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拳之路~写于增缘师门三周年之际

女人花

<p class="ql-block">太极路上我的二位恩师,师父吴增元和当家师父张慧敏。</p> <p class="ql-block">我与师父相识缘于网络,网络确实是一个神奇的宝贝,它将素昧平生,千里之外的两个人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从那时起,我就在群里不断的得到师父的指点和帮助,可能是缘分不够吧,师父2019年6月应邀从日本回到国内第一次在抚顺的精讲面对面我们错过了见面的机会,当然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三百多名传统杨式85式太极拳爱好者慕名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齐聚抚顺,场面壮观不予言表,浓浓的学习氛围令人羡慕且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好在同年8月份,师父第一次在红河谷开班,于是,我义无反顾的赶了过去,开始了我的学拳历程。在这之前我从没有参加过任何太极拳培训班,传统杨氏85式太极拳也才接触几个月时间,一切将从零开始。</p><p class="ql-block">师父用他那并不十分标准而缓慢的普通话将每一个动作都讲解的那么通俗易懂,当家师父把每一势都示范的那么精准到位,于是,我被深深地吸引了……师父领拳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虽然那时的我还不能完全理解消化……</p><p class="ql-block">时间过的太快了,一转眼第一期培训班结束了,我意犹未尽……回去消化了几天,又重返红河谷,带着十二分的敬意义无反顾的拜在了师父门下,从此,学生变弟子,这一拜就拜了两位明师,开始了我漫长而艰辛的习拳之路。</p> <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1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我有幸与70位喜爱二位师父拳架的兄弟姐妹们一道成为了吴增元和张慧敏老师的弟子,扎西大师的再传弟子,传统杨式太极拳的第七代传人。开心、快乐和喜悦无以言表,而我深知,此刻我肩上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不仅自己把拳学好,还要带动更多的人一起修炼,使太极拳受益于更多的人。</p> <p class="ql-block">离开红河谷前,师妹傅敏为我拍下了这个珍贵的视频留作纪念。现在看来问题多多,但也算收获颇丰,虽然动作完成度不高,但在我心里明确了传统杨氏85式太极拳每一势标准动作是怎样的了,也可以说完成了我的第一步学习计划~心知。</p><p class="ql-block">由于本人身体不好,师父的一句“养着练”成为了我练拳的座右铭。学习班结束回到家中,没有了师父的引领,很多东西根本记不住,又有7、8年竞赛套路的习练,一时难以丢弃,于是我就把师父为我们录制的“传统杨氏85式太极拳的要点提示”存放在播放器里,每天晨练时跟着导引走,边练边悟,脑子里总会浮现师父教拳的影子,这个动作师父是这样做的,那个动作当家师父又是如何示范的,久而久之有些东西便深深地刻在了脑子里。不知哪儿来的自信,没有多久我就学着师父的样子给拳友们讲拳,师父也常鼓励我说“助人自长,放松来教,后面有我们哪”,事实证明,帮助他人的同时,能时刻发现自己的不足,有时教着教着就进行不下去了,于是返回来看师父的视频,听语音导引,实在解决不了的就多方求教,请教师父,就这样坚持了一年时间。</p> <p class="ql-block">第二年的8月,我安排好家里的事情,毅然决然的又来到了红河谷找师父学拳,一期完了又跟二期,每天白天上课边学拳边录视频,晚上回到宿舍整理白天的视频,制作美篇教学课件,第二天发到各群,我的记忆里那段时间12点前没有睡过觉;虽然很辛苦,但我的收获满满,因我在制作的过程中反复观看师父的教学,揣摩每一句话,编辑整理出通俗易懂的文字供在场和不在场的拳友学习,这样我等于比别人多学了两到三遍,有些东西已深深地烙在了脑子里,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两期,每天必做。苦不苦?累不累?我的回答是苦也累,但心里是甜的,每天跟着师父练拳的感觉好舒服啊!</p><p class="ql-block">这期学习的目标,一是更正存在的问题,二是有针对性的加以改正;记得有一次师父专门从身后给我(偷)拍了玉女穿梭的视频,然后告诉我说回去好好看看问题在哪儿;后来的一段时间,不仅是玉女穿梭,其他动作我也会认真观察体悟,比如“海底针”一直做不好,脊柱老是领不直,劲力也传不到手上,我问当家师父是什么原因,当家师父一遍又一遍的帮我调整,却发现原来是胯的问题。再有就是虚领,看二位师父的拳精气神十足,而我的拳架看似中正,但总感觉自己的拳势无力、软绵绵的,于是我又请教了当家师父(因师父忙顾不上我),是当家师父指出了我的要害;带着这两个问题,我反复研读师父讲课时说过的每一句话,终于明白了,要想练好拳,开肩开胯很重要,要拿出来专门练,因为胯不开无从谈松,更不要说沉,而肩不开,即使松腰落胯做的很好也没办法做到上虚领。更不要说周身一体了;虽然师父没有明确说出来,可能是怕我们理解不了,也不会练,于是就用他特有的方式编辑顺口溜似的口诀引领我们一点一点的练,一点一点的悟,太极拳就是这么简单而神奇,但没人跟你说你永远也不会知道,师父一直强调“太极十要”要记牢,但在你练习时间不够时,似乎明白了,也用了,但可能只是流于表面,没有真真正正的搞懂弄通,注意了松腰落胯上虚领,又忘记了逢转必沉(脊柱领直原地转)的铁律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现场有师父手把手的调教领悟的要快很多,这可能就是修练的必经之路吧。</p> <p class="ql-block">我见师父的时间不多,几乎是一年一次吧,去年,也就是2021年5月,我应成都拳友相邀将百忙之中的二位师父请到了成都,有100多人参加了为期3天的公益培训,受到了成都拳友们的热烈欢迎。当然最受益的还是成都弟子,师父再忙再累也没忘记空出时间给每位弟子搬拳正架,我也是受益良多。</p><p class="ql-block">这一次,师父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从理论到实践逐层递进,拓宽了思路,打开了眼界,从那一次开始,我好像明白了太极拳应该怎么练?练什么?一年练拳架,尽力的模仿师父;两年正拳架,练功法,练身法,练步法;三年了不能只停留在原地,常言道,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懂得了方法那就得练,苦练、勤练加巧练,练的同时要不断充实理论知识,我深知要想将“心知”提升到“体知”,将拳理习练“上身”是一项十分艰难的事情,但我们为什么练太极拳呢?不就是为了在享受太极拳的快乐中健康长寿嘛,缺少内在感觉,练拳如同做操,费力而不讨好。而由于长期不在师父身边,又得不到旁人的帮助时,就多拍视频对照二位师父的视频找毛病,自己找不到的就请水平高于自己的老师帮着找,实在不行就得烦劳师父,如此这般长此以往的坚持,同样的一套拳就有了不一样的认识。</p><p class="ql-block">这一次成都之行,作为组织者之一的我,自然是没有大把的时间上课听讲,但师父给其他弟子究拳时我会在一旁专心揣摩,闲暇之余我会提出一些疑问,师父也会提出一些问题让我解答,行拳过程中发现问题随时纠正,出于对我和弟子们的信任,师父有意安排我们做助教,每天下午带拳友们复习课上内容,我知道,这是师父在创造机会锻炼我们,而我们也从中收获了许多。一是拳技得到了检验;二是赢得了拳友的信任与认可。为日后扎西拳艺的传承与发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培训班结束前,当家师父用她那缠绵的优美动听的歌声将学员们带入了一种意境,每个人都被深深地吸引,那种神情,那种专注的眼神至今还留在我的脑海中……什么叫传承?这就是最好的传承,它打开了人们的心扉……</p> <p class="ql-block">三年的学习虽然收获了许多,但在我的学拳历程中一定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愿与大家分享。</p><p class="ql-block">我结识师父前在成都认识了一位比我小十几岁的小弟,他叫牟建超,我非常尊重他,他喊我齐姐,我称他为老师,因为我与85拳结缘因他而起,说来也巧,就在拜师的那年春节前几天,我刚到成都,之前我们练竞赛套路时就给了我很多帮助,解决了不少问题,比如严重的跪膝,倒膝,动作不规范等,这时他说我们练一练85拳吧,我说不会,他说我之前一直在网上跟杨大卫老师学习,我们一起学吧,我可以教你,于是我们每天晚上在小区挑灯夜战,没几天就记住了套路,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就是精细化阶段,因他是生研所做研究的,做事严谨认真,学拳也不例外,一招一式绝不马虎,定势时手在哪里,脚在哪里,角度多大,正弓步应怎样,侧弓步又要怎样,一点点的调整,一个月后基本有点型了,我也该回山西老家了。没多久群里发通知说请了一位高水平的老师马上从日本回国在抚顺教传统杨式85式太极拳,当时的我一点想法都没有,感觉自己还什么都不会,只是了解一点皮毛,不好意思去外面跟老师学,是牟老师鼓励我,说我应该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正是牟老师的鼓励,我才有缘认识了我们的二位师父,所以在这里我要真诚的感谢牟老师,他是我学习传统杨拳的启蒙老师,如果没有他,我可能现在还在门外观望,所以我会永远感激他。</p><p class="ql-block">有了师父之后,我感觉学习的劲儿更足了,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很多的时间见师父,但我会抓住机会,认真听课,课后把要点记在本子上,下节课争取解决;二.课上认真听,尽力模仿,丢掉自己之前的所有;三.课下师父给他人讲拳时也不能放过,就在一边静静的听,暗暗的比划,这时身心是放松的,便于记忆;如果一直缠着师父问,一是怕师父累,二是心里紧张,有时师父帮你调完动作后下来就忘记了。四.听师父的话,就是师父让你怎样做你就尽力去按照做,不要有过多的想法,尽管照着做就是。有些人拳架还没正就急于找劲,师父说过劲不是找出来的,是练出来的,时间到,劲自生,实践证明确实如此,真心感谢师父的正确引导。</p><p class="ql-block">而我们每个人在师父身边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天天跟着师父,那怎么办呢?我个人认为,在保证我们师门拳架不变的前提下,除师父外,多跟身边的其他老师接触,多听多领悟,把自己需要的东西留下来,自己哪方面弱,就加强哪方面的练习。包括基本功练习,功法练习等非常重要,不断的从多方位完善自己,哪里薄弱练哪里,慢慢的将其放到自己的拳里,久而久之便会找到一些感觉,因师父教了你方法,不可能替代你练上身。我体会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p class="ql-block">记得拜师时师父送给我们每个人一本书《感恩太极》,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认真的拜读过,当然我也是在特定情况下,强迫自己静下心来一字一句认真读懂弄通。原因是我们同师门的老师建了一个“扎西拳艺学习群”,出于对我的信任,让我帮忙为拳友提供的视频点评,由于能力水平均有限,心里别提有多胆怯了,紧张的不得了,但同时我也觉得是个很好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那段时间真的非常辛苦,每周点评一次,分配到我的视频每周得有四、五个,压力真的非常大,点评前要仔细认真的看课件,再对照扎西师奶的这本书同步进行,从动作讲解,虚实开合,劲力转换到要点提示一步步学习,一点点体悟,再结合师父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就这样坚持小一年的时间,可以说一份付出一分收获,过去很多疑惑在不知不觉中有了答案,真的应了师父那句“助人自长”,于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拳艺提高,必须走出去,多接触比你水平高的人,多接触广大拳友,有时人家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就会点醒你这个梦中人。</p><p class="ql-block">通过这次经历,赢得了全国各地的许多拳友的信任与认可,许多人私下加了我的个人微信,经常传送视频进行交流;从那以后我也注重了线下拳友交流学习,只要有机会就组织拳友一起学习,或被拳友相约。因为每一次机会都是一次历练。现在我可以肯定的说,这种学习方式非常好,不仅帮助了他人,同时也提升了自己,更使扎西精神得以弘扬,扎西拳艺得以传承。下面给大家展示一下我在学拳路上的一些片段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p> <p class="ql-block">打铁还需自身硬,虽然水平有限,但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作为传承人有义务为广大拳友们提供服务。记得2019年11月刚入师门后的几个月,精讲面对面到成都,经师父同意,支持我我参与了组织活动,第一次使成都拳友真正意义上认识了扎西拳艺和扎西精神,我也与广大拳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p><p class="ql-block">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从此以后不论哪里拳友有需要,哪怕只有一两个人我都会尽我所能与他们一起交流学习,山西我的工作生活地,陕西回家必经之路,成都我的第二故乡,这几年,无论走到哪里就会把师门拳带到哪里,让师门的拳得以传承发扬光大是我的责任。</p> <p class="ql-block">2029年9月,红河谷第二期培训班结束后,应好友相约我来到了西安天朗御湖小区,开始了为期6天的培训班,这是我的第一次。由于心里惦记着御湖的各位拳友老师们,10月份又一次来到小区与大家交流学习。</p> <p class="ql-block">这是拳友录下的语音领拳视频发给大家,不是让大家观赏,而是想提醒大家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尽可能的传递出去,让拳友受益,更让自己收获,其实也是对我红河谷两期学习的成果检验,更是向二位师父递交的一份答卷吧!</p> <p class="ql-block">成都的拳友们非常喜欢师父的拳架,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涨,于是我们会经常性的组织拳友在一起练拳、悟拳,有时还要请老师为大家讲拳授课,拳友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模式。</p> <p class="ql-block">“弘扬扎西精神 传承扎西拳艺”,根据场地限制人数组织拳友一起研拳。</p> <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19日,新都与郫都区拳友相约在郫县青杠树香草园公园交流学习。因为有师父的鼓励与支持,尽可把自己学到的东西传授给他人,这样可以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收益。</p> <p class="ql-block">“扎西拳艺学习成都站”于2022年正式成立。当天到场参加人数70余人,现已扩展到120多人,为日后传统杨拳在成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扎西拳艺学习成都站卓锦分站在队长杜柏华老师的静心组织下每周六在行动。</p> <p class="ql-block">成都站和美社区每周三于塔子山公园交流学习。(由于疫情影响不能持续)</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和拳友们,如果没有你们的支持与帮助,我的太极之路不会这么快乐与幸福,因此凡是有学习交流的机会,只要有时间再忙也要参与,因为每一次的机会都有每一次的收获,不仅是收获拳艺,更多的是与大家联络了感情,增进了友谊,与大家接触久了,在一起谈拳论道,交流学习,谈理解,说感受,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因每一个人都有他(她)的闪光点,如果只是闭门造车,一味的一本书,一位老师,一套拳,就会把拳学死,把自己禁锢住,又何谈传承。</p> <p class="ql-block">这么多年来一直陪伴我身边的家乡的兄弟姐妹们,我永远不会忘记她们,以前一直跟我一起练竞赛套路,也参加了不少比赛和表演活动,但自我学了传统杨式85式太极拳后大家义无反顾的丢掉了之前的所有,重新开始85式太极拳的学习,他们中有学拳十几年的,也有不断加入进来的,真可谓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孩子在哪里,她们就移居到哪里,但传统杨式85式太极拳却始终不丢。他们说这个拳太好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改观,有的人之前看上去无精打采,练了几个月就有了明显的变化,心情好了,人看上去年轻了许多,像变了个人似的;有的胃不好,大部分腿痛,按照师父的教诲,舒适顺畅自然的完成每一势的练习,大家都说腿不痛了而且有劲儿了,我想这就是传统太极拳的魅力,让拳友们受益良多,因此,我们要感恩太极,感恩师奶,感恩二位师父,是您们将成千上万的人引上了健康之路,感恩有您!</p><p class="ql-block">弟子 齐润贤学拳有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