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院东头,那一座沧桑的古塔

清角

寻一座古塔,在重山叠嶂之中。<br>实在没想到,在沂蒙山的大山深处,还有这样一座历尽沧桑的古塔。在网上见到它的图片,竟觉得它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了从前看过的,比如应县木塔之类,这大约也是因为此塔离自己近在咫尺,却从来没有听说过,所以忍不住让人引发思古之幽情,极想去一探究竟。<br>这便是沂水县院东头镇的望仙院资庆寺砖石塔。 其实这个地方离的极近,但也只知道它在沂水院东头镇的张家庄子村,具体位置却不知道,便一路走一路问,一头扎进了沂蒙山的大山里。<br>从几次问路的感觉,似乎它就在眼前,但真正走起来,却还是迷失了方向。问过的每个人对塔都很熟悉,都说它就在前面,沿蜿蜒的小路走着走着,却走进了山的深处,一直到不知再往何处去。<br><br> 幸好有村庄,又问了老乡,说往前走也可以绕行过去,于是在只有一车宽的山间小路盘旋而上,走到了山的半腰,眼前左右两条道,思量一番,决定从山坳的左侧路上迂回一下,这坑坑洼洼的小山路,颠簸的厉害,估计平时也只有农用车走,小心翼翼往前开,并且不时睃巡周围,盼着能早早看到古塔的影子,柳暗花明,转弯时那古塔在下山的路上出现了。<br>那一瞬,历史回溯,秒回汉唐。 眼前出现的是一座破败的古塔,据说为明代建筑,约有十米高六角形的三层塔,基础为石砌,上面为青砖砌成,顶盖破损严重,上面有几颗小树和草,几百年风雨侵蚀,它变为现在这种摇摇欲坠的样子。 1980年5月,此塔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为“张家庄子和尚林砖塔”。2006年10月,成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为“资庆寺砖石塔”。<br>从周边的环境来看,保护也只是把它围在了院子里。 据说望仙院始建于汉朝,当地有“先有望仙院,后有沂水县”的民谣,院东头就是指望仙院的东头。有记载曰“望仙院,建于汉,盛于唐,历宋元明清,时有名僧住锡其间,方其盛时,僧徒千余人,戒律精严,殿宇宏丽,为齐鲁冠”,随着寺院的兴盛,香客、游人云集,香火兴盛,梵音不绝,在寺院东头渐渐出现了卖饮食、香火等各种商品的商贩,有了演出的杂耍艺人。有了人群的聚集,渐渐就有了人群的定居,于是村落就形成了。 不知经历了多少朝代更迭,不知遭遇了多少战火销烟,古塔渐渐成为这座山的一员,看身边繁华过尽,香火消散,春秋轮回中,把自己立成了天地之间的一个感叹号。 古塔日渐苍老,苍老的不成样子,却依然屹立不倒。据说塔之下都是圆寂高僧的埋骨之地,不知是哪朝哪代哪位得道的高僧,用一世虔诚礼佛之心,支撑着这座古塔屹立至今! 有些时候,觉得这些小山村深处的古建筑,就像一位智者,在滚滚红尘的浩劫中幸存下来,从熙熙攘攘到悄然独立,看尽世间的变幻,这一种形态,恰恰就是它最好的存在。<br>从初建时的宏伟壮观到熙熙攘攘的朝拜人流,再到荒野中颓废的孤单身影,几个画面就可以描述尽这千年的时光。而它的存在就是千年时光的缩影。<br>所以我觉得它立在这儿,就应该原本是立在这儿,一言不发,却又说尽了所有。<br>这是往昔荣耀的最后孑遗。 唯一不变的,是这人间的烟火气息,一山、一屋、一院,几只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