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读书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的精神成长,需要高品位阅读的滋养;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经典专著的引领。</p><p class="ql-block">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文化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8月29日下午,香山小学中年级组教师开展了读书心得分享活动,书香教师济济一堂,琅琅书语不绝于耳。</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听听老师们的读书分享吧!</p> 语文老师分享 <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尝试着和孩子成为朋友,蹲下身来和孩子平等对话,聆听他们的心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到孩子的心里,才能听到孩子心底最真实的声音。尽量安抚孩子,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解决问题,避免和孩子对立,使孩子从心底接纳你,走进孩子的心灵,方能实现教育的初衷!(杨丽娟)</p> <p class="ql-block"> 在《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这本书里,作者罗树庚老师总结了自身从普通老师成长为名师的专业发展历程,他用一个个自己遇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教育故事,告诉在教育道路上追逐成长的教师应具备的六大素养:内驱力、学习力、行动力、沟通力、研究力、反思力。作为教师,只要不甘平凡,不放弃成长,向着自己目标的方向积极努力,就一定可以成为一名幸福的教师。(王莫香)</p> <p class="ql-block"> 每一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期盼他健康成长,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在孩子成长的同时,父母也在成长,我们都在努力成为一个好的父母。爱,可以无条件;爱,一定要有原则。真正的爱是带有原则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所以,我们可以尽自己所能,用好的教育方式,用爱和原则给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魏习娟)</p> 数学老师分享 <p class="ql-block"> 最近读了《教师的语言力》这本书,感触颇深。原来教师讲课不能仅凭感觉,而是要把语言技巧当作一门技能。我们不能学习仅适用于某些特定情况的固定语言模式,我们更应该掌握一些语言运用的技巧,这样在教导学生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最恰当的语言,以此来促使学生对学习抱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刘芳)</p> <p class="ql-block"> 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实效且治愈,让人不知不觉沉浸其中,乐此不疲。复盘了整本书的精彩内容,教师应该兼顾“务实”和“理想主义”,教育要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不仅需要诗,还应该有琴声,有树,有虹,有梦……是啊,生命是那么不堪一击,活着才更应该理想主义。(王亚鸽)</p> <p class="ql-block"> 暑假里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理想教育》,书中说到理想的教师,朱教授在论述这些理想教师特点的时候,不但在精神上给我以鼓舞,而且在研究的方法上也给予了无形的指点。比如,他在论及"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布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的时候,他就说到了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充当的是“教育警察”和〝刽子手”的角色,无限地放大学生的问题,在我们手上,失去了很多诺贝尔获奖者。教师只有对学生布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理想教育》一书, 我觉得自己与它的距离还很远很远,但我并不气馁,我会朝着这个目标继续前进。(郑晓倩)</p> <p class="ql-block"> 假期我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除了深感钦佩外,自己更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少一点冷漠,多一些关心;少一点打击,多一些欣赏;要平等对待学生,学会倾听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成为孩子们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 (朱秀平)</p> <p class="ql-block"> 暑假,我重读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一书。书的字里行间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很多场景令人感动。我很喜欢这部小说的出发点—“平凡”二字。作者在平凡中看到了主人公的不平凡,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人生就像这本书一样,不在于结局如何而在于过程是否精彩。人生就该像主人公孙少平那样对生活从不低头,不断去探索和追求,在命运的道路上走出一种让所有人都为之叹服的人生之路。(张嫩芳)</p> 英语老师分享 <p class="ql-block"> 看完了《傅雷家书》之后,总觉得一股暖流缓缓淌过心间,这就是傅雷对他的儿子的爱吧。事无巨细,书中傅雷首先强调的是傅聪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以自身的经历来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见困境不气馁,得到成功不骄傲。在我看来,傅雷既是一位慈父,又是给傅聪提出建议,给予关怀的良师益友。书信中无不透露出他那浓浓的父爱,洋溢着父子之间的深情。傅雷家书中的种种人生道理也使我受益匪浅,家书传递的不仅是父子之间的爱,也是人生哲理的传承。(韩杉杉)</p> <p class="ql-block">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这平凡的文字让我深刻体会到学生的心灵需要老师用爱心来浇灌,缺少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没有爱心的教育就失去了教育真正的价值。总之,老师的工作是细心的,无形的,又是长期的,我们必须要用无限的爱和宽容的心去启发引导孩子,那样他们就会一天比一天进步! (杨若雯)</p> <p class="ql-block"> 很多家长低估了教育的力量,高估了刷题的作用,考试分数不等于智力发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过一个概念,叫“情感记忆”,通常那些能力差,思维慢或者四年级掉队的学生,情感记忆通常发展的不好,刷题帮不了他们。教育不是只有做题,日常生活的点滴感动都是教育的素材。要使学生注意到这一切,教师必须以鲜明的,充满情感的语言向他们揭示这种美。(陈娜娜)</p> 综合组老师分享 <p class="ql-block"> 暑假期间我又读了意大利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以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诠释了爱的意义。书中质朴的文字使我感动,也让我从中学会了应该将爱融入教育,书中的亲子之爱,朋友之友谊,师生之感情,都感人至深,使我们感受到社会的情味和作者理想之中的社会,用爱心,责任心去教育每个孩子,与孩子们共同成长。(李海园)</p> <p class="ql-block">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对于孩子的成长关注地越来越多了。假期当中,我阅读了《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受益匪浅。作为家长,作为小学教师,了解孩子的敏感期是非常重要的。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确是一本很好的育儿书籍,我看了之后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作为教师的我,不但可以在幼儿敏感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且对我们家校沟通有很大的帮助。作为家长的我,从中也了解,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教育我的孩子,让我的孩子顺利地通过这些敏感期,健康快乐成长!(吴小兵)</p> <p class="ql-block"> 《教育从爱开始》一书,虽然没有感人肺腑的的事迹,却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教育,从爱开始"意味着教师要做孩子心中的明灯,照亮他采拮知识的路途, 做孩子人生的航标,指示他驶向光明的彼岸。 我们要把温馨的话语送给孩子, 把热情的鼓励送给孩子, 把无私的关怀送给孩子,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刘飞亚)</p> <p class="ql-block"> 假期里我读了《别和自己过不去》一书, 本书作者通过心理学案例去审视自己的各个方面,将自己各个方面的不足摆脱出去,再去汲取先进的经验,用到教育之中。我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自省和内化,不断地反思自我,这样才能成为更好的老师,更好的班主任,更好的自己。(李福亮)</p> 总结 <p class="ql-block"> 最后,张海民校长对本次活动作了总结,他肯定了每位老师的读书分享,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鼓励大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阅读,以此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他高屋建瓴的发言为此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p> <p class="ql-block"> 书籍启迪智慧,阅读点亮人生。这次读书分享活动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平台,使老师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才能不断以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才能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p> <p class="ql-block">撰稿:韩杉杉</p><p class="ql-block">审稿:田茵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