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月底,北京曹雪芹故居纪念馆终于开馆了。这消息对我来说,已期待了20多年。</p><p class="ql-block"> 96年秋,拍摄一部曹家家世与红楼梦专题片时,我曾随冯老(冯其庸,红楼梦协会会长)及红楼梦研究所资料中心主任顾平旦,一起到过原蒜市口16号曹家故居。那时老宅子还在,因这17间半老院落,是曹家在京城唯一有清史档案可查的居所,为此,曾在片中呼吁,希望保住这个故居。 但令人惋惜的是,几年后,拓宽两广路(广渠门一广安门),这个院落还是被遗憾地拆掉了。</p><p class="ql-block"> 曹雪芹留在北京的足迹虽然不少,有史可据的却并不多,也就屈指可数那么几处。平郡王府是他常去的地方,因王妃姑姑曹佳氏对雪芹十分疼爱,表哥福彭对他也是关爱有加,并多次提携。</p><p class="ql-block"> 另一处是位于西单石虎胡同的右翼宗学,是曹雪芹确定待过好几年的重要古迹,他就是在这里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敦诚敦敏兄弟。</p><p class="ql-block"> 乾隆初年,曹家在京城曾有过一段中兴之势,且在蒜市口住宅设宴招待宾客。无奈好景不长,几年后,受轰动朝野的废太子长子弘皙谋逆案 牵连,曹家再次被抄,同时几门亲戚也涉足其中,从此曹家穷困潦倒,彻底败落。</p><p class="ql-block"> 这以后,被抛入社会最底层的曹雪芹,已无固定居所,开始四处漂泊。雪芹创作红楼梦主要在香山一带,大多住处不详,无从考证。有史料记载的只有乾隆二十三年,迁徒至白家疃怡亲王祠(雍正十三弟允祥)小石桥一处。</p><p class="ql-block"> 次年,已完成石头记初稿的曹雪芹,突然放棹南下去了逍南京。究其原因,至今各说纷纭,已难说清。但能想象到,当他重回这座温柔富贵乡时,定会百感交织,痛心疾首,不堪回顾……</p><p class="ql-block"> 30年前,14岁的曹雪芹面对家中那场急风暴雨般的骤变,被惊得目瞪口呆!随着树倒猴狲散的结局,曹家大厦哗啦啦倾倒,只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p><p class="ql-block"> 那时家产已被一併没收,南京无一寸容身之地, 他只好随祖母李氏母亲马氏,凄然离开了江宁。昔日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鼎盛繁华,顿时就像一场虚无缥缈的幻景,渐渐远去了……</p><p class="ql-block"> 好在雍正在看了新任江宁织造隋赫德奏折后,动了些许恻隐之心,终将京城蒜市口17间半并三对家仆,给与曹家孤儿寡母度命。</p><p class="ql-block"> 蒜市口在崇文门外,康乾年间这里已是商贾辐辏、百货骈阗,是三教九流汇集之地,到处充溢着商贩农夫、游民乞丐,乃至僧尼贫道各色人等。</p><p class="ql-block"> 曹雪芹就是在这样一个混杂的环境与氛围中,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无疑,这里的一切与以往南京锦衣玉食的岁月,有着天壤之别。但正是这命运的波峰浪谷,将他抛至于蒜市口一带,才促使他的人生和思想发生深刻变化,从而为红楼梦创作奠定了雄厚的生活基础。</p><p class="ql-block"> 我们发现,《红楼梦》一书中很多场景及人物,都与他生活了十几年的蒜市口有关系。书中的兴隆街,就在曹家故居北面不远。铁槛寺原型便是附近的隆安寺。东花市斜街上的卧佛寺,离曹宅也只二里来地,更是雪芹生前常去的寺庙。此外还有火神庙、蟠桃宫等,也都在那一带。</p><p class="ql-block"> 由此,曹雪芹为我们在书中塑造了清虚观张道士,以及癞头和尚、跛足老道这几个僧道人物。而村妇刘姥姥和醉金刚倪二,更是仿佛他经历过的人,只是信手拈来而已,故一个个显得活龙活现,惟妙惟肖。还有像开生药铺子的卜世仁,市井小商王短腿和方椿,每个人都被他刻画得鲜活而生动。这些人物,如果没有深厚的生活底蕴与亲身经历,是难以塑造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只是简单选取以上几例,便可足以说明蒜市口这段生活,对曹雪芹的创作起了至关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如今,曹雪芹故居纪念馆在原址附近终于落成,将会让更多的人,进一步了解我国历史上这位伟大的文学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