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这一年,总是在奔波忙碌之中。构思、策划、码文字、拍视频.....虽然忙得不亦乐乎,但冥冥之中似乎好像缺少了什么,欢乐、轻松、惬意、亦或本真......身心略显疲惫。于是,在预约和退约的反复过程中,8月21日,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我终于坐上了朋友的车,前往凌源市河坎子乡。</h1><h1> 一路欢声笑语与一路美景相融。道路两旁的青山、田野、绿树、鲜花相继映入眼帘,我和朋友们尽情翻阅着一本大自然巧夺天工的山水画册......</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遇葵的欣喜</font></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我们前往河坎子的路上遇到的一片向日葵。</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车子飞驰而过,耀眼的黄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踩了刹车,调转车头,与这片向日葵来个近距离的接触。拍照是必然的,我们虽然没有携带大妈的标配——丝巾,但凹造型是必须有的。我和杨丽妹妹来个自拍,妹妹自嘲地说,手机上我俩的脸比向日葵还大......一阵哈哈哈的大笑打破了蓝天白云的宁静,一只不知道躲在哪里的鸟被我们的笑声惊飞上了天空。</span></h1> <h1> 这片向日葵“个子”不是很高,据同行的一位大哥说,这种向日葵成熟后的果实很小,但出油率却很高。想起了小时候村里的田地里也种过这种向日葵,瓜子特别小,炒熟后吃起来特别的香,真是“小有小的精彩,大有大的不同”。</h1> <h1>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从小生长在农村,了解并见识了许多农作物,但我最喜欢的是向日葵。也许源于它“特立古君子,沉吟大道旁”的谦逊,也许源于它“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隐喻......远离故乡几十年,依然记得我上学、放学时骑着自行车,经过道路两旁大片大片向日葵地的时候,少年的我,身在飞、心在飞的样子......</h1> <h1> 车子继续向前行驶,温暖的“黄”渐行渐远。我的思绪也随之绵长:学做一颗向日葵吧,向着自己心中的太阳,欣欣向荣,天天向上。</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看山的感悟</font></h1> <h1> 临行之前,我在网上匆匆地对“河坎子”做了一番攻略:<br> “河坎子”乡位于辽宁省凌源市南部边陲,界于辽宁与河北相交的青龙县、宽城县的边缘地带。东西长26公里,南北宽12公里,总面积138平方公里。自然环境“八山一水一分田”。境内有超千米高山3座,美丽的青龙河斜贯全境。</h1> <h1> 在一篇关于“河坎子”的解说词里,有对“河坎子”这样的描述——<br> 河坎子之“美”。河坎子纳燕山之灵气,汲青龙河水之膏泽、古幽物丰、人杰地灵、名人迭出。空气清新,降雨充沛,四季分明,享有“塞外小江南,辽西桂林”之美誉。<br> 河坎子之“最”。世界唯一的42米高麻栋之王源于中国,置根于河坎子。世界频危鸟种黑鹳在河坎子繁衍,已成为辽宁独有的天然繁殖地。<br> 河坎子之“绝”。石上叠石,洞中有洞,独石丹枫,洞古盘龙,女娲天门,飞鹰捉鼠,熊猫摘竹笋等景色,美不胜数。其照片曾刊登在《中国环境报》、《辽宁日报》海外版等媒体杂志。</h1> <h1> 其实,对于河坎子我并不陌生,2019年农历的腊月27,应朋友之约,去过那里的冰雪大世界。至今,那里“一日一帧景、往来各不同”冰雪构图,“冰雕抡鬼斧,雪野展神功”的神奇美景,还刻在我记忆的深处......</h1> <h1> 在这个季节走进河坎子,更是别有风情——从沟门子乡进入河坎子乡境内后,沿途的山巅峰峦一步一景,交错隐现,宛如幻灯片,时时变换着不同的风景线。目极之处,则无不是绿:眼前的鲜绿让人温馨,近处的翠绿让人心动,远处的墨绿则让人陶醉。大片大片的庄稼从眼前掠过,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小学时学过的课文对秋天的描写:高梁笑红了脸、谷子笑弯了腰.....</h1> <h1> 河坎子村河南组是第一处风景观赏地。这里,青龙河拖着柔软的腰身,从大山脚下蜿蜒穿行,相映相衬的青山碧水,空气清新惬意,让人切实感受到了心旷神怡的真正含义。</h1> <h1> 放眼望去,陡立的山峰与植被交错,嶙峋的怪石叠壁而起,恰如直立的石头阵营,让人眩目生畏。就在这处山顶上,一座峰岭自然成景,一道峰峦的线条,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一座狮子的头像。就在这座“狮头山”下,有两座被绿色掩映的峰峦,很是扎眼,远望形如黄山一般,山顶上长着几株古松,古松枝杈层叠有序,亦如迎客松,悠然地向过往的游人示意。</h1><h1> 随行的朋友介绍,这两座相连的小山,就是当地一处著名景点——小黄山,虽然“海拔”不高,但丰茂的植被下险峻掩藏,攀爬而上绝非易事。站在“小黄山”跟前,对面的大山如同巨大的阶梯层层而起,这处风景是“仙人台”。</h1> <h1> 如此风景优美之处,我们一行人决定拍个合影。本来想来个造型,我们手拉手一起往前走的时候,负责拍摄的继学老弟却说我们的造型像奔赴“刑场”,于是,就有了这张所有人开怀大笑的照片。</h1> <h1> 笑的开心,笑的快乐。仰望群山,思绪万千。想起12年前,建平天秀山下,在自己怀疑人生怀疑未来的时候,朋友送我的一句诗:“青山穹下也悲渺,淡漠荣辱总是春”。是的,有的时候,我们抱怨命运的不公,纠结一些过往的陈年旧事。其实,要相信,不管什么样的生活,只要你喜欢,就是你的人生;不管什么样的地方,只要你喜欢,就是你的世界。</h1> <h1> 沿着公路继续前行十数里,便可在青龙河对岸一座山脚处,见有一个天然石洞。该洞深约15米,最高处约3米,洞内有天然形成的钟乳石,其中一条钟乳石从洞壁蜿蜒盘旋,恰如一条摆尾石龙,形象逼真,亦有腾飞之势,被当地人称为“神龙洞”。尽管上山的路比较泥泞,我还是小心翼翼地走进洞里,一睹“龙”的风采,并虔诚地祈祷一番。</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趟河的乐趣</font></h1> <h1> 古老的青龙河,孕育着近700平方公里的“青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这条干流246公里的河流,从河北省平泉县出发,一路蜿蜒穿行途经凌源后,最终归宿渤海。<br> 在这条河流的哺育下,青龙河自然保护区冷、暖、干、湿四季分明,植被资源丰厚,野生动物众多,据统计,共有663种植物、390多种野生动物在这里悠然生长,把这里的叠嶂峰峦,孕育成了一颗璀璨的绿海明珠。沿途,随遇的青龙河水明快清亮,或舒缓静流,抚摸着两岸的水草,或击石作响,溅出珍珠般的浪花,顺着古老的河床演奏着生生不息。</h1> <h1> 这是我们在喧闹的都市里从来不会感受到的美好,虽然午后的太阳非常毒辣,可是并不能影响我们爱玩水的心。我们索性脱掉鞋子,卷起裤管,走进水中,与河水来个近距离的接触,自己仿佛回到了童年。</h1> <h1> 河里的水是能一眼望到底的,你可以看到很多小鱼围绕着水草嬉戏,特别是那种很小很小的小鱼,看起来是一条短短的黑线段在水里游来游去,黑线段两旁各有一只小黑点,真是可爱极了。偶尔会有几条胆大的,透过水面盯着看外面世界。假如你和它对视一会后,你会发现,他们会非常欢快的离去,好像是发现了非常有趣的事,急于和伙伴们分享。我们这行人中年龄最小的“小草莓”(师姐的小孙女)对这些小鱼喜欢至极,我们这些奶奶、姥姥、小姨就用手掌捧住小鱼放在矿泉水瓶里,让孩子带回家养着玩。</h1> <h1> 沿着青龙河,我们来到了佛爷洞乡叫黑小窝的地方,这里的景色更是别有洞天,好似世外桃园。此时的河水,则十分沉静,浅浅的、清澈的,在卵石中穿梭。河里的卵石,实在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美。它们长久在河里接受洗涮,比较软弱的的石头已经化着泥水往下流去,坚硬者则完全洗净外表的杂质,在河里的感觉就像是宝石一样。被匠心磨去了棱角的卵石,在深层结构里的纹理,就会像珍珠一样显露出来。杨丽妹妹捡了三块比较有特点的石头,让我带回家。</h1> <h1> 这里,一个流水的山洞有为突出,清清的河水穿洞而过,哗哗的水声在远处都能听得见。据当地人介绍,这个山洞是几十年前用当地人工凿出来的,就是为了将河坎子那边的青龙河河水引流过来,造福于当地的人们。民间也有传说称,此洞叫龙洞,此水叫玄水,据说此水无源头,幽深莫测,奥妙无穷,故称“玄水”。此洞原来没有这么大,只见水从山缝间流出,即进不去人,也看不到洞的那一边。相传,康熙皇帝来此追寻龙脉的时候发现此水,便命令当地一龙姓百姓凿石,延水流方向追溯源头,开凿此洞,以后便称龙洞。如今,这里不但成为勤劳勇敢的佛爷洞人艰苦创业的印证,也成了当地旅游资源的靓丽风景。</h1> <h1> 我在杨丽妹妹的牵扯下,小心翼翼来到洞边一睹芳容。哗哗作响的河水,溅起一朵朵浪花,温柔的河水此刻变得非常壮观。此时语言的河流却没有哗哗作响,不知道用什么词形容才最贴切。</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 吃饭的香情</font></h1> <h1> 玩的美,吃的也美。中午一顿大快朵颐后,晚上,杨丽妹妹特意让她的同学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农家饭菜。</h1> <h1> 金灿灿的煮玉米让人垂涎欲滴,一大盆上桌后,我们每个人都迫不及待拿起一根,不顾斯文啃起来。香——满口的香。油炸小河虾、小河鱼相继上桌,那个酥脆和美味,除了香之外还是香。蒸茄子、蒸土豆,简单中透着食物原始的清香。</h1> <h1> 必须多说说咸鸭蛋,生长在青龙河品种为北京鸭鸭蛋的个头很大,壳里的鸭蛋瓤非常饱满,鸭蛋皮是白色的,也有蓝色的,个别的还有灰色的。鸭蛋很好吃,鸭蛋青白生生的,吃起来哏啾啾的。鸭蛋黄呈金黄色,油汪汪的,吃起来沙沙粼粼,香喷喷的,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纯绿色食品。这个鸭蛋是必须抢着吃的。还有从农家小院里薅来的大葱,油绿绿的,吃起来辣中带甜。让我想起了凌源人经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带劲!</h1><h1> 简单一顿饭,浓浓一片情。这顿饭,一定香在内心深处,并伴随着时间的轨迹,沉淀成永久。</h1> <h1> 一天的时间过得很快。返回的路上,身为基层税务分局局长的杨丽妹徐徐开车,并和我们讲述她在税务分局亲自为干部做饭炒菜的事情,让我从内心更加佩服起这个战斗在税收一线的女税官来。上得厅堂、入得厨房!</h1> <h1> 大浪淘沙,淘尽人生的许多世态炎凉,但却淘不掉朋友间深厚的情谊。与工作中结识,与交往中深情,木兰山下、凌河水畔,他们一直牵挂着我,我也因这牵挂觉得富足与美好,真的感谢朋友的盛情相约以及温情相伴。这真是一次特殊的“游山玩水”,好久没有感觉到的发自心灵的愉悦,每一个细胞都在放松和沉醉。这份沉醉、这份怡然自得、这份全身心的舒展,让人难忘。突然想着某个老去的日子、老去的年华,我们找不回,但我们可以在记忆里留存曾经的美好,回味起来,心就略微有了年轻和活力。</h1> <h1> 万水千山总是情。于是,我们几个在说说笑笑中与河坎子春夏秋冬再次有了一个约定。</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