工团光辉的一页。</p><p class="ql-block">在这儿向文刚说声道谢,自己身体有恙但还不辞辛劳,为文工团,为团的战友们做如此大事,用什么赞美谢意的词汇来表达都不为过。您的功劳如同“芳华录”一样,同载入铁岭地区文工团光辉史册。再次谢谢文刚,刘颖二位功臣,向你们致敬!(冯玉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