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母亲刚去世不久,父亲变得更加少言寡语。一天,为了让老爸走出家门散散心,姐姐、姐夫和我陪老爸一道来到了官渡古镇,无意间打开了老爸的记忆闸门,开启了一段尘封往事。</p><p class="ql-block"> 官渡古镇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官渡古镇历史悠久,在南诏大理国时期,已是滇池东北岸一大集镇和交通要冲。宋以前设渡口,渔舟及过往的官船都在此停靠,又改坐轿或骑马过状元楼入昆明城,因此得名“官渡”。历史上的官渡,是滇池船舶往来的重要渡口,也是通往滇南交通要道上一个政治、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集镇,明清时就有“小云南”之称。</p><p class="ql-block"> 我们下车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伟的官渡古镇牌坊,通过牌坊一直往里走,是一条人流熙熙攘攘的街道,街道两旁有售卖各种特色小吃和旅游纪念品的商店。我们沿街逛着,品尝着各种小吃,有豆面汤圆、木瓜水、烧豆腐、素豆花米线,还有到此必吃的官渡粑粑。走到街的尽头往左转是法定寺,再往里走是妙湛寺、双塔、金刚塔,金刚塔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逛了一圈,父亲似有些疲倦,我们就在妙湛寺台阶上席地坐下歇会儿。父亲问,记得有个土主庙,是不是被拆了?姐夫说有,在街道的右手边。于是,我们起身往那儿走去。</p><p class="ql-block"> 来到土主庙大门前,父亲突然兴奋起来,用手指着大声说到:“对了对了,就是这儿!”老爷子一下子来了精神,健步迈进庙门,顺着四周廊檐一个一个庙堂认真观看,嘴里自言自语喃喃道:“没变,没变,当年就是这样的。”土主庙内部设计为“八卦”形,组成四合大院附四小院,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原来,这里曾经是民国时期的云南省立官渡农业学校所在地,1946年-1948年父亲就读高中的地方。旧地重游,唤起了父亲一段久远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父亲出生在呈贡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因生的瘦小,加上体弱多病,家里兄弟姐妹六个,爷爷只供了他一人读书。父亲读书也很争气,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初中毕业临近时,爷爷就提出,家里已无力继续供他上学了,希望他回乡当个小学老师养家糊口。正好此时,呈贡中学一位返乡的学长告诉父亲,有一所职业高中可免费就读,还包吃包住,就是省立官渡农业学校。得知这一消息,父亲十分高兴,决定报考这所学校,并暗下决心,一定要一直读到大学。</p><p class="ql-block"> 父亲考省立官渡农业学校,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个富家公子当年要考一所工业职业高中,为了保证考起,出钱让在同一考场的父亲当枪手。父亲填考生名字时,监考不严的情况下,写代考者的名字,实在没办法,就写自己的名字,对方也同样炮制。结果皆大欢喜,两人都如愿以偿。</p><p class="ql-block"> 父亲告诉我们,土主庙始建于唐南诏时期(1895年),辛亥革命前后,先后设区公所、初等小学、私塾等于内;“七七事变”后,又先后设省立官渡农校、私立云秀中学于内。当年的教室就是一间间庙堂,菩萨用布挡住,前面空地放上黑板桌登。现在的财神殿曾经是当年的大教室;现在的文昌殿曾经是当时的图书馆;现在的静心斋曾经是老师们住的厢房;学生们住在大殿后面的小房子里,大殿的小侧门是每天出入的必经之路。整个土主庙基本与当年的情形相同。</p><p class="ql-block"> 父亲还告诉我们,当年在此就读时,他因为学习成绩突出,被任命为班长。一天傍晚,从昆明来了几个学生联合会的学生,一到土主庙就径直来到他们宿舍,直接找到担任班长的父亲,向他传达了学生联合会关于反内战罢课的精神。父亲积极配合行动,第二天全校几百名学生开始了罢课,打出了反对内战的口号。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一二一”学生运动,父亲也因为带头,被校长关了禁闭。次日,因一位考入云南大学的进步学长,向校长说情才被释放。父亲在官渡农校即将毕业时,又积极参加“七.一五”罢课斗争,此次罢课历经近一个月。</p><p class="ql-block"> 官渡农校的经历不仅为父亲种下了革命的火种,更是父亲人生的转折点,从此改变了父亲的命运。父亲从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了云南大学的大学生丶中共云南地下党党员丶党的民族工作干部、领导,为党的复兴强国伟业奉献了一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