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们,我是姬盼老师,伴随着新学年的脚步,我们“曲水叮咚”课程也拉开了崭新的帷幕,全新的风格,全新的主题,全新的面貌,全新的我们,不变的,是我们一直在用心。走过了春夏秋冬,跟随二十四节气我们徜徉在诗词歌赋里,浸润在传统文化中,一路行囊满满,一路芬芳馥郁。本期,我们要背上行囊,用朗朗诗音,唤醒文化的力量,在诗与远方中遇见更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曲水池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探寻历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座城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访觅古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唐音唐韵</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尽显盛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欢迎大家与我们共同见证曲水叮咚系列二——寻唐音•觅古迹。</p> 第一讲:跟随韩愈游曲江 <p class="ql-block">曲水叮咚 第七十七期 第一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期我们要共同学习的古诗是《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这首诗中共有三位诗人,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一一道来。为什么我们“寻唐音•觅古迹”系列要从这首诗开始呢,大家仔细听听诗文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漠漠轻阴晚自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青天白日映楼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曲江水满花千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有底忙时不肯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相信聪明的小朋友一定听出来这里面有个特别熟悉的地名,对啦,那就是我们足下的这片土地——曲江。背上行囊,让我们从脚下的这片土地开始出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并寄赠友人白居易的一首七绝。刚才我们说,这首诗里藏着三位诗人,这第一位自然是诗人——韩愈,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他与柳宗元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二人并称“韩柳”。 韩愈出身于小官吏家庭,自幼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贞元二年(786),韩愈19岁,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不幸落榜,此后三次参加考试均落榜,直到贞元八年(792)第四次应考,才考中了进士。直到29岁才在董晋幕府中得到了一个观察推官的微小官职。36岁时,任监察御史,但由于上书论天旱人饥,请宽民徭役、除民租赋,不久被贬为阳山(今属江苏南京)县令。此后直到50岁,官职一直浮沉不定。 元和十二年,韩愈50岁时,因参与平定淮西之役表现出处理军国大事的才能,迁为吏部侍郎,进入朝廷上层统治集团。但两年后又因上谏触怒宪宗,险些被处死,幸得裴度等大臣施救才免于一死,被贬为潮州刺史。此后宦官杀宪宗,穆宗即位,韩愈才被召回朝,后历官国子监祭酒、京兆尹、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长庆四年(824)病逝于长安,终年57岁,生前著有《昌黎先生集》。 第二位是——张员外籍,即唐代诗人张籍。张籍曾任水部员外郎,故称“张员外”。这第三位就是——白二十二舍人:即唐代诗人白居易。白居易排行二十二,又曾任中书舍人,故称“白二十二舍人”,白居易当时就住在唐长安城常乐坊,新昌坊。这三位诗人可了不得呀,韩愈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张籍是唐代诗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白居易自然是大家的老熟人了,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河南新郑,祖籍山西太原。他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是朋友间赠答之作。一个久雨之后轻阴转晴的傍晚,曲江涨起了新碧,绿树如洗,万紫千红,临风吐艳。兴致勃勃的韩愈,邀约张籍、白居易同游曲江。可惜白居易因雨后泥泞未去。游罢归来,韩愈写了这首诗,寄给白居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漠漠轻阴晚自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青天白日映楼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曲江水满花千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有底忙时不肯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翻译过来就是:淡淡的阴云薄雾傍晚自行散开,万里青天白日朗朗映照着楼台。曲江上春水弥漫两岸繁花千树,你有啥事那么忙啊一直不肯来?天气放晴,碧空如洗,楼台映日,曲江水也满啦,花开千树,怎么白居易不跟我们一起玩耍呢?还自问自答:哦,一定是人家工作太繁忙啦.......</p> 第二讲:曲江水满花千树 <p class="ql-block">曲水叮咚 第七十七期 第二讲</p> <p class="ql-block"> 上一讲,我们跟随韩愈游览了雨后风景秀丽的曲江,也知道这首诗是寄给白居易的,白居易收到友人略带嗔怪的诗作,没多久就回复了,叫《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小园新种红樱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闲绕花行便当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何必更随鞍马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冲泥蹋雨曲江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居易也不是公务缠身,抽不出时间嘛,只不过是家中的花园里新种了一棵红樱树开的正式繁盛,让我们的诗人觉得空闲时“绕树三匝”,便可抵得过一次户外的游玩。(家中既然有这么一棵美丽的树了)何必舟车劳顿,结果却要风里雨里,脚踏泥泞的去曲江赏花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江山如此多娇!诗人欣赏之余,又念及未能同游的诗友,便收拢驰骋天地的目光,仿佛白居易就在身后似的,回头问道:“有底忙时不肯来”。这一问既有替对方未能欣赏如许美景的惋惜、抱憾之意,又有因对方爽约而起的责怪、埋怨之情。自然也暗含了久候不至、念念在心的伫望之感、失望之情。而将此诗寄赠白居易,除却上述意味,还有极力渲染曲江春游之美和斗趣之意。白居易读后以《酬韩吏部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作答:“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踏雨曲江头。”仅从贬低曲江游这一点看,便不难感知两人互有调侃的意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原来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有曲江呀!一座曲江池 半部《全唐诗》。《全唐诗》收录的500多位著名诗人中有一半多曾在曲江留下足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至今流传下三百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长安城南的“曲江”之名,其实远在秦汉时期就已经产生了。秦汉时的曲江,是一条从南山流经宜春苑,沿着东南隅高地的边缘一直流向地势平下处的河流。河流可能最终汇集为湿地、池沼,但由于当时的曲江一带地势不平、人烟稀少,这种天然的河流终点并没有引起人们关注。而这种情况到了隋唐时代,就大不一样了。由于新营建的大兴城的东南城角正在这一带,而宇文恺在这里也特意采用建筑风水上的“厌胜”手法,穿引曲江之水,在长安城南空出一坊之地,形成一个人工池沼。这个人工池沼,隋文帝给它命名为“芙蓉池”。这个名称在唐代也一样使用,但是它的本来名字曲江池却从来没有被废弃,这也是因为地名的一种沿袭惯性。随着唐代曲江池成为长安城南最为重要的踏春游赏之地,“曲江池”的文化影响迅速取代了原来的地名“曲江”,成为宋代以后文献记载中都时常搞不清楚的两个概念,也成为我们今天常常混淆的两个地理名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朝在隋朝芙蓉园的基础上,扩大了园林的建设规模和文化内涵,这里成为皇家贵族、平民百姓汇聚之地。每年农历的三月三日,是科举考试进士放榜的日子,所有上榜中第的考生都会在此期间踏着仲春的草色,应皇帝之邀,参加皇帝在这里为他们专程设下的曲江宴。因为举办这场宴会的地点一般会选在曲江岸边的一处杏园中,所以,曲江宴也叫“杏园宴”。在这场御赐的宴会中,各位才高八斗的进士为一展平生所学,便会效仿古人“曲水流觞”的习俗,把酒杯放在盘子上,让它在曲江上随水流转,酒杯流到谁的面前,谁就要执杯畅饮,并且即兴赋诗一首,由众人对他所作的诗篇进行赏析、评比,这就是著名的“曲江流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的大唐芙蓉园是在隋、唐两代芙蓉园遗址上修建的,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皇家园林式主题公园。曲江之岸南湖之畔,古人把芙蓉折成一段历史,把隑洲化作一段流觞。酒入豪肠,七分成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曲江一地,尽显半个盛唐。</p> 第三讲:跟着镜头逛曲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你向往田园休闲自在的生活,如果你想探寻大唐盛景,请跟随我的脚步,带你走进无边景色的曲江池,这里被西安人称为“南湖”,目光所至非水即阴,桥与亭,路与石,水与鱼,花与树,如春风化雨般交融,浑然天成,和谐共生。很多唐朝大诗人都游历曲江池,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作。在唐诗中有一类“曲江诗”,在唐代文人眼里,曲江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无论得意还是失意,都会流连于此,一池曲水,亭台楼阁,竟成了唐代读书人的精神家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共分为四个主入口:中和广场入口、重阳广场入口、金地广场入口、寒窑湾入口,曲江池遗址公园中和广场位于曲江池景区的西大门,场地可实用面积约3000平米,曲江池遗址公园凭借自身便利的区域条件、良好的绿化环境、丰富的人文气息,其绿色、积极、向上的角色定位,深受市民朋友的喜爱,被誉为西安城市的后花园。沿着中和广场,一进园区,映入眼帘的便是林荫小道和若隐若现的池水。曲江池遗址公园以曲江池水面为中心,曲江流饮的出口为边界,分为八大景区:汉武泉景区、艺术人家景区、曲江亭景区、明皇栈桥景区、阅江楼景区、烟波岛景区、云韶居景区、畅观楼景区,再现了"青山重复,绿水弥漫”的风情景致。辖区内还包含了寒窑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和秦二世陵遗址公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往今来,亭子不仅可以点缀景观,还可供行人休息,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现在的曲江池遗址公园中,就不乏各种代表性的亭制建筑,百花亭位于园北入口东侧,两面临水,近可观曲池,远可望唐城墙遗址公园。“百花亭” 名意取唐储光羲的诗句:“阴阴豫章馆,宛宛百花亭。”曲江池的亭子,每一座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细细品味别有一番滋味,换一种视角你会发现,曲江池的每一个细节,都有独一无二的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徜徉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若能载一叶方舟,至于这如镜的湖水中,便有了“人在画中游”的惬意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停驻在曲水池畔,眼前这番景象不正是韩愈笔下的那番美景吗?淡淡的阴云薄雾傍晚自行散开,万里青天白日朗朗映照着楼台,曲江上春水弥漫两岸繁花千树,如此秀丽景色,千年后的我们也不禁流连其中,难怪白居易的缺席会让韩愈甚是惋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远远望去那便是曲江亭,曲江亭是曲江池遗址公园的主题亭,也是最大的一座亭子。在唐代有“北有大雁塔,南有曲江亭”的说法,这说明在历史上曲江亭就是一处真实存在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情此景,不得吟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漠漠轻阴晚自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青天白日映楼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曲江水满花千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有底忙时不肯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白居易对曲江美景也颇为留恋,曾在曲江池畔留下不少诗作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曲江池遗址公园为中心,将四个遗址公园连为一片,形成的城市生态景观带,构成人文西安的新标志,成为西安实现城市现代化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谐共生的成功典范,为西安市民提供一个人文、自然、休闲、和谐的城市活动区。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们,有诗云:“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挑一个好天气,来赏赏曲江池的秋色,一定会不虚此行。繁盛的参天大树、郁郁葱葱的草丛,开始变黄的树叶,还有那碧波荡漾的曲江池水,成就了南湖最绝色的秋景图。</p> 第四讲:探韩愈的朋友圈 <p class="ql-block">曲水叮咚 第七十七期 第四讲</p> <p class="ql-block"> 韩愈在唐代文坛的地位,相当于《水浒传》中的大哥托塔天王晁盖、小旋风柴进,更是文人心目中的“及时雨”宋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又长期担任最高学府国子监的祭酒或博士,在圈子里属于算是资深教授级别。韩愈还一度编修国史,起草文诰,更兼善写碑文,凡是想永垂不朽的都喜欢找他写碑,因此又有很多人捧他,导致韩愈的名气越来越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韩愈自己好为人师,也很重视教育,经常教学生们如何学习,如何写好文章。韩愈有一位十七岁的学生很好学,深得他的喜欢,韩愈就借送给他的《师说》,重申了一下老师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韩愈有一位很有名的学生叫张籍。他比韩愈还大2岁。张籍与韩愈的朋友孟郊认识,通过孟郊认识的韩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韩愈在汴州任考官,张籍在汴州考上进士,从此投入韩愈门下。但是张籍在官场不顺,在太常寺任太祝10年,眼睛都快瞎了,爱起外号的唐朝人称他是“穷瞎张太祝”。后来在韩愈的帮助下,转任国子监助教,眼疾就好了。还是韩愈帮助,给他升了教授,成为国子博士,转而担任水部员外郎。韩愈很得意,给张籍写了一首最美的“春天的赞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天街小雨润如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草色遥看近却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最是一年春好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绝胜烟柳满皇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这首诗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第一句写初春的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它的特点,遣词用句十分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韩愈最大的成就不在诗歌而是古文,同学们在初中阶段就会接触韩愈的古文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们,本期,我们跟随唐代著名诗人韩愈行走在曲水池畔,看青山重复,绿水弥漫,凭眺曲江池水,凭吊大唐盛世,诗与远方,踔厉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