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之旅

行摄人间

<p class="ql-block">  本想抽空去中医院看个中医开点中药,没成想门诊医生号脉后建议我住院治疗。因长期用眼过度导致眼睛干涩疼痛,连带头疼已经持续两三年了,每次解决的方法不是吃止痛药就是按摩,效果都不理想</p> <p class="ql-block">中医院里住的多是老年人,同病房里一个85岁、两个70多岁,我成了最年轻的病人</p> <p class="ql-block"> 因我对病房老年人的尊重和爱护,很快就融入到病友中。邻床的病友是焦虑症患者,已接近八十岁因焦虑而严重影响睡眠,她述说自己的陈年往事尽是后悔和遗憾:她出生于天津,青年时作为下乡知青与一陕西知青相恋,之后两人在西安成家,她最后悔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没能返乡回天津,却来到市场上买不到海鲜的大西北,现在的她在异乡孤苦无依;年轻时唯一让她开心的是老公长时间出差回家后的勤快,让她把所有的辛酸都可以抛之脑后。她说自已曾救爱喝酒的老公一命,在他四五十岁时,酒后突发急性喉炎,因她果断打车带他去西京医院急诊科救治才免于一死,医生说再晚来五分钟人就没命了,但老公最终还是在六十多岁时,因心梗撇下她先走了;第二件让她后悔并痛苦至今的事是儿子的婚事,儿子不顾双方父母的反对,和远在广东的女孩在坚持到三十多岁最终还是结婚了,婚后生活一团糟。孙子全靠她们老两口养,儿媳妇从不管她的老公和儿子,更别说照顾公婆了。老人住院的这几天没见她打过或接过电话,儿子孙子也没有露面……</p> <p class="ql-block">每个病房都有故事,每个病人都在感受着人世间的冷暖和悲喜。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父亲每天晚上在走廊里教四十多岁脑梗的儿子数一、二、三,已经第二次经历这场景的老父亲仍会因儿子说不出一"后面的"二"而急得要打他屁股,但他心中的悲凉怎与过去相比……</p> <p class="ql-block">  脑病科里这样的脑梗病人很多,轻症患者还可以在亲人的搀扶下慢慢行走,重症患者则瘫痪在床或在轮椅上度过余生。相信每一位来医院住过的人,回到正常的生活环境里很难再有抑郁的倾向和想法</p> <p class="ql-block">  抽血、检查、输液、扎针、吃药……,一样不少的进行着,中华医药真的神奇,几根银针扎在头部穴位就可以起到通经活络的作用,就可以让闷痛很久的脑袋清醒起来</p> <p class="ql-block">  电针尽管让我很害怕,但当电流通过头部,一次次震动渐渐减轻头疼时,我每天最主动要做的治疗就是它了</p> <p class="ql-block">  中华医学的神奇不仅在于那一根根银针,也在于利用不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的特性相搭配就能够根治百病,中药虽起效慢但疗效很持久理想,这也应证了人类本就应与自然万物相亲相生</p> <p class="ql-block"> 医生这个职业真心太辛苦,也难怪医院年轻的小护士做按摩时也没了耐心,力度和准度都不说什么了,只敷衍做够时间</p> <p class="ql-block">医院食堂的饭菜只管吃饱就好,基本没什么品质,小米粥配土豆丝还比较合口</p> <p class="ql-block">  半斤莲藕猪肉饺子🥟根本吃不了,但人家就这样买,只能把吃不了的丢掉</p> <p class="ql-block"> 女儿带我去了趟回坊,才知道医院与回坊只一街相隔,治疗结束可以来这转转</p> <p class="ql-block">回坊里的吃食的确丰富,随便走进一家就比医院食堂的饭菜好吃很多</p> <p class="ql-block">水盆牛肉汤鲜肉多饼子也不错</p> <p class="ql-block">回坊里有多家新疆烤馕店</p> <p class="ql-block">悠闲的回族老人静观来来往往的行人</p> <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唐朝的回坊已存在千年,历史的演变让这里的一切在不断变化,不变的是流淌在回族人血脉中经商头脑</p> <p class="ql-block">  老金、老贾、老马家的特色美食遍布一条又一条巷,这味道存在了百年、千年,味道不仅吸引着回坊人的后代,也吸引着全国甚至世界各地人的味蕾</p> <p class="ql-block">医院让人看清人性的善恶,大自然更容易让人找到归属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