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 天 文 (于升云)</p><p class="ql-block">图片:选自网络 (鸣谢)</p><p class="ql-block">文题书写:天 文</p> <p class="ql-block"> 家,但凡人们提及,无不对其怀有一颗敬畏之心。人们对它的这种敬畏,无疑是基于这样两种情形:一种是希望得到它;另一种是唯恐失去它。没有的,想得到;得到的,怕失去。家是心灵的栖息地,也是情感维系的纽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然而,我对家的认知,早在孩提时就有,只是十分的肤浅。</p> <p class="ql-block"> 记得,在我六岁的那年上,有一天,父亲对着我,用他的一只手,指着家门房檐上的那个鸟窝,轻声地说道:“这个窝,就是燕子的家。现在燕子抱有一窝小燕子。这会儿,小燕子呀,翅膀没有羽毛,还不能独自出去寻食吃,只能靠燕子的爸爸和妈妈寻来的食物吃。等这些小燕子翅膀长满了羽毛,也就是长大了,就得出窝独自寻食。到那时,燕子的爸爸和妈妈,才算完成了他们的任务。”这,就是我最初对家的认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对家都有依恋感,只不过每个人对家的依恋,因其所处的时代及其生存环境的不同有所不同罢了。小时候,我对家的依恋也多半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大都是与吃有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们国家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人们吃饭都成问题,吃不饱就去上学是常有之事。上到第四节课时,肚子就咕噜咕噜地直叫,饿得让人有些受不住,老师一声放学,我便背上书包,飞也似地往家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打小就贪玩,常在外面玩到过了饭时。就为这个,我没少挨母亲的数落。“肚子不饿,你是不会回家的。"母亲常常这样一边唠叨,一边为我准备吃的。我边吃边玩味着有家的温暖,有母爱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 等我稍大一些,渐渐地懂得人世间的事故冷暖,对家的认知也日益深刻。尤其是发生在文化大革中的一件小事,让我把家看得更重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是初秋,一个周末的晚上,到父亲下班时侯,也不见他回来。开始家人并没有在意,等到晚上七点多钟,母亲神色有些紧张,让我和姐姐出去找找。那时,我们还小,也不知道该去哪儿找,只是在父亲下班回家的街口上等了些时候,仍不见父亲。后来,我和姐姐又去了父亲的单位,更夫说,他也不知道父亲去哪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住的胡同里,时常有人被造派在夜里抓走。不知是什么原因,人就莫名其妙地失踪现象,也时有发生。我一想到这些,就愈发地心神不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家住的地方,离松花江很近,父亲每天上下班,总是要经过这长长的江堤。怕父亲遭遇不测,我沿着江边的马路仔细地寻找着。天黑,江上的风又大,我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借着江堤上的路灯发出泛黄的光亮,向四处仔细地察看着,走了好长一段路,仍一无所获。一种无奈与恐惧袭来,我心里越发地不安。我站在江边,波光粼粼的江面,十分地平静,然而,我的心里却倒海翻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家父是个老实厚道、不争名夺利之人,他也从不与人结怨。遭遇不测几乎不可能,我极力地控制着自己的想象,也不敢再多想,在心里默默地为父亲祈求平安。可是在那动荡的年代里,人们的安全感,竟然是遥不可及之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夜深了,母亲要我们先去睡觉,等到天亮再说。这一夜,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入睡的,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一个人偷偷地在流泪,哭着哭着就睡着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总算亮了。这一夜在我的记忆里,可以说是最漫长的。早饭后,母亲带着姐姐去到与父亲同一班组里的一个叔叔家,向他打听父亲的情况。我,留在家里看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那位叔叔讲,周六父亲单位有急事,需要去外地出差,父亲因走得急,来不及回家送信儿,就委托他转告家人。可这位捎信儿的叔叔不靠谱,竟然给忘了,害得我们家人受了一场虚惊。这件事,让我越发地觉得我的家有多么的温暖;父亲对我们的这个家有多么的重要,我对这个家又是多么的依恋;我,更爱我家。</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有六口人,父母和我们姐弟四人。父母,相互敬重;姐弟间相处友好;我十分地热爱我的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20岁的那年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风声很紧,我不忍心让父母再为我扛着,决定去乡下务农,不情愿地离开了我心爱的家。“等小燕子的翅膀长满了羽毛,就得自个出去寻食。”小时候,父亲说的这番话,竟然成为我做事的依据。人,就是要有敢于承担责任的一股勇气,我只不过是承担起本属于自已应承担的那副担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乡的那年正值隆冬时节,母亲怕我冻着,为我赶制了一件鸭绒坎肩。羽绒坎肩,在那个时候是稀缺的衣服,没听说过,更没见有人穿。下乡的那天,我穿着母亲起早贪黑,为我缝制的羽绒坎肩,心里热乎乎。它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诗中深刻的内涵。正是母亲的这件羽绒坎肩,帮我抵御了塞北乡下的风霜雪寒,也让我更加深了对母亲的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p> <p class="ql-block"> 我在乡下生活了五年,那里的环境自然比不上城市。初到乡下的第一年,我和带队干部相处得很愉快,他们很赏识我,提携我,让我做大队团总支书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是好景不长,接下来的一批带队干部中的一位负责人,非但不赏识我,还整我。他以我在大队任职为由,让我一人去生产队劳动,其余的青年留在点上干活儿。这样安排,我没有怨言。可是让我无法理解的是,青年点的生活作息与生产队的劳动时间不一致。由生产队劳动回来,青年点的饭时已过。我吃到的饭菜都是凉的。每每这时我就会想到家,想到在母亲身边的日子里,饭菜总是热乎乎的,哪儿也不如家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的艰辛对于成长中的青年人来说是最为宝贵的,它炼就了我的坚强性格,也让我对我所向往的生活追求产生了更大的动力,追求得也更加地执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息事宁人,他怕我吃亏受不住,就把我从青年点叫回家来。我辞去在大队上的任职,回到城里做起了插班生,每天跟高三学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一起上课学习,我又一次回到了美好的学生时代。正是我可爱的家,给予了我的这种温暖,我才能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在求学的道路上奔跑,以致于在我的人生史册里,才有了上大学、读研究生的光彩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来也怪,在乡下的那几年里,每次离家去乡下,乘坐火车,我都会有些许地晕车感;可每当我从乡下乘火车回家的这段路途上,居然就没有了这种感觉,而且是一副浑身轻松的样子,心里也总是甜滋滋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8年,那次回乡下公社,高考报名,让我一生难忘。我下乡的公社与我所在的城市相距200多公里。那时,交通也不如现在这样便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早上,五点钟我就坐上城里去乡下的火车,等在公社报完名,回到县火车站已是下午三点多钟,弄得我是精疲力尽。为图方便,我没有走天桥,而是鬼使神差地从临时停靠在站台上的货车底下爬了过去,就在我的身子还没有站稳,只听咣当一声,货车就启动了。这件事,让我对家的理解又有了新的认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家,不仅仅是温暖和依恋之地,在我的认知里,它还有属于我的一份责任。作为儿女,应尽可能少地让父母操心,自己必须安全、健康、向上地生活。这样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父母的最好孝敬。</p> <p class="ql-block"> 大学毕业后,我从事了教育工作。不久,结了婚,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而且很快就有了孩子。我对小家的希冀,像一轮朝阳随着女儿的降生,从我心中冉冉升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我要把小家经营好,把子女教育好。常言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把每一个小家,经营好;国之大家,才能更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得,父亲曾对我说过,男人的双肩是用来承担责任的:一肩担家庭;一肩担社会。在这样长期地训诫下,我的胸怀早已跳出个人的小家,也不局限于家族里的大家庭,而是心系国家。我深深地懂得:大河有水,小河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要以这种情怀,承担起教育好下一代的重任。无愧我的子女,无愧我的父母,更无愧我的祖国。</p> <p class="ql-block"> 女儿大学毕业,考取了美国一所大学医学院的博士。女儿在拿到赴美留学邀请函时,我曾叮嘱过她,此次赴美留学要恪守两点:第一,不要做出有损人格之事;第二,不要做出有损国格之事。女儿十分坚定地说“请老爸放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女儿出国那天,我去机场为她送行。当女儿在安检口离开我的视线那一刻,我的眼泪禁不住地流了出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时间飞快,一晃六年过去了。女儿已经博士毕业,她也成了家。我漂洋过海来美国看望她们。半年的美国探亲生活过得很快,转眼到了春天,到了该回国的时侯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坐在宽敞的飞机里,想到女儿每天愉快地生活,紧张地工作,又有一个温馨的家庭时,就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可一想到国内的亲人及熟悉的生活环境,尤其是“两会”新出台的惠民政策,归心似箭,就更觉得路程遥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我乘坐的飞机,飞入祖国上空时,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不时地透过身边的窗口,向外望去,那广袤无垠蔚蓝色的空中,白云涌动,飞机在蓝天与白云之间穿行,煞是好看。此时,我才真切地感受到,最美的风景是在回家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注: 本文曾以“最美风景是在回家路上”为题,于2019年3月8日发表在美篇原创散文天地话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