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江城多山 珞珈独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山上有黉 武汉大学</b></p> <p class="ql-block"> 今天开篇先来晒一波儿~😉前两期美篇有幸得到了武大肖金云教授的指导和鼓励!您的期待就是我莫大的动力!万分感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七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汉字研究与汉字文化》</b></p> <p class="ql-block"> 有一种和你朝夕相处的事物,你对它非常熟悉,甚至完全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你又对它非常陌生,完全不知道在它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又一个的秘密……它就是汉字。</p> <p class="ql-block"> 甲骨文发现100余年来的学术研究:几乎影响了人文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历史学科→考古学科→文学学科→语言学科→甲骨四堂(为旬天祸)</p> <p class="ql-block"> 每一个汉字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信息,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隐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来听听,我们常见的一个“好”字作何解?甲骨文“好”:</p><p class="ql-block"> a.女之少者(段玉裁)(偏正式)</p><p class="ql-block"> b.男女相好(并列式)</p><p class="ql-block"> c.女有子(主谓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甲骨文“后”字的解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甲骨文“神”字的解析</p> <p class="ql-block"> 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古文化在其中。申、神同源,“申”为本字,神为后起分别字,其最初之取象当为闪电之象。这种闪电之象,在生产力落后,科技还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无法解释“电闪雷鸣”的现象,以为是有神的力量在操纵控制,久而久之便把具体可感的闪电的形象申直接当成了神本身。随着文字的发展,社会的演进,作神灵讲的申才慢慢地加上了“示”字旁。</p><p class="ql-block">“示"字意义:a.与“祭祀”有关;</p><p class="ql-block"> b.“礼仪”有关。</p> <p class="ql-block"> “美”系字与中华民族的审美观(意识)甲骨文里的“美”字《说文·羊部》“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中主给膳也徐锴曰“羊大则美,,故从大。”“羊大则肥美。许意盖主羞字从羊而言。</p> <p class="ql-block"> 段玉裁注《说文》“人所归为鬼”也引,《左传》子产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这又表明,子产时已有类似之认识。《楚辞招魂》云:“魂兮归来,君无此幽都些。王逸注:“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又云:“地下幽冥,故称幽都。“汉人鬼魂归地下幽都的观念也来源于上古土葬直觉的联想。”</p> <p class="ql-block"> 这些数千年前的甲骨文,如今化身为一个个会跳舞、卖萌的小人儿,借助样式多变的特效设计,魔性爆发,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汉字原来这么有趣。 </p><p class="ql-block"> 看看下面网友们这幅图👇👇,有趣的是,它都是汉字组成的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八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解析汉字密码,品味《论语》精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中学赓续传统文化的五个话题》</b></p> <p class="ql-block"> 华老师,今年77岁,是一位站了52年讲台的教坛老兵。幽默谦虚的华老师说:所幸的是时至今日,与老年痴呆还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很高兴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p><p class="ql-block"> 越是学识渊博的人越谦卑!这次来学习我看到,给我们授课的每位老师他们都“不简单”,但是他们都特别谦虚,特别敬业!华老师就是期中一位,为了给远道而来的我们传授更多的知识,为了让我们学的懂,悟的透,他精心准备了近20页的文字讲稿!</p> <p class="ql-block"> 说起传统文化,儒家经典《论语》应居首推的地位。毛泽东曾给予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高度的评价:“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14年9月,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称“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因此,继承儒学精华,弘扬传统文化,不单是学校的教学任务,而且是建立文化自信,振兴中华民族的国家意志。</p> <p class="ql-block"> 如今,《论语》选段已成为初、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高考的传统热点。在教学中,华老师说,他用遵循古汉字的表意规律,用说文解字的方法解析《论语》的经典名句,学生学得有兴趣,有实效。</p><p class="ql-block"> 是的,跟着华老师学《论语》,既是知识的获取,也是精神的享受,更是人格的升华。华老师就《论语》中与中学生关联最紧密的五个话题,给我们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关于“学习”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关于“立志”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关于“诚信”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关于“自强”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关于“创新”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经典面前,我们都是小学生。</span></p><p class="ql-block"> 《论语》中讲“温故贵在知新”。温故知故,原地踏步;温故知新,黄土变金。 因此,只有在“温故”的基础上,不断“知新”、创新,实现认知的飞跃,那么,在漫长的人生中,读书学习、待人处事就会有游目骋怀的宽度,出类拔萃的深度和超凡脱俗的角度,从而养成受益终身的人文品质。这,正是我们学习《论语》,开展创新教育应该达到的最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九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走进诗词艺术,重“闻”文学经典》</b></p> <p class="ql-block"> 诗词是情感的宣泄,是生命中的一种水土。它穿心而过,诵读而出;它情真意切,润物细无声;它用熟识的字组成一个从未见过世界。来自武汉大学文学院的文学博士葛刚岩副教授带领学员走进诗词殿堂,重“闻”文学经典的妙意。</p> <p class="ql-block"> 教授以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和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为例,用不同的方式来展示,在这之中,我们切身体会到诵读技巧不同,其所呈现的状态完全不同。教授谈吐幽默风趣,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传达高深的妙意,声情并茂的讲诉经典背后的故事。妙语连珠,大家兴趣盎然,赢得满堂喝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十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古代书迹》</b></p> <p class="ql-block"> 文字,是记录有声语言的工具,是人类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字,它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为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其演化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才使汉字从以图画性象形为特征的“古汉字”演变发展成为以抽象性符号为特征的“今汉字”。</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汉字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信息,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隐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p> <p class="ql-block"> 汉字从仓颉造字的神话中一路蜿蜒走来,记录着中华文明的成长历程。正如余光中所说:“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然常在。” 汉字以方块字的骨骼支撑了几千年的文明,不仅过去、现在,更有未来、永远。汉字文化必将成为世界上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十一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书印谈——书法与篆刻的境界》</b></p> <p class="ql-block"> 他将书法的运笔技巧运用于绘画之中,将篆刻的章法灵活应用于绘画的构图里,将诗词的境界纳入绘画的造境中,从而为观者呈现出意境悠远的画面。最终将诗书画印自然贯通,形成典型的当代文人画。” 这样一位画家,一定是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与积累,才能如此在诗书画印中穿梭自如。</p><p class="ql-block"> 先来欣赏一波儿叶军老师的篆刻作品吧!</p> <p class="ql-block"> 叶军教授对篆刻的艺术化形态,篆刻的发展以及表达对象、篆刻内容从专业高度、境界高度、区域代表等角度,娓娓道来,深入浅出,饱含温情,从他身上,真切地感知到一代艺术家的担当和风范。</p> <p class="ql-block"><b>书法篆刻学习的五重境界:</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 师法古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曰“追”,仰慕前贤,立足传统,亦步亦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 认识背后的逻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二曰“理”,在对前人艺术心摹手追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艺术本体的规律,从理性的高度认识艺术创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 表达性创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三曰“情”,在掌握了规律之后就必须倾注个人的情感,在表达艺术载体的特性中进行选择,形成个人面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4 持之以恒致广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四曰“志”,此后又必须具有极其强大的专注力和意志力,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探索和前进,不能沾沾自喜于小小成就而故步自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5 人书俱老的“通会”之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五曰“通”,《书谱》云:“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艺术的最高境界是通过艺术实现个人思想和精神的高度自由,这是艺术给予创作者最大的恩赐,也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最高级的享受。</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你到第几层了,来欣赏几位名家作品感受一下吧👇👇👇</b></p> <p class="ql-block"> 篆刻的魅力就在于其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北京冬奥会比赛项目的图标,就是篆刻与汉字的融合。刀与石碰撞出的石屑,与冰雪运动的飞雪冰花产生联想,由静到动,从古至今,焕发了新的生命。传统的篆刻艺术与时尚的冰雪运动相结合,篆刻的魅力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与精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十二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诗意地养 理性的育》</b></p> <p class="ql-block"> 新课标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可以结合深度教学和生命教育等理论,走历史的、辩证的和发展的路径,建立起文化理解的历史现场感和经世致用的价值目标,着力于当代中学生现代人格和民族自信的建构,形成对传统文化理性和诗性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赵教授从:1现代人格一中国学生核心素养,2理解与传承的方式与路径,3传统文化的理性理解与传承,4传统文化的诗性理解与传承四大方面展开,深入分析了语文教学中经典怎么导读的问题,很有高度、广度。对教语文的我们来说深有启发,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积极实践,努力提炼,达到学深悟透,知行合一,不负教授的循循善诱和谆谆教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小组活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游“十八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本次培训学习活动安排紧凑,上午和下午均为讲座课堂,晚上班主任老师为我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互动课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虽然一直很向往武大的樱花,但终究是没能说走就走。这次难得的机会相聚于此,班主任老师也很贴心,留给我们一个了却心愿的机会,因为也许真的“一别一辈子”。樱花大道,虽然没有春日落英缤纷的景象,但昏黄路灯下的参差叶影也让人流连忘返。</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武大“十八栋”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蕴藏在时光中的不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幽静的珞珈山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有数排英式的田园小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依山望水,物外桃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楼外,零星散布着石阶小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就是老武大的“十八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曾闻武大立校,以此地广招名士硕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师盛名,流传至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拾级而上,顿生敬仰之情</p> <p class="ql-block"> 1928年11月,国立武汉大学确定珞珈山一带为新校址。王世杰校长为了实现“创造一个新的武汉大学”的愿望,决定修建“良好的校舍”以“提高教授的待遇”。1931年,学校在珞珈山东南面山腰上一共修建了十八栋错落有序的英式洋楼,作为知名教授住宅区,统称珞珈山“十八栋”。</p> <p class="ql-block"> “十八栋”的落成,吸引了大批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的名师鸿儒入住。随着大批名师纷至沓来,原有住房不能满足需求,一年以后,学校又修建了四栋别墅,即第4栋西边第1至3栋和第16栋西边的第15栋,但学校师生仍统称这里为“十八栋”。</p><p class="ql-block"> 这里分别住过三任校长王世杰、王星拱和周鲠生,还有周恩来、闻一多、汤藻真、黄叔寅、刘永济、高尚荫等人先后也住过这里。</p> <p class="ql-block"> 或许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十八栋,也真不觉得它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但在上世纪30年代,它的环境之雅、门槛之高是有名的,是当时“中国最美丽的大学”的一部分。郭沫若曾誉称其为“蜂窝水涡”、“物外桃源”,“太平时分在这里读书,尤其教书的人,是有福了。”</p><p class="ql-block"> 十八栋就是这种不同寻常的房子。它是武汉大学大师云集的地方,是珞珈山上智慧的渊薮。</p><p class="ql-block"> 只是,属于他们和十八栋的黄金时代十分短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万里千年•敦煌石窟特展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生有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恰逢其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集万千焦点于一身的敦煌石窟特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从策展到陈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从藏品运输到最终展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ta在公众的期待中缓缓走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也在微博上为它点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个展览何以有如此魅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随我来看一看吧~</p> <p class="ql-block"> 余秋雨说莫高窟是一个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敌方,一个活了千年的生命。他说它华美而矜持,富有而远藏,说它执意要让每一个朝圣者,用长途的艰辛来换取报偿。他说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一种狂欢,一种释放。</p> <p class="ql-block"> 讲解员说莫高窟并不是一个人,一个朝代造就的。他们把钱变成石窟中的一尊尊佛像,不论富有还是贫穷,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了自己的信仰,每一个朝代都是如此,然后千佛洞便出现了。</p><p class="ql-block"> 这种对于信仰的执着追求让我深深的的感动着,也深深地敬着。一切为宗教信仰而来的人,双眼晶亮;一切苦旅者的人,浩浩荡荡。</p><p class="ql-block"> 敦煌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走进宇宙意识的霓虹;它是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汇报展示</b></p><p class="ql-block"> 班长顾全大局、细致入微;组长勇于担当、率先垂范;学员互动积极、配合默契。有幸相识与武大,难忘的学习之旅,因特殊原因,未能现场一睹大家的风采,实属遗憾。虽没能当面告别,却早已铭记于心。优秀如你,未来可期!</p> <p class="ql-block"> 因为热爱所以专业,因为热爱所以坚守。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让光芒洒向城市山村,点亮心灯,照他前行!愿我们在看不到时光里熠熠生辉,各自安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