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珩厝村老大队长、老书记一王清安

墨凡

<p class="ql-block">缅怀家乡的老大队长、老书记一一王清安</p> <p class="ql-block">天桥照片</p> <p class="ql-block">缅怀家乡的老大队长、老书记一一王清安</p><p class="ql-block">作者:王永设</p><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很快,她像一列错过的火车,一眨眼就到了人们看不见的地方,沿途的风景、相遇的人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迁徒,唯独自己留下一个深深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近日,我在整理旧照片时,发现当年大队的红管家、大队长、老书记王清安的几张旧照,顿时脑海里浮现起曾经在家乡一一珩厝这块热土上工作的他,给我留下的一些印记,目睹老人那和蔼可亲的面孔,历历在目,勾起了岁月长河中许多往事和对老书记的无限怀念!</p><p class="ql-block"> 王清安1920出生,1948年就担任同安县盐山乡地下交通员,积极组织联络活动;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至1981年先后担任大队的会计、管理会委员、大队调解员、大队长、大队党支部副书记、书记。</p><p class="ql-block"> 在“农业学大寨”的年代里,王清安从长远着想,率领全村社员大搞农业建设。珩厝村依山旁海,本村的农业土地都分布在南山坡上,是名付其实的“狗屎埔”,每年都要吃32万斤的国家统销粮。为了早日减轻国家的负担,摘掉“统销帽,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夜以继日带领群众大搞水利建设,筑水坝、挖大井(每个大井直径30米、深16来,三年时间挖了16个)、架天桥(用石板架起引水天桥780多米长),引水上南山,使“狗屎埔”长出“灵芝草”,并试验一年两季水稻种植,获得成功,经过几年奋战,珩厝人从此摆脱了饥饿,摘掉了一年32万斤统销粮帽子,铸就了贫困沿海渔村向前发展的不朽业绩。</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期间,“割资本主义尾巴”,这是当年农村一项十分严肃的政治任务,用各种形式阻止一切属于个人的生财之道,但是老书记不但沒执行这种右倾的做法,而是以委婉的方式鼓励村民发展集体经济、增加个人收入,利用村里的盐业资源,把剩余的盐滷进行收聚,办起了“滷化⺁”、办起了集体养猪场、还请来兄弟村的造船技术人员到村里造一对围缯船,进行外海捕鱼…</p><p class="ql-block">这些副业给4千多人口的村民带来了实惠,使当年的工分值达到1角5分,名列新店公社仍至全同安县前茅。</p><p class="ql-block"> 不仅如此,王清安在处理调解方面,也留下许多佳话,在群众的印象中,无论大事小事,小到夫妻闹矛盾、邻后不和睦,大到村与村宗族矛盾,只要他一到,什么事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待人真诚,处理问题公正不阿,任何事都迎刃而解。</p> <p class="ql-block">记的在1970年,沿海村庄都在移山倒海 ,围海造盐田,我村也热火朝天地展开。在盛夏的一天,家乡人与一姓张氏邻村在家门口的滩涂上互争一块海地,两村各打起这块滩涂地的主意,明夺暗搶,发展到白天肆无忌惮地插标围垦,两村群情激愤,各不服众,双方各数千人,手持锄头、铁锹,各种利器,拉开声势准备械斗,正当剑拔弩张关键时刻,说时迟,那时快,王清安闻讯赶到,他像钢铁巨人般地在两边群众中间一站,大声怒吼:“谁敢动手,朝我来!”这时两边群众闻声而退,随后在他和公社领导的协调下,这起围海引起的宗族械斗风波才平息下来,两村化干戈为玉帛,重新友好如初。</p><p class="ql-block"> 王清安做事一心为公,仁义之至,至始至终廉洁自律、风清气正!他会计出身,长期分管村集体财务,生产建设审批、村民的预支都是由他一支笔审批。他精益求精,从不大手脚。 他从不搞特殊化,从不拿集体一针一线,在六十年代初,珩厝村在全县首例安上电灯,由干电量不足,家家户户只能安上一盏15w的电灯 。当时电工看到大队长在家经常要接待客人和写工作报告,需要安上一盏较多w的,但他总是屡次拒绝!有一天晚上,生产队长王水匹到他家谈工作,一进门看到王凊安正在吃地瓜粥,配咸鱼,就问:“您家的咸鱼沒有煮熟吗?怎么还会动?”,他拿灯火一看,原来是条“神郎”(璧虎)。所以有人说他是“猫”、是“督鼻仔(吝啬鬼)”,他不管是个人或集体总是如此!</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诸如此类,举不胜举。</p> <p class="ql-block">大井图片</p> <p class="ql-block">他事事都给干部带个好头,树了榜样,至今村民还时刻怀念他,都说王清安是我们村里的好清官。</p><p class="ql-block"> 令人遗憾的是,老书记王清安终因操劳过度,病染于身,还未见到改革开放的曙光,他的生命就永远定格在60岁,定在了他为信仰而奋斗终身的岗位上。</p><p class="ql-block"> 今天,老书记虽然离开了我们40多年了,但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清廉从政的道德修养,勤俭奋发的工作作风永远成为我们心中的一座永恒丰碑!</p><p class="ql-block"> 安息吧,老书记!我们家乡人永远怀念您!</p> <p class="ql-block">围缯渔船</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王永设,笔名墨凡,男,厦门翔安珩厝人,爱好文学。翔安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村》认证作家、厦门市作家协会会员。有数百篇散文、诗歌、随记散見于厦门日报《城市副刊》、《厦门晚报》、《中国乡村》、《业翔民安》、《鹭江银潮》、《同安文艺》、《鹭客社》等报刊杂志;出版散文集《珩江小浪花》、《珩厝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